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2023-07-17 04:20涂俊刘帅冯欢
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文科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涂俊 刘帅 冯欢

摘 要: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分别对应通识、实验、实践和竞赛四个教学环节。南开大学提出将涵育学生国际视野、文化自信、数理能力、数字素养“四位一体”的新要求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以新的培养目标,结合新的课程体系,融合课程、教学方法形成新文科建设的“四新理念”。通过多年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秉承“思政引领、实验多维、思维创新、服务中国”思想,以通识课程(General)打通专业壁垒,以实验训练(Experiment)加强科学素质,以实践应用(Practice)提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以竞赛创新(Competition)带动科研与高阶性学习,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 GEPC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顺应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能够解决具有“新文科”思维和能力的高水平综合性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新文科;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实验教学

信息时代对文科人才需求的变化,决定了高校需要在大学生培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改革。在数字素养能力需求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对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实验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也日趋迫切。GEPC(通识、实验、实践、竞赛)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开设数字素养的应用型实验课程建设对培养文科生的综合能力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传统文科教学在教育思想上将实验实践归属为附加型和外延型方式,往往偏向理论传授,实验也未能很好地形成教学与实践和竞赛有机结合。另外,现有的文科实验教学中面临着实验课时占比小,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搭配不合理,以及未能形成实验课程群,系列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规范要求不强,导致无法与理论教学形成高效呼应,无法达到理论与实践互为补充支撑的作用。

新文科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实现专业教学效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经验。相对于传统文科,新文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在现有文科基础上,赋予其新内容、新内涵,延展传统学科研究范畴和方向,丰富和改进传统文科研究手段和途径。同时,在文科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更加广泛的跨学科融合、协同培养,对文科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教学组织等进行革新或实现结构重塑[1]。新文科与传统文科教育理念有明显差别,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应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跨学科研究[2]。在新文科实验教学模式的建设与探索上需要转变观念,以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为基础,创新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為了革新传统文科实验教学的弊端,促进教学环节中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验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合,GEPC将实践与竞赛作为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衔接的环节,创新发展新文科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应该作为新文科实验课程的目标,从通识、实验和实践三个方面同步入手,构建适应新文科变革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辨别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3]。

新文科教育需要契合国家战略发展的目标,高素质文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权,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活动。足见新文科的发展需求对文科学生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文科的发展需要在方法论和研究范式上进行创新,更需要在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上进行同步改革[4]。

一、GEPC的概念

GEPC是指通识、实验、实践、竞赛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新文科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将通识教育与实验、实践和竞赛相融合,以数字素养系列通识课(General)为基础打通多个专业之间的壁垒,以文科实验(Experiment)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学生的科学训练,带领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Practice)项目及应用训练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水平的竞赛(Competition) 带动学生参与科研与高阶性实验,最终形成体系化且可持续发展的新文科 GEPC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见图1)。构建大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 GEPC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解决学生无法像行业专家一样思考和使用专业知识的问题。以数字应用、数字创造、数字竞争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生数字素养“通识+实验+实践+竞赛”的 GEPC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实验中心、专业教研室、创新创业及各教育主体的多方合作机制,为学生能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多层次、多手段、多语境的学习成长链。

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加强大学生数字应用能力、多维度学习能力、多学科研究能力、多组合交流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升专业能力和领导力,以及在数字语境下主动自我学习能力,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素养。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分为四个维度进行相应扩展:专业能力、通识能力、数字能力和虚拟能力(见图2)。专业能力对应新时代对数字公民的数字创造力和数字竞争力;通识能力对应学生的数字媒体表达能力、高级影像制作能力和服务学习能力;数字能力对应学生完成功能性数字应用任务,掌握数字应用策略与生产和引导技能应用的态度与数字思维;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工具性知识与技能,以及社会与全球视野的应用态度。

二、新文科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成

新文科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由四大模块、三大能力和三大素养构成(见图3)。以数字素养通识系列课程为基础,以新文科实验教学为载体,基于实例演练、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开展情境式教学。借助学校社会实践平台,以活动和课题的方式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训练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竞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三大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数字素养和艺术素养。整个GEPC教学模式以培养综合素质好的复合型新文科人才为目标。

