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化疗对Ⅱb~IV期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S100A4、KLK5水平的影响

2023-07-21 02:53吴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毒副疗程注射液

吴燕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仅次于卵巢癌、宫内膜癌,其病死率常年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已处于中晚期,错失手术最佳治疗时机[1-3]。临床针对CC患者主要采用紫杉醇(Paclitaxel,PTX)联合顺铂(Cisplatin,DDP)的TP方案及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但对部分患者效果欠佳,且毒副反应较多[4]。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ES)注射液可阻断内皮细胞迁移、增值,同时能发挥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5,6]。但在TP方案化疗及IMRT治疗Ⅱb~IV期CC患者基础上,联合应用ES注射液能否进一步提升疗效,临床报道甚少。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TP方案化疗及IMRT联合ES注射液治疗CC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Ⅱb~IV期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5.23±6.88岁;体质量指数18.6~27.3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01±1.41 kg·m-2;肿瘤直径4~9 cm,平均6.22±0.71 cm;国际妇产科医师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Ⅱb期9例,Ⅲa期15例,Ⅲb期17例,IV期8例;病理类别:鳞癌40例,腺癌9例。观察组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7.15±6.84岁;体质量指数18.2~27.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75±1.36 kg·m-2;肿瘤直径4~8 cm,平均6.09±0.69 cm;FIGO分期:Ⅱb期7例,Ⅲa期18例,Ⅲb期16例,IV期8例;病理类别:鳞癌35例,腺癌1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CC诊断标准[7];FIGO分期Ⅱb~IV期;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异常者;严重器质性病症者;伴自身免疫性病症者;过敏体质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TP方案化疗及IMRT治疗。化疗方案:第1 d静滴PTX注射液(规格:5 mL:30 mg,海南全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032)135~175 mg·m-2,第1~3 d静滴DDP注射液(规格:50 mL:50 mg,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819)40 mg·m-2;化疗开始之日即进行放疗,3w为1个化疗周期。放疗方案:仰卧位,IMRT治疗仪(美国,X-RAD 225 Cx,Precision X-ray)扫描厚度设置为5 mm,范围自坐骨结节下缘5 cm至第10胸椎位置;明确临床靶区,上界:L4~L5间;下界:闭孔下方;计划靶区:外扩临床靶区5~10 mm;处方剂量:临床靶区(CTV)50 Gy,2 Gy·次-1,共25次,每周5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第1~14 d增加静滴ES注射液(规格:3 mL: 15 mg(2.4×105U),山东先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88)15 mg·次-1,Qd。

两组持续治疗3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总有效率

完全缓解:病灶消失,持续时间>4 w:部分缓解:肿瘤最大直径缩小≥50%,持续时间>4 w;疾病稳定:介于部分缓解与进展之间;疾病进展:肿瘤最大直径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进展计入总有效率。

1.3.2 功能状态

功能状态以卡氏(Karnofsky,KPS)评分评估[8],KPS评分增加(较治疗前)≥10分为改善;KPS评分减少(较治疗前)<10分为降低;稳定:分值介于降低与改善之间。

1.3.3 血清指标

取患者静脉血4 mL,室温凝固,3000 rpm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钙离子结合蛋白A4(Recombinant 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A4,S100A4)、激肽释放酶相关肽酶5(Recombinant Kallikrein 5,KLK5)水平。

1.3.4 免疫功能水平

取患者静脉血4 mL,采用枸橼酸钠抗凝,以流式细胞仪(贝克曼库尔特,CytoFLEX)测定CD3+、CD4+、CD8+百分数,并计算CD4+/CD8+。

1.3.5 毒副反应发生率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膀胱炎,并计算毒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例(%),n=49)

2.2 两组功能状态变化情况

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功能状态改善人数多于对照组,功能状态降低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状态变化情况(例(%),n=49)

