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双螺旋递进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07-21 04:15周凯锋郭锦升范磊张涛戚明杰毛肖
经济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周凯锋 郭锦升 范磊 张涛 戚明杰 毛肖

摘 要: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教育与塑造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而課程思政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最有效渠道之一。利用双螺旋递进上升式教学模式开展《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该模式将思政理论与专业理论相统一,通过联接的双轮驱动作用促进二者的螺旋上升,共同以“增值”的方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合适的承载方式及专业知识点进行融合,使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讲解由浅入深,价值引领循序渐进,以期为电气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双螺旋递进上升式 课程思政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7-171-04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不忘立德树人之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推进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与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武器。课程思政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

利用双螺旋递进上升式教学模式开展《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思政理论与专业理论相统一,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合适的承载方式及专业知识点进行融合,使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讲解由浅入深,价值引领循序渐进,以期为电气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双螺旋递进上升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简介

课程思政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共同的产物,如图1所示。课程思政韦恩图模型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协同作用,但其只能体现二者之间的静态表现,难以反映非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自既相对独立又同向同行的发展属性,更难以体现二者之间的动态协同作用。

而双螺旋递进上升式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动态发展属性。无论是非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双螺旋递进上升式教学都是适用的。模型由两个螺旋内外嵌套构成,内部螺旋及其发展决定着大学生自身所蕴含的“体量”,是以课程为核心的知识要素构成;外部螺旋及其发展决定着内部螺旋发展所能到达的高度与广度。电气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内外两个螺旋的有机融合达到下一阶段,随着新要素的不断加入所形成新的螺旋的体量是旧螺旋的倍增,并最终实现各要素协同发展的目标。

三、《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分析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结合相关职业这个考试的内容,如工程项目管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各级标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性。电力工程项目除具有项目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等特点。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电力工程项目实施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不仅具有商业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环境意义。

课程内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是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拓展课程,作为拓展学生职业技能和知识面的专业课程。《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案例,系统地论述了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重点是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介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应用,全面反映了近年来国内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特别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力求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见图2所示,在思政方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六个坚持”融入本课程的学习,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做既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在专业方面,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对未来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能力,可以掌握电力建设的流程,为将来就业及适应电力工程方面的工作打下不可缺少的基础。

四、学情分析与多维具体措施

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授课经验,分析以往学生的学情:学习习惯及基础不太好,入学分数相对较低;学生已经学过《电路原理》《电子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基础课;采用传统“漫灌式”教学,学生接受度不好。

而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拓展课程,所以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需要在“化”字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责,切实提升融入的实践性,实施流程见图3所示。

具体地讲:一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促使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外化于行,练就过硬本领。就是要求大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三是激励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责任,强化使命担当。就是要求专业课教师要将新时代伟大变革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相结合。

五、《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双螺旋递进式课程思政建设方案设计

本文以《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双螺旋递进式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析对象,在课程设置时明确思政和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双向协同的培养体系,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两个层面紧密结合,打破直线式课程编排,实现教学成效的最大化。

本文以“六个下功夫”为指导,建立《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双螺旋递进式思政教学结构框架,从而验证了双螺旋递进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适用性与有效性(详见图4、图5、图6所示)。

双螺旋递进上升式课程思政教学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非思想政治理論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问题,主张各门课程的教学不是静态的叠加,而是动态的螺旋递进。二是以联系的眼光看待课程思政教学问题。

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双螺旋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的两条螺旋链,其中一条螺旋链代表专业知识,另一条螺旋链代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重新组合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入,体现了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并行关系,形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有机循环嵌套,每一次循环递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都上升一个层次。

六、《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思政点的引入设计

本文梳理了课程内容与相关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关键章节授课内容与思政融入点详见表1所示。这些思政点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能引导当代大学生用“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辩定是非、廓清迷雾、破除迷思。

七、课程思政模式下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教学评价

良好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促进教学的良好实施。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增加对学生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政治素养等方面的考核。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对于课程思政部分的内容考核,主要体现在考试成绩、讨论报告与调查问卷三个方面。首先,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2020年和2021年总成绩进行对比,如表3所示。

