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红豆种苗质量分级研究※

2023-07-13 10:41秦惠珍唐健民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7期
关键词:光叶冠幅红豆

●刘 铭 秦惠珍,2 梁 慧 唐健民※※,3 邹 蓉 韦 霄

(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 桂林 541006;2.鹿儿岛大学 大学院联合农学研究科 日本 鹿儿岛 890-0065;3.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光叶红豆(Ormosia glaberrimaY.C.Wu )是豆科红豆属植物,是优良珍贵用材,可作为多种工业用材,在乐器及高级家具制造上可代替昂贵的进口红木[1]。2021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主产于中国湖南(江华)、江西、广东西部、海南、广西东南部。光叶红豆天然资源少,且其种子萌发比较困难,天然状态下更新不良[2],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同时,应大力积极发展。制定光叶红豆的质量分级标准,增加其规范化生产的可行性,可以更加有效地推进光叶红豆的保护及相关行业大规模产业化进程。本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年生光叶红豆实生种苗进行质量分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及试验材料

试验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地理位置25°01'N,110°17'E,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约180 m,全年平均气温19.2℃。选用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种植园1年生种苗100株。

1.2 试验方法

1.2.1 种苗质量相关指标的测定

分别测定每株光叶红豆种苗的株高、冠幅、地径、叶片数、根长、根粗、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径测定,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苗木地际直径,即苗干基部土痕处粗度; 株高测定,采用卷尺测量自地径至顶芽基部的苗干长度; 根长测定,用卷尺测量自根茎基部到最长根须末端的长度; 根粗测定,用游标卡尺测量根基部粗度;用电子秤称量地上地下鲜重和地上地下干重。

1.2.2 种苗质量分级

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种苗进行分级。采用SPSS Statistics 26对各光叶红豆种苗的株高、冠幅、地径、叶片数、根长、根粗、地上鲜重、地下鲜重等8个测定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主成分,并根据结果对种苗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得到光叶红豆种苗聚类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光叶红豆种苗分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1年生光叶红豆种苗的统计描述

对1年生光叶红豆种苗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株高15~25 cm、均值为20.52 cm;地径2.40~4.39 mm,均值为3.27 mm;冠幅5.34~19.00 cm,均值为12.78 cm;叶片数3~31,均值为10.73;根长15~30 cm,均值为21.80 cm;根粗3.08~3.70 cm,均值为3.25 mm;地上鲜重1.80~3.10 g,均值为2.28 g;地下鲜重1.00~1.70 g,均值为1.38 g。变异系数排序为叶片数>冠幅>根长>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径>株高>根粗。

表1 1年生光叶红豆种苗的统计学描述

2.2 1年生光叶红豆种苗主要参数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知,株高、地径2个参数显著相关(P<0.05),冠幅和叶片数2个参数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株高、冠幅、地径、叶片数4个指标可以真实反映种苗质量信息,具有代表性。

表2 1年生光叶红豆种苗质量指标相关分析

2.3 1年生光叶红豆种苗主成分分析

由表3可知,株高、冠幅、地径、叶片数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到100%,故可认为这4个主成分可代表全部指标信息。

表3 1年生光叶红豆种苗主成分变量解释

由表4主成分矩阵内的数据计算获得的特征根,可以得到以下主成分公式:

表4 主成分的特征根

F1=株高×0.243+地径×0.202-冠幅×0.426-叶片数×0.484;

F2=株高×0.512+地径×0.554+冠幅×0.370-叶片数×0.162。

因此,种苗评价因子F计算公式为:

F=F1×0.48564+F2×0.34146。

计算所有种苗的评价因子F,并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分为二等,初步获得聚类中心(表5)。

表5 1年生光叶红豆种苗聚类分析

2.5 1年生光叶红豆种苗聚类分析分级标准

使用SPSS 26对1年生光叶红豆种苗的株高、地径、冠幅、叶片数、根长和根粗6个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所得分级标准见表6。

表6 主成分分析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所得分级标准

由表3可知,Ⅰ级种苗株高≥23.14 cm,地径≥3.46 mm,冠幅≥14.21 cm,叶片数≥28.80张,Ⅱ级种苗株高20.34~23.14 cm,地径3.23~3.46 mm,冠幅5.66~14.21 cm,叶片数12.12~28.80张。同一等级种苗的任一指标若达不到标准则降为下一级。

3 讨论与结论

近年来,种苗分级标准多采用主成分因子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法和标准差法对种苗质量进行分级[3-4]。通过对光叶红豆种苗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其中苗高和地径是种苗质量优劣的直观体现;根长是根系发达程度的体现,决定了栽植后对土壤中水分和营养物质吸收能力强弱;冠幅和叶片影响植株成活以后光合作用的强弱。因此,选用这几个典型的农艺性状作为指标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制定种苗的分级标准,能达到简便、高效和易操作的目的。综上,光叶红豆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的标准为:Ⅰ级种苗株高≥23.14 cm;地径≥3.46 mm;冠幅≥14.21 cm;叶片数≥28.80张;Ⅱ级种苗株高20.34~23.14 cm;地径3.23~3.46 mm;冠幅5.66~14.21 cm,叶片数12.12~28.80张。

猜你喜欢
光叶冠幅红豆
古树光叶木兰
冬闲田混播扁穗雀麦与光叶紫花苕的生产水平分析
城市绿地微环境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光叶珙桐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研究
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的冠幅提取与树高反演
兰州市光叶楮引种试验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
红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