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牡丹品种识别技术

2023-07-13 10:41魏春梅胡晓亮王巧娟杨海静刘长营查素娥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7期
关键词:复叶花型株型

●魏春梅 胡晓亮 高 凯 王巧娟 杨海静 刘长营 查素娥

(洛阳农林科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2)

牡丹是原产于我国的多年生木本(小灌木)花卉,在中国的历史上牡丹曾是国花,历代赞颂牡丹的诗词数不胜数。牡丹作为观赏花卉,因其花大色艳,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100年来我国已经培育出众多新园艺品种;从国外引进品种也多达100个以上[1-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据我国统计资料显示,近20~30年,仅新培育出的牡丹新品种就达近千个,历史遗留下的传统品种也为数众多。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跨度大,这些牡丹品种又分为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和西南牡丹品种群。品种群规模、数量分布最大、最多的主要是中原牡丹品种群[3-4];另有从国外引进的品种群,主要是日本和少量的法国、美国牡丹品种。

要识别这些不同的牡丹品种需要一个长期不断认知的过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定、识别。

1 株型的开张度及生长势

由于现有的牡丹园艺品种,大多由野生原始种,经自然杂交(包括自然变异)、人工杂交选育形成,产生这些品种的亲本材料(野生原始种)有的高大且株型直立如“杨山牡丹”;有的低矮开张,如“卵叶牡丹”“稷山牡丹”等[5]。所以,在牡丹园艺栽培品种中,不同品种间由于枝干开张角度、当年生枝生长量以及节间长短不同,所形成的品种株型形态、高矮也不相同,因此就产生了直立、开张和半开张等株型表现[6]。

1.1 株型

1.1.1 直立型从地面发出的枝条开张角度小,一般小于30°,直伸向上,如“贵妃插”“香玉”“洛阳红”“皇嘉门”“花竸”“岛锦”等,表现枝干直立向上。

1.1.2 开张型从地面发出的枝条开展角度大,常大于50°,斜生向四周伸展,株幅宽度可大于其高度,如“赵粉”“软玉温香”“金星雪浪”“锦岛”“红旭”“昆山夜光”等,表现为枝干离心外张。

1.1.3 半开展型该株型的枝条开展角度介于前二者之间,枝斜生向上伸长,形成半开展型品种。如“红宝石”“胭脂图”“满江红”“乌龙捧盛”“西江锦”“富贵满堂”等。

1.2 生长势

当年生枝的节间较长,1年生枝年生长长度大,即生长势强,和同龄其他品种相比株型高大。在栽培中表现为生长迅速、株型成长快,这些品种适合园林绿化(街心花坛)栽培。如“琉璃贯珠”“香玉”“贵妃插翠”“洛阳红”“雪映桃花”“花竸”等。一般来说,生长势强的品种,多数高大直立;生长势较弱的牡丹品种,株型多数低矮,如“丹炉焰”“娇姿”等。

2 分枝能力及萌蘖枝数

2.1 分枝能力

分枝能力低的品种,分枝级数少;牡丹株型表现为枝条稀疏,多数品种枝条较粗壮;由于分枝级次少,养分较为集中(枝粗芽肥)。一般成花率高,花朵较大。在栽培生长发育阶段中(落叶后)特征明显,易识别,如“帝冠”“花大臣”“彩绘”“稀叶紫”等。

分枝力高的品种,表现为分枝级数多,枝条较细,芽体(落叶后)较瘦小,因分枝多养分较分散,一般花朵较小,多数品种成花率相对较低。如“金星雪浪”“乌龙捧盛”“紫红争艳”等。

2.2 萌蘖枝

由植株基部根颈处当年萌发生长出来的枝条称萌蘖枝,不同品种间萌蘖枝的萌发状况相差较大。有些品种表现明显,萌蘖枝数量较多,可达几十个,这些萌蘖成枝率高的品种,在春季需抹芽、定梢,去掉细弱、过密的萌蘖枝,才能使养分集中、花朵增大,提高成花率,如“青山贯雪”“璎珞宝珠”“魏花”“银粉金鳞”等。