1.数字素养通识系列课程

数字素养是数字智能环境下公民生存的必备技能。多个国家希望通过教育教学系统变革,鼓励发展国民数字能力,以确保未来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将培养数字素养纳入本科教育,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将数字素养内化为大学生知识结构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个趋势。根据不同年级、专业,设计不同知识体系和层次结构的课程内容,将数字素养教学纳入必修或选修课体系。基于构建大学生数字素养通识课程体系,针对大一学生课程目的设定为提高数字检索工具的能力;大二学生的数字素养课程目的可以与更多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学习相关的信息检索、分析、评价等能力;高年级则可以针对本专业的需求进行数字能力的准确表达,数字内容的创造与制作,以及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5]。

通识教育为专业课程的开展提供广泛的知识面,专业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去做,通识课程则教会学生为什么做和应该做什么。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从宏观层面设置新的实验内容、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多种赛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新文科发展规律的主导下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构建具有南开特色的“能力导向式”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框架, 解决素养培育与专业教学的割裂问题。从数字素养教育目标、数字素养能力培养、数字素养内容构成、数字素养评估标准和数字素养应用领域五个方面,将数字素养通识课程群划分为通识素养课程、创新素养课程、跨学科素养课程三类,进行学科交叉,将数字素养推广渗透到专业课程,使得专业课程更注重数字素养环节(见图4)。

除了数字素养的缺失,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意识有效养成也是高校教育教学中较薄弱的环节。通识课程中包含的科学教育并非单纯科学知识的讲授,而是将科学精神内化的过程,其侧重于培养学生主观认知上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以及思维方式上的严谨性,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习惯和创新的勇气。数字素养通识课程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在课程实践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将二者的重要性提高至技能提升与品格培养相同的高度。

2.新文科实验教学

新文科实验教学革新了培养模式,将技能培养变更为以学生的认知方式为出发点。新文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文理融合的技能培养,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教学方法已经完全无法满足文科相关专业的发展,更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引入有效的实验教学法,可以将学生从被动学习“封闭的课堂和枯燥的书本”中解放出来,因此文科实验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也是文科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6]。新文科教育注重从内因上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以数字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培养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具备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综合竞争力,新的实验教学手段会成为新文科实验实践教学模式中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帮助学生高效地理解和吸收理论体系结构,内化为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点,通过科学构建实验实践教学模式,采用虚实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亲手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去验证人文社会科学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点,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将认知从感性深化到理性,同时能够强化文科生的动手能力,最终构建自身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

新文科实验课程除了承担基础的教学功能,还需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服务。新文科建设所要求的文理结合和跨学科发展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突破传统文科的理论知识的束缚,还需掌握相当多的数字能力、科学素养以及其他的专业知识。不同文科专业间的知识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文科人才既需要实践,也需要拓宽知识面,跨专业知识的综合学习[7]。

3.社会实践融入教学活动

在通识教育和新文科实验课程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传统文科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继承和发展,同时遵循高等教育及新文科建设发展的规律,不断吸收消化和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创新文科实验教学体系和模式,紧紧抓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核心目标,是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教学活动的最大动因。GEPC教学模式的构建即从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建立这一教学模式自身的特色 。

培养学生服务创新实践能力系列课程之一的“服务学习:数字媒体和社会”,采用“实验+服务+实践”的三级专通结合模型,通过实践教学促进专业应用,利用专业应用提升创新研究,创新研究反哺实验教学。课程组连续四年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乡村,深入调研和记录当地深度贫困农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下所产生的变化,发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迫切需求,结合专业理论和实验教学,开发共创帮扶项目。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多种教学活动,围绕庄浪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需求,在教学周期里师生共同完成社会影像志、新媒体传播、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等一系列实践成果。通过课程、校村共创乡村振兴,师生共同实现立德树人完成价值塑造。社会实践深度融入教学,以美术教育、创意设计、文化产业赋能社会实践和服务学习教学,通过影像见证脱贫,以创新助力甘肃庄浪乡村振兴。课程秉承实践育人的理念,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和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帮助学生了解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同时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

深耕社会实践,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推学生创新活动。从目前已结题的创新创业类社会实践项目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在训练计划的开展过程中掌握了實验课程所授的知识和技能。以数字素养的培育为例,拍摄与数据采集、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素材甄选、数据备份与有效加工、剪辑与制作、后期输出等,以上知识和技能单凭理论学习是无法掌握的,需要在实验课程上反复训练,并在项目的开展中付诸实践。通过文科实验教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虚拟仿真等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顺利开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巩固,再学习的自信心和综合竞争力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4.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竞赛

