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生活力

2023-07-10 14:01秦晴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礼貌小班礼仪

秦晴

导读:“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视的。恰当的社交礼仪、端庄的行为是个体参与社会交往的必备要素,也是人道德修养的表征,礼仪教育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绘本作为新世纪的产物,是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建立正确文明礼仪行为的有效媒介。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语言输出”与不符合幼儿需要的弊病,利用丰富的画面、趣味的语言帮助幼儿建构直观的文明礼貌思维,在潜移默化的绘本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本文融合陶行知“社会生活力”的表达思想,以主题绘本为载体对小班社交礼仪微课程开展做出具体实践研究。

一、现状思考:“混乱”之中发现社交礼仪不足

“让开,我要拿水杯了。”“等一下,等我先放好。”“老师,嘟嘟撞到我啦。”“老师,他插队!”天气逐渐转干,幼儿饮水量增加,喝水区熙熙攘攘,不是“你碰了我”就是“他没排好队”,这让教师和幼儿头疼不已。平时排得整齐的队伍,一到喝水时就乱成了一锅粥。为解决这个问题,班级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喝水区拥挤的原因,商量解决对策。幼儿热情参与,纷纷讲述“我与喝水区的二三事”,排了五分钟还没喝到水的小恺和接连被碰到两次头的小铭讲述过程中尤其投入……

小班阶段是塑造幼儿礼仪行为的关键时期,但在现阶段的思考中我们却可以看出,目前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没有良好的礼仪行为状态,在社交中更呈现出不良的一面。基于此,我们对幼儿社交礼仪存在的不足做出了如下思考。

(一)社交礼仪认知不足

在现阶段中,幼儿不懂得遵守礼仪规则,主要源于对礼仪的认知不足,这是造成礼仪行为缺失的主要问题。幼儿只会通过“让开”的话语或寻求教师帮助来解决社交问题。而且很大一部分幼儿规范不了自己的行为,随意插队、撞人等,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幼儿交往,不懂得如何应用正确的语言与行为与他人沟通,遇到事情总是态度蛮横,这都是典型的不良社交行为。久而久之,幼儿的社交能力非但得不到提升,还会逐步下降。

(二)“自我中心”社交形式

“自我中心”意识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的,指的是幼儿和人交往时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顾及他人感受,不懂得如何与人分享、交流,不关注别人的情绪。在上述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小班幼儿在礼仪行为中存在自我中心问题,忽视他人的感受,不能与人分享,听不得别人的意见,更不能接受批评,对自己的利益更是分毫不让。这样的情况长此下去,将导致他们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不能较好地融入幼儿园集体。

(三)刻板化的礼仪教育开展

除了上述问题,现阶段社会的影响和家长的过度保护也是重要因素。教育者对礼仪培养存在忽视,导致幼儿礼仪教育的总体缺失。幼儿园关于礼仪方面的教育大部分集中在集体活动课程上,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忽视。每日能说出“老师早上好”“小朋友早上好”简单的两句话,好像已经成为一名很有礼貌的幼儿了。基于此,教师在辅助幼儿形成礼仪行为的同时,还要更注重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实际行动价值,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礼仪行为。

二、“慧”绘有“礼”:以主题绘本为载体的小班社交礼仪微课程实践

礼仪教育是社会力的体现,更是生活力的体现。从小关注幼儿社交礼仪行为、培养幼儿文明礼貌做事,是我们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幼儿来说,社交礼仪的学习并不是自然习得的,教师应将适宜幼儿年龄与兴趣的资源融入德育中,摒弃传统教育中“语言输出”的问题,自然萌发幼儿知礼、懂礼、用礼的良好品质。礼仪主题绘本是由图画与文字共同组成的完整故事书,是一种图文交融、相得益彰的表现形式。微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一节集体活动、一次晨间谈话活动、一场区域游戏、一段日常生活片段,都可以成为对幼儿进行社交礼仪微课程教育的环节。以主题绘本为载体开展社交礼仪微课程,赋予了礼仪教育全新价值,是一种将教育立体化、形象化的活动,可以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礼仪的精神,下述为具体实施策略。