有些品种没有这种现象,萌蘖枝数量较少或无,少者2~3个甚至没有。

3 芽形及芽色(落叶期)

3.1 芽形

不同的品种,芽的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别。牡丹不同品种的芽体有饱满、细痩、尖、圆、短、长等不同特征可供识别。

“花王”“胡红”“彩绘”“凤舞红绫”“花蝴蝶”等牡丹品种,麟芽为圆形,如图1。

图1 圆芽

“曹州红”“宫样装”“鹤顶红”“群英”“锦红(金奖红)”等牡丹品种,麟芽为圆尖形(卵圆形),如图2。

图2 圆尖芽

“墨楼争辉”“贵妃插翠”“春红娇艳”“红霞争辉”“黄翠羽”“锦袍红”等牡丹品种,麟芽为长卵形,如图3。

图3 长卵形

“飞燕红装”“脂红”“珠光墨润”“乌金耀辉”“初乌”“丹炉焰”“豆绿”等牡丹品种,麟芽为狭尖形,如图4。

图4 狭尖形

3.2 芽色(落叶后芽色)

一般在秋季落叶后(休眠期)芽色较稳定。早春萌动后的新芽,其色彩多变。芽色一般可分为红色(深红、浅红)、绿色(翠绿、黄绿)、红绿相间三种。

芽色泽为红色的牡丹品种有“花王”“红莲点金”等,如图5。

图5 芽色(左浅红、右深红)

芽色泽为绿色的牡丹品种有“洛阳红”“姚黄”等,如图6。

图6 芽色(左黄绿、右翠绿)

芽色泽为红绿相间的牡丹品种有“墨楼争辉”“金晃”等,如图7。

图7 芽色(红绿相间)

4 复叶类型(叶序与叶片)

根据羽状复叶在叶柄上分布的级数,不同品种间复叶的羽裂次数及不同品种间复叶的大小、形态、着生角度及组成复叶序的各小叶的形状,都有较明显差异,它们都是识别品种的主要形态特征之一,细心观察能分辨出它们的差异。

4.1 复叶类型(叶序)

中原品种群的牡丹品种,大多数为二回羽状复叶,少数为一回羽状复叶。不同品种间复叶叶序的长度和叶的大小形状有较大的差别。复叶叶序松散的长度可达40~50 cm,如“王红”“银粉金鳞”“首案红”等;复叶叶序紧凑较短的长度15~20 cm,如“璎珞宝珠”“桃红献媚”“赤龙焕彩”等。

4.2 叶片形状大小与复叶的形态差异

叶片的大小形状不同,品种的差异也较大,此表现较为直观,是识别品种时较易判断的要素;复叶总长度(即顶小叶端部至总叶柄基部的长度),复叶的总宽度(即总叶柄两侧着生的叶片,外缘之间的距离),也是品种识别的参考依据。

4.2.1 大型圆叶小叶叶片宽大,肥厚而圆钝,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叶边缘缺刻少,叶面多平展;复叶叶序长大于40 cm、宽大于25 cm,如“首案红”“墨魁”“王红”“青龙卧墨池”“胡红”等,如图8(a)。

图8 圆叶型

4.2.2 中型圆叶小叶叶片较宽大,肥厚而圆钝,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叶片边缘缺刻少,叶面多平展;复叶叶序长20~30 cm、宽20~25 cm,如“十八号”“彩绘”“金星雪浪”“赛胡红”“朱砂垒”等,如图8(b)。

4.2.3 小型圆叶小叶叶片亦为小型,叶片宽大,肥厚而圆钝,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叶片边缘缺刻少,叶面多平展;复叶叶序长15~20 cm、宽约20 cm,如“蓝田玉”“白玉”“三圆白”“赤龙焕彩”“海棠争润”等,如图8(c)。