2.3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VEGF、MMP-9、S100A4、KLK5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MMP-9、S100A4、KLK5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血清VEGF、MMP-9、S100A4、KLK5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VEGF、MMP-9、S100A4、KLK5水平比较(±SD,n=49)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VEGF、MMP-9、S100A4、KLK5水平比较(±SD,n=49)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VEGF(ng·L-1) MMP-9(μg·L-1) S100A4(μg·mL-1) KLK5(ng·mL-1)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后对照组228.41±22.16 172.14±13.02*297.54±23.01 267.98±20.74*7.75±2.34 4.83±0.82*5.36±1.27 1.19±0.35*观察组236.54±21.57 119.58±11.65*#302.14±22.19 219.36±18.22*#7.68±2.03 3.06±0.74*#5.28±1.19 0.74±0.23*#

2.4 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疗程,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D,n=49)

表4 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D,n=49)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CD3+(%) CD4+(%) CD8+(%) CD4+/ CD8+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后对照组 51.02±5.22 39.87±4.17* 32.19±4.08 23.71±2.87* 30.11±4.01 40.41±4.74* 1.07±0.21 0.59±0.07*观察组 51.65±6.21 46.19±4.85*# 32.66±3.12 28.45±3.34*# 30.35±3.67 36.41±3.39*# 1.08±0.24 0.78±0.12*#

2.5 两组毒副反应发比较

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24.49%(12/49)、胃肠反应发生率28.57%(14/49)、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8.37%(9/49)、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6.12%(3/49)。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率44.90%(22/49)、胃肠反应发生率48.98%(24/49)、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38.78%(19/49)、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22.45%(11/49)。观察组各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指出,CC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递增趋势,且趋于年轻化,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负面影响[9,10]。TP方案化疗及IMRT是临床治疗Ⅱb~IV期CC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案,TP方案对常规细胞具有保护、识别作用,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破坏细胞膜结构,从而促使肿瘤细胞凋亡,但易引发骨髓抑制、胃肠反应等毒副反应,影响预后[11];而IMRT为治疗CC患者新技术,可通过照射并控制靶区剂量,降低正常组织接受剂量,保证患者接受精确治疗[12]。ES注射液属抗血管生成药物,可通过调整血管因子抑制内皮细胞转移,防止肿瘤新血管再生[13,14]。

本研究数据显示,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功能状态优于对照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可见,ES注射液辅助治疗Ⅱb~IV期CC患者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提高功能状态,减少毒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在于,ES注射液具有作用广泛、靶向明确等特点,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同时可对肿瘤细胞生长产生抑制效果,阻断肿瘤细胞生长所需养分,从而缩小肿瘤体积达到治疗目的,此外,对机体正常细胞无损害,从而可有效减少抗药性事件发生。研究指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可对肿瘤复发、转移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而化疗时亦会损害机体免疫功能,CD3+、CD4+、CD8+于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主导作用,检测其水平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态[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可见,ES注射液辅助治疗Ⅱb~IV期CC患者可有效降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另外,血管生成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全过程。肿瘤血管生成是由肿瘤细胞或基质细胞分泌的血管生成因子所诱导,其中VEGF属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可在肿瘤局部作用于内皮细胞,对新生血管结构形成产生促进效果[16];血清S100A4为钙离子结合蛋白,可参与肿瘤细胞迁移、分化,可通过结合非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的蛋白激酶C磷酸化,增强肿瘤细胞活性;血清KLK5为激肽释放酶中的一种,具有糜蛋白酶样、胰蛋白酶的底物特异性,可通过细胞分泌后水解细胞外分子,从而降解、激活相关蛋白,其水平可参与肿瘤细胞发生、发展;本研究数据中,应用ES注射液治疗的CC患者上述血清因子水平下降幅度更高,表现出其在改善患者病情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笔者认为这可能在于,ES注射液可调控结构异常肿瘤血管,使之正常化,使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转化为免疫支持性,还可通过抑制血管的内皮细胞形成破坏血管,从而发挥抗肿瘤效果,进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灭作用。

综上,ES注射液辅助治疗Ⅱb~IV期CC患者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提高功能状态,减少毒副反应,降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猜你喜欢
毒副疗程注射液
碘帕醇注射液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预防化疗毒副反应中的作用分析
益气养阴方减轻肺癌放射治疗毒副反应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