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消暑意,竹荫绿水间

2023-07-11 05:43黄茜茜
北京纪事 2023年7期
关键词:徐扬题跋

黄茜茜

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人为了祛热消暑,采用了多种降温纳凉的方法。

国家博物馆馆藏清代徐扬《消暑图册》,内容多取材于《太平御览》与《太平广记》。描绘古人消暑故事八则并加以注释。图册绢本设色,纵23.2厘米、横18.9厘米(每开,共八开),图中对山石、树木、人物的勾勒、皴擦、晕染系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人物面部明暗处理源于西洋绘画技法。构图严谨精妙,色彩明丽典雅,为典型的清代宫廷绘画。

画家徐扬

清代的胡敬《国朝院画录》载:徐扬“字云亭,吴县人,官内阁中书。《石渠》著录三十有五,续编载有恭绘《南巡图》十二卷”。

徐扬,号云亭,江苏苏州人,家住阊门内专诸巷。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至姑苏(今江苏苏州),徐扬借此机会向乾隆皇帝献画册,受到赏识。凭借精湛的画艺成为宫廷如意馆的专职画家。徐扬将西洋画透视技巧融合传统中国画画法,将写意性与写实性有机结合。绘画风格主要受艾启蒙、郎世宁、贺清泰等西方画家的影响。

图录鉴赏

题跋:陆机《洛阳记》云,宣化门内建室藏冰。夏月,天子诏赐文武百官以消暑气,即周礼夏颁冰,凌人掌之制也。

周朝皇室就有一套采冰、贡冰、藏冰、赐冰的制度。《周礼注疏》卷五云:“凌人掌冰政,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凌人负责掌管与制冰相关的工作,每年12月,待冰层最厚的时候,指挥工人把冰切开取出,收藏起来,有皇室祭祀、宴饮、颁赐、消暑等诸多用途。“颁冰”是周代官员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周王把藏于冰室里的冰拿出赏赐给众位大臣,以表现对下属的关怀。

题跋:同昌公主大会韦氏族于广化里,玉馔俱列。暑气方盛,命悬澄水帛于南轩良久,满座皆思挟纩,以帛有龙涎故也。

所有韦氏族人都在同昌公主府上聚会。席间摆满各种名贵菜肴,酷热的暑气令人难以忍受。同昌公主便命人取出澄水帛蘸上水后,挂在南窗上面,满屋的客人顿觉凉气透骨,澄水帛含有龙涎香,故有消暑功效。

画面中长方形食案上的盘子里,有一道高高隆起、宛若雪山的冷饮“酥山”,其最底层是冰,上面覆盖“酥油”。这道冷饮的做法是将酥油加热到接近融化时,加入蜜糖,做成似山的造型后再放入冰窖冷冻。宋代诗人杨万里作《咏酥》一诗,用“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来形容其清甜可口的滋味。

题跋:或问不热之道,抱朴子日:以立夏日服六壬六癸之符,元水之丸,飞霜之散,暑不能侵也。幼伯子王仲都,衣以重装,暴于夏日,周以十垆,身不流汗,用此方尔。

抱朴子传授的不热之道涉及符箓、行气、外丹、仙药等道术中的避暑之法,在五行体系里,“壬癸”属水,主阴凉,故符箓称为“六壬六癸之符”,行气之法叫作“行六癸之炁”。道士只要服用丹药符箓就可以免去热气侵扰。

图中所绘身穿宽袖长袍,仙风道骨,长髯拂胸的老者为抱朴子,正答来问不热之道者。飘逸的人物和幽静的环境融为一体,犹如置身于清凉仙境。画之中有峭崖,崖下飞瀑。干笔皴擦,焦墨点染远峰山峦,淡墨勾勒人物五官,营造出人物淡然形象。

题跋:何子平事母,至孝,年六十有孺子之慕。每逢夏月,必移草屋以纳清凉。

据《宋书·孝义何子平传》记载:“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鄉曲。事母至孝。”

何子平世代居住在会稽,事奉母亲非常孝顺被乡里称赞。虽然收入微薄,家境贫寒,但在酷暑天气也力所能及给母亲提供避暑之处。草屋用草做棚顶,类似遮阳罩的功能,以免盛夏的日光直射到墙壁,屋里的地面也不会很快升温,因陋就简,尽量给母亲提供阴凉的环境。

何子平这种贫寒家庭更无法像富人一样穿华丽轻薄的丝绸衣服,只能穿着粗布衣物来降温消夏,虽质地粗糙,但也轻薄透气,在夏天具有清凉体感。

题跋:仆射魏收,初习武不成,改节读书,夏日坐板床,随逐树阴,讽诵累年,床为之脱。

《魏书·列传·卷九十二》载:魏收最初喜爱练习骑马射箭,想要凭借武艺实现抱负。后改变平日的志向刻苦读书。夏天月夜,他坐在板床上伴着树阴诵读诗文,久而久之,床板都被磨损,刻苦程度可见一斑。

图中所绘庭院中枝繁叶茂,浓阴蔽日,是乘凉的好地方。魏收在树阴下神情专注地读书,竟忘记了酷暑,小童服侍在旁。人物气韵流畅,眉宇传神。

题跋:开元遗事,长安富家夏日立彩竿于园林中,结锦为棚,设宴待客,名曰消暑会。

长安的富裕人家大多数都有私人园林,用锦缎等精致的丝织品制作凉棚,遮阳清心。举办热闹的“避暑会”来招待宾朋。图中布局疏朗、闲适之意足见消暑之趣。疏竹之间,数位亲朋相对而坐,品茶消夏,侍女侍奉在侧,小童烹茶摇扇。桌案上摆有茶具、碎冰和水果,长夏之日,自有茶香之气,渲染出清幽雅境和消暑时的状态。

题跋:李辅国家有迎凉草,干似苦竹,叶细如松,虽若干枯,未尝凋落。盛暑设之窗户间,凉风自至。

被唐代宗李豫尊为尚父的李辅国所藏奇珍迎凉草,其色接近碧绿,基干像苦竹,叶比杉叶还细,虽然形似干枯而不曾凋落。将这种草扎在窗户之间,自然有凉气吹来。

李辅国坐在开敞通透的水阁中,手持羽扇,轻摇纳凉,该画以单线勾勒、淡墨晕染,风格简淡。主景中的水阁以及水阁的重檐斗拱具有明显的界画精细风格。人物、床榻、条案、书卷什物刻画入微。一座小桥连接两岸,林木茂然,尤显青翠明洁,清幽古雅。山溪逶迤,涟漪阵起。

题跋:嵇康宅有一柳树甚盛,令人激水环之,夏日坐卧其下,胸襟凉夷。《消暑图》八帧。臣徐扬恭写。

图中所绘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柳树,嵇康在树下衣不系带,袒胸露怀,洒脱而恣意,条案上还摆着茶具等物品,家仆正在担水而来。画面和谐宁静,墨色富有层次,别具一格。描绘了嵇康在树阴下消夏的场景,绿阴婆娑,环境幽雅,是盛夏乘凉的好地方。

以竹林、柳树等入画是“消夏图”的常用手法,既可以描述消暑纳凉的环境,也表达画家文人的心境。画家将西方的光影、透视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结合,营造出淡雅安静的氛围。将盎然情趣入诗入画,纵使相隔百年,仍能感受到昔日的闲情逸致。

编辑 宋冰华

猜你喜欢
徐扬题跋
中国男足逼平日本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陕西省图书馆藏四种罗振常题跋本书志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叶德辉《述学》题跋五种探赜
对黄丕烈及其题跋的认识和评价
职场争斗:你得到了江山,我学会了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