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绘本,悦童年

2023-07-10 05:36张娟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西瓜蚂蚁绘本

张娟

导读:情境教学是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能让幼儿在生动、多彩的场景中更好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及心理变化,实现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可以围绕绘本,从声音、生活、游戏、问题、实物、活动等元素出发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幼儿的联想与回忆,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更多体验与情感,调动幼儿的热情与兴趣,引领幼儿主动探索、思考、讨论、分享与实践,用情境支持下的绘本阅读实现综合发展。

李吉林老师将情境教学促进儿童的发展的五项要素概括为“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情境教学法与绘本阅读的融合刚好与这一要求相契合,能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绘本有关“真实”场景,在互动、探索中产生更加真实的绘本阅读感受。

一、以声音创设情境,激发联想与回忆

声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是幼儿认识外部世界的主要媒介。用幼儿熟悉的声音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引起幼儿的回忆与联想。基于此,教师可以用声音进行绘本阅读情境的搭建,刺激幼儿的听觉,让幼儿沉浸其中。

例如,在阅读绘本《遇见春天》时,首先,在绘本正式阅读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幼儿播放与春天有关的声音,包括湖面冰块破碎的声音、虫儿鸣叫的声音、鸟儿啼叫的声音等,邀请幼儿闭上眼睛,静静感受春天的鸟语花香与万象更新,以此完成生动、立体阅读情境的搭建。其次,在具体的绘本阅读中,同样可以将声音融入其中,一是延续阅读开始时的情境搭建,二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如绘本中写“灰色的天空下,棕色的枯草、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颤抖着”,可以播放沙沙声;绘本中写“一打开窗户,冷风就刮了进来,‘嗖的一下吹到了玛库和玛塔的小鼻子上”“玛库咚咚咚、嗒嗒嗒地敲了敲树干”,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同步播放“嗖”“咚咚咚、嗒嗒嗒”的音频;绘本中写“哎呀!真凉,玛塔”“春天——你在哪儿呀?”等人物对话时,可以提前进行有关音频的模仿、录制等,以此完成生动、立体绘本阅读情境的搭建。最后,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为进一步发挥声音情境对幼儿阅读的促进作用,可以鼓励幼儿揣摩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如在读“嗨——玛塔,快上来,好玩极了”时,幼儿可以用高兴的语气;在读“春天来了,再和你们一起玩,到时再见,玛塔”时,幼儿可以适当提高音量并带有期待。在幼儿模仿故事人物声音时,教师可以借助录音设备进行记录,之后再播放给幼儿,一是让幼儿从中看到自己对人物情绪把握的优势和不足,二是让声音支持下的绘本阅读情境更加饱满。总之,基于声音搭建的绘本阅读情境能给予幼儿更加生动、立体的体验,让幼儿更好地把握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以生活创设情境,丰富体验与情感

在运用生活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要素、案例等,搭建符合幼儿生活认知的情境,一是延伸绘本的教学范围,将幼儿的情感体验与生活连接,二是用熟悉的元素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内容、主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生活元素进行绘本阅读情境的搭建,以此让幼儿掌握更多生活常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挥绘本阅读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阅读绘本《乱扔东西的塔格叔叔》时,首先,在阅读导入阶段,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带到教室中,如筷子、水杯、电视机(图片)、牙签、衣服等,并鼓励幼儿分享“这些东西常见于家中的哪些位置”,一是引发幼儿的思考,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连接,二是活跃课堂氛围,实现生活化绘本阅读情境的搭建。如幼儿给出“筷子常见于厨房”“水杯、牙签和电视机在客厅常见”“衣服在卧室和阳台常见”等答案,此时幼儿的阅读思维已经实现了与现实生活的连接,教师再根据绘本主题引入“如果这些物品不放在常见的东西,那么会有怎样的结果”这一话题,将实现情境与绘本的连接。其次,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绘本内容,提前准备好绘本中出现的纸盒、报纸、窗帘、挂画等,鼓励幼儿模仿塔格叔叔,将纸盒做成鞋子、将报纸做成帽子、将窗帘做成襯衫、将挂画当作雨伞。为重现真实的绘本阅读情境,还可以用喷壶模拟绘本中下雨的场景,让幼儿真实感受乱扔东西的后果。当然,考虑到教学场地和教具的有限,可以引导幼儿在某一天下雨时,自主进行塔格叔叔“同款鞋、帽子、衬衫和雨伞”的制作,一是拓宽生活化绘本阅读情境的范围,二是让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良好生活习惯的意义。最后,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可以将良好生活习惯准则穿插其中,如主动整理玩具、保持环境卫生、主动整理室内外的环境卫生等,让幼儿感受到生活的多彩、美好,丰富绘本阅读体验与情感。总之,基于生活搭建的绘本阅读情境能增加情境的真实感,实现幼儿生活技能的主动成长。

