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施农业让生活更有盼头

2023-07-14 01:10徐兴利黄家伟
食品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盐碱地设施养殖

徐兴利 黄家伟

设施种植业、设施畜牧业、设施渔业以及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设施组成了现代设施农业。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类型,其发展与大食物观的树立、多元化食物供給体系的构建紧密相连。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设施农业能够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极大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还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激活全产业链,畅通经济循环。

此外,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还能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也能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还能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经济效益方面,既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为内需发展增强动力,也能带动农民就业与增收,还能促进设施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加快升级、供应链更加高效稳定。在生态效益方面,既能使设施种植土壤显著改良,也能使畜禽粪污、秸秆等设施农业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还能使绿色循环发展新方式得到进一步推广。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密切相关。

发展成效显著

现代设施农业既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食品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基础。多年来,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产品供给和助农增收方面均有所体现。

规模扩大  产能提升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设施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占80%以上,位居世界首位。设施蔬菜产量达到2.3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30%。畜禽规模化设施化养殖稳步发展,生猪、奶牛和蛋鸡肉鸡规模化率提高到60%、70%和80%。2021年,全国肉类、禽蛋、奶类年产量分别达到8990万吨、3409万吨和3778万吨,70%由规模养殖场提供。工厂化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养殖水体近1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40%左右。2021年,设施渔业养殖产量达到2600万吨以上,占水产品养殖产量的52%。目前,设施农业已成为城乡居民菜肉蛋奶等各类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来源。

技术装备不断升级  资源节约成效明显

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过程中,在技术装备和资源节约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生产管理自动控制、新型水肥一体化、生物生长动态监测等设备加快普及,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技术加速应用,设施种植机械化率超过42%,大型畜牧养殖场基本实现关键环节机械化自动化,“深蓝1号”等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渔场投产应用。

在资源节约方面,设施农业同样走在前列。节水节地节肥节药技术在设施农业领域广泛应用,高效设施种植比大田用水效率提高50%以上,农药与化肥使用量相对减少30%和20%以上。全自动化鸡舍比普通鸡舍节约1/4的劳动力而综合生产效率可提高3.75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单产达6千克/立方米以上,用地比传统养殖模式节省90%左右。

发展总量和质量待提升

多年来,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需要逐一解决和攻克。《规划》中主要提到了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存在发展总量不足、集约生产待加强以及配套服务滞后等重难点问题。《规划》指出,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总量还不足、质量还不高,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总量不足  设施落后

设施种植业虽然具备一定规模,但布局不够合理、装备较为落后,近80%的分布在黄淮海、环渤海以及长江中下游等粮食主产区,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面积占比70%以上。设施畜牧和设施渔业总量不足,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化率分别仅为33%和45%,水产设施养殖池塘与传统网箱等装备老旧问题普遍存在。技术装备仍不配套,部分专用种养品种、精细化调控设备、重要数据管理软件还依赖进口,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总体较低。

绿色转型任重道远

设施种植作物品种单一、连作障碍严重,化肥农药用量偏大。畜禽规模设施养殖种养主体分离,种养循环不畅。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率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凸显。传统设施农业耗能大,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应用不足。

集约生产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土地利用仍较粗放,传统厚土墙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不足40%。经营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人均温室管理面积不到发达国家的1/5,人均饲养管理家禽数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6左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单产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

配套服务较为滞后

在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日益显现。设施农业的设计建造、配套设备研发制造和运行维护等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全产业链开发不够,商品化育苗、仓储保鲜与冷链物流、粮食产地烘干等短板突出。品牌营销服务不足,市场供需信息对接不畅。

要素保障支撑不足

发展设施农业需要加强用地保障。建设投资大,经营风险高,金融保险产品供给跟不上。现代设施生产技术培训不足,专业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相对缺乏,难以支撑设施农业快速发展需要。

着力完成四大重点任务

助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当下,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明显且突出,需要精准施策、多方合力、多措并举,使其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需要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以及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设施等四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和推广适用且实用的设施农业类型,助推现代设施农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现代设施种植业为民生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的安全供给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现代设施种植业的发展可以在传统种植业基础上为粮食和农作物产品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規划》对现代设施种植业发展提出了如下要求,统筹强化粮食与“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坚持存量改造与增量拓展并重,发展节能节本、高产高效新型现代设施种植业,加强非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创新研发一批引领性、前瞻性关键技术,推进绿色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稳步提升优质果蔬等的供给能力。从具体举措来看,《规划》主要从加快传统优势产区设施改造提升;引导潜力区实施非耕地设施农业开发;发展蓄热保温、无土节水戈壁设施农业;发展节能防寒、高效绿色盐碱地设施农业;强化大中城市现代化都市设施农业建设;建设提升现代设施育苗(秧)中心等方面对现代设施种植业给出了可行性建议和要求。

《现代设施种植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25年,重点建成250个戈壁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园区、100个大中城市现代设施农业标准化园区、100万亩老旧设施整县改造、6000个左右早稻集中育秧中心、150个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5%。设施种植机械化率达到50%。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要达成上述目标,需要实实在在将工作落在实处,既要有宏观规划,也要有具体举措。以戈壁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建设工程为例,可以深刻认识相关举措的可行性。

