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2023-07-12 00:36巩斌斌
甘肃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美育渗透问题

巩斌斌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推动学生思想情操、道德情感、智力等多方面素养的均衡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教材、作业等方面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渗透;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7—0033—04

教育家蔡元培曾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目标中要求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勤于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美育素材,体现跨学科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整体认识世界的能力,全面发挥数学学科育人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获得美的感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奠定好数学“四基”,还要提升数学“四能”,更要让学生获得具有数学特色的美的教育。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

(一)凸显数学教育与美育融合的特点

每一门学科制订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具有相似性,这一相似性源于各学科中蕴含的美育功能的一致性。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跨学科教育思想,其中就包含数学学科中要渗透美育的教育思想。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这种理性思维终究归结于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欣赏和思辨,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在学生心中生成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正义感,以及集体主义意识。面对古今中外文化的继承和传扬,能够理性运用“加、减、乘、除”法筛选和取舍。这正是数学学科与美育高度融合的体现。

(二)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知识抽象,逻辑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将美育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带着美的享受和体验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有利于智力的开发与锻炼,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对称”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中具有对称性的蝴蝶、蜻蜓等生物及生活中的建筑物等,再通过对称剪纸的制作和分享活动,学生不但会感到赏心悦目,还会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这样从数学美的外在形式,通过具象的实物感受数学美,消除了数学学习过程中枯燥乏味的感觉[3]。

(三)体现数学课程育人的重要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以美育为切入点,在把握美育价值与方法的基础上挖掘和转化美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能够帮助受教育者达到和谐的审美心境,即席勒所说的“零状态”,从而成为其他各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4]。数学课程基于美育发展学生的智育,这是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正如史宁中教授说:“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5]从美育的视角出发深度思考,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提升利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审美力,增强利用数学思维感知“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思辨力,发展利用数学语言表现和创建美好生活的创造力。这样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能够站在家乡发展的立场,运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和思考家乡发展问题,激发学生通过学习和自我发展建设美丽家园的愿望。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美学素养,难以将美育融入数学教学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树立“学科融合理念”。但是农村部分数学教师缺乏美学素养,学科融合意识淡薄,导致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困难。另外,大多数数学教师缺乏美育育人功能的研究,将美育任务交给美育教师,使数学教学与美育“互相分家”。受美学素养和理念的制约,部分教师对美育的内涵理解不够,在数学教学中找不到恰当的融合点,刻意加入美育内容,不仅没有给学生美的感受,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过程,使得教师将数学教学与美育割裂开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数学知识的教授上,出现数学教学与美育分离的局面。

(二)重视知识技能传授,淡化美育素材的挖掘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受当地环境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制约,数学教学以知识传授和习题训练为主,将提高数学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笔者在“联盟办学”教研活动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数学知识系统建构和学生解题思维训练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却忽视了教材中美育素材的挖掘,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美育渗透不足,从而淡化了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数学教学脱离实践,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美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科学观察世界,理性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创建幸福美好的生活。笔者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发现,农村小学绝大多数数学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题海训练为主,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课堂较少;还有部分教师留给学生动手参与数学实践的机会太少,没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为此,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常常成为学生的难点,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就无法体会到数学的价值美。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美育敏感度,提升数学的育人功能

蔡元培先生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6]”美是促使人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发现美、认识美和运用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要求,追求美的实质就是追求数学美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育人的引领者,需要充分认识美育在人类发展以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美育敏感度,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美育思想,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就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因而,教师要塑造好个人形象,提升个人的美学素养,积极探究数学与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美育在数学中融合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力求提升教师个人的品格美、学识美、仪表美、技艺美和语言美[7]。在教学过程中达成“以美育美”的美育厚度,给学生的视觉和心理带来美的感染和滋养。教师的内在美外化于自然优雅的外在形象,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能深度浸润学生的内心,从而形成对“真善美”的追求意识。同时结合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数学教师要优化自己的语言,既精准干练又通俗易懂,要科学规范又具风趣幽默,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例如,在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上找两个相对面时,教师以“跳一跳找对面,对面没有拐个弯”这一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引导,激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数学教学达到“寓教于乐”而又“乐而不俗”的美好境界。另外,数学教师还要注重课堂上学生的仪式美、坐姿美、语言美、书写美,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时与教师互行课堂礼,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和行为。通过规范学生坐姿、课堂语言表达、书面表達等方面的要求,共同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引导学生萌生崇尚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和动机。