4.2.4 大型长叶小叶叶片呈长卵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薄;边缘缺刻少而尖;复叶叶序长大于40 cm、宽大于25 cm,如“芳纪”“红辉狮子”“赵粉”“盛丹炉”“景玉”等,如图9(a)。

图9 长叶型

图10 单瓣型

图11 荷花型

4.2.5 中型长叶叶片呈长卵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薄;叶边缘缺刻少而尖;复叶叶序长30~40 cm、宽20~25 cm,如“洛阳红”“二乔”“雪映桃花”“脂红”“飞燕红装”等,如图9(b)。

4.2.6 小型长叶小叶叶片呈长卵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薄;叶边缘缺刻少而尖;复叶叶序长20~30 cm、宽不超过20 cm,如“璎珞宝珠”“桃红献媚”“银红巧对”“珊瑚台”“翠叶紫”等,如图9(c)。

5 花色、花型特征

花色、花型特征是识别牡丹品种最直观、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5.1 花色

牡丹的花色识别比较直观,是应用最原始和普遍的品种识别依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据文献记载隋朝时洛阳牡丹品种,大多以花色命名。到了唐朝牡丹花色渐多,由红、白两色增加至红、白、紫等。宋朝时,又出现了一花两色的牡丹如“二乔”,绿色牡丹如“豆绿”。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条件的改善,牡丹的过渡花色不断出现,如深红、肉红、粉红、粉紫、浅紫、紫红等色,同时花瓣上还出现白色条纹、放射状线纹、紫色条纹、珠状斑点等特征。

到了现代,在园艺工作者的辛勤培育下,牡丹(栽培学)的花色更是绚丽多彩。现已初步形成了九大色系,即白色、粉色、黄色、红色、紫色、蓝色、绿色、黑色、复色(一朵花两种颜色)。目前观赏价值高的主要是白色、粉色、红色、紫色、黄色五种花色。纯黑色、蓝色的牡丹品种基本不存在:黑牡丹并非纯黑色,而是深紫红色;蓝色系牡丹,非正蓝,一般粉色稍深即蓝色。真正复色的牡丹品种只有2个,即“二乔”和“岛锦”;真正绿色品种也不多,如“豆绿”“春柳”“绿幕隐玉”“绿香球”和“绽绿”等。绿色花

5.2.3 菊花型花瓣6~8轮,由外向内渐小,雄蕊较少偶有瓣化,雌蕊正常或数量增多及退化,如“茄蓝丹砂”“丛中笑”“如花似玉”“满江红”等,如图12。

图12 菊花型

5.2.4 蔷薇型花瓣数量高度增加,且由外向没有从视觉感受红花绿叶耀眼悦目的观赏效果。因自然界绿色花极为少见,就形成以稀为贵的状况。因此牡丹品种识别主要是红色、白色、粉色、紫色、黄色五种颜色及这些品种的中间过渡色。

5.1.1 红色品种“芳纪”“太阳”“春红娇艳”“霓虹幻彩”“明星”“旭港”等。

5.1.2 白色品种“白雪塔”“景玉”“金星雪浪”“白王狮子”“香玉”“莲鹤”“白神”等。

5.1.3 粉色品种“粉中冠”“贵妃插翠”“花竸”“圣代”“富贵满堂”“雪映桃花”等。

5.1.4 紫色品种“魏紫”“假葛巾紫”“胜葛巾”“赤龙焕彩”“廉田锦”“廉田藤”等。

5.1.5 黄色品种“海黄”“金岛”“金晃”“姚黄”“金晃”“皇冠”“金桂飘香”“金玉交章”等。

5.2 花型

花型分类识别,主要根据牡丹花朵大小、花瓣的多少、花瓣形态差异、花朵形态特征而进行分类识别。

5.2.1 单瓣型花瓣1~2轮,宽大平展,雌雄蕊正常,如“盘中取果”“彩蝶”“黑海撒金”“玉蝶飞舞”等,如图10。

5.2.2 荷花型花瓣3~5轮,形大整齐一致,雌雄蕊正常,如“玉板白”“似荷莲”“荷花飞翠”“天鹅湖”等,如图11。内渐小,雄蕊大部分消失,在花心处有时残留少量正常雄蕊或杂有少量瓣化呈细碎的花瓣,雌蕊数量增多或稍有瓣化或退化,如“二乔”“大棕紫”“雨后风光”“少女裙”等,如图13。

