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合适的自己”

2023-07-12 03:16黄艳铃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28期
关键词:瓦砾美玉天赋

黄艳铃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因天赋或能力不足而感到懊恼和不甘。对此,有人提倡“与自己和解”,追求“满意的自己”;有人主张突破改造自己,追求“完美的自己”;也有人兼而采之。但无论哪种选择,最终都是为了成为“合适的自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下水文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阐释了一个生命哲学:挣脱束缚,执着地朝着自己的山振翅高飞,最终会成就更美好的自己。这也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倘若自己的天赋、能力不足,何不默默努力、突破自我呢?

默默努力,能在尘土里开出美丽的花。

吕蒙因读书不多,曾被朝中文臣诟病。孙权规劝他努力读书,他接受建议,立志改变,默默用功。等到鲁肃过寻阳与吕蒙议论后感慨不已:“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不大,还爱耸肩。他第一次上台演讲,竟被听众轰下了讲台。之后,他虚心请教发音,把石头含在嘴里,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攀登山顶吟诗,对着镜子训练演说,十多年的默默努力,终于让他破茧成蝶,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政治家。天赋不足,能力不够,懊恼和不甘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不妨向吕蒙和德摩斯梯尼学习,沉淀自我,默默努力,花开灿烂,终将有时。

寻求突破,才能飞往自己的山。

正如韩愈所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面对学习中的疑惑,不从师学习,不去改变,终将是疑惑。人生亦如此,不够聪慧,不妨多读书,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让自己活得智慧;容貌不够漂亮,不妨多锻炼形体,多微笑,让自己活得优雅。

敢于突破,才能真正脱胎换骨,飞往属于自己的山。

梅兰芳自幼学唱京剧,但眼睛有些近视。为了能在舞台上通过眼睛生动传神地传递人物心理,他立志训练自己的眼睛。为此他每日抽时间盯着天上飞翔的鸽子和水中潜游的鱼儿训练。经过日积月累,他的双眸练得灵动有神。

默默努力,寻求突破。谷爱凌说:“我其实不知道我有没有天赋,即便有也肯定非常非常小……99%都是努力。我觉得我真的把所有可做的东西全部做了。”天赋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踏实努力,突破自我,我们便可以飞往属于自己的山。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不因自己渺小和囿于角落而黯然神伤,而是默默书写属于自己的芳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霞光不因日近桑榆而悔恨沉沦,而是在最后的时光里灿烂满天。禀赋不够、能力不足、陷于泥泞又何妨?多审视自我,定能拨开云雾见太阳,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越努力,越幸运。无论多么不完美的自己,多么微小的自己,只要挥动翅膀执着向前,你终将飞往你的山。祝每一个敢于努力、敢于突破的你,抵达山巅,笑傲尘世。

学生佳作一

悦美玉之润泽,纳瓦砾之粗糙

◎成瑶瑶

中岛敦在《山月记》里说:“我深怕自己并非美玉,故不敢刻苦加以琢磨;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结果便是在愤怒羞恨中助长日益怯弱的自尊心。”这句话击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折射出在自我成长中挣扎的身影。

“与自己和解”是认定了自己并非美玉,无论如何打磨都不会迸出温润的光泽,于是接纳了作为“瓦砾”的自己,不复在自我与现实的对抗中挣扎;“让自己突破”是怀揣着成为美玉的决心,历经水与火的淬炼,终于有了玉的温润。须知人无完人,美玉有瑕,任何一块石头兼具美玉和瓦砾的特质,择其光者而磨之,其粗糙者则任之,才是为人正道。

追求满意的自己,悦纳不足,不复自我的挣扎。

我们虽看得到山峰的高度,看得到海洋的深度,但必须承认,由于天赋、能力不足,有些高度我们可能一辈子都难以企及。有人说:“所谓热爱,是天才的游戏。”虽然残酷,却很现实。莫扎特六岁时,就能听出他身边那把小提琴音比其他小提琴低了十二分之一度。黄执中十五岁时就知道自己要打一辈子的辩论赛。有些矿石,从发现的那刻起就已经是美玉了。平凡的我们,难道真要锚定我们与天才间的距离,试图将一块瓦砾磨成美玉吗?在这种近乎于偏执的追求中,又会错失多少其他领域的“柳暗花明”呢?如果一直这样,那么我们与山顶的差距已经不是前进的动力,而是束缚自我的枷锁。