(一)基于主题绘本,初步认知社交礼仪

教师可以将陶行知“生活力”教育思想融入绘本中,借助绘本开展礼仪活动。在基于绘本开展微课程时,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经验预设礼仪行为培养的活动内容,通过多元的资源共同辅助幼儿形成知礼观念,助力幼儿成为懂礼、识礼的人,促使幼儿与其他人相处时,摆脱以自己的角度为出发点的交流模式,更加愿意主动运用礼貌用语进行自我介绍与交往,丰富礼貌行为。

例如,在创设礼仪绘本微课程中,教师结合《幼儿关键期社交力培养绘本》的内容创设了室内外环境与主题环境。在室内环境创设中我们在幼儿园悬挂、张贴了文明用语:你好、对不起、请、谢谢、再见等。通过图文结合,在每天散步时带领幼儿一起读一读,帮助幼儿了解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室内环境创设中我们创设了主题墙,结合班级主题活动创设礼仪明星榜,使师幼互动起来。结合绘本《我懂礼貌》设置了幼儿礼仪值日岗,每天来园、离园环节,两名幼儿佩戴礼仪绶带,站在班级门口迎接或欢送家长和幼兒。这给予了幼儿实践行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在掌握礼仪行为后将其运用到实际中,使礼仪教育模式创新和灵动。

此研究过程挖掘了幼儿认知社交礼仪行为的机会。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喜好和年龄特点,生成了不同类别认知的活动,让幼儿在有意思的环境与实践活动中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受到礼仪教育的熏陶,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二)基于主题绘本,学习遵循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中的交往能力起源于正向的交往手段与方法,幼儿只有知道什么是正向的交往手段,才能遵循礼仪,感受礼仪的重要性。小班幼儿目前在社交礼仪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顾及他人的感受,只考虑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甄选各类型社交礼仪主题绘本,引导幼儿具体观看,并让幼儿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与学习,建立对礼仪的认知,分享自己对遵守礼仪行为的看法,结合主题绘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与人有效交流与沟通,从而在家中与在园中都能使用协商、退让、轮流、据理力争等交往技能,妥善解决矛盾。幼儿在多元资源调动中加深了情感体验,可以真正做到知礼,为后续遵守礼仪行为做好有力支撑。

例如,我们班级的幼儿升入小班已经快一个学期,但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幼儿能在面对新朋友、新教师时能做到友好、大方地介绍自己。大部分幼儿难以在新伙伴面前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缺少社会交往经验,影响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与幼儿分享阅读绘本《小乌龟交朋友》,结合“交友礼仪”请幼儿就“小乌龟交友的正确方式”和“交友的错误方式”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说一说“你认为怎样才可以交到好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是如何和他(她)交朋友的?”等问题。根据幼儿感兴趣的绘本内容,我们接着展开调查,在调查表中记录“我的朋友叫什么?”“他喜欢吃什么?”“他喜欢玩什么?”等事项,再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与行为与好朋友分享自己的调查表。我们还利用亲子共读的方式,让家长和幼儿一同探寻“交友礼仪”的奥秘,结合主题绘本开展了“朋友节”活动,请幼儿在遇见想结交的新朋友时,使用绘本中小乌龟说的话展开交往。

此类型策略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让幼儿建立了对“交友礼仪”的正确认知,并且运用这些交友礼仪熟悉同伴、寻找好朋友,增强自信心,开始学会享受幼儿园的生活。

(三)基于主题绘本,游戏中融入社交礼仪

小班幼儿对一些贴近生活的角色游戏非常感兴趣,例如娃娃家、小超市、点心店等。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容易产生争执、争抢玩具等诸多问题。因为在家里玩具只有一人独有,幼儿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所以到了幼儿园就会非常不适应,总是抢这抢那,造成冲突。还有的幼儿年龄较小、社交能力弱,游戏时同伴间的交流很少,只是独自游戏、缺少互动。

