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名叫“猫”的风车

2023-07-18 04:00周兰兰
美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代尔夫维米尔风车

周兰兰

欧亚大陆上的路是互相连通的,可是走着走着,就会进入完全陌生的情景,这种变化每次都让我惊讶得张大了嘴。我最想要的旅行是走出家门,选择一个方向,一直走下去。我想看到风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路有没有尽头,路的尽头是什么样。我还想在喜欢的地方住下来,假装本地人一样生活。可惜现实是,我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在外面游荡,所以出门还是得选一个目的地和一种快捷的交通工具。

我开车从德国中部进入荷兰,往西北方向行驶。一进入荷兰,限速路牌就接连不断,有的地方甚至同时挂两个限速牌,一上一下,上面写着100公里(6:00— 19:00),下面写着120公里(19:00—23:00)。但时常有挂着荷兰车牌的车从我旁边“嗖嗖”地飙过。这符合荷兰人的性格,他们在大航海时代凭借敢闯敢拼的劲头称霸世界,获得了惊人的财富,创造了本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但同时,荷兰人又是保守的,他们只在必要的时候才发挥创造力。

越往西走,海平面越高,感觉下一场雨或者刮一场风,水就会漫到路上来。荷兰四分之一的国土低于海平面,很多地方的海拔只有一米。荷兰的正式国名为尼德兰王国(Kingdom of Netherlands,亦译作荷兰王国),尼德兰在荷兰语中被译为低地。作为著名的低地国家,荷兰修建的路基比很多国家都厚,道路质量很好,宽阔平坦。因为风大,我感觉时速100公里像150公里一样。

沿途的建筑都很美,有造型别致的茅草屋,也有颇具设计感的现代建筑。越往海边走,草越绿,那种绿是罕见的纯粹和鲜嫩,像是滤镜加得过分鲜艳的颜色。路两边大多是草地,被纵横的水渠分割成一块块的。水渠是天然的围栏,牛、羊、羊驼等三两相伴,在草地上游荡。动物心情好,产出的奶也香,所以荷兰的奶制品口味纯香。

只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我就横穿荷兰,到达了路的尽头——海边。荷兰很小,而且荷兰的国土面积是不确定的,大约四万多平方千米。因为荷兰人善于填海,陆地不够用就找大海借一些。我纳闷的是,荷兰从哪儿能找来那么多土填海。这个国家那么平坦,堆高的海堤就能让他们兴奋不已:“哇!我们去爬山!”

春季是荷兰的旅游旺季,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前来赏花——主要是郁金香和风信子。我试图避开人多的旅游胜地,找一个偏僻的海湾村庄住下。结果我发现,荷兰根本不存在偏僻的地方,在地图上看似远离城市的僻静之处,皆有便捷的交通供游客抵达。

我租的海边木屋位于北海的海湾深处,很安静。窗外是一小片草坪,草坪连接着海水,有木栈道通往水中,还安装了扶梯方便下水,但同时又在栈道上写了“不能潜水”的标语。可以游泳,但不能潜水?不知道水底下是不是藏着好东西——美人鱼的巢穴?海底宝藏?

我抵达的第一天,天公作美,一路上都是晴空万里。到达木屋之后就风云突变,下起了大雨。等我休息够了,天色已暗,夜空已晴朗,我便去查看周围的地形。沿着安静的海岸没走多久,一转弯,海堤上突然出现一派繁华景象——色彩斑斓的灯光闪烁的店铺面朝大海向远处延伸,各种肤色和样貌的人群向我表明:这里也是旅游胜地。我向一位店主打听超市的位置,店主大叔指着一个方向说:“第二条街,右转,下坡就是。”我便去找“第二条街”,找了好久也没找到哪里算是第二条街。

漫无目的游荡总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有一次,我闲逛到了比利时的一个破败小城,发现这里竟然是凡·高曾经待过的地方。凡·高在这里度过了极为艰苦的一段时光,他想从精神和物质上拯救当地的煤矿工人,结果差点把自己饿死、冻死。凡·高在这一时期的画作虽然看似笨拙粗犷,却蕴含着强烈的精神力量。也是在这里,他确定了自己一生想做的事——画画。

