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扬长做支点,撬动每个孩子生命活力

2023-07-10 09:46原红
教育家 2023年22期
关键词:素养学校孩子

原红

学校因学生的存在而生机勃勃,教育因立德树人而意义非凡。青岛君峰路中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立足学生身心成长,用有根教育培养“红孩子”,用丰富多彩的课程成就“能孩子”,用爱心温暖“熊孩子”,用扬长做支点,撬动每个孩子生命活力,引导每个孩子长成自己最美的样子。建校一年来,孩子们积极、向上、向善、向美、向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正从懵懂孩童成长为阳光少年,铺就了新建校高起点运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建设和高效能产出的亮丽底色。

培养“红孩子”

2022年学校启动后,确定了“有根教育,无边界学习和全素养提升”的办学宗旨,赋予了“根”双重内涵:人生发展之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真挚的家国情怀。学校践行大先生、大思政、大教育、大课堂理念,系统规划“红孩子”培养方案,建立“人人都是思政老师”的共识,采取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的方法,系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

首先建立了一支由学生发展中心牵头,以班主任和道法老师为主力军,所有教师做导师的思政教师队伍。教师创新使用教材,深度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以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孩子们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顶层设计中明确要求校园内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要首先提炼红色因子,承载“育红”功能。学校推行红色教育“一百”活动,即三年初中会唱50首红歌,能讲50个先模故事;“礼在君峰”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大礼”即为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按照“我向国旗献礼”的具体要求,担任升旗任务的班级要用实际行动和成绩,向国旗献礼,向全校展示;建“有声校园”,即琅琅读书声、嘹亮歌声、铿锵脚步声、响亮劳动号子声和欢声笑语声。“红歌天天唱,每周一红歌,每月一赛歌已成为君峰路中学“有声校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中午起床铃响,校园广播立即播放斗志昂扬的红歌,孩子们在歌声中醒来。上课前,全体起立,大声齐唱,声遏行云、元气满满的嘹亮歌声拉开了下午学习成长的大幕。学校研发了系统的“红孩子”校本课程:初一年级生活教育课程,初二年级生命教育课程,初三年级生存教育课程。这些课程紧紧围绕正确三观,从生活入手,引领孩子们认知生命,思考人生。周末、假期,老师们设计了德育特色作业:家庭岛城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收集红色故事、创意红色绘画、书法作品展、创作有声红色音视频等,带领孩子认识世界,让中国红成为孩子们信仰的颜色。学校还发起全校大讨论“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爱国”。无论是“家国讲堂”上的慷慨陈词,手抄报中“实现袁隆平爷爷禾下乘凉梦”的豪情万丈,还是课前黄金一百秒“上天入地”的铮铮誓言,都让孩子们明确了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全新意义,不需要到战场抛头颅、洒热血,而要知识报国,科技强国,深层激发孩子们为祖国而学的斗志。

发展“能孩子”

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是每个孩子幸福人生之所需,也是教育的使命与担当,更是新课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全新时代要求。君峰路中学锚定学生的全素养提升,开全开好国家课程,上好海洋地方课程,研发了“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写会算、能歌善舞、能文能武、能动能静”的“能”孩子校本课程,构建了红色教育类、文化自信类、生命成长类、学科拓展类、活动教育类、人文素养类和融合创新类“七彩”课程体系,赋能孩子全面发展有个性,健康成长有特质。

学校成立专班,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本化,将学科核心素养具象化。学校深入挖掘体育独特育人功能,践行“无体育不君峰”的体教融合理念,每天一节体育课,两操两跑,形式多变的炫彩大课间,跑步、花样跳绳、踢毽子,以及旋律优美、动感十足的啦啦操,让孩子们在创新多变的活动中释放天性,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特别重视美育和劳动教育,旨在将生活还给学生、将童真还给孩子。除了上好音乐、美术、劳动课,学校还研发了“大—中—小—微”四类活动课程,成立了20余个音、美、劳社团,开展艺术创作、美食晒一晒、我爱我校义务劳动等活动,满足学生“合格+特长,全面+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推行“晨读—午写—暮省”日素养教育模式,让读写思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展全学科、全过程、全要素、全场域、无边界阅读,建设书香校园,开展书香家庭评比,进行阅读达级和阅读吉尼斯认证活动,还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固化日半小时“悦读”时光,用阅读为孩子们培根铸魂,增智启慧,奠基人生。学校整合社会资源,引进“平江调”和鸟虫篆非遗项目,建立孩子们的文化自信;研发“阳光男孩”“美丽女孩”特色课程,让责任担当、阳光健朗以及知书达理、文明高雅成为男女生的必备品格;用“登上台,说出来”的策略,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所有学科课前演讲,每周让孩子自制海报登上“家国讲堂”,进行课堂小结“亮考帮”:亮亮我的收获、考考你的能力、帮帮我的困惑,让孩子们互相说、相互讲、一起谈,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兵带兵,伙伴和乐相伴远行。学校承担了青岛市“十四五”重点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评价实验研究”,研究“教—学—评”一体化,用评价导向学生全面发展、全人发展、全能发展,让学习真实发生,让课堂走向深度学习,让高阶思维发展成为可能。

转化“熊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籽粒饱满的种子,每个生命都孕育着无限可能,天使与魔鬼之间,挺立着教师的爱心、真心、小心、细心和耐心。学校有义务、有责任让每个孩子舒展生命,差异发展,各美其美。我们抱着“当一个孩子不可爱的时候正是他缺少爱的时候”的理念,不断强化教师“当欢喜小苗们挺拔茁壮成长时千万别忽略那些孱弱的小苗”的意识,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温暖转化、爱心育化、滴灌式润化。

君峰“发现引领,让学生因我而多彩”的教师文化,将“发现”确定为师德第一要求。学校主导教师用仁爱之心,独具慧眼地发现每个“熊孩子”的亮点,用亮点点亮其生命之火。协同家长,助力孩子成长。学校研发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办法,通过大数据,在学生成长中心建立“熊孩子”數字画像。每周召开专题会议,总结、表彰表现优秀、变化明显的“熊孩子”,让他们当众分享,愉悦自己,激励他人,还采取“小题大做”的方式,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孩子,在周一升旗时全校表彰激励,无论以哪种方式被表扬的孩子,学校都要给家庭发喜报。

学校实行导师制,为每个“熊孩子”配备导师,且要求导师做到“十知”和“六导”,即“知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历程、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品质、生活习惯、中考目标、社交情况、居家表现和社会参与”“导家教、导思想、导生活、导学习、导发展和导变化”。学校要求导师批改“熊孩子”的作业和试卷时每次都要写批语,每周至少一次师生或家校“金日有约”,和学生约定操场漫步、校园交流、办公室谈心,和家长电话、微信沟通交流或相约教师家访、家长访校,时刻互通学生言行举止,从生活开始,引导价值追求,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成人、成事。数学老师还设计了“天使天天练”小卷,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上找到自信。

爱是教育的不竭动力,亦师亦友、自由、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转化“熊孩子”的温暖推手,深沉的爱让后进生有了学习的劲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青岛君峰路中学启动一年,“爱润孩子”已初见成效。学生学业成绩优秀,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抬头挺胸大摆臂、健步如飞的走姿,欢腾活力的有声校园,从校内飞向社会的志愿者服务身影,正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猜你喜欢
素养学校孩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