利用竞赛将实践教学环节与工作过程相融合。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十分依赖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尤其是社会实践等培养模式的参与至关重要。多元化的专业实践平台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机会,而学生在实践中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基于多元化专业实践平台,实践教学过程分为理论传授、基础技能培训、专项技能训练和企业岗位技能训练四个环节[8]。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竞赛,力求将实验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能力,通过竞争激烈的竞赛实战流程再次锻炼和巩固。以一定的竞赛成果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竞赛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竞赛需要教师的密切指导,能够加强师生的互动。竞赛可以将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进行充分检验,同时拓宽学生视野。竞赛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师生互动以及专题式研讨能极大促进学生的实践意识、挑战意识、工程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竞赛要求扎实的通识基础和实验训练以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的深化学习提供强大的动机水平。所以竞赛也能够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拓展学习的空间和自由度,这种多形式、立体化的“教学”模块能够丰富和完善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三、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为培养有理想有抱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具备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数字素养与专业能力兼备的、高水平的学科融合人才,完善“能力导向式”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框架,建设大学数字素养通识实验课程体系,探索大学生数字素养的 GEPC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和实施机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法。文科实验教学需要从新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全面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的建设,构建全新的实验教学理论体系。在改革中,我们充分发挥实验教学队伍的主观能动性,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科学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工作[9]。

1.思政教育与GEPC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

积极建立数字素养教育第二课堂,在教学实践和课程思政双重教育中提升大学生使用数字技术、工具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认知数字世界、理性使用数字技术的态度,培养自主判断、甄别数字信息的能力。在现有实验课程群中,“数码编辑”和“服务学习:影像与社会”分别获批2020年、2021年南开大学年度“课程思政”优秀典型课程。其中,数码编辑课程以影视语言和非线性编辑为基础,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建立,开阔学生的思维范畴,同时满足现代艺术设计在新媒体领域的应用需要。课程将思政元素在课程伊始即引入教学,使之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同时学生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环节,对同一思政主题进行多方位调研和分析,达到思政育人自我构建的目的,从而避免老师的单方面说教。课程上选取的典型案例着力于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触及学生平时不太关注的选题,调研和实践活动能够使“思政”在融入专业学习的同时,通过具体的内容和画面,帮助学生走出自我小圈,看到社会需要和国家发展。“服务学习:影像与社会”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社会实践通识选修课,在服务学习模式和新文科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支撑下,推动“强军爱国”服务实践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业实践深度融合,课程还获评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天津市劳动教育优秀课程等。

2.形成大学生数字素养 GEPC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机制

开展以数字应用、数字创造、数字竞争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大学生数字素养“通识+实验+实践+竞赛”的GEPC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形成由导师引领线、学生成长线、培养联动线和部门联动线共同引导的全景育人机制(见图5)。所有教学环节与团委、学工部等学生工作部门深度合作,将数字素养课程与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紧密结合,形成合力,使学生学会在复杂条件下“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可能。

3.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主体推进文理交融的GEPC教学模式

依托南开大学各级各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对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内容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开设通识实验课,带领社会实践,开展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创新。进一步拓展数字素养的应用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将数字素养培育渗透到专业实验课程,实现文理融合,专通并举。

同时,以虚拟教研室为基础进行多学科联动教学。发挥虚拟平台的优势,跨学科、跨部门开展以数字素养为主题的教学研究。依据数字素养知识和实验教学的特点,根据文理专业特征差异,将数字素养课程群从现有的文本、图形、图像、影像以及VR(虚拟现实)/全景等领域扩展到交互设计、大数据、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等领域,与南开大学通识课程模块化、专业化建设同步发展,形成数字素养通识实验课程群(见图6)。