欧洲有很多了不起的画家,这种意想不到的际遇时常发生,我经常一不留意就走进了多年前画家笔下的风景之中,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欧洲人总是很小心地保留着画家们画过的风景。

第二天,我开车出去闲逛,发现到处都有高大的铁风车。突然远处出现几座木头风车,我便往那里开过去。湛蓝的天空和水之间,是碧绿的草地和耸立的大风车,美得犹如童话世界一般,“风车王国”果然名不虚传。

我遇到的第一座风车上面挂着牌子,用荷兰语写着“deKat”(猫)。为什么这座风车的名字叫“猫”呢?带着好奇,我走进了风车。这座风车是用来研磨颜料的,巨大的石碾子在风力的带动下不紧不慢地转动着。颜料的原材料有木头和矿石,它们被碾成非常细腻的粉末。石碾子的上面连接着巨大的齿轮组,看起来非常复杂和巧妙。从陡峭狭窄的木梯爬上去,站到风车外面的平台上,我感受着风的力量。

颜料使我想到了荷兰最伟大的两位画家——伦勃朗和维米尔。伦勃朗、维米尔、凡·高被认为是荷兰最著名的三位画家,他们是不是也用过“猫”风车研磨出来的颜料呢?

维米尔生活在荷兰的代尔夫特,这座城市被称作荷兰的威尼斯,而阿姆斯特丹则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还有一座名叫“羊角村”的村庄的别称是小威尼斯。因为荷兰的河流多,到处都可以是“威尼斯”。我有一次游荡到代尔夫特,亲眼见到了维米尔《代尔夫特风景》画作中的风景,找到了许多画中的建筑。当然,我没能遇见画中那种神奇的色彩和光影效果,那是画家独特的处理方式所呈现的艺术效果。

代尔夫特还有一样世界闻名的东西——“皇家代尔夫特蓝”瓷器。这种瓷器模仿的正是中国明清时期外销欧洲的青花瓷。荷兰还研制出自己的丝绸织物,又厚又硬,从维米尔的画中可以看到。比如《画室里的画家》《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两幅画作中女性的服装就是绸缎质感的。在这两幅画中,画家都使用了蓝色,尤其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鲜明的蓝色头巾,这种颜色是用青金石磨成粉末调制而成的群青色,在当时是比黄金还要贵重的颜料。因此在文艺复兴时期,群青色通常被用来描绘与信仰有关的神圣画作,而维米尔却把这种颜色用在了一个普通少女的头巾上。这大概就是他心中的神圣与美吧!

“猫”风车的修建时间是1782年,而伦勃朗和维米尔都是17世纪的人,比“猫”风车早了一个世纪,看来这两位画家肯定没有用过“猫”风车研磨的颜料了。我还是想知道“猫”风车名字的来历,于是便去问了一位风车里的工作人员,他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因为那时候很多人不认识字,所以用一种动物的名字比较容易记住。比如旁边的两个风车,一个叫羊,一个叫小羊。”竟然还有两座名字如此可爱的风车!道谢之后,我立即跑去拜访“羊”和“小羊”。它们都很忙,忙着转圈圈。看过一只“猫”、一只“羊”和一只“小羊”之后,我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小木屋。

听说这个季节海边的郁金香花田美如仙境一般,我打算明天去看看。

猜你喜欢
代尔夫维米尔风车
维米尔“持笛女孩”惨遭除名
《持笛女孩》:维米尔存世第36 幅作品?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维米尔
老街、蓝陶、画家维米尔
小风车
浅析中西方陶瓷工艺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以荷兰代尔夫特蓝陶为例
有一种蓝叫代尔夫特蓝
一位年轻画家笔下的古老神话——青年维米尔和《狄安娜与同伴》
纸风车
瞻仰三黄风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