(二)挖掘教材的美育渗透点,感悟数学美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教师要树立学科融合意识,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渗透点,有效地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获得美育的熏陶。

1.感受数学的符号美,培养审美意识。符号是数学语言,也是数学工具,更是数学的方法[8]。每一种数学符号都承载着一定的数学含义,准确、概括、简明、直观地解释数学本质,并在运算过程中呈现变化规律和逻辑关系,给学生深度思维的美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减、乘、除的意义及运算”时,教师以运算符号演变的历史为背景导入课程,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家将运算符号统一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感受不同运算符号所代表的特殊意义,感受算式变化过程中呈现出的数学逻辑关系。在“加、减、乘、除”互依互存的关系中,领悟符号承载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运算符号呈现出的规则美,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数学奥秘。

2.在问题解决中领会数学文化美,培养审美意识。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法则都有可追溯的文化渊源,将数学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彰显其迷人的魅力。为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溯数学知识的起源,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知识的溯源,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感悟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接受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蕴含的先进精神文化的熏陶[9]。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引入《史记·夏本》中记载大禹治水时画圆的方法:“左準绳,右规矩。”或以《周髀算经》中记载的“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引入课程,让学生体会圆“一中等长”的本质和数学极限思想,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解决“小敏的身高1.6m,她的影长是2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长是6.5m,这棵树有多高?”这个问题时,教师利用古希腊科学家泰勒斯“巧测金字塔”的数学故事让学生领会数学中的文化美。通过数学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让学生跨时空跨地域与数学家进行数学思维碰撞,诱发学生的崇尚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产生积极探索数学奥秘的心理动机。

(三)体现作业的美育功能,培养审美意识

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对数学美有一定的感知力和审美力,并产生创造美的心理冲动[10]。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具备的欣赏能力,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数学的价值美,提升自身的审美力和创造力。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巩固和强化数学知识,还能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联系现实生活情境,突出育人功能。为此,教师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作业中渗透美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时,教师借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泡茶的故事,让学生在泡茶程序的安排和时间计算中体验统筹优化思想,领悟华罗庚先生高效利用时间的思想和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教师借机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统筹优化方法,科学规划和利用时间,为自己争取更加充足的学习时间。同时结合本课教学,给学生设计课外生活实践作业,让学生根据优化思想合理制订计划,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多项事务。为此,做出如下提示:“一是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至少帮家里做两件家务活,如洗衣服、洗碗筷、打扫卫生等。二是做作业和做家务必须同时进行,并且保质保量完成。三是制订好计划和先后程序。四是邀请家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学生受优化思想的启迪,在帮家人干家务的同时,回顾、梳理、复述数学知识。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时间,达到家务和学习两不误的完美境地。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科学利用时间高效做事的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热爱劳动并积极参加劳动的意识,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融入美育思想的数学作业,既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的价值,也能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和谐共育的效果,从而让学生滋生全面发展的自培愿望。

综上所述,数学中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如简洁美、规律美、思想美、形象美和灵巧美等,这些数学美是数学学科特有的美,他对学生心智的发展和审美情操的培养起着很好的奠基作用。教师应提升个人的美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让数学美沁润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福刚.美育视域下高校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困境及其完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7):152-1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刘晓峰.让小学数学课不再枯燥无味[J].学周刊,2015(28):141.

[4]齐子怡,刘冲.丹麦ALL的美育融合式学习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2(20):73-76.

[5]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与核心素养[J].教师教育学报,2022(03):92-96.

[6]马振钊.浅谈摄影课程对高中美术教育的积极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1(04):114-115.

[7]姚瑶,张文洁,韩冲.理工科大学生的美育教育[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06):669-672.

[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张美菊.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五法[J].教学与管理,2022(02):56-59.

[10]薛晓萍.美育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J].辽宁教育,2021(04):37-40.

编辑:徐春霞

猜你喜欢
美育渗透问题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