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趣”导向的“131”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探究

2023-07-13 09:27罗斯妮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生趣工作坊研修

罗斯妮

【摘 要】教师培训在培养人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阐述“‘生趣导向”的内涵,确立教师培训的驱动导向和价值取向,论述基于“生趣”导向的“131”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探讨“131”一体化培训研修方式的实践应用,多元培训研修、混合培训研修和双师同步培训研修的创新突破,开创性地将教师培训带入城乡一体的“5A”时代,展现出教师培训方式改革的新方向。

【关键词】“生趣”导向 “131”一体化 研修方式 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5-18-04

教师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始终秉持着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与个性发展的平台。近年来,教师培训的发展壁垒日益凸显,如何激发教师学习的内源性动机与自觉发展的动力性、持续性,构建教师培训的创新模式,探索研修方式的改革,激活教师培训的精髓,成为教师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西玉林市教师培训中心以“‘生趣导向”为起点,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构建基于“生趣”导向的“131”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拓宽研修新思路,激发教师内驱动力,促进教师自觉成长,发展终身学习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其做法值得借鉴。

一、教师发展:确立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

促进教师发展,是实施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所在。当下,教师个体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力的水平、价值观的构建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等,已逐渐成为教师培训的关注重点,教师培训改革深化指向“培训模式”,提出以“‘生趣导向”作为研究起点是对教师发展规律的尊重,并以此建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培训模式。在培训价值取向上,体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理念,从追求培训的“短平快”转向追求培训对教师的发展的价值。基于“‘生趣导向”的教师培训模式体现教师培训发展变革的趋势,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具体实现的路径。

“‘生趣导向”是指在一定的教师发展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从“生发”“生长”“生成”三个维度,对教师成长过程有基本作用的“兴趣”“志趣”“智趣”三大要素的作用结构和运行程序进行研究,为教师发展提供科学定位,强化教师发展的驱动导向和价值导向。

“生趣”的“生”有三重含义:一是“生发”视角,即教师培训的实施促使教师生发出兴趣,产生自主学习内驱动力;二是“生长”视角,即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自发生长出对自我专业发展明确的志向追求和职业奋斗的目标,产生自发提升的持续动力;三是“生成”视角,即教师在发展中自觉生发出坚定的专业情意与教育信仰,加深专业理解,自觉发展,生成教育教学成果,使思想凝练,形成风格,教师的生命获得智性发展。“趣”也有三种含义,即教师的学习兴趣、人生志趣和生命智趣,三“趣”之间体现了不同的层级,同时相互生发、相互融合、动态生成。因此,根据“生”与“趣”的含义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了“‘生趣导向模式”。

在“‘生趣导向模式”中,学习兴趣、人生志趣、生命智趣是教师发展的基本要素。学习兴趣是教师学习启动的动力来源,人生志趣是学习过程的情感浸润,生命智趣是教师发展的价值标杆。“‘生趣导向”的核心是让教师在培训中得到充分的成长和专业发展,不断升级终身学习力,自我学习、自主发展,从而获得职业幸福感。

基于“‘生趣导向”的教师培训从“生发兴趣”“生长志趣”“生成智趣”三个维度上开展研修活动,结合项目式学习理论(PBL)和成果导向理论(OBE),以教师为中心,建立学习共同体,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多元支持,开展“5A”式(Anyone,Anytime,Anywhere,Anyway,Anydevice)深度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型学习,探索融合创新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适合个性发展的条件,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二、品质发展:构建基于“生趣”导向的“131”一体化培训模式

结合区域教师发展实际,为培塑拔尖队伍,发挥名师“领跑辐射”示范效应,玉林市教师培训中心打破原有的“训研推用”(培训、研修、推广、应用)培训模式框架,以“服务教师、立足区域、面向广西、走向全国”的发展视野,着力构建基于“生趣”导向的“131”一体化培训模式,倾力打造新时代整合性、体验性、生态性教师发展培训体系,推动教师培训品质化、特色化发展。