三、以游戏创设情境,调动热情与兴趣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常见方法,是幼儿接触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以游戏创设情境,将绘本故事与游戏环节相结合,能在最大程度上丰富绘本阅读内容,在趣味化的氛围之下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与热情。幼儿受到自身年龄特点的限制,具象化思维明显。游戏的融入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主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成长。

例如,在阅读绘本《九只小猫呼呼呼》时,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根据绘本中的九只小猫形象,进行多样化头箍的制作。当然,游戏情境的搭建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以比赛的形式展示制作。小组可以选择临摹绘本—动手裁剪—上色的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的小猫形象进行制作。在制作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一同选择最出色的头箍进行“批量生产”。其次,在游戏道具准备结束后,可以遵循幼儿的兴趣特点、阅读需求和绘本内容进行游戏环节的设计。具体来说,幼儿自主划分为九人游戏小组,每个人都戴上不同颜色的小猫头箍,根据绘本内容进行故事演绎。在演绎过程中,教师随意喊出一个数字,小组成员理解“抱团”的意义,如教师喊“8”,那就要求八个幼儿抱成一团,错误的小组要选出一名成员淘汰,其余成员继续,以此类推。在多轮游戏结束后,小组成员完整的小组获胜。该游戏的推进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还能考查幼儿的反应能力。为确保淘汰幼儿的游戏兴趣,可以引导该部分幼儿自成一组,但不计入游戏结果。最后,在游戏结束后,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如学会了1、2、3等九个数字、学会了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等。总之,以游戏创设情境能让更多幼儿参与绘本阅读,增强绘本阅读的趣味价值,促使幼儿在积极、欢乐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

四、以问题创设情境,引领探索与思考

问题支持下绘本阅读情境的搭建具有互动性、开放性、探索性等特征,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思维,逐步引导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思考,用问题激发绘本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依据绘本的具体内容,将启发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引领幼儿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阅读绘本《蚂蚁和西瓜》时,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幼儿播放歌曲《蚂蚁搬豆》,鼓励幼儿根据歌曲进行身体律动。之后,可以向幼儿展示蚂蚁的有关图片,在引导幼儿观察的同时,提出“今天蚂蚁要干什么呢?”等问题,再出示西瓜的有关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蚂蚁发现了一块西瓜”这一答案,用一问一答的方法初步完成绘本阅读情境的搭建。其次,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绘本的阅读。考虑到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可以用问题对绘本进行分段,一是辅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二是降低阅读难度。在阅读开始时,借助之前展示的西瓜图片,向幼儿提出如下问题:“在一个炎热夏天的下午,不知道谁在草地上放了一块大西瓜,甜甜的大西瓜引来了几只很小的小动物,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此时,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得出“蚂蚁”这一答案。教师根据绘本内容继续提出问题:“这么大、这么甜的西瓜,你会用什么词形容西瓜的味道?如果你是蚂蚁,你会怎么做?”因为幼儿的知识储备量有限,可以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探索,得出“可以用清香、凉爽、舒适、甜津津等词语形容西瓜的味道”“会咬一口西瓜”等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答案,先鼓励幼儿模仿蚂蚁吃西瓜的样子,再向幼儿展示绘本中蚂蚁吃西瓜的图片与故事情节,提出问题:“四只小蚂蚁吃饱之后是怎样做的?绘本中的蚂蚁在尝试搬运西瓜时有没有用力,可以从哪里看出?最后蚂蚁是怎样搬运西瓜的?”幼儿在阅读中可以得出“叫来了其他蚂蚁”“用力了,可以从绘本图画中蚂蚁咬牙、流汗、喊口号看出”“后来用铲子把西瓜分成多个小块”等答案,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不仅能深化幼儿对绘本的理解,还能让幼儿在思考与探索中体会以大化小、善用工具在问题解决中的意义。最后,在绘本阅读结束后,可以根据绘本主题,向幼儿提出:“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样搬运西瓜呢?”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实现问题引导下绘本阅读质量的提升。总之,问题支持下的情境搭建能梳理幼儿的阅读思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以实物创设情境,主动讨论与分享

