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热”变身天宁一号文创园

2023-07-11 09:45端木东舸
北京纪事 2023年7期
关键词:天宁烟囱文创

端木东舸

小区原来有根五层楼高的红砖烟囱,立在锅炉房后面的院子里,那是我们小孩子很喜欢的活动场地,爬烟囱是当年最流行的游戏。

爬到烟囱顶端,望向远方是依稀可见的天安门,地面上的伙伴变得很矮。总觉得自己是一名隐蔽在村口树上的哨兵,观察着方圆附近的风吹草动。

一直以为那根红砖烟囱就是北京城的制高点,直到看见了西二环外面高入云际的水泥烟囱。

每次路过西二环或是到天宁寺和白云观,总能看见那根地标一样矗立在路边的水泥烟囱,它在那个地方站了四十年,它脚下的那片院子当年叫北京第二热电厂,百姓更愿意把那个厂子喊成“二热”。

“二热”的烟囱,在周围并不高大的建筑群里,显得有些扎眼,瘦削笔直近乎触碰到天。每天不断冒出白烟,像是在给碧空输送着云彩。一百八十米的高度,让很多人站在脚下望而生畏,让隔壁天宁寺九百岁高龄、五十多米的国宝级古塔显得有些渺小。

时常会想,要是站在烟囱顶上去俯瞰古塔,会不会和我小时候在小区里那根烟囱上看下面的伙伴是同样的矮小。

当初每看见这根高耸的烟囱冒出白烟,就老琢磨着能不能有机会到“二热”里面去看看,趁着没人的时候,没准儿可以爬到那烟囱的最高处,领略一番北京城的全貌。

可毕竟人家“二热”是一个很重要的单位,打从七十年代初成立,烟囱竖起来以后,就开始承担长安街沿线重要单位还有五十万居民百姓的供热任务,而且还代表着当年最先进的发电技术,哪是什么小毛孩子随便出入的地方。

四十年的风雨坚守之后,随着城市改造加快,北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日提升。2009年,“二热”正式关停了厂区内的燃油发电机组,除了三台尖峰热水锅炉作为应急热源保留,将近八万平方米的场地就一直空闲了下来。虽然一百八十米的老烟囱还继续俯视着西二环的里里外外,只是再也没了大朵蒸汽漫上青天的景象。

厂区闲置肯定属于资源浪费,日子长了终究不是办法。几年之后,老厂改造工作开始,当然也是经过了多番商讨,最终在保留“二热”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把老厂区打造成了高端的文化科技创新园,也就是我们今天从老“二热”门口路过时候能看见的那块招牌——“天宁1号”。

老“二热”的实际地址是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6号,之所以起了个“天宁1号”的名字,是因为老“二热”最早的注册地是天宁寺前街1号,应该也是为了延续那段风光的历史记忆,所以才把新园区叫了“天宁1号”吧。

可是在此之外,我总还有一个想法,就是那根老高老高的烟囱。不管从什么地方看,它都很像是阿拉伯数字里的那个“1”,这园区又在古刹天宁寺边上,所以叫个“天宁1号”,也是件挺符合身份的事情。

经过两年多的改造,2016年10月份,这家曾经让我觉得神秘莫测的老厂子,终于向大众敞开了街门,人们可以随意出入的文创园区正式迎客了。

说来也是惭愧,其实早知道“二热”变成了“天宁1号”,也知道人家如今成了一个文创园,可当初对“二热”抱着挺多幻想,总想着爬人家烟囱的我,一直到文创园开张了好几年以后,才在去年秋天进去转了转,而且還是无意之间。

深秋下午阳光正足的时候,从白云观出来路过“天宁1号”,看见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大门口那里进进出出, 心想莫非这个园区是对外开放的?于是就过去问了一下门卫,人家回答说,扫了健康宝随便进。

这确实让我有点兴奋,因为早就有想法去看看,里面除了那根烟囱,还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人嘛,对于自己长久想了解却没机会了解的事物,终于可以探其究竟的时候,难免都会有点儿把持不住,我也没什么例外。

进门左手是一座红砖写字楼,没有多高,窗户是新型断桥铝架着的宽敞玻璃,窗台下面的一块墙面是很原始的水泥原色,整体感觉显得有点儿复古。这样的风格总能让我想起来八十年代时候,爹妈那个事业单位里的办公楼,有一股子文化劲儿,有那么点儿岁月感。

正对大门一座楼的外墙上贴着一段挺遒劲的大字儿,“讲政治,服务首都,奉献社会;求生存,拓展市场,惠及职工”。这可能是当年“二热”的厂训吧,按照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所谓的企业精神。刻意留了下来,让今天的人们也能多少了解一下,曾经的“二热”是朝着什么方向拼搏的。

这座楼的后面,就是我好奇了好些年的厂房和那根高不可攀的烟囱。

除了水泥烟囱,没有几件东西是能随便认出来的,即使似曾相识,也未必知道人家是干什么用的。这就是工业厂房的特点,在外行人眼里,只是个热闹,看着有意思可什么也不懂。不过倒也不影响它们的再利用,最起码这些红砖、水泥、钢材、管道、钢瓶,虽然冰冷了点儿,却有种挺特别的味儿,就是现在很流行的稍显颓废的工业风。