4.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手段

以MOOC、双语教学、线下案例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等多种手段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协同培养。线上线下和虚拟仿真实验联动机制,为提供学生更多数字素养教育的机会,也是对课程教学的补充。积极引入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新的教学条件和设备,实現虚拟仿真实验的线上线下混合,拓展学生关于XR(扩展现实)技术的认知。同时创建混合式课程考核形式,综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借助数字技术取代“填鸭式”教学,让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使学生毕业前就已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作为先进影像制作能力代表课程之一的“VR体验与全景视频创作”课程,采用VR技术手段进行实验教学,以自编的古代文字、古代礼仪等虚拟仿真实验以及Tilt Brush等集成程序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VR体验,了解VR世界的3I特征。课程在2018年和2020年经过两轮教学改革将课程重新定位为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上英文内容“VR Experience and Panoramic Video Creation”目前已经开设5个轮次。线上内容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及设备操作指引,为学生提供知识性介绍。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以及南开大学筑梦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多种项目实践活动为媒介,以了解和使用前沿科技为目标,帮助大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前瞻性地了解国情,满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实践型人才。同时以线上课程资源为指导,全天候辅助线下实验及实践顺利开展。

5.打造高水平数字素养 GEPC 实验实践教学团队和优质实验课程

在数字素养通识实验课程群建设中,对教学交流和质量严格把关,培养有能力有梯度的实验教学团队。目前团队中由天津市教学名师带领,集合文理多个专业的优秀实验教师。教学团队已经开设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本科课程“中华诗教诗词吟诵虚拟仿真实验”,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改变世界的化学”,还包括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VR体验与全景视频创作”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服务学习:影像与社会”。教学团队根据教学需求,积极编写数字素养综合能力系列实验教材,已于2021年11月出版实验教材《VR全景视频基础课程》并投入教学使用。另外,系列教材《手机摄影攻略——从入门到进阶》《图像处理与创新应用》《学术PPT展示高级教程》也在出版过程中。

四、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

1.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在教改中呈现的特色

秉承“课程育人,课程思政”理念,在实验实践活动中实现“思想、素养、专业、应用”提升,“知中国、服务中国”是南开大学办学之初就提出的教育理念,“通识+实验+实践+竞赛”的 GEPC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正是秉承这一指导思想。从高校与社会的联动入手,将实验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数字素养能力。为训练“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基于数字素养培育的多语境学习成长链。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大学生数字素养为培养目标的GEPC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培育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所需的具备数字生存能力。在此模式下,课程学习与专业呈现相结合,研究学习与日常表达相呼应。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参与科研与高阶性实验,将数字素养所包含的数字应用力、数字创造力和数字竞争力,通过不断解决实际问题得到掌握和提升。

构建宽视野多层次文理融合的数字素养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在“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目标下,发挥虚拟教研室优势,从专业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两个角度,探讨文理学科共通的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机制,建立“能力导向式”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框架,从广度和深度上完善大学生数字素养通识实验课程体系。项目已经在各实验中心和学院推动下,完成10余门数字素养系列通识实验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见图4),并在文理学生的交叉发展中取得初步成效。以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和校企创新转化平台为基础,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构建学生能力认证体系和优秀项目资助体系,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综合创新能力(见图7)。

传统的文科实验教学多是以模拟实践的方式进行设计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强调技能培养,而这些实验实践的培养效果往往不好。结合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后,新文科的实验教学体系从底层上需要进行一定的层级结构设计。譬如,低年级的通识教育打破专业壁垒,学生接触的专业跨界促使知识融会贯通,激发创新意识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而在中高年级的专业学习阶段,理论与实验教学并行,模拟实践的实验项目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和线上线下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开放实验项目的设计来强化并渗透对专业理论的认知与理解[10]。从全视角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GEPC教学模式,也是符合学生个体与社会呈现出整合性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的三个维度:以动机完成数字素养方面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反过来影响数字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目的,最后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与社会需求产生互动,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见图8)[11]。

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中国的大情怀。也使得实验实践课程更加符合教育部“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要求。

2.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成果

“新文科 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课题获得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南开大学文学和历史两个实验教学中心带领学生获“互联网+”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银奖、铜奖多项,省部级大赛和校级大赛奖励多项。“校军融合——强军人才培养前哨战”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天津金奖/全国铜奖。“南有嘉鱼——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传统文化深度研学”2020 年在“挑戰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获得银奖。“‘云美术公益线上教育平台”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铜奖。

GEPC教学模式注重跨学科培养学生,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跨学科利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所搭建的物理实验实践平台,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从实践进行认知。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学生充分利用在数字素养系列课程之一的“记录型影像表达”中得到的数字表达能力训练,在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获得一等奖。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带领学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获特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天津市科学实验展演会演二等奖,第五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二等奖,这充分体现了化学学院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