实物能给予幼儿最直接的视觉刺激,让幼儿从中找到与绘本内容相對应的元素。在推进幼儿理解能力发展的同时,还能唤醒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具体的情境搭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用价值和持续性价值,让幼儿在实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实现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发展。

例如,在阅读绘本《胡椒生长在哪里?》时,教师可以根据绘本中的插画,带领幼儿进行读书长廊、主题墙的装扮。例如,绘本中提出“为什么熊要过冬?”“为什么蜗牛身上有个小房子?”“为什么红鹳是粉红色的?”“为什么绵羊的毛是卷曲的?”等问题,可以鼓励幼儿在主题墙上画出相应的动物形象,并用彩色的画笔在周围写出包括绘本问题在内的多个探究问题,如“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白色的痕迹”等。此外,幼儿还可以根据自己积累的动物有关知识,如“树袋熊一天要睡十八个小时”“海獭在睡觉时会手握着手,这样它们就不会漂离”“小狗在假装打架时会打喷嚏,表明自己是在逗着玩而不会伤害你”等,将其以问题的形式放在主题墙之上,以此完成“动物知识科普”的主题墙装扮。这样在主题墙这一实物的支持下,幼儿不仅可以将绘本阅读落到实处,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还能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知识积累,以此实现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合作,将平面动物立体化,摆放在幼儿园的文化长廊之中,并用指示牌的方式留下探讨问题,不仅可以深化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实现幼儿的高质量发展。总之,借助实物搭建的绘本阅读情境能为幼儿的知识储备增添实践价值,让幼儿在讨论与分享中实现知识水平、阅读水平的持续提升。

六、以活动创设情境,落实展示与实践

多种活动的开展能为绘本阅读情境的搭建提供更加宽阔的场地,让幼儿感受到绘本阅读的应用价值。不仅如此,活动支持下的绘本阅读情境还能扩大阅读的影响范围,在班级、幼儿园和家庭等场所形成积极的阅读氛围,共同助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阅读绘本《兔子借地》时,在绘本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内展开“种地吧,少年”活动。具体来说,可以先带领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激起幼儿对土地的兴趣,之后在幼儿园户外的空闲区域进行种地活动,每位幼儿认领一块土地,鼓励幼儿借助科普绘本、科普动画片等途径学习种地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劳作中,以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成绘本阅读情境的搭建。之后,在阶段性的实践活动之后,可以带领幼儿再次进行绘本《兔子借地》的阅读,引导幼儿感悟“分享就是要慷慨地和朋友分享,那样可以得到美好的友谊,也会得到他人真诚的回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种地经验与其他幼儿分享,将阅读感悟与实践活动结合,深化绘本阅读情境的价值。在收获果实之时,还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到园参观,一是让家长看到幼儿园的培育成果,二是唤醒家长展开亲子共读的想法,扩大绘本阅读的实践、影响范围。总之,以活动创设情境能让幼儿置身其中,促进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

七、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情境教学法展开绘本阅读教育,能让幼儿更加主动参与阅读,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知识与生活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声音、游戏、实物、活动、生活、问题等进行绘本阅读情境的搭建,让幼儿在有趣、真实、丰富的情境中领悟更多道理、提升更多能力。

猜你喜欢
西瓜蚂蚁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大小西瓜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当夏天遇上西瓜
蚂蚁
巧切西瓜
蚂蚁找吃的等
报喜不报忧 西瓜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