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转型视域下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增收的效能研究

2023-07-18 12:36周鑫朱军蒋先进
中国商论 2023年13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数字经济乡村振兴

周鑫 朱军 蒋先进

摘 要: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经济转型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创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村金融紧约束状态,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本文立足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基于江苏省13个城市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增收有显著影响,并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建设智慧型供应链金融,促进农村地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征信体系,拓宽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优化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机制,建立高效反馈平台等优化建议,对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路径、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宝贵成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经济;普惠金融;金融数字化;乡村振兴;农村居民收入

本文索引:周鑫,朱军,蒋先进.<变量 1>[J].中国商论,2023(13):-051.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7(a)--04

普惠金融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指的是以可承受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人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我国的普惠金融具体部署是从2015年底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开始的,根据机会均等的要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加快金融体系建设,通过出台指导方针和加大政策支持,改善金融基础设施。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深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让农村低收入群体在金融发展中受益,有利于改善农村收入结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也是当下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区域视角,从数字普惠金融的低门槛、可触及性、覆盖性出发,选取江苏13个地级市为样本,通过定量分析给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变动的关联度,助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江苏省的金融发展战略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1 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居民收入现状

1.1 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

由图1可以得知,江苏省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具有整体发展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区域发展差异大三个突出特点。202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测度值均在270以上,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已超300,同期中部和西部地级市的测度值仅为200出头。本文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10年间测度值进行纵向对比,可以发现该省整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速度较快。2011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整体测评较低,大部分城市在55左右,其中宿迁市仅为50.35,经过10年的发展,宿迁市已经达到276.22,发展速度较快的南京已经达到313.90。

由图2可知,过去十年间,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数字化程度方面增长较快,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2011—2013年,数字化程度指数以超过100%的增速,从15.71增长到224.3。由于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的业务模式逐渐成型,数字化程度在便捷、高效、实惠方面有了飞速发展;(2)2014—2017年,数字化程度发展速度放缓,并在2016 年出现了超过 10%的负增长;(3)2018年开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趋于稳定,爆发式增长阶段和发展调整阶段已成为过去式。

1.2 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现状

本文将2011—2020年江苏省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同期中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得到图3。由图3可以看出,江苏省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平高得多,且江苏省在2018年就突破20000元。

由表1可以看出,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该省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基本一致的区域分布特征:从南到北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依次递减,苏南地区的无锡、常州、苏州已经超过30000元,苏中地区的盐城、扬州、泰州处于20000~25000元,苏北地区的连云港、淮安等地还未达到20000元,其中排名榜首的苏州市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超排名末位连云港市接近一倍。

江苏省2020年的人口总数是8477.2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到總数的26.5%,约2251.40万,可实现粮食产量达到3729.06万吨,同比增长0.6%,全国排名第六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98元,同比增长6.7%。从整体情况来看,江苏省农村居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地区是第一产业主阵地,江苏省第一产业增加值稳步提高,但增速有所变化,这是由于该省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转型、城镇化水平逐渐提升等,会呈现出第一产业相较二三产业占比逐年下降的趋势。

2 实证分析

2.1 变量选取

为了探究江苏省13个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解释变量是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2021年发布第三期报告2011—2020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控制变量是经济发展指标、就业规模。

(1)被解释变量

人均支配收入(Y),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来度量一个地区的收入水平。若该农村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说明该地区居民的经济状况较好。

(2)解释变量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DIFI),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北京大学数字金融课题组编制的指数较为完整和科学,采用该课题组编制的DIFI指数,整理得到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1—2020年DIFI的数据。

(3)控制变量

经济发展指标(PGDP),采用人均GDP表示,主要目的是衡量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规模(JOB),就业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用农村就业人数占农村地区总人口份额表示。

2.2 数据来源

本文被解释变量的数据选择北大编制的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解释变量和其他控制变量数据来源于江苏省政府网站《江苏统计年鉴》(2011—2021),表2是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2.3 模型设计

