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与得不到

2023-07-18 01:23狄青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杨朱登山者山头

狄青

我没有吃过河豚,但据吃过的人讲,味道不错,但也说不上就好到可以为吃它而不惜冒丧命风险的地步;我也没有去过那么多热闹无比的地方,但据黄金周去过的人说,连上趟厕所都要排半小时队……看景不如听景,对我们来说,得不到的永远是好的,但得到了呢?多半也就那么回事儿。

《列子·杨朱》记载了春秋时宋国一个农夫,穿乱麻破絮才勉强挨过寒冬,不晓得天下还有高屋暖房、丝棉绸缎、狐皮貂裘。春天耕种时,在太阳下暴晒,农夫对妻子说:“背对太阳,暖和极了。别人都不知道,我去告诉国王,一定会得到奖赏。”这位农夫不知道,国王有的,他永远无法想象;但农夫得到的,国王似乎也很难享受到。而且,皇帝也未必活得就不憋屈,想当年道光皇帝想在紫禁城里喝一回片儿汤都是一种奢望。

许多人对初恋念念不忘,这其实是一种“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发现这个效应的人是心理学家蔡格尼克。意思是说,相对于已经完成的事来说,无论结局如何,人都会对未完成的事印象更加深刻。也就是说,人的记忆天生就对未完成的事更敏感。所以初恋也是一样,第一次恋爱就能白头偕老的概率太低了,大多数人的初恋都是未完成的,不成功的,所以才会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其实,“得到”说到底很可能只是一种“暂时拥有”。徐悲鸿是画家也是收藏家,他收藏的名家书画多达1200余幅,其中不乏《八十七神仙卷》《朱云折槛图》等国宝级珍品。徐悲鸿有一枚印章,刻有“暂属悲鸿”4字。徐悲鸿叮嘱家人,这些藏品自己只是暂时保管,一旦时机成熟就捐献给国家。徐悲鸿去世当天,徐悲鸿的妻子廖靜文就将全部藏品无偿捐给国家。

亚里士多德说,羡慕是别人的好运给自己造成的痛苦。在当下,有些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是自己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环境与他人等参照物——别人得到的你没得到,却不曾想你得到的别人也不曾拥有。

《吕氏春秋》中说:“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视,尚巍巍焉山在其上。”这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出处。而其实,在别的山头上的人同样会望着你这座山头高,也会心心念念要爬上你这座山头。

(朵朵摘自《今晚报》 图/雨田)

猜你喜欢
杨朱登山者山头
魔法小女巫
杨朱及其思想再考
“一毛不拔”未必吝啬
诱惑
东山头遗址与岗子遗址
领导干部要破除山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