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绘本,点亮童心童趣

2023-07-10 05:36吴晓娟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美育绘本美的

吴晓娟

导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在儿童美育方面特别强调:“引导儿童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由于儿童正处于一个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应使用一些具体而鲜活的教学材料,逐渐挖掘出他们对美的分辨、感受、创造、判断等能力。绘本以特有的艺术形式,由图形和文字共同组合而成,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是一种极好的育人工具。本文结合多年绘本教育实践,就如何利用绘本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展开深入分析研究。

一、绘本与美育的适配性分析

(一)绘本的基本概念

按照松居直的说法,文字×图片=绘本图书。其中,乘法符号表示文字和图片的关联方式不是简单叠加、相斥或相除。它们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叙事、说理、表意和审美传递的全过程。所以,绘本是一种用文字和图片相互配合的方式,讲述故事、创造美感的图画书,它的阅读对象范围面十分广泛,可以适用于0—10岁年龄段的读者进行阅读。因为绘本不仅具有栩栩如生的图画属性,同时具有方便的操作功能和深刻的教育意义,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儿童的好奇心重、知识储备少、对图画的敏感度高的年龄特点,所以成为幼儿园实施美育的重要辅助工具。

(二)儿童美育的教学媒介要求

对3—6岁阶段的儿童来说,美育活动的教具应具有以下几个最根本的特征:第一,要便利、安全,便于教师和父母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快速地树立儿童的审美观念。其次,要富有审美情趣,有利于儿童培养对美的鉴别力,并对美产生敬意。最后,要切合现实,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强调美的价值,也不能忽视儿童的思想特点,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三)美育与绘本的最高适配性原则

在幼儿园美育过程中,绘本被认为是具有最大适配性的教育模板,教师要坚持以绘本为主要教学工具的教育理念,提高绘本的应用频率,采用科学的绘本教育方法。绘画与其他教育工具相比,体积小、重量轻、适用范围广,能对儿童、教师、家长的兴趣和意愿进行均衡和统一,可以采用自读、伴读、互读等多种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一本好的绘本,无论色彩搭配、线条选择、文图结合还是整体审美都是非常高的,拥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普遍审美价值,可以帮助儿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文字数、生字量及图片的观赏性、视觉的吸引力等都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最直接的考虑要素,可谓量身定制。

二、目前幼儿园绘本阅读现状的误区阐述

(一)选用明显高于儿童年龄认知的绘本及讲授方式

1.绘本选取不当

当前,一些教师盲目追求艺术的权威和水平,将一些高级的美术教科书或艺术史的图画书引入美育教学中。这样超出儿童知识容量和领悟范围的课程,很容易让儿童在美育课堂上迷失方向,这就跟“因材施教”理念背道而驰,促使儿童的学习效率变低。通常情况下,儿童都是一脸茫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即使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儿童也会被过高的知识性击败,导致学习热情受到极大的影响,探究兴趣逐渐降低。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了由教师自己发挥的舞台。

2.绘本讲授方式有待改进

就拿《花婆婆》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美育经典绘本来说,它描述的是花婆婆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感受、发现和创造美的过程,简单又朴素,但它准确地总结出美的亲切、简单、真诚的动人意蕴,是适合儿童审美教育的启蒙作品。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选择模仿花婆婆的戏剧表演、绘制绘本情境的沙画课堂、互动提问的合作游戏、收集“美”的区域活动、临摹绘本情境的美术比赛、讲述生活中与花婆相似情境的演讲比赛等。这些教学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价值,但有些明显与儿童不相匹配,效果也会事倍功半。一方面,无视儿童的注意力水平,独自一人将一节课讲完,与儿童缺少交往交流,这属于主观性太强、过于冗余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播放与绘本有关的 PPT课件、图片资源和动画,却完全没有对绘本中什么是美、花婆婆为什么美、美的要求是什么、美的价值在哪里等问题进行解释,这属于进行了太多“减法”、缺少合理引导的教学方法。此外,缺乏拓展游戏、课后作业、亲子互动等活动,也会造成儿童对图书中美的观念认识不够,无法更好地记住相关知识内容。

(二)缺乏儿童自主感受美的教學环节

当前有的幼儿教师,会像小学语文课堂一样,将绘本当成故事来教学,这与儿童好动的性格及积极的探索欲不相符。例如,在教学《晚安,月亮》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避免过度指导,首先要让儿童自己体会时间的流逝、主角从玩耍到睡觉的过程、室内光线和家具的改变等,然后寻找月球移动的侧影,挖掘隐藏在时间中的叙事痕迹,感受一种精练的、有节制的、含蓄的叙事之美,最后把这些技巧应用到写作、绘画、对话、游戏和生活中。假如直接将作者的意图告诉儿童,他们的成就感、阅读兴趣及求知欲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抱怨教师将悬念和盘托出。在早期教育中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是一个极易被忽略的重要原则。

三、幼儿园绘本阅读促进儿童美育发展策略

受到年龄的限制,儿童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还很弱。要想在绘本阅读中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就要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普通材料。例如,在给儿童讲解《丽丽的水果》时,可以利用一些普通的水果,让儿童去看、去感受,然后画一些颜色。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填充颜色时,辨认出普通的水果。

(一)基础策略:基于审美熏陶,精心挑选绘本

1.选择绘本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想利用绘本故事引起儿童的关注,就要仔细选取绘本。从视觉层次上,选取最有意思的或最美丽的素材,利用这些绘本提升儿童的审美,也可以挑选一些贴近儿童生活、具有丰富感情的绘本,让儿童主动阅读和欣赏。

