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行距优化配置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23-07-13 10:41张晓菡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7期
关键词:净光合冠层株距

●张晓菡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流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临沂 273309)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玉米产量的提高不仅依赖于优良品种的选育,还有赖于科学、高效的栽培管理。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玉米籽粒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构建了良好的群体结构,改善群体物质的空间分布,实现玉米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提升[2]。近年来,玉米密植栽培的提出和实践,充分发挥了玉米的产量潜力,但是密植易造成群体内光分布不合理,通风透光条件差,从而降低冠层对光能的吸收利用[3]。因此,要想进一步实现玉米高产、稳产、持续增产,改善冠层内的光分布显得尤为重要。

株行距配置能够协调玉米群体冠层结构、调控光分布和群体物质生产,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4]。因此,本试验设置不同株行距,研究玉米产量和光合参数的变化特征,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材料

试验于2020年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进行,该地属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784.8 mm,年均温度15.3℃,无霜期211 d,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试验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3个行距处理,分别为宽窄行(70+40)cm(L1)、宽窄行(60+50)cm(L2)、等行距(55+55)cm(L3),3个株距处理,分别为20 cm(F1)、25 cm(F2)、30 cm(F3)。每个小区宽8 m,长20 m,播种前施入复合肥975 kg/hm2。均匀撒施地表,旋耕翻埋。4月28日进行人工精量播种,拔节期追施氮肥60 kg/hm2。试验期间按照常规管理进行灌水、除草等农事操作。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玉米光合参数的测定玉米抽雄吐丝期,选择晴朗天气条件下的上午08∶30~11∶30,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中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r)、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

1.3.2 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测定玉米成熟期实收中间两行进行脱粒测产,折合计算籽粒公顷产量。每个处理随机选择5株玉米,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考种,考察玉米穗行数、穗粒数、百粒重。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采用Excel 2010统计和计算数据,采用SPSS24.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株行距优化配置对玉米光合参数的影响

不同处理玉米光合参数,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玉米光合参数

光合作用是作物物质生产和积累的重要反应,由表1可以看出,净光合速率在同一株距处理下表现为L1>L2>L3;在同一行距处理下,净光合速度随着株距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L1F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特征和净光合速率相似,在L1F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株距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在同一株距处理下表现为L3>L2>L1。总体来说,L1F3处理下玉米的光合参数最理想。

2.2 株行距优化配置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

由表2可以看出,株行距显著影响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有效穗数,同株距下不同行距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同一行距处理下,随着株距的增加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穗行数,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行粒数和百粒重在同一行距处理下随株距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同一株距处理下表现为L1>L2>L3,均在L1F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产量,随着株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同一株距处理下表现为L1>L2>L3,以L1F2处理的产量最高。

3 讨论

合理的株行距配置能够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协调个体和群体关系,改善玉米对光温水等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增加玉米产量[5]。玉米生长需要的化学能主要来源于叶片的光合作用,株行距配置能够调节群体结构,从而加强叶片对光照辐射的截获,协调冠层光分布[6]。本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行距为(70+40)cm,株距为30 cm时达到最大值,主要是由于该株行距配置下叶片对光能的截获率最高,从而显著提高了光合作用。

产量的形成受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是产量形成的基础[7]。合理的种植方式能够构建良好的冠层结构,协调个体和群体关系,增加功能叶的受光面积,增加光能截获量,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8]。本研究结果表明,产量在同一株距处理下表现为L1>L2>L3,在同一行距处理下,随着株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F2处理效果最好,即玉米行距为(70+40)cm、株距为25 cm时玉米产量最高。可能是株行距优化配置有利于协调生育后期群体结构,且具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从而增加玉米产量。

4 结论

综合比较,光合参数和玉米产量在同一株距处理下表现为L1>L2>L3,在同一行距处理下,光合参数随着株距的减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产量随着株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玉米行距为(70+40)cm,株距为25 cm时玉米光合作用较强,产量最高,是较为合理的株行距配置。

猜你喜欢
净光合冠层株距
基于低空遥感的果树冠层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基于激光雷达的树形靶标冠层叶面积探测模型研究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安徽省淮南森林冠层辐射传输过程的特征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如何区分总光合与净光合
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冠层氨挥发的影响
巧解“植树问题”
Photosynthetic Responses of A New Grapevine Variety‘Xinyu'in Tur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