图13 蔷薇型

5.2.5 托桂型外瓣2~3轮,宽大平展,雄蕊完全瓣化,瓣化瓣狭长,雌蕊正常或退化,如“蓝田玉”“银丝贯顶”“紫托桂”“淡藕丝”等,如图14。

图14 托桂型

5.2.6 金环型外瓣2~3轮形大,雄蕊大部分瓣化,紧靠外瓣周围残留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环状,雌蕊正常或瓣化或退化变小,如“粉面桃花”“玉美人”“桃花系金”等,如图15。

图15 金环型

5.2.7 皇冠型外瓣宽大平展,雄蕊全部瓣化,瓣化瓣由外向内愈近花心处愈宽大,雌蕊瓣化或退化,如“昆山夜光”“雪里紫玉”“白玉”“古铜颜”等,如图16。

图16 皇冠型

5.2.8 绣球型雄蕊全部瓣化,其瓣化瓣与外瓣大小,形状近似,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形如绣球。如“春柳”“绿幕隐玉”“千褶绣球”“绿香球”等,如图17。

图17 绣球型

5.2.9 千层台阁型由2朵单花上下重叠而成,下方花和上方花的雄蕊数量少,雌蕊瓣化或退化变小,如“霓虹焕彩”“贵妃插翠”“脂红”“桃红飞翠”等,如图18。

图18 千层台阁型

5.2.10 楼子台阁型由2朵单花上下重叠而成,下方花和上方花的雄蕊全部瓣化消失,雌蕊瓣化呈花瓣或退化变小,如“玉楼点翠”“仙桃”“桃红献媚”“锦红”等,如图19。

图19 楼子台阁型

另外,有些品种在同一株上可出现2~3个不同的花型,属多花型品种,如“多花罗汉”同株上可出现荷花型、托桂型、蔷薇型、皇冠型等花朵。牡丹在大自然环境中生存,自然气候每年都有差异,个别年份差异较大,因此牡丹大多数花型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稳定的,在气候环境(降雨温度)肥水管理适宜的年份,由于光合产物的产生储备较为丰富,花芽的分化形成较完善充分,次年开花的气候环境也较适宜,成花率就高,就会开出花大、层次多、丰满的花朵。反之花朵小,层次少,花型不丰满。

由于牡丹不同种群和众多的品种之间,花芽的形成时期不一致,所需环境要素也不同,所以每年会出现部分品种开的花朵富丽丰满,另一部分品种开的花朵小,层次单薄。因此,同一牡丹品种的花型在不同的年份差异较大。如“赵粉”品种在不同年份可开出丰满的皇冠型,也可开出花朵层次少,多为荷花型,少部分为皇冠型的两种花型。这些现象在品种识别时,也是要综合分析的因素。

6 总结

牡丹的品种众多,各种不同种类的品种形态表现,差异不是截然不同,多是逐渐过渡的中间状态。如单从牡丹花色而言,红色和粉色,就有浅红、深红、粉红、粉白等花色的过渡性表现。对于初学者要识别牡丹品种,一定从定植牡丹品种的位置开始进行观察记载,必须长年的接触,认真细心观察,久而久之,就会积淀提高牡丹品种的识别能力。

猜你喜欢
复叶花型株型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哥特式浪漫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东北“三大硬阔”叶片和叶轴质量分配比较1)
提花圆纬机花型图案嵌入式显现系统
刺头复叶耳蕨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基于WinCE圆纬机花型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新疆伊犁河岸小叶白蜡复叶构件的表型可塑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