从总体成绩来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之后,总体成绩显著提高。虽然优秀学生人数略有下降,但其他分数段学生人数都有提升,尤其是不及格学生人数大为减少,这说明课程思政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产生了很强的正影响。

其次,对学生的讨论报告部分进行了统计,得到了表4的数据。本课程授课过程共有电气1911、电气1912两个班,总人数为84人。对于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内容涉及最多(占比38.1%),说明学生能够自发地将质量控制螺旋提升循环与专注、创新的精神相结合,懂得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在讨论白鹤滩这个特大型水电站时,也有21.4%的学生能够在无形中把爱国情怀体现出来。对于电力工程项目部的性质与项目经理的责任及其义务的讨论,还能联想到团队合作精神的同学占比有23.8%,通过对电力工程项目职业健康管理与环境管理的任务的学习研究,激发了电气专业的高职本科生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学习的热情,希望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从分析可以看出,课程思政虽隐于无形,却能够润物细无声,深入人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对电气1911、电气1912两个班84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从结果来看,课程思政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培养了学生的敬业、爱国、专注的工匠精神,同时也让部分学生学会了将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能力。进一步的教学效果就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参赛成绩。

八、教学应突出的四个“新”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之中,授课教师是个关键因素,正因如此,授课过程需突出四个“新”,即以新形象影响人,以新语言鼓舞人,以新思想熏陶人,以新技术教化人。现分别诠释如下:

(一)以新形象影响人

新形象指的是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外型,所穿着的衣服不仅要干净整洁,而且经常变化,上课时着正装,每次上课时正装上都应变换,给学生以常见常新的感觉。身教胜于言传,预防学生对教师的审美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以新语言鼓舞人

新语言是人本语言,是指授课教师采用对话的形式与学生交谈,教师和学生地位上平等。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新语言还指授课教师的语言要优美、流畅、抑扬顿挫。只有贴近人性与人情的语言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以新思想熏陶人

新思想不是让教师把个人标新立异的观点带入课堂,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信口开河,而是当代大学生需要树立“危机中育新机,危局中开新局”的思想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将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把价值性和政治性相结合。

(四)以新技术教化人

随着微课、慕课、网络课堂、微电影等新技术教学形式的不断涌现,改变了线下授课的单一模式,为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授课教师可积极探索“AI+课程思政”“大数据+课程思政”等新技术的教学模式,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增添新的活力。

九、结语

课程思政是将高等教育回归到本源。上述实践结果表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联接是发挥二者之间动态协同效应的关键。双螺旋递进上升式课程思政教学既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对独立性,又能确保二者同向同行,通过联接的双轮驱动作用促进二者的螺旋上升,共同以“增值”方式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10674043);昆明理工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内涵式建设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21KS099);中共昆明理工大学委员会宣传部第三批宣传思想工作项目(项目编号:2021A02-2)]

参考文献:

[1] 丁刚.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2(05):82-85.

[2] 丁刚.知识螺旋扩张循环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4):163-167.

[3] 蒲清平,黄媛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14.

[4] 唐廷廷,周奕君,谢必武,达海奎,黄莉.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双螺旋上升”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中国食品,2022(05):31-33.

[5] 成敏.《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基于“六个下功夫”层面.公共英语教育,2022(14):123-125.

[6] 赵龙成.学科要求·路径创新·“四新”特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21):5-10.

[7] 李嘉儀,秦亚梅,凌飞.《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应用.工程教学,2021(11):180-181.

[8] 苑丁杰,张婷.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步骤和方法探析.建筑教学,2021(08):180-182.

[9] 彭英慧,刘泉汝,惠阵江.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工科类课程教学路径探索——以“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21(12):96-100.

[10] 张彩利,宋倜,孙吉书,马士宾.新工科背景下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2):75-77.

[11] 张洪欣.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思政实施方法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06):30-32.

[12] 李月琴,张俊玲,张争珍.基于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课程思政”有效实施方案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34(03):40-44.

[13] 张云河,王靖.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工匠人才培养进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7):89-92.

[14]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15]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16] 崔金刚,吴淑杰,李景奎.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9(05):10-11.

[17] 王丰晓.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9(09):148-150.

[18] 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中国大学教学,2019(09):56-60.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3)

[作者简介:周凯锋,工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通讯作者:毛肖,工学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