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史官许福元

2023-07-11 05:43刘维嘉
北京纪事 2023年7期
关键词:潮白河北运河顺义

刘维嘉

在北京这片沃土上,活跃着很多写作者,他们用手中的笔,勤奋耕耘,记录家乡的过往,传承历史的文脉,成为名副其实的义务史官。顺义的许福元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对于许福元先生来说,写作是对生活的发言,是对生命的延续,是对死亡的祭奠,是精神上的再世为人。

许福元先生于1946年,出生于北京顺义区仁和镇临河村,种过地,当过瓦匠,还做过工厂的管理工作。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写作,他的文学之梦构筑于少年,他的作文常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从1975年开始,许福元陆续在多个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后来,他加入了北京作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

面对在文学沃土获得的硕果,许福元先生并没有满足,他不想重复自己,想不断书写新的篇章。他爱读书,爱听老师讲课,不断补充能量。他到北大中文系旁听曹文轩教授的文学课近一年时间。在此期间,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酷暑难耐;无论是风雪交加,还是大雨瓢泼,都没能阻挡住他求学的脚步。许福元先生家住京郊顺义,从他的家到这些地方,最近的有30多公里,最远的有近50公里。为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他要倒车多次才能到达听课的地方。为了听两个小时课,他往返要用五六个小时。

2017年初冬,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北京市残疾人写作学会共同举办了残疾人写作培训班。目的是勉励学员为残疾人文化事业努力学习,勤奋写作,快乐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主办方邀请了多位作家授课,其中就有许福元先生。

许福元先生十分关注残疾人这一群体,他以盲人作家张骥良的经历为素材,写了小说《闻字》。这篇小说采用了一系列的虚构与合情合理的想象,抓住张骥良看书时鼻尖与纸面没有距离这一特点,把事实与虚构,想象与推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这篇小说发表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他在授课时,结合这篇小说的写作,讲了自己是如何观察,如何构思,如何抓住细节和情节描写的,让学员获益颇多。

在授课结束前,许福元先生说:“每个人写作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热爱,写的不论长短,都有意义。写作要循序渐进,要和自己比,要有自信心。”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让学员们更坚定了写作的信心。

2023年2月25日这天,40多名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从四面八方来到东城区图书馆,参加作家读者线下见面会。这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时隔三年后恢复的第一次“书海听涛”主题活动。东城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老品牌“书海听涛”自开办以来,备受大家的喜欢。本次活动邀请了许福元先生授课,他以《不废江河万古流——谈潮白河往北运河补水考证》为题,详细讲述了他对这段历史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36万字的长篇小说《洋桥破浪》。

《洋桥破浪》是以历史文物为创作题材的长篇小说,把顺义苏庄闸桥兴废作为线索,截取了1917年至1939年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潮白河经苏庄闸桥(因该桥位于苏庄而得名),连续十四年向北运河补水的历史,包括为海河清淤、轮船航运、引水济津,力保天津商埠地位,有力地支撑了当时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苏庄闸桥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枢纽连接起潮白河和大运河,作者将这段尘封的历史用小说形式再现,讲述了一段生动的发生在顺义的故事。

许福元先生在讲述中,以苏庄闸桥的设计、建设、作用、保护、兴废为点,延伸辐射到漕运的兴衰、民国历史的兴亡、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的兴建、水患的防治等等。里边的人物涉及从民国总统到总理,军阀到土匪,警察局长到警长,清朝遗老到江湖术士,外国洋行到出家僧人,县知事到村正村副,乡绅到百姓有近300个历史人物,无不卷入到苏庄闸桥的盛衰荣辱之中。

关于北运河的补水来源,说法有多种。对此,许福元先生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北运河最主要的水源来自河北张家口的沽源县,承德的丰宁县,流经密云县、顺义牛栏山,与温榆河、小中河、潮白河从通州的北关汇入北运河。创作《洋桥破浪》这部长篇小说期間,许福元先生从2019初,用了近两年时间到档案馆、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搜集关于苏庄闸桥资料数千份,达150万字,复印纸质材料数千页,摞起来有1米高。此外,他还实地进行了考察,从而全面细致地研究这座闸桥,揭开了关于苏庄闸桥建设原因、过程、质量、保护以及后来塌毁原因等种种谜团,还原了历史真相,为研究、探索北京的水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他用近1年的时间,创作完成这部著作。

许福元先生在讲课时还说道:关于大运河水系,如今的读者所能看到的资料及文学作品只写到通州,至于通州以北的水系描述,北水南济,文字记载几乎空白。苏庄闸桥作为将潮白河水源源南输的交通枢纽,几乎已被淡忘或忽视。在许福元先生的笔端,使大运河水系文化带趋于完整,将断裂的历史链条衔接起来,填补了历史空白,丰富了大运河(潮白河段)文化带内涵。

三年多时间,许福元先生先是到处收集和挖掘史料,然后是创作出36万字的长篇小说,这对中青年人来说似乎不算什么,可许福元先生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再过几年即将进入杖朝之年。一般这个年龄的老人,或在家尽享天伦之乐,或旅游观光,或饮酒喝茶,或琴棋书画安度晚年,而他仍然不服老,宛如老黄牛,在文学沃土上辛勤耕耘。《洋桥破浪》这部长篇小说中涉及的丰富史料,如果不是他去辛苦地挖掘,必然会随着历史的河流向远方流淌,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

许福元先生不是水利专家,却把北京水系研究得明明白白;他不是史学家,却把苏庄闸桥以及涉及的历史和人物写得清清楚楚;他不是职业作家,却把家乡写得有声有色;他不是体制内的在编成员,却自觉担当起义务史官的责任。

许福元先生常说“落笔之处是家乡。”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所具有的顺义人的情愫、胸怀、牺牲和奉献精神。他为时代留下了丰富而又珍贵的史料,为顺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填补了空白,延续了历史文脉。

在当今文学作品多元化的现实中,面对窗外喧嚣、纷扰和浮躁的搅扰,面对身边物质世界的诱惑,许福元先生始终不辞辛苦地在文学的良田默默耕耘,为顺义而歌,为家乡而唱,为人民而赞。这样的义务史官,我们怎能不爱戴和敬佩呢?

编辑 刘颖

猜你喜欢
潮白河北运河顺义
北京顺义“12·3”燃气爆炸事故警示
赶小海
城镇河岸带植物色彩对视觉疲劳的影响
从顺义指数2020看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
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北运河水环境保洁设备及配套设施研究
京沈高铁潮白河特大桥连续梁合龙
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径流影响分析
北京顺义:环境监管网格员“充电”忙
北运河河流生态需水分段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