“131”一体化培训模式是指通过遴选30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广西教学名师、摇篮工程对象组建30个名师工作坊(名为“131”名师工作坊),90位学科名师培养对象加入30个工作坊中,结对30所薄弱乡村学校联动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组建“131”名师工作坊是实施培训的重点,也是培训成效的关键,强调筛选精准,帮扶精准。“131”名师工作坊中的第一个“1”是指工作坊坊主1名,从全市符合条件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责任心强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广西教学名师、摇篮工程对象中遴选;“3”指工作坊坊员3名(3名坊员必须是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从全市各類名师培养对象中遴选;第二个“1”是工作坊帮扶的一所薄弱学校,从玉林各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薄弱幼儿园中遴选。“131”一体化培训名师工作坊就是由一名坊主带领三名坊员,在工作坊坊主的指导下,联动帮扶一所薄弱乡村学校,以达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师整体提升的目的。

“131”一体化培训模式体现了整合性、体验性和生态性。

“整合性”体现在该培训模式摒弃了传统学科培训研修方式,工作坊的成员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县区,打破了学科的藩篱、学段的壁垒和学区(地域)的边界,构建了教学实践、教育实践的综合体,既充分发挥名优教师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又实现教育优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坊与帮扶学校实现抱团成长,整体提升,达到以“一”成“多”的效果。

“体验性”强调了教师培训的实践体验性,转变教师的研修方式,为教师提供丰富教育资源和优质专家团队,统整培训课程内容,致力于教师研修项目化和精准帮扶成果化,将单一的研修活动和帮扶活动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提升,例如送教到校、跟岗学习、双师同步教学、远程协同教研等,多元化的研修方式让教师获得丰富的学习经历和帮扶体验。

“生态性”强调教师培训需要不断增强适宜性、协同性、开放性和共生性等生态特征,关注教育生态观,关注教师发展与生态的相互依存,将“协同合作”“伙伴关系”等教育生态观念贯穿其中,推进教师培训中心与学校、县区、教研室、信息化中心等多元联系,形成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教师培训生态共同体。

基于“‘生趣导向”作用,“131”一体化培训模式通过“训研推用”(培训、研修、推广、应用)四要素的螺旋迭代,激发参训教师的学习兴趣和持续的内驱动力,坊主通过实践指导体现“特高”教师的引领辐射价值,坊员通过研修迸发新的教育智慧,城乡联动、教育帮扶还可以增强名优教师的教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教师培训生发兴趣、生长志趣、生成智趣的驱动导向和价值导向。从生发兴趣到生长志趣,再到生成智趣,“131”一体化培训模式形成教师发展的稳定结构和成长顺序的范式,有利于实现教师培训的驱动导向和价值导向。

三、实践应用:实施“131”一体化培训研修方式

如何以培训研修的专业引领和带动,打通从“训”到“用”的最优化路径,实现培训研修效能的最大化?研究者积极探索出一条多元立体、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协同发展的新型培训研修路径。

(一)多元培训研修

一是坊主的培训研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家面授,拓宽坊主的专业知识,塑造教学风格,形成教育思想,引领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集中培训的核心是“理论”。第二阶段是实践指导,组建工作坊培训团队,制订工作坊实施方案,指导坊员开展送教到校、远程协同教研、跟岗学习活动。实践指导的核心是“方法”。

二是坊员的培训研修。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集中面授,拓宽知识面,培养教学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第二阶段是教育实践,在坊主的指导下,开展专题讲座、送教到校、远程协同教研等活动。

三是薄弱乡村学校的培训研修。在“131”名师工作坊团队指导下,规划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变革校本教研方式,组织青年教师跟岗学习,开展城乡学校远程协同教研等。

(二)混合培训研修

“131”一体化培训主要采用线上线下双师同步混合培训研修的方式,见图1。通过线上答疑解惑和线下现场问诊及送教到校,授课专家团队和名师工作坊开展多方参与、全程跟踪、实时指导。薄弱乡村学校安排定向培养教师,通过线上远程协同教研和线下跟岗培训研修,开展跨区域的教学交流和教研活动。工作坊团队与帮扶学校密切联系,双向沟通,与薄弱学校共同解决校园建设和教育教学等突出问题,帮助骨干教师突破教育教学瓶颈,达成培训研修目的。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131”名师工作坊团队为帮扶学校提供实现“5A”级服务,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开创性地将教师培训研修带入城乡一体的“5A”时代。