鉴于本次实证检验涉及的都是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时间序列和截面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讨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农村居民增收的影响。为了保证实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普惠金融指数和其他各指标均做对数处理,如下:

=++++(1)

其中,表示农村居民收入;表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表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表示就业规模;i表示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序号;t表示对应年份;表示截距项;表示随机扰动项,实证分析过程用Eviews8进行。

2.4 单位根检验

进行回归之前,为了防止出现伪回归,要先对不同变量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判断各变量是否平稳。本文采用LLC和PP-Fisher两种检验方法,如表3所示,四个变量均平稳。

2.5 模型识别

选择恰当的计量模型是保证实证分析结果准确的前提,面板模型中的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效应会造成估计系数的偏差,所以本文选择F检验和Hausman检验,模型的识别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首先,通过F检验,可以判断混合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哪种更合适,拒绝原假设,即拒绝混合效应模型。其次,用Hausman检验判断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哪种更合适,结果拒绝原假设,即拒绝随机效应模型。最后,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作为本次计量分析模型。

2.6 回归结果分析

由表5可以得到对应的回归模型为:

从回归结果来看,固定效应模型为0.977370,即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所有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98%都可以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就业规模解释。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居民收入呈正相关,在控制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DIFI每提高1%,Y增加0.15%。说明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加速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完善數字化风险控制系统,居民可以获得更多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金融产品,从而有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

经济发展水平在5%的显著水平上与农村居民收入呈正相关,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均GDP每增加1%,Y增加0.56%;就业规模每增加1%,Y增加0.49%。2020年,江苏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4536.72亿元, 占GDP比重为4.4%;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为675.23万,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13.8%;城镇化率为73.4%,农村居民非农就业规模逐年增加。

2.7 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前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结论是否有效,本文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逐个增加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用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POV)代替农村居民收入,恩格尔系数是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率,其数值越小代表生活水平越好。如表6所示,在逐个增加控制变量的过程中,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始终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且显著,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有效降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相应提升,与前文实证结论相一致。

3 对策建议

上述实证检验结果为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惠及农村居民、优化调整江苏省金融发展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截至2021年末,我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是55.9%,整个农村地区的通信质量不高,智能化手机终端推广不足,还有部分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数字化金融带来的便捷服务。因此,企业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居民可以接受低成本、高效的通信服务,充分发挥现代金融的包容性。

二是建设智慧型供应链金融,促进农村地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本文从增加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出发,创新多元数字金融使用场景,实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电子商务与金融全过程有机融合,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和产业协调发展。例如,京东金融与西京银行共同构建“西银京农贷”,为农副产品参与主体提供个性化的数字普惠服务。

三是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征信体系,拓宽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建立数字农村信贷主体征信平台,实现信贷主体征信信息共享,方便金融机构筛选符合资质的客户,快速做出金融决策。此外,从拓宽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出发,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全民普及教育,定期开展金融宣教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是优化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机制,建立高效反馈平台。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立法,严格执法,营造公平、高效、透明、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针对目前以数字普惠金融名义实施的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盗取个人信息等,建立快速响应申诉平台,保护农村居民金融意识淡薄的弱势群体。

参考文献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出台 [J].中国邮政,2016 (3):5.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J].现代农村科技,2021(4):126.

郭峰,孔涛,王靖一,等.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与指数编制[J].北京大学数字金融课题组, 2006.

赵丙奇.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2020(1):196-205.

方观富,许嘉怡.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就业吗:来自中国家庭跟踪调查的证据[J]. 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2):75-86.

纪丽娟.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问题及政策建议[J]. 西南金融,2021(11):53-64.

周南,张龙耀. 传统金融基础、数字禀赋与农村数字金融普惠 [J]. 财贸研究,2022(12):49-58.

张乐柱,高士然. 金融普惠逻辑、数字化转型与城乡收入差距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3(1):107-117.

曹俊勇,张乐柱.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态影响:基于系统GMM及门限效应的检验[J].西南金融,2023(1):43-55.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数字经济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