西北戈壁现代设施种植开发项目:在西北地区合理利用戈壁荒地发展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建设300个千亩以上戈壁设施种植园区,建设蓄热保温、无土节水戈壁设施农业温室,探索推广戈壁现代设施种植技术装备集成应用模式和市场化开发运营模式。主要布局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8个地区。

黄淮海和环渤海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开发项目:在黄淮海和环渤海地区充分利用盐碱地发展现代设施蔬莱产业,建设200个千亩以上盐碱地设施种植园区,建设提升节能防寒、排水压盐盐碱地设施农业温室,探索推广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技术装备集成应用模式和市场化开发运营模式。主要布局在天津、河北、辽宁、江苏、山东等5个省份。

现代设施畜牧业更好满足基本需求

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等主要畜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养殖不仅能使生产环节更规范、产品更安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稳产保供能力。《规划》提出,坚持稳定生猪家禽产能、拓展肉牛肉羊与奶牛产能,改造提升设施畜牧养殖,推广不同区域、不同畜种的设施养殖标准和技术模式,加快畜牧设施养殖向高效集约型升级。

对于现代设施畜牧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从加快规模养殖场设施化改造升级;稳步推进生猪家禽立体化设施养殖建设;加快肉牛肉羊集约化设施养殖建设;建设奶牛智慧养殖场等方面给出了重要意见。

以建设奶牛智慧牧场为例,具体举措如下。《现代设施畜牧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在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华北和中原产区、西北产区等三大主产区。重点开展规模奶牛养殖场新建项目和养殖场数字化改造升级。通过设施化水平提升带动产能扩大。在南方地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重点开展圈舍自动喷淋、环境控制。物联网、大数据汇总分析等智能化管理终端应用。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对挤奶及储运等设施设备进行物联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配备智能化管理终端与在线乳成分分析仪等软硬件设备。

200个现代化的奶牛智慧牧场建设布局以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华北和中原产区、西北产区等三大产区为重点。兼顾南方地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并聚焦奶业大县。

现代设施渔业丰富日常餐桌

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极大丰富人们的餐桌。不论是池塘标准化改造,还是开发盐碱地水产养殖,抑或是提升渔港基础设施都能全面提高设施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障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对丰富食物资源大有裨益。《规划》从加快传统养殖水域设施提档升级;推进深远海设施渔业拓面提质;推进渔港设施升级改造等方面对现代设施渔业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意见。

《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25年,建设完成140个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场、60个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场、25个盐碱地设施渔业养殖场、40个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45座中心渔港和40座一级渔港。

以建设低洼盐碱地设施渔业养殖场具体建设内容为例,《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充分运用水产养殖科技和水土一体化工程技术。科学布局田塘结构。加强技术集成和应用。有效推广盐碱地池塘养殖、“以渔降盐治碱”渔农综合利用模式等。养殖池塘符合标准化池塘要求。养殖尾水做到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单个池塘10-30亩、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建设盐碱地设施渔业养殖场。配备饲喂、增氧、疫苗注射、起捕采收、分选分级、保质保鲜以及水质监控、水草管护、尾水处理等设施装备。

选择适宜盐碱地水产养殖品种。包括南美白对虾、河蟹、鲤、草鱼、黄金鲫、梭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加州鲈等。探索推广盐碱地设施水产养殖模式。重点推广盐碱池塘多品种生态高效养殖、盐碱地洗盐排碱水渔业综合利用模式等。

现代物流设施架起快速发展桥梁

《规划》从建设提升产地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升粮食减损绿色烘干设施等方面对现代物流设施完善、减少产后和流通环节损失和浪费提出了关键性意见。

以建设提升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为例,《冷链物流和烘干设施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 聚焦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短板。结合实际需要在田间地头建设一批具备保鲜、预冷等功能的小型、移动式仓储设施。具体建设内容如下,建设强制通风预冷、差压预冷和真空预冷等果蔬预冷设施设备。降低田间热和呼吸热;建设预冷库、冰水预冷机等肉类冷却设施设备。降低畜禽胴体温度。

建设速冻库,配置速冻设备。将产品中心温度迅速降至-18℃或以下,保持农产品营养品质。采用土建式或装配式建筑结构。配备机械制冷设备。建设高温冷库、低温冷库。增强贮藏能力。提高农产品供应质量。

建设调节控制温度、湿度以及氧气、二氧化碳、乙烯等气体的气调冷藏库。配置相关气调设备。实现温湿度和气体成分精准有效控制。

建设商品化处理设施配备必要的称量、清洗、分级、分切、输送、检测以及供配电等设备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

逐一实现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新目标

通过上述举措和和相关项目的实施落实,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将迈上新的台阶,从而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到2030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此外,《规划》中还提到,利用非耕地发展的设施农业规模稳步扩大,菜肉蛋奶等主要设施农产品产能进一步提升,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比重提高到40%,全国主要大中城市蔬菜自给水平持续提升,畜牧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3%,设施渔业养殖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养殖总产量比重达到60%,有力保障设施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

《规划》的发布将对我国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关键性助力,通过《规划》的层层落实,其中提到的目标和愿景也将一一实现。

猜你喜欢
盐碱地设施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民生设施非“摆设”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