(三)双师同步培训研修

双师同步培训研修是对传统的“线上线下”培训研修方式的一大改革和创新,能够解决线上培训开展与研修交流困难的问题。充分利用直播平台、微信、钉钉、QQ和各种便捷的手机App,探索线上线下双师同步互动、现场同步评价的远程协同教研途径。活动开展前,工作坊团队把需要协助和配合的细节和当日帮扶校的现场助教进行充分沟通,例如授课内容、课堂提问与互动、现场研讨与评价、成果展示与交流等,“131”名师工作坊承担授课的教师将授课PPT及相关学习资料提前分享到帮扶学校的教师微信群,供教师提前预习。活动过程中,授课教师异地直播授课,现场助教如同授课教师的影子,耳听直播授课,眼观现场教师反应,协助组织现场教学活动,及时组织教师回答问题、小组研讨和互动交流,收集和展示现场作业及研修成果,现场即时反馈,即提即解,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双师同步培训研修强调全员立体互动。利用手机App把现场所有教师的回答和发言即时投影到LED上滚动播放,LED实时滚动呈现教师的观点、思考或困惑,量性的问题即时统计,所有教师的观点将会汇集起来,产生更深的思想碰撞和更大的正能量。线上授课教师从线下教师的反馈中,针对共性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调整课堂节奏,组织学员再次讨论、互评,实现师生、生生、线上线下精准立体互动。

将现场助教的角色引入到线上线下交互培训研修模式中是“双师同步研修”的一大亮点,它能够保证“131”名师工作坊团队送教到校、专题讲座和远程培训研修的质量,又能够弥补培训研修过程中工作坊团队和授课教师不在现场的不足。现场助教如同授课教师的影子,根据授课的节奏在现场组织教研活动,协助完成研讨互动和过程评价,双师保障,能够大大提升培训研修的效果。

此外,手机App的灵活应用,使培训学习互动模式更加立体化和多样化,实现互动全员性。即时性、可量化、可视化的过程评价规则,以小组为单位,一课一评,一评一结,实现评价过程性。“双师”把线上线下两条同步进行的学习路径打牢,技术使全员参与、互动研讨、即时评价得到根本保障,“131”名师工作坊团队站在信息技术的高度,为本地化培训研修提质增效。

教师通过多元立体的培训研修活动,能够开发个体潜能,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培训研修中显现出最佳行为和状态。而“131”一体化培训将研修活动提升为专业的、系统的培训体系,帮助教师在活动中成长,在课程中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学习表现,促进教师智慧生成。

牵住牛鼻子,把握金钥匙,一子落而全盘活。“131”一体化培训在培训研修方式上的创新突破,促使整个教师培训改革活起来,尤其在信息互联网时代和“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展现出教师培训方式改革的新方向。强化协同联动、团队合作、城乡互动,“131”一体化培训为名优教师辐射引领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城乡教师共同成长搭建了一座桥梁,为城乡结对学校连起了一条纽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5A”式深度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型学习,能够增加各地各类教师随时随地交流研讨的机会,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多元联系,构建城乡结对学校共享共发展的教育共同体。这一模式为破解高层次人才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师成长梯队建设不足、城乡教育帮扶不足等问题提供可借鉴的范本,促进教师培训品质化建设和特色化发展。

实践证明,高水平的专家团队,高格局的面授培训,高质量的跟崗实践,有深度的培训研修过程,有温度的教育帮扶,“5A”式的交流学习,能够助推城乡教育协同联动和相互促进机制的完善,拓宽教师的成长路径,打开专业交往的视野,全面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自实施“131”一体化培训以来,工作坊实施方案、教师培训课、学校发展规划书等成果丰富,生成性研修成果和本土教育化培训资源得到开发,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本土专家,使之成为市级专家培训团队的有力生力军,开展的送教到校、远程协同教研、跟岗研修活动辐射成千上万名师生。通过报纸、培训承担机构网站、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官网、微信公众号、美篇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为教师的培养与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培训在培养人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生趣导向”的作用,以“131”一体化培训模式不断丰富教师培训的实践形态,建构形成教师培训新生态,应抓住深化教育改革的大好机遇,实践探索,不断提升教师培训的品质,努力创造具有明显特色的教师培训品牌。

猜你喜欢
生趣工作坊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生趣与生机
生趣与生机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生趣与生机
重影轻波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