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飞来的“锅”

2023-07-12 11:59何晓雨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7期
关键词:后果小女孩事情

何晓雨

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让人难过的事,不是犯了错被批评、惩罚,而是这事明明不是自己做的,却要蒙受不白之冤。”面对这飞来的“锅”,我们该怎么办?

案例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则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一家店老板称,一位小女孩偷了店里的东西,并要求当众搜身。小女孩委屈得直掉泪,好在她爷爷据理力争,在警察的介入下还原了事情真相——小女孩并没有偷拿店内商品。后来,在小女孩父母的坚持下,店主公开向小女孩道歉。

这种被冤枉的事情并不少见。虽然此事最后得以解决,但对当事人心灵造成的伤害,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愈合。更不用说,那些未能被解决的同类事情。

被冤枉时的身体变化

我们来看一个非洲大草原上的故事。

在辽阔的非洲草原上,瞪羚遇到了一头狮子。这时的瞪羚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全身肌肉绷紧、体内正在分泌皮质醇或肾上腺素——它进入了一种应激状态。科学家将这种状态定义为“逃跑或战斗”状态。在此状态下,动物的机体引发一系列神经反应为防御或者逃跑做准备。人类与瞪羚一样,在遭遇突发紧急事件时,也会进入“逃跑或战斗”状态。

当人被冤枉时,与之相关的事情就是一个突然的刺激物。它让人进入应激状态,引起生理及心理的反应。回忆一下,当你受到无端指责时,是不是会脸红心跳?有时还会紧紧握拳,不能抑制地喘粗气?不仅如此,你还会体验到比较复杂的情绪。

被冤枉时的情绪反应

憤怒。当受到别人指责,承担莫须有的“罪名”或负面评价时,我们很难接受这种有失偏颇的评判,会为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感到愤怒。

无力。如果冤枉自己的人力量更强、地位更高,我们百口莫辩,就会感到深深的无助。特别当周围还有其他不明真相的人投来怀疑、窥探的目光时,我们还会产生一种剥夺感,感到无能为力。

焦虑。这类事情的发生会让我们感到不知所措,特别是未成年人,没有处理此类事情的经验,很焦急地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冲出现实的困境。这种焦虑无助的感觉可能持续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更久。

孤独。被冤枉会产生后续连锁反应——一旦被扣上“罪名”,周围的人会议论纷纷甚至避而远之。当事人处在被孤立和被排斥的环境下时,会感到不被理解和深深的孤独。

未及时调整的消极后果

引起极端事件。很幸运,案例中的小女孩在警察的帮助下,洗清了冤屈,伸张了正义。但也有不幸的案例:据报道,一位孩子在买文具时,店家没留意她付款,冤枉小女孩未给3.6元的文具钱,甚至将小女孩的照片、班级等信息,贴在了自己的文具店门口,重金悬赏寻“小偷”。两天后,小女孩不堪污蔑,放弃了生命。

毁坏自我认同。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由4个方式建构:自我行为、他人行为反应、社会比较推断以及自我意识推断。我们被人冤枉或误解时,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可能是拒绝与排斥的。而我们又会从他人的反应中感到自己的价值受到贬低,进而感到自卑和低价值感,毁坏对自我客观的认同,出现退缩、不自信和低自尊等行为。

引发心理创伤。被冤枉会持续影响我们的生活,即使错误最终被纠正,我们还是难以忘记这个经历、走出这个阴影。

在临床心理咨询工作中,有成年人曾倾诉:小时候曾被冤枉、被当众羞辱,但那时不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只知道哭,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无辜的,所以背负着同学的指指点点好多年,即使现在长大成人,一回忆起那备受折磨的时期,内心就无比痛苦。这样的事情让当事人受挫,进而引发学习或生活上的适应不良,甚至可能成为永久的心理创伤。

如何扔掉“锅”?

如果说被冤枉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那我们不仅要打破扣到头上的“锅”,还要扔掉压在心里的“锅”。

理解此时的情绪状态

人脑有不同的功能,主宰情绪的是感受脑,主宰认知、思考的是认知脑。有些事情会让大脑的感受区比思考区更快被激发。例如,被冤枉时我们会感到愤怒。而愤怒作为一种比较激烈的情绪,会使控制情绪的杏仁核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信息传达不到控制思考与认知的前额叶皮层——这代表感受脑因反应太强烈而成为主宰,所以此时的我们很难去理性思考。

了解了大脑的运作方式,我们就知道人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冲动行事,所以,要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例如,你可以进行简单的腹式呼吸:坐着或躺着,选择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势;吸气时闭上嘴,用鼻子吸气,让腹部很自然地慢慢鼓起;呼气时略张开嘴,用嘴吐气,让胸部与腹部很自然地松下来。如此,放慢呼吸的速度,循环呼吸数次,情绪可渐渐平复。

释放消极情绪

因被冤枉而产生的许多消极情绪,是需要表达出来的,尤其是愤怒的情绪。但请注意,表达愤怒并不等于愤怒地表达,愤怒不加控制不利于健康。我们可以用语言正面对抗,例如坚定地说:

“我没有做这样的事情,你在污蔑我。”

“你血口喷人,你有证据吗?”

“我会报警,你需要对你所说的话负责!”

此外,你也可以去操场跑几圈,跟信任的人吐槽,假装和冤枉你的人争辩,可以写日记抒发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这些方式都能帮你把不满发泄出来。

及时求助

案例中小女孩家长的做法很值得肯定:他们在现场维护孩子的尊严,据理力争;事后又坚决维护孩子利益,要求店主公开致歉。家人的做法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保护、被关爱,自己是安全的,是有力量的。

所以,青少年遭受冤枉而无法独立处理时,请务必向家长、老师、警察等可信任的成年人求助。

创造积极情绪

不论结果如何,被冤枉都会让我们受到一定的伤害,对自我产生怀疑。焦虑、孤独等情绪的产生是无意识的,但我们可以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意识,创造积极情绪。

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著名的情绪ABC理论:A(Activating ev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而同樣的前因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是因为桥梁B(Belief)——信念。例如,前因是有人冤枉我,如果我觉得其他人都认为我是坏人,我做什么都没有人相信,那后果就是我会郁郁寡欢,意志消沉;如果我坚定地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我的品质与能力终会得到认可,那后果是我仍能乐观地应对困难,积极面对人生。

寻找良好的同伴关系

同学、室友、社团的伙伴等,都可以成为支持我们的力量。好的同伴,会相信我们、鼓励我们,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觉得不孤单,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难免遇到误解和委屈。面对忽然飞来的“锅”,与其被别人的质疑乱了心智,不如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因为用真相、实力说话更能证明自己!

如果你在生活或学习中有烦恼与困惑,或者有什么疑问想得到专家的解答,欢迎给知力君留言。

(责任编辑 / 陈琛   美术编辑 / 胡美岩)

猜你喜欢
后果小女孩事情
“耍帅”的后果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众荣的后果8则
上朝迟到了 后果很严重
把事情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