根据此类游戏情况,我们开展绘本《请给我,熊猫先生》分享活动。绘本中熊猫先生有一盘甜甜圈想要和大家分享,但最后却改变了主意,直到狐猴有礼貌地说:“请给我一个,熊猫先生,我可以要一个甜甜圈吗?”熊猫先生才把所有甜甜圈都给了狐猴。故事告诉幼儿礼貌的重要性,需要别人帮助或向别人提出要求时应该说“请”或“谢谢”,这时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接着我们在开展角色游戏时也对幼儿提出要求,如多说“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什么?”“请帮我拿一个×××,谢谢”等有礼貌的话。最后鼓励幼儿相互分享感受,评选出最有礼貌的营业员和最有礼貌的小客人,并把“用有礼貌的话交流”融入每一次游戏情境中。

(四)基于主题绘本,生活中渗透社交礼仪

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展社交礼仪培养时,不仅要包含基本的礼仪礼貌训练,学会谦让、爱护公物、学会倾听也是需要传授的美好品质,例如进出门不拥挤、搬椅子互相谦让、学会分享、爱惜班级里的物品等。除了幼儿自身,教师的言行举止也尤为重要。

例如,我们基于主题绘本开展了认知礼仪类别的活动,结合《小狮子可可礼仪绘本》从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入手,让幼儿清楚进入各类场合需要的礼仪。同时,我们与家庭进行了合作,引导幼儿去往各种场所,正向应用从绘本中学到的相关知识。另外,引导幼儿根据绘本故事《小松鼠的文明礼貌周》开启家园共育礼貌周活动。以小松鼠一家使用礼貌用语的故事内容为主线,开展“星期一——对不起日”“星期二——你好日”“星期三——谢谢与不客气日”“星期四——说请日”“星期五——您辛苦了日”等活动。在相关活动的开设中,请幼儿利用在家和在幼儿园一切可以说礼貌用语的时间正确使用特定用语,从而将礼貌内化于实际行动之中,真正成为懂礼貌的幼儿。家长可为幼儿随机拍摄视频,教师再结合幼儿在家与幼儿园的表现为其颁发小红花。

(五)基于主题绘本,让社交礼仪走出去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渗透了社交礼仪,在熟悉的教师、同伴面前已经能很自然地打招呼、互帮互助,但一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很多幼儿又变成一开始的样子。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园周边的资源,带领幼儿把礼仪“走出去”,走到路上,走到社区……

我们所在的幼儿园在虞园小区里面,周边有丰富的社区资源。在我们开展“雷锋日”社区活动时,请幼儿来到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碰到问题时主动询问社区工作人员或路人。有的选择给护栏擦身体,有的选择给草坪捡垃圾,有的选择发放“学雷锋宣传手册”。萌萌选择的是捡地上的垃圾或落叶,她和伙伴们把垃圾袋都装得满满的,但她们不清楚社区里的垃圾回收站在哪里,那怎么办呢?萌萌说:“可以去问社区工作人员,我妈妈就是在社区工作的,关于小区的事情,他们什么都知道。”萌萌很大方,由她打头去问。虽然进入社区大门还是怯生生的,但她很快找到一位值班叔叔:“叔叔你好,你知道垃圾回收站在哪里吗?”后面跟着的幼儿也不怕生地跟着萌萌一起问,随后社区叔叔亲自带她们来到垃圾回收站,并表扬她们“不仅是有礼貌的好孩子,碰到问题向别人求助,还是勇敢的孩子”。

社交礼仪教育是一种需要幼儿开展实际行动的活动,需要幼儿能在理解后真正立足于行动。它就像一双大手慢慢推动幼儿身心发展,帮助幼儿让礼仪教育走向实际,促使幼儿在认知礼仪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生活中,真正建立知礼守礼的行为。

三、结语

礼仪是人之根本,是启蒙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班幼儿年龄尚浅、可塑性较强,教师应把握机会,在幼儿的意识萌芽关键时期与绘本结合,巧借丰富性的画面、趣味性的语言直观帮助幼儿建构“做懂礼貌的人”的意识,并将其贯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良好的社交禮仪行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促进人格的发展。

猜你喜欢
礼貌小班礼仪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暗恋是一种礼貌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