追求完美的自己,突破自我,不效庸碌之悔恨。

“完美”永远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状态,但努力追的姿态会让我们更喜欢自己一点。高山难以逾越,但仍可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或许成不了美玉,但不努力去追逐玉的光泽,就失去了想象那个结果的权利,失去了可能的美好未来。过早地认定自己是块瓦砾,是轻率的,也是令人遗憾的。当下,有人讲“佛系”,讲“人间不值得”,这样也是不对的。接纳自己的平凡并不意味着屈服于自己的平庸。就算是瓦砾,谁说在持久的锻造下,瓦砾不能显现出美玉的光泽?

“追求完美的自己”是一种态度,而“追求满意的自己”是一种选择。在生活中认清了自己的普通和平凡,但仍然在生活的苟且里向往诗和远方,向往那个完美的自己,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我们都知道命运的局限,但仍不愿放弃挑战。我们知道自己在某些领域终究只能是块瓦砾,但并不妨碍对美玉的憧憬。

我们虽无法做到完美,但拒绝“躺平”,这便成为了“合适的自己”,成为了“有瑕的玉”,“有光的瓦”。命运不饶人,但我亦未曾饶过命运。

【湖北通山县第一中学】

学生佳作二

请让我,成为我

◎吴思雨

鲁智深在坐化前曾留下这样一句偈语:“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不禁令我想起著名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是人人无法回避却又无解的。我们之所以生活在深深的自卑中,究其本质,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是群体期待与自我认知的错位。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成为谁,这个“谁”,不是“你”或“他”,而是自己。

与其活在他人的评头论足中,不如悦纳真实的自己,与“不完美”和解,摆脱自卑的泥淖。

古人削足适履的悲剧仍历历在目,邯郸学步的闹剧也使人笑中带泪。你是否在为不曾拥有的“直角肩”“蚂蚁腰”而苦恼?你是否在为不曾拥有天才的卓越而焦躁?我们总是在仰视中自卑,然后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与怀疑中,从而失去了发展的自主权,成为别人的傀儡。邓亚萍个子矮小,手脚粗短,但她并未因自己的先天不足而自怨自艾,她接受自己的缺憾,为了梦想勤奋训练,最终成为乒坛名将;史铁生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遭遇车祸,也曾抱怨命运的不公,在母亲离世后,他终于明白自己的使命,与自己和解,接受了命运的考验,用手中的笔闯出了一片天地。古语云: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接受当下的自己,成为真实的“我”。

与自我的和解不是“躺平”“摆烂”的借口,是全面接纳自我后的精进与完善,是走向“完美”的必经之路。

我们不追求完美,但可以成为完美的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走向完美的第一步。且看,身残志坚的张亮曾言:“如果自己的皮囊不像旁人一样闪闪发光,那就让自己的灵魂滚烫。”写成诗集,考出山村,何尝不是自我的完美?且看,上海“普通人模特”,管住嘴,迈开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当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敢于选择精进而非沉沦,我们就已经行走在“成为完美的自我”的路上了。

我们最终都可以成为合适的自我,前提是达成不以和解为终点的和解,追求不以完美为目的的完美,做自己独一无二的焰火。

当看到邢小菲成为中国第一位盲人声乐硕士,看到谢炎廷旁听十三年走上博士生之路,我们不仅为他们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追求更好的自我的努力而喝彩,更为他们找到属于自我的生态位,找到自己的人生而祝福。我们的天赋与能力总有不足,但合适的自我不是矫正与改造,而是适应与发展。我就是不一样的烟火,因为这是真的我!

请让我成为我,不是你想看见的我,而是合适的我!

【湖北通山縣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瓦砾美玉天赋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测测你隐藏的天赋
拆迁
郑美玉二三事
伊源美玉—中国翠
青苔与瓦砾
用努力换天赋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
美玉如华敬仰天地
我有数学天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