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新文科实验教学进一步提升开放力度,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新文科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高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12]。在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采用师生同行模式深入实践,教师在带领和指导学生的同时,全面了解企业和事业机构的现状。既能将实践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综合提升的目的。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发现所服务机构中存在的问题,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实现教学、实践和科研齐丰收[13]。自2019年开始,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带领学生赴庄浪参加社会实践,实践团连续多年获得南开大学优秀社会实践团称号。4年来超过30位同学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影像生产与传播,深入考察记录脱贫攻坚中的南开人、庄浪人,拍摄百万余张照片和海量视频素材,形成系列考察影像记录;对当地非遗文化进行数字化整理,创建应用资源库;立足学生专业特色,原创文化产品,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多举措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学生与教师同行,用专业所学解决庄浪县的实际问题,面对庄浪美术教育人才缺失的难题,启动“云美术”公益线上教育平台项目,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铜奖。

4.积极推广教学模式获取社会关注

GEPC实验实践教学构架中的“服务学习:影像与社会”课程,延续 2018 年启动的“校军共建”项目,通过“师生四同”社会实践走进一线部队,推动“强军爱国”服务性劳动实践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新性劳动实践融合转化。课程汲取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办学理念中蕴含的课程思政理念,建立一整套“实践发现问题—项目式课程设计—科研解决问题—成果服务社会—反思总结提升”的课程模式,培养学生把基础影像知识转化为影像服务能力,主动转化双创实践,以“服务中国”为使命,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学生培养与服务社会的紧密结合,强调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培育人才。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影像技能,以影像作品或影像教学等形式,解决文化强军中的实际问题。

2020 年6月至8月“使用摄影技能与图像应用能力培养”“摄影与创作”和“大画幅胶片摄影赏析与创作”课程团队在天津、庄浪多地举办“时间样本——见证新时代,聚焦脱贫攻坚纪实影像展”,被学习强国、新华社客户端等各大媒体报道。2021年庄浪社会实践团中经过同学与老师共同努力,进行多维度的活动宣传和报道,新闻稿被新华社客户端、庄浪融媒、搜狐网、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和转载,其中新华社客户端转载报道中有三条阅读量过百万,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五、总结

随着国家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建设产生的新需求,培养新型人文社科类人才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新文科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得到更多的重视。及时调整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文科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增强新文科实验教学在多学科融合和协同育人方面的功能,扩大新文科实验教学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彰显其在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断提高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文科的建设需要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促进融合教育,将不同学科、专业进行融合,还要将人才培养从单一性专业转向多学科融合,譬如文理融合就是将人文学科的文化品格、人文内涵与理性思维进行深度融合。另外还需将学科和专业内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譬如GEPC通识、实验、实践和竞赛这一教学模式的动态性融合,代表着互动、创新和变革。最后,将虚拟仿真实验与VR等新兴技术手段纳入文科的专业学习,以技术推动文理交叉,以人文素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科学素养,多维度提升学生素质。

新文科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以数字素养能力为基础,其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新文科理论,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通过不断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完善教学体系的架构,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有机结合,完善实验课程结构,创新实验项目,运用新技术不断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新文科建设对于文科实验教学是挑战更是机遇,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对这一挑战的创新和尝试,积极构建具有南开特色的“能力导向式”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框架,解决素养培育与专业教学的割裂问题。同时基于数字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解决学生在数字思维驱动下的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虎,王勤,冯建刚.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重塑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9):272-273.

[2]樊丽明,杨灿明,马骁,等.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路径(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0-13.

[3]董海军,凌伊.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3):217-218.

[4]周毅,李卓卓.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6):52-59.

[5]涂俊,冯欢.新技术驱动下的文科实验教学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22(3):67.

[6]周合兵,罗一帆,熊建文.基于实踐创新能力培养的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0):156-157.

[7]何少颖,方沛,刘开昌,等. 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研究述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275-281.

[8]唐衍军,蒋翠珍. 跨界融合: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进路[J].当代教育科学,2020(2):71-73.

[9]李殿鹏,吴华洋,李艳酥,等.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175-177.

[10]李凤亮,陈泳桦.新文科视野下的大学通识教育[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70-176.

[11]傅进军,赵祖地,吴小英,等.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6-28.

[12]邬锡琴,胡敏.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54-155.

[13]曾雪丽,冯彦武.对高校文科实验教学管理的若干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2):165-167.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新文科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