整个园区都是在这样的风格里规划的,不管是办公还是休闲娱乐的地方,都被那些曾经在供热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机器和零件装点得颇有韵味。这种对于废弃厂房和生产工具的重组利用,其实是现在很多园区正在运用的路数。

老资格的798和首钢,一个是苏联人和东德人帮助建造的老牌无线电厂遗存,一个是百年钢铁厂搬迁后的故址,两家都是在资源重复利用上另辟蹊径成功转型,前者成了北京最有名的艺术文创集散地,后者变身百姓很爱去的文化园区并且承办了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项目。

新近几年开始红火起来的像西什库31号,曾经的北京低压电器厂;幸福大街上的“咏园”,早年间大宝的生产基地;永定门桥南的大磨坊文创园,走出过让不少老北京心心念念的天坛牌方便面;陶然桥南的YOLO文创产业园,厂房里出产的是王致和臭豆腐酱豆腐。

当年的“二热”,如今的“天宁1号”,和这些产业园其实算是同道中人。对原有的车间、设备、办公楼加以改造,引入文化企业提升园区品位,招商文创商铺吸引时尚人群。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当下,对于盘活与营利,可说是不二之选。

在“天宁1号”里面,不仅有办公的公司,兴趣教室、特色商店、展馆、咖啡厅也挺全面。据说在这里还有办婚礼的场地,捎带着也能组织点儿亲子活动跟团建拓展什么的。好像还开过露天音乐会,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

在文化气息浓郁的园子里,坐下来安静地喝一杯下午茶,听点儿舒缓的音乐。路边邂逅几只驻园的流浪猫,彼此端详一阵然后打个招呼。到露天平台上向着东方,好好欣赏一下仅仅一墙之隔的天宁寺塔。说实在的,多惬意啊。真有心等到现在的房租合同结束,就把自己的文创公司搬到这里面来。

不过,想到了天宁寺塔,就忍不住要多说几句。

咱们北京人大概都知道,在“二热”大烟囱旁边,有一座看上去十分古朴,雕工精美保护完好的佛塔,那就是北京城现在地面建筑里岁数最大的天宁寺塔。

至于天宁寺建于什么朝代,好像目前还有些争议。按照唐代《续高僧传》里记载:“魏孝文帝所造也。”明朝的《顺天府志》却又记载:“始建于唐,殿宇碑刻皆毁于火,元朝至元七年建三门,而梵宇未能完集。”但不管是北魏还是唐朝,到今天全都有了一千三百年以上的历史。

令天宁寺在如今声名远播的建筑,还得说是那座舍利塔。

辽天庆九年(1119年),天祚帝传下旨意,命他皇叔耶律淳在天王寺建舍利塔。当时的天王寺就是今天的天宁寺,属于辽南京城的西北区域。选择在这个地方建座塔,天祚帝耶律延禧应当也是想着祈祷多闻天王护佑南京城。

今天能看见的塔基是个方形平台,底部是须弥座,塔身浮雕着众多金刚力士、菩萨、云龙,每一个都形象生动巧夺天工。从天庆九年算起,人家怎么也有个九百多岁了。

后来的天宁寺也是命运多舛,几毁几建。咱可以看看都有谁重建过天宁寺,就能多少了解这座寺院和佛舍利塔的历史地位了。

很负责任地讲,在古代曾经重建过天宁寺的,都是皇上。明朝的永乐大帝朱棣,清朝的康熙、乾隆,都曾经斥资对天宁寺重修重建。而且,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曾经为朱棣拿下南京立过汗马功劳并一手规划了北京城的姚广孝,退隐后就住在了天宁寺。

建国后由于实际需要,天宁寺被拆了个七七八八。当时的“二热”,就是在天宁寺鼓楼、十方堂、禅堂、库房、司房、祖堂拆除后的空地上建起来的。所以今天的“天寧1号”才会和寺院中间仅隔了一道砖墙。

说了这么多天宁寺的事情,就是想讲明白一个观点。

“天宁1号”里的那根大烟囱,虽然比舍利塔高了一百多米,可是它毕竟是个只有四十岁的工业遗物,如今戳在距离舍利塔二百来米的近前,对古建文物和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难免都会有点儿不太好的影响。园区保留了,并且焕发新生了,能不能咱就不要这烟囱了,给天宁寺和舍利塔还有附近的居民多点儿清静呢?毕竟谁们家门口立着一个小二百米的烟囱,谁心里也不踏实。

最近有不少专家在大烟囱去留的问题上形成了争论的态势,各有各的道理。

不管专家怎么说,我是支持把它拆了的。尽管这根烟囱身上有我年少时候的一些念想,尽管我还没有爬到它的顶端去俯瞰京城。可是,没了烟囱,“天宁1号”这个文创园,一样可以越来越好。

编辑 张子乐

猜你喜欢
天宁烟囱文创
胡天宁作品
看不见的“烟囱”
“侨汇天宁”,做好新时代“侨”文章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馋嘴的格雷特
脸面
烟囱里的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