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实施问题化教学概述

2023-07-10 06:28李霞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方法措施小学数学

摘 要:文章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化教学”,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体地位的对策,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化教学;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7-0044-03

收稿日期:2023-03-15

作者简介:李霞(1990.7-),女,

甘肃省庄浪人,本科,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20]GHB2789)

问题化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的教育都是围绕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的,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了新的生机.

1 问题化教学概述

1.1 问题化教学及核心素养内涵

问题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为学生积极创造“问题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小学数学的大部分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都很强,再加上问题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问题环境作为支撑,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核心素养是以学生的教育阶段为基础,逐步发展其素质和能力.它反映了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注重过程,而不是把最后的成绩当作一个固定的目标,或者把结果当作一个教育的方向.核心素养具有显著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可持续发展动态过程.通过问题化教学,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在思考与探索中提高综合素质.

1.2 问题化教学的原则

有效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进行探索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设计一个有效问题时,教师通常应遵循下列原则:

1.2.1 满足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来设计相应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所设计的问题符合课程要求,从而使数学科的教学质量得到改善.

1.2.2 结合教学内容

教师在提问时,应将问题与数学课程相关联,以便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与思维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1.2.3 提问应该建立在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都有自己的固有认知,当教师的问题与他们的认知产生了矛盾时,他们的内部知识“潜在动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的知识进行了重新的理解和吸收.

1.2.4 提问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常,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否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去,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在分析和思考中得到提升.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1.2.5 问题的陈述必须完整和清晰

因为课程所讨论的问题与学生对数学整体的认识有关,若教师所给的问题含糊不清,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学习的误区,从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明确、完整地提出问题,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透彻,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有序、健康.

2 问题化教学法的意义

2.1 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习惯、方式、能力都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加之数学的学习又是以抽象思维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在教学中,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数学,问题化教学就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因为问题化教学具有更大的启发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探索、交流和反思的机会,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和存储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有助于构建互动式的数学课堂

问题化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上的交互作用很小,导致了课堂上的气氛比较单调.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限制,难以体现主体性.而问题化教学则是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从而达到深入思考的目的,再通过适当的引导与启发,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融洽,让数学课堂成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3 问题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利用问题导入新课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认真地设计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记住所学的知识.教师鼓励同学们自己思考、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學生不但能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索,还能加深他们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加深对新课的理解.教师在课前导入问题时要注意:第一,问题要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要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有清晰的内容,避免模棱两可;第三,要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另外,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记忆;第四,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的数学解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使问题更有新意,更有吸引力,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既能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上,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会不集中,很容易走神,上课还没到一半,就会走神,从而影响课程的学习.教师用一个有创意的问题就能更好地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使整个数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同学们乐于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设置太难的题目,让他们对问题产生畏惧心理,也不能设置太简单的题目,让他们失去探究的兴趣.在问题出现后,适时地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其思维更为有序,并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探究.

3.2 对问题进行分层

教师要认识到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路径、理解能力以及探究的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保证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将问题分层,使问题面向不同的学生,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并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不会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如果仅仅是针对优等生的问题,可以适当地提高问题的难度,重点是探究式的问题,从而发掘出优秀学生在数学上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我们就可以采用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这种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指导下,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四年级的《运算律》,要求学生先把混合计算的基本规律掌握,再把它们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因此,教师可以按照这些教学目的对问题进行分层,从而提高问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基础比较差,所以老师要给他们一些基础的问题.比如让学生们分析和解释例子的全过程,解释每一步所使用的计算规则,巩固他们的基础;再比如让学生们解释每一道复杂的计算题,以及如何列出公式.而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解题速度快、学习能力强,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用问题,让他们去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3.3 鼓励学生进行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问.这样,才能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保证问题化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提问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从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否集中注意力,思考路径是否正确,思考过程是否完整和深刻.

在问题教学中,学生要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探索者.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要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然后逐步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使他们不再畏惧提问.比如四年级的“除法”,因为太过复杂,大部分问题都是很基础的,有些学生担心自己的基础差会被教师批评,从而错过了这个机会.所以,教师们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不要因为问题太简单等原因而指责他们,而应该注重挖掘学生优点,鼓励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重要,从而在提问中树立起对数学的信心.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障碍,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示,使学生增强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兴趣,并使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提供有意义的思考问题外,还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适时的指导,使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它不仅能促进教学工作,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注重情境创设

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是学生们开启数学之门的关键,所以,数学教师要做好问题情景的创设,使数学教学活动有序、稳定地进行.下面介绍常见问题情景的创设方式,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4.1 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况,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教师要把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引向数学,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問题.比如:教师在讲解不同样式人民币的时候,刚开始接触金钱的学生会有很多的疑问,“为什么同样是‘纸,100元可以买很多等价的东西,而50元不行呢?”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积极展示数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人民币的面额所代表的深层含义,给学生建立初级的交换知识.

4.2 运用经验和观察创设问题情景

用体验和观察加深学生的印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教科书中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满足他们解决问题的心理需要.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性”时,教师可以利用气泡式思维导图或树形思维导图,清楚地显示出它们的共性与差异.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小学生的思维导图,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目前,问题化教学模式已为人们所接受,问题化教学与微课、新媒体设备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总之,该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应祥.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J].当代家庭教育,2022(21):66-68.

[2] 柴志群.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选择[J].新课程,2022(26):176-177.

[3] 胡彦妮.优化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方式的有效策略[J].学苑教育,2022(17):27-28,31.

[4] 钟梅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注意点[J].文理导航(中旬),2022(06):52-54.

[5] 刘自东.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用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2(04):30-32.

[6] 张舒思.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实施问题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2):75-76.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问题化教学方法措施小学数学
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堂的“问题化教学”
问题化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加强大学生省情教育的思考
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队伍战斗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问题化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有效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