韩培信和黄克诚“八滩之约”

2023-07-10 16:31申斯春杜宝吉
铁军 2023年7期
关键词:黄克诚苏北

申斯春 杜宝吉

八滩镇,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是苏北革命老区。

1940年9月28日,黄克诚遵照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控制阜宁、益林地区的电令,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2个支队5个团从淮海区出发,支援新四军陈毅、粟裕所部在黄桥地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进攻,开辟了苏北革命根据地。而此时,经吕恩潭介绍,年轻的韩培信到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涟灌阜边区办事处当文书,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年底,涟灌阜边区办事处撤销,韩培信被调到阜宁县东北行署(驻东坎)工作,后来任阜东县八滩区区长、区委书记。从那个时候起,韩培信在黄克诚的领导下工作,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直保存着那份带有初心使命的情义。其中,二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八滩之约”留下了光辉的历史记忆。

坚壁清野拆除“银八滩”

1943年2月至3月,日军第十七师团在中将师团长酒井康指挥下,气势汹汹地扑向盐阜区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兵分5路,向东坎、八滩合围,2月18日占领阜宁县城后,先后占领了东坎、五讯等地,调遣兵力准备攻打八滩,并企图在八滩镇建立据点。

八滩是当时的新四军后勤基地之一,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黄克诚通知时任八滩区区长的韩培信立即赶到三师师部,一见面,黄克诚命令韩培信:“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必须在敌人进攻之前把整个八滩镇拆光。”

可是,做动员工作时,要拆光享有“金东坎、银八滩”盛誉的八滩镇,有些群众想不通。韩培信马上向黄克诚报告了这一情况,黄克诚听后,严肃地说:“目前我们还不能和敌人硬拼,这地方,除了国民党、土匪、恶霸,还有日本鬼子,和敌人硬拼不是办法。舍小利,存大义,为了革命的需要,我们要从长远着想。现在拆一个银八滩,等将来革命胜利了,还你一个金八滩!”

为了不折不扣地完成这一特殊任务,韩培信再次回到八滩,做思想动员工作。广大干部群众经过说服教育,也理解了区党委的决定。在拆房中韩培信的左腿被砸伤了,拄着拐杖继续到现场指挥,仅用3天时间,就将八滩街上300多户房屋全部拆光,并将群众疏散转移到周边村庄妥善安置,对粮食等物资实行异地掩藏。

从东坎来的日伪军占领八滩后,因八滩抗日军民坚壁清野工作做得好,所以,敌人一无所获,来了无法吃,无法住,只好龟缩在八滩南侧通济河北岸的王家大院内。敌人占领八滩的第二天,黄克诚急电趁敌人立足未稳,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1943年3月30日晚10时,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和师特务营及韩培信领导下的八滩区队民兵在师参谋长洪学智、二十四团团长谢振华指挥下,深夜向王家据点的日伪军发动攻击,此战击毙日军50多人,伪军20多人,伤日军29人,计毙伤日伪军100多人,缴获迫击炮2门,轻机枪3挺,步枪250余支。敌人企图占领八滩这个新四军后勤保障基地的计划化作泡影。

坚壁清野拆除八滩的决定,为反“扫荡”创造了先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反攻的损失,证明了当初黄克诚的作战决策是正确的。

半生践约建设“金八滩”

1983年,黄克诚因肺气肿住进301医院。此前,在中纪委工作期间,因为工作繁忙,眼疾被一拖再拖,致使白内障手术失败而眼睛失明。到了人生的晚年,英雄迟暮,孱弱多病,双目失明,这些痛苦在黄克诚面前,都不算什么。但只有一件事,却牵挂在他的心头,那就是“八滩之约”。想当年他带了1万多部队到苏北,没几年就发展到7万多,后来又从苏北带了10万多子弟兵抢占东北,苏北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太多的代价和牺牲,但苏北仍很贫穷和落后,成为他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恰巧这一年,韩培信从轻工部调到江苏担任代省长,不久又担任江苏省委书记。一次到中央开会,听说老领导黄克诚住院了,他特地去301医院看望。这时的黄克诚已经81岁,韩培信62岁。两人再次相见,感慨万千,黄克诚的脸转向已是两鬓斑白的韩培信,拉着他的手说:“我眼不好,看不清喽,你头发都白了吧?当年意气风发的八滩年轻书记区长,当上省委书记啦!”