2.研读绘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定儿童喜欢的、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绘本之后,接下来要考虑如何让儿童感受到图画中的“美”,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指导。教师必须认真研读绘本,掌握其精髓所在,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更好地引导儿童学习。

在开展绘本阅读教育之前,可以组织儿童开展阅读交流会,让儿童主动挖掘一些重要信息和内容,与教师和伙伴们进行分享,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教师准备的研读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这本绘本能带给每个儿童什么样的感觉?儿童会不会对图画书产生兴趣呢?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故事主题?当教师分享绘本阅读体会时,应与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结合。例如,当绘本内容涉及正确的饮食习惯时,可以与儿童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蔬菜、水果等相结合来进行讲解,让儿童了解到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

在准备好研读内容之后,幼儿教师还要将儿童的阅读感受进行记录,基于儿童的视角抓住阅读中的兴趣点,做好跟进性研读,及时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对阅读活动进行调整,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发展策略:遵循儿童心理,进行绘本教学

1.聚焦画面,引导儿童欣赏绘本的形式美

通过图片讲述故事、传递某种信息,是绘本的最大特点。与此同时,它将线条、形状和色彩等进行组合,让儿童获得最直接的美的享受,这样的表现方法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审美发展特点是一致的。根据儿童的审美发育特点,他们在阅读绘本时会被外表的形式美所吸引,从而主动进行探究。

在绘本中,每一幅图片都是作者用自己的心血创作出来的。它们的表现方式十分多样,其中蕴含着许多美学元素,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指导儿童去发现、去体会。通过有效指导才能充分发挥绘本的育人价值,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花婆婆》这一绘本中,颜色的运用既丰富多彩又不杂乱无章。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让儿童利用餐后时间自主阅读,或在区域活动中阅读,从中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还要与绘本内容相联系,向儿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觉得这本绘本中什么地方很美?”等。这类问题一问出来,儿童就会主动寻找他们眼中认为美的地方,有的儿童回答“有那么多的花朵,有蓝的,有紫色的,真漂亮”,还有的儿童回答“有那么多小朋友在海边嬉戏,真漂亮”等。

这一过程中,儿童都在积极地回应着问题,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自己认为的“美”。紧接着,可以进一步引导儿童:“既然你们都找到了绘本中那么多美的东西,那么就会有更美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让儿童的思维紧紧跟随着教师,逐渐进入审美情境,体会绘本的场景美。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引导儿童进行观察与交流,感受色彩美、形状美等,获取审美体验,为培养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2.关注语言美

在绘本中,往往作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所要传达的思想以图画和文字的方式加以组合。所以,在绘本阅读中,还要注重让儿童仔细聆听,并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美、理解美、享受美,以此获得更多对美的情感经验。

例如,绘本《我想……》内容充满童趣:“我希望自己也能长出一双羽翼,能像鸟儿那样翱翔于蓝天……我想有个像小鱼一样的尾巴……我想有对像兔子一样的耳朵……”绘本中使用的是儿童熟悉并能感知的动物形象,用一些简单的字眼,让他们体会语言美,并鼓励他们敢于进行想象和创造。与此同时,儿童可以通过绘本图片观察和认识其他小动物的各种特点,这样不仅能提高对小动物的认识,还能培养对小动物的喜爱。

(三)引导儿童感受和体会绘本的意蕴美

教师为儿童所选绘本不仅要具有外部的形式之美,同时要具有内涵之美,用感情启发儿童的内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儿童体会绘本的意蕴美,促使儿童从低水平的审美逐步向高水平审美发展。

1.注重渲染情感氛围

在引导儿童欣赏蕴含着丰富美学和情感元素的绘本故事时,教师应对氛围进行渲染,让儿童更好地感受绘本内容,从而获得更多情感体验。

例如,在指导儿童阅读《两条彩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故事形象地呈现给儿童。熊婆婆想去看彩虹时,可以引导儿童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到熊婆婆?”通过对绘本故事的延伸,让儿童将绘本中的美丽愿望转化为现实。教师可以指导儿童之间互相配合,画出彩虹图,并将绘画粘贴在作品栏上,这样就能让所有人看到彩虹,并收获幸福。

2.通过游戏,建设阅读体验

在现阶段教育发展进程中,绘本阅读教学可谓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儿童审美体验的丰富上。儿童的审美观是在相对应的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儿童初步感受美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并将绘本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使儿童在游戏气氛中感受绘本描绘的人物和情境,从而激发共鸣。

例如,在《美丽的梦想》绘本故事中,“梦”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字眼。绘本中绘画的是一只爱在烂泥中翻腾的小猪,它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干净漂亮的公主。而一只安静的、总爱藏在一棵树后面的兔子,它会有什么样的梦想呢?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故事中动物的梦想进行想象,还可以引导儿童说一说自己的梦想,询问他们理想能不能实现。虽然儿童对“梦想”这一字眼还不是十分理解,他们只需要能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即可。但当儿童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可以让他们将其用画笔记录下来,与同伴一同沟通和交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绘本阅读教学与儿童生活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获得美的感觉。所以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将绘本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经过对绘本的选择、情境的创设、情感氛围的渲染,让儿童得到更多情感體验,以此提高审美观念,在启蒙阶段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美育绘本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绘本
绘本
绘本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