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00后一起考研

2023-07-20 02:58
女友 2023年7期
关键词:专升本考古学考研

不知从何时开始,热爱和梦想似乎成了青年限定词。年龄渐长的人提起梦想,常常会被嘲笑和否定,久而久之,也变得羞于启齿。我看到网上有女性问:35+,追逐梦想还来得及吗?人生还有可能换个方向“重启”吗?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女性,也有可能成为“乘风破浪的姐姐”吗?35岁后才开始考研,已经“四战”的我,想要大声回答她们:Yes,we can!

35岁后,我才真正找到热爱的事,大胆做自己

在我老家的同学看来,我简直是个异类,因为41岁了,“居然还在考研”。但保持学习让我在三十多岁找到真正热爱的事,并遵照自己真实的意愿选择生活,无论何时说起,我都会认为这是我生命中最棒的体验。

我30岁那年初次接触到考古学,当时我在一家国际旅行社做领队,一位前辈邀我加入一个历史文化的项目。那个团队里有历史专业的博导和他带的博士生,还有考古专业的老教授,学术氛围浓厚,我从旅行社离职,进入这个项目,跟着他们一起查资料、研究文献、做田野调查,越做越喜欢,完全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但我这个门外汉,和这些资深的专业人士一起工作有点心虚,必须得进行考古方面的系统学习。

考古学没有专升本,但是历史专业本科是可以报考古研究生的。我就“曲线救国”,先去专升本,考上了一所211大学的历史本科。

背起书包重新走进校园时,我34岁了,周末和寒暑假被上课填满,本科毕业时我的成绩排名第一,还获得了优秀毕业生荣誉。三年学习让我真正了解并爱上了这个专业,更加坚定要继续读下去。

我找了历史研学的工作,周末和节假日给小朋友带课,讲博物馆文化,周内准备考研。这一年我38岁,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35岁后,我有了更稳的内核,也能为自己的坚定埋单

追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第一年裸考,没过。第二年在学姐的建议下,报了一个短期的考研冲刺班,疯狂学了两个月,但盲目换了报考学校,当然又是折戟沉沙。

在考研班,和Z世代做同学,他们给我分享了很多免费的学习网站、最潮最酷的信息和资讯,他们对职业、对家庭的思考也有自己的态度,方方面面,都让我看到更多元的视角,即便没有考试,和他们一起学习也很棒。

考研阶段,来自外界的压力当然也不少,长辈催生、熟人非议几乎不可避免,有时候我自己也会生出动摇感。

我有次去参加中学同学聚会,他们表面上一派热情“你好年轻好洒脱啊”,一转头背地里议论“都这把年纪了,也不生个孩子,还跑去上学,真幼稚”。有人甚至当面问我:你咋还在学习,难道你还打算以后考博吗?我说,是啊,要考的,怎么了?

有个男同学,以前上中学时与我关系还可以,因为我不生育和去上学这两件事,他打一个小时电话试图“规劝”我,批评我不生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后来我就不和他联系了。

在努力向前向上的路上,一定要远离那些让你动摇的圈子,与同路人一起攀登。

我有过几次复习到情绪低落,打电话给我师兄。他是特别厉害的一个人,39岁才考研,一路进步。他跟我说:“你别管自己年龄多大,你也别管别人怎么说,你先学,把知識学到手再说。”

第三年,我报了一个全年的考研班,更科学系统地学习了一遍,双线全过,可以“上岸”了,但我不想接受调剂,就放弃没去。这一次重启,我有了主动选择权。

知道我考上没走,考研班的同学替我惋惜,大家彼此交流时问我考的什么专业,为什么选它,我说“考古学,因为喜欢”,话音一落,所有人都蒙了——啊?喜欢?这么有魅力吗?

我当然能理解年轻同学的现实考虑,毕竟应届生首先要考虑经济和生存,不像我,有多年的工作积累和收入保证生活。况且一个人自我探索是需要过程的,想想我像他们这么大时,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35岁后,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且有能力为自己的坚定埋单,我觉得这是年龄带来的最好的礼物。

对年龄的焦虑,其实我也有过。29岁那年,我报考一个知名博物院的讲解员,当时要求年龄在23岁以下,但我各方面成绩都很好,被破格放宽到29岁,在最后一轮,院长亲自面试我,他直说因为我未婚未育,担心给我编制后我就要生孩子休产假,最终拒了我。那次受到的打击很大,我第一次体验到年龄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给女性带来的障碍,在那之前我从来没觉得年龄会阻碍进步。

考研班曾有个同学对我说:你知道吗,咱班有个毕业三年的还在考研哎?我心想,她要是知道我毕业十几年还在考研,会是什么反应?我有一个三人学习小组,另外两个女生分别是1995年和2000年的,我和2000年的同学特别投缘,三观很合,能吃到一起玩到一起。

年轻时像是在爬台阶,一步一级,完成一个目标再进行下一个,而35+之后像是在旷野散步,可以同时去处理多个并行任务,而且每个都能处理好。对现在的我来说,考研不是一个从后往前倒推的KPI,更像是追求热爱和梦想、享受学习过程的副产品。

讲述人:潇潇

青少年研学机构历史文化老师、博物馆讲解员。为追寻热爱、实现梦想,目前正筹备考研“四战”。享受学习的快乐,是一名终身学习者。

35岁心得: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在努力向前向上的路上,一定要远离那些让你动摇的圈子,与同路人一起攀登。

猜你喜欢
专升本考古学考研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比较方法”在考古学中的运用——考古学者的“利器”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