“是啊,那个时候在您的领导下,我们根据地建成了抗日堡垒,大家跟着您学习,胜仗一个接着一个打,时间如梭,老区人民想念您,都盼着您能够回盐阜看看啊。”韩培信充满深情地说。

黄老同有感触:“我也想去,可惜啊,腿脚不灵便喽,当时叫你拆银八滩,说等革命胜利后还你一个金八滩。你现在当了省委书记,金八滩还了没有?”

从来都是实事求是的韩培信,有些愧疚地回答道:“现在还没有。因为长期受‘左的思想束缚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加之经济比较薄弱,八滩基本上还是农业经济,生产力发展缓慢,贫困落后的面貌未能从根本上改变。”

同时,韩培信紧握着黄老的手,向黄克诚保证:“请您放心,我一定实现您当年的承诺,建成一个金八滩,让八滩人民富裕起来。”

韩培信向黄老表的这个态,可是发自肺腑之言,他也真的用后半生来践约履诺。

其实韩书记在探望黄老之前,就一直惦记八滩,思考如何改变八滩,在任职江苏省代省长时已经着手安排八滩镇的建设事宜了。

1921年,韩培信出生在黄海之滨、灌河南岸的响水口小镇。苏北是韩培信出生的地方,也是他青少年时期成长和战斗的地方,苏北发展滞后、南北差距拉大问题始终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石头。当时江苏流传着反映苏北落后的两句顺口溜,一句是“老省长(惠浴宇)、新书记(韩培信),家乡产值不过亿”,还有一句话是“滨阜涟灌响,穷得叮当响”。这两句话韩培信经常念叨,他常说苏北人民对革命贡献大,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光黄克诚带到东北的子弟兵就有10万之多,不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对不起苏北父老乡亲啊!

回到南京后,韩培信随即到苏北调研了两次,前后共下去30多天,这也是他上任省委书记后的首次调研。正是这次调研酝酿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战略的出台。1984年12月14日中共江苏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他在工作报告中确定了江苏的区域发展腾飞的战略重点,在报告中提出了“加快苏北发展,积极提高苏南”的发展战略。

为把八滩镇建设好,韩培信将在航天工业部驻南京的七机局任处级干部的长子韩建华,动员下派到滨海县任副县长,并向他讲了当年黄克诚的承诺,他对儿子说:“黄老年事已高,在医院里还记挂着‘还你一个金八滩的诺言,希望你带个头挂职下派,努力把八滩的经济搞上去,实现老一辈的理想。”韩建华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想方设法恢复了八滩名酒五醍浆的生产,又办了一个发电厂,想方设法振兴八滩镇经济。

在1983年韩培信与黄克诚二人在301医院相见后的年月里,加快苏北发展战略一直被坚持了下来。在韩培信等老领导的关怀下,在省、市、县的大力帮扶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八滩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成为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群众生活富裕的苏北工业强镇、商业大镇,成为江苏省百强镇之一。黄克诚1943年的“金八滩”的许诺和韩培信1983年的保证已经实现。

1989年韩培信从省委书记位置上退下来,虽然和黄老的约定已经兑现了,但在韩培信心里,建设一个金八滩是远远不够的,使所有苏北人民都能够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生活,才是他的最大目标。2011年10月,新四军研究会收到了韩培信在一份文件上的批示:“新四军重建军部后,没有华中根据地的建设,没有华中根据地对军队的支持和广大人民支援军队,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韩培信忧心忡忡地说:“我的家乡苏北,过去是古战场,抗战时期人民是那么英勇,如今却还没有脱掉贫困的帽子。我们还一个金八滩远远不够,我们要还老区人民100个、1000个金八滩,这是我们前赴后继的事业。”

1986年黄克诚病逝,2017年韓培信逝世。告慰他们的是,两位老革命发出的“我们还一个金八滩远远不够,我们要还老区人民100个、1000个金八滩”的誓言会被人们永远铭记,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闪耀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

(责任编辑徐良文)

猜你喜欢
黄克诚苏北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黄克诚:忠诚无私、善谋敢谏的开国大将
黄克诚是个“抠门佬”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抗战时期苏北民众对新四军的认识
黄克诚的家训:当好萝卜占好坑
苏北发展
苏北盆地构造特征及箕状断陷形成机理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