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游戏,快乐阅读

2023-07-10 14:01周丽丽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绘本教学活动游戏

周丽丽

导读:体裁和内容多样的绘本兼具艺术和文学作品属性,是广受幼儿欢迎的读物,被用于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起着提升幼儿审美和创造能力、丰富知识、提升课堂趣味性等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绘本的多重育人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活动也空前活跃。幼儿教师和家长都能在线上线下找到各种艺术风格、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幼儿阅读的绘本。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把绘本作品仅作为图画故事书或阅读教学素材,既无法充分体现作品的育人价值,也难以让幼儿保持阅读兴趣。只有尊重幼儿的认知习惯和阅读趣味,实现绘本教学游戏化,才能充分发掘和利用优秀绘本的育人价值,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

一、绘本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价值

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品类繁多,按照体裁可分为故事、歌谣、童话等类型,按照教育功能又有适宜展开语言、认知、手工等教学活动的绘本。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择体裁、艺术风格、阅读难度适宜的作品,用于激活幼儿思维,吸引幼儿探究未知、丰富知识和体验。

(一)联系幼儿生活实际,发挥幼儿认知特长

纵观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作品,绘画部分通常含有很多幼儿熟悉的事物和场景,故事情节、角色形象也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活动中以阅览、模仿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幼儿感知作品内涵,可以发挥幼儿擅长观察、模仿和乐于亲身体验的认知特长,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小乌龟富兰克林》系列绘本里的角色是小乌龟和它的动物朋友们,但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历过或见到过的。在教学活动中,无论以角色扮演形式再现绘本故事情节,还是用作品中的场景创编游戏,都能促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和体验中,达到训练交际和表达能力、丰富生活常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等目的。

(二)契合幼儿阅读趣味,激发想象力和創造力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有限,阅读动力主要源自好奇心,对作品中信息的感悟主要依赖想象力。绘本作品由图画和简洁易懂的文字构成,作者通常使用色彩、线条等绘画艺术语言,辅以鲜活可爱的角色和情节,契合幼儿的阅读趣味,可以有效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经典绘本作品《我能变成什么》中,作者依次呈现了各种常见的图形和颜色,辅以简明的文字:我是圆的,我是红的,我能变成什么……你可以想出100种红色的圆形的事物吗?逐步引导幼儿展开无止境的想象,促使其发挥创造力,并且用语言进行表达所思所想。利用这部作品开展幼儿园语言教学,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和表达能力,或做识别颜色和色彩的训练,提高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极易被新奇事物吸引,对身边环境氛围的变化非常敏感。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不断变换活动区域设置,优化材料投放,创新活动形式,才能保持幼儿的参与兴趣。采用绘本作为教学内容载体,可以借助其品类繁多、风格和体裁多样的优势,不断为教学活动添加新鲜元素,促使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探究兴趣,保持参与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创意美术活动中,首先向幼儿呈现绘本故事,引导幼儿感知色彩、造型等艺术语言的内涵,可以使其产生运用颜料、彩纸等材料展开创意美术活动的兴趣,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再现故事场景和角色。此外,绘本作品不仅有传播知识、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作用,还能借助生动的故事、灵动可爱的角色形象,给幼儿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例如,绘本作品《我也要搭车》的教学中,幼儿既可以看到可爱的狮子爷爷和许多小动物形象,欣赏它们绿意盎然的生活环境,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又能从乘坐公交车的有趣故事中,感悟应如何遵守约定,形成规则意识。

二、绘本教学游戏化面临的问题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学前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发挥感性认知特长,探索未知,积累生活经验。所以,在运用绘本展开教学活动时,绝大多数幼儿教师都针对幼儿喜爱游戏的特征,尝试用游戏化手段吸引其注意力,引导幼儿探索作品中的知识。但在具体活动方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忽视了幼儿兴趣容易淡化和转移的特点,存在绘本选择不合理、游戏设计不科学的问题,对活动过程的观察和引导也欠缺灵活性,未能充分发挥绘本教学优势。

