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3-07-21 02:53冯晓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阿替普全血溶栓

冯晓飞

(禹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禹州 461670)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各种致病因素致使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栓阻塞脑动脉,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和病变坏死的一种脑血管急危症,也称为卒中[1]。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CI发病率和致残率及病死率逐渐上升,其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有头晕、肢体麻木、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受损的临床症状,如若不及时治疗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再加上该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预后差等特点容易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出现障碍,严重者甚至死亡[1]。当前临床治疗上除了手术和血管介入治疗外,早期静脉溶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而目前唯独被批准用于缺血性卒中的药物是阿替普酶,但因其溶栓治疗时间窗易受到影响,引发相关并发症,故临床积极寻找有效的的联合治疗方案。有文献报道,血栓通具有疏通脉络和改善微循环的血栓通对治疗CI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基于此,本篇文章旨在探究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CI对炎性因子和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2年5月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研究对象均符合《脑梗死诊断》中的诊断标准[3];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患有精神障碍或恶性肿瘤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脑出血者;近3 m内接受脑梗死相关治疗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阿替普酶治疗,47例),观察组(血栓通+阿替普酶治疗,49例)。对照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51-71岁,平均年龄(62.21±1.51)岁,病程2-7 y,平均病程(4.52±0.24) y;高血压病27例,高血脂症11例,糖尿病9例;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6.23±1.94)岁,病程3-9 y,平均病程(5.31±0.37) y,高血压病26例,高血脂症12例,糖尿病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予以降压、控制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S20110052)按照体重0.9 mg·kg-1计算给药剂量,先在1min内静脉推注10%的总剂量,剩下的90%在60min内微量泵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血栓通(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0151)一次3粒,一天3次。

1.3 观察指标

1.3.1 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前后采集血液标本前嘱患者空腹,清晨抽取患者3 mL静脉血。抽取后的血液使用离心转速为3000 rpm(15 min),采取上清液,并放置于-40℃冰箱待测备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山东立菲生物产业有限公司,鲁械注准2022222043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IL-6)56.37~150.33 pg·L-1、白介素-8(IL-8)8.1~21.3 μg·L-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0.5-10 mg·L-1。

1.3.2 血流动力学

血清采集方法同上。用全自动血流病变检测仪(重庆赛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渝械注准20172220004)检测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男性5.24-9.28 mPa· s ,女性5.24-9.48 mPa· s、全血低切黏度<50 mPa· s、血浆黏度:男0.85-1.99 mPa· s,女:0.82-1.84 mPa· s。

1.3.3 神经功能

依据美国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4]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1.3.4 不良反应

分析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恶心、头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两组治疗后IL-6和IL-8以及hs-CRP水平下降,观察组IL-6和IL-8以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SD)

表1 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SD)

注: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IL-6(pg·L-1) IL-8(μg·L-1) hs-CRP(m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167.94±9.43 155.42±6.26* 26.78±3.31 23.11±2.77* 15.73±1.47 11.64±1.31*观察组 49 169.71±9.54 142.38±6.21# 27.09±3.26 19.29±2.42# 15.65±1.41 9.27±1.07#

2.2 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改善血流动力学

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SD,mPa·s)

表2 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SD,mPa·s)

注: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黏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6.39±0.46 4.98±0.16* 15.08±1.31 10.21±1.17* 4.96±1.31 3.15±0.21*观察组 49 6.31±0.35 3.74±0.11# 15.11±1.29 7.19±1.02# 4.89±1.29 1.13±0.17#

2.3 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改善神经功能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 d、7 d、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NIHSS评分(±SD,分)

表3 对比两组NIHSS评分(±SD,分)

注:同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 d 治疗7 d 治疗14 d对照组 47 16..88±1.21 15.33±1.43* 11.24±1.29* 9..62±0.85*观察组 49 16.64±1.19 13.17±1.11* 9.75±1.21* 6..23±0.55*

2.4 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减少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血2例,恶心8例,头晕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9.78%,观察组出血1例,恶心3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CI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危急重症,可因情绪过度激动、饮食、运动等原因引起,但最主要的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导致脑部供血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和堵塞,引发脑组织缺氧坏死[1,2]。因此,针对性的通过溶栓治疗恢复脑组织血供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临床溶栓方法较多,究于溶栓时间窗和设备条件等问题,临床上仍然以静脉溶栓作为主要治疗方法[1,2]。阿替普酶作为第二代新型静脉溶栓药物,其本质上是一种糖蛋白,静脉注射后可通过赖氨酸基和血栓内的纤维蛋白结合直接激活纤溶酶,进而有利于降解纤维蛋白达到溶解血栓的作用。血栓通的主要原料是三七总皂苷,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接触血管痉挛,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1,5]。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治疗后IL-6和IL-8以及hs-CRP水平下降,观察组IL-6和IL-8以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在阿替普酶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治疗后,能够有效缓减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另一方面,相关研究表明,脂质的代谢出现异常通常是引起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病变的动脉内膜脂质沉积严重,使得血液流动速度变得缓慢,引起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引起脑动脉狭窄或者闭塞[5]。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表明血栓通可减小外周血管张力,增加脑血流量,调节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其抗凝作用,再加上阿替普酶可通过选择性阻止血小板聚集,减小侧支循环阻力,感受局部微循环,二者联合治疗CI可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然而,阿替普酶的血管扩张能力较低,其溶栓后的血管存在张明显的扩张不足,但血栓通可通过改善微循环,缓解脑组织血液灌注,增强侧支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6]。本次研究结果中,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3 d、7 d、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血栓通发挥通脉活络的功效,发挥扩血管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促进微循环和血液循环,缓解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状况,稳定神经细胞,缓解神经功能受损的临床症状。此外,本次研究结果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7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血栓通毒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有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发生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阿替普全血溶栓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