(一)绘本选择不合理

在目前的创作和出版界,对幼儿绘本作品适用途径、年龄范围没有统一标准。家长和幼儿教师选择绘本时,往往只是根据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大致了解,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或他人的推荐做出决定。从满足幼儿阅读需要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选择方式没有明显问题。但站在幼儿园教育的视角,由于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有特定目标,面对的幼儿年龄、绘本阅读趣味、认知能力也有所不同,仅凭经验和对幼儿群体兴趣的粗略判断,选择的绘本作品题材、内涵和风格很难契合教学需要,不利于捕捉幼儿兴趣点并展开游戏性教学活动。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小、中、大班幼儿生活经验、兴趣和表达方式的微妙差异,选择的绘本情节复杂程度较低,没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容易影响幼儿对作品内涵的体验和交流。例如,绘本《脸,脸,脸》用明快的色彩和简单的线条呈现了各种表情的脸,无论审美情趣还是作品内涵,都与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征吻合,适宜开展认识五官及其功能、根据表情判断情绪的游戏性教学活动。如果在中班或大班教学中运用这部作品,由于对上述常识已经有了足够了解,幼儿很难产生探究和游戏的兴趣。

(二)绘本教学游戏设计不科学

在绘本教学游戏化的实践中,部分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加上绘本素材的选择和运用欠缺目的性,设计出来的游戏过于注重规则和流程,忽视了幼儿游戏的多样性,导致游戏形式单一,幼儿的参与兴趣很快就会淡化。一方面,由于没有从幼儿视角研读绘本素材的意识,导致游戏活动的设计脱离幼儿真实阅读体验,同时对开启游戏活动的契机把握不准,幼儿无法顺利进入游戏状态。例如,针对故事情节丰富的绘本,教师通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试图把幼儿带进作品的氛围,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但如果长期采用同一种游戏形式,将导致绘本教学失去神秘感,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很难投入足够多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绘本教学游戏活动时,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幼儿应当有某种感受、学习到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设置了过多程式化的游戏内容。例如,在绘本《让谁先吃好呢》的教学活动中,身高、体重、五官特征毫无优势的毛毛虫先吃到了桃子,教师认为幼儿都会觉得毛毛虫机智,在阅读活动结束时试图用问题引导幼儿认同这一点。但在游戏过程中,总会有幼儿认为其他动物的比试标准才是公平的,毛毛虫的言行破坏了游戏规则。如果教师能正视这一点,以引导幼儿交流体验的方式结束游戏,就能更好地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教师定位欠缺灵活性

虽然绘本教学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必须对游戏性教学活动给予恰当引导,才能发挥幼儿认知特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始终置身于游戏活动之外,专注于扮演教师的角色,按照既定流程提出问题或指导幼儿参与活动,没有基于观察灵活调整自身定位,影响了绘本教学游戏活动效果。例如,在《让谁先吃好呢》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当毛毛虫吃到了桃子,而扮演鱷鱼、小猴子等角色的幼儿质疑时,由于作品到此就已经结束了,教师对突然出现的争论缺乏准备,只能扮演平息纷争的角色,从个人立场称赞毛毛虫机智。虽然毛毛虫的逆向思维和果断行动的确值得称道,但这种参与方式并不是最佳选择。如果能化身为突然出现的森林大王或智者角色,以中立立场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势必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现绘本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

针对绘本教学游戏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在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以充分发掘绘本教学资源的利用价值、契合幼儿个性化成长需求为原则,优化绘本选择、游戏设计和教学活动引导等环节。

(一)搜集绘本,按照适用范围归类

为了充分发挥绘本教学优势,幼儿教师应注重搜集各种类型的绘本资源,结合教学活动目标、幼儿的探究兴趣,按照适用范围进行归类保存,以便在教学方案设计环节有充足的选择空间,确保绘本的内容、风格等要素契合教学需要,并且含有幼儿未曾体验过的新鲜元素。首先,在课余时间,教师应时常关注线上线下书店的相关信息,了解最新的绘本读物,搜集有运用价值的作品。其次,在同行或家长的社交平台,交流绘本搜集和运用经验,分享优质资源。最后,根据学龄段、教学活动性质和目的,对适用的绘本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数字化绘本资源库,保存原作电子版和相关课件。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缩小绘本资源筛选范围,灵活调用事先加工好的动画、有声读物等资源,丰富绘本教学游戏形式。

(二)研读绘本,合理设计游戏形式和内容

为了发现游戏活动切入点,灵活引导绘本教学方案实施过程,教师应仔细研读教学素材,结合教学活动目标和幼儿认知能力、心理特征,合理设计游戏形式和内容。例如,在利用《藏在哪里了》设计绘本教学活动时,以幼儿视角细细品味每一页的图画和文字内容,发现该作品粗略一看与其他动物主题绘本的风格没有明显区别,但仔细分辨和观察,能找到非常多有趣的细节:每一个小动物角色的毛发颜色、外在形态都别具一格又毫不夸张。在草木、岩石背后若隐若现的线条、色彩,都是找到隐藏的小伙伴、猜出其身份的线索,非常考验观察力和想象力。所以,借助这一作品可以开展识别动物、色彩和形状的教学。游戏活动形式可以是看图猜谜,或仿照绘本故事情节组织捉迷藏。前者可以按照绘本内容设计动画,逐步显露小象、狐狸、麋鹿等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让幼儿比一比谁能最快猜对画面中隐藏了哪位动物朋友。后者可以通过制作鹿角、狐狸尾巴等道具,把幼儿装扮成各种角色,再仿照作品中场景布置的活动区域,展开捉迷藏游戏。

(三)观察幼儿反应,灵活调整绘本教学策略

为保持幼儿参与绘本教学游戏的兴致,教师应细心观察个体的反应,以恰当的身份及时介入并加以引导。例如,在利用《我也要搭车》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活动时,对一时想不起如何和同伴互动的幼儿,可以用手势进行暗示,或化身为其中一员,用契合活动氛围的方式和幼儿互动,提升其游戏状态。此外,当发现部分幼儿明显有走神倾向时,教师要灵活调整既定策略,再次集中幼儿注意力。例如,用音乐或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渲染现场氛围,增加游戏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四)把握教育契机,引导幼儿丰富阅读体验

绘本教学游戏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用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丰富其体验和认知,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所以,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把握好教育契机,引导幼儿丰富阅读体验,发挥绘本简单易懂、内容丰富有趣的优势。例如,在《藏在哪里了》的游戏活动中,每当幼儿成功找到一个隐藏的小动物,教师都要把握、拓展教学契机,引导幼儿想象、描述自己见过的动物。在找到狐狸时,让幼儿说出还有哪些动物有类似的毛色、耳朵和尾巴,促使幼儿联系认知经验描述多种动物的特征,达到丰富知识、训练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五)强化家园共育,拓展绘本教学空间

开展有效的绘本教学,需要针对幼儿兴趣和特长设计游戏活动。家长无疑是最了解幼儿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人,在运用绘本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必要强化家园共育,拓展绘本教学空间,把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延伸到课外。一方面,在选择和研读绘本环节,可以在线征询家长的建议,明确素材利用方式和游戏活动目标。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要与家长交流幼儿的表现,给出拓展绘本阅读和游戏空间的建议。例如,在围绕《小侦探找一找谁是假装的》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幼儿对观察图画细节、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推理判断的游戏非常着迷。在课后,建议家长搜集《小侦探找一找》系列绘本作品,与幼儿在家中玩类似游戏,抓住幼儿兴趣最高的时段,最大限度训练其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绘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契合幼儿的认知习惯。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绘本,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和阅读趣味,深化与家长的交流合作,精心挑选和分析绘本作品,找到融入游戏化元素或设计主题游戏活动的切入点。在教学活动组织环节,教师要根据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反应,适时以恰当角色介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悟绘本作品寓意、丰富知识和认知体验,发挥绘本作品兼具趣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的优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绘本教学活动游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绘本
绘本
绘本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