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分布特征、理性思考与培育启示

2023-07-21 07:00马林才王婷婷阎晗洪春光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分布特征培育策略职业教育

马林才 王婷婷 阎晗 洪春光

摘 要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代表了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对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地区的获奖不平衡态势仍普遍存在;“双高计划”院校身份、经济发展水平、合作形式等特征对成果产出的影响十分明显;同时,产教融合多元化主体参与办学的特征逐渐显现,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普遍增强。国家应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向东北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倾斜、职业院校应紧盯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的提升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从把握“五性”评审内涵、开拓“三阶递进”培育路径、找准真实教学问题及凸显中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培育教学成果,以回应“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关切。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分布特征;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15-0007-09

作者简介

马林才(1975- ),男,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杭州,310053);王婷婷(1994- ),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阎晗,洪春光,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综合交通类专业群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jg20180556);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结果导向理念下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研究”(KT2023035),主持人:马林才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创立于1989年,每四年评审一次,是教育教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奖励,代表着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本科)和高等教育(研究生)4大类。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从1386个推荐项目中评选出572个拟授奖成果项目,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70项、二等奖500项,获奖率41.26%。

2021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1],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描绘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蓝图。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形势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2]。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肩负引领教育教学改革重任,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统计分析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分为网络评审与会议评审两个阶段。评审结束后再经过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名单的公示和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的公布两个环节。根据前几届评审情况,公示名单和公布名单差异不大。本文是依据《教育部关于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的公示》,从成果归属地、完成单位、专业大类归属、成果主题等维度进行统计。

(一)成果歸属地分布情况

1.成果的归属区域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颁布的《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对第一完成单位所属地区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特等奖2项,均在东部地区;一等奖共70项,其中东部地区获得48项、中部地区获得8项、西部地区获得12项、东北地区获得2项;二等奖共500项,其中东部地区获得279项、中部地区获得85项、西部地区获得113项、东北地区获得23项。东部地区获奖总数329项、占比57.52%,超过另外三大地区的获奖总和,见表1。

同时,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范围内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获奖数量分别为32.90项、15.50项、10.42项和8.33项,东部地区平均获奖数遥遥领先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见表2。

由表1、2可见,获奖地区的成果奖数量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奖总数、等级以及平均获奖总数均远远超过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这不仅反映出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的不均衡,同时也说明了社会经济水平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成果的归属省市分布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本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奖情况差异较大,东部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奖等级、获奖总数及平均获奖数远远超过其他省份,与东北三省差距最大。比如,江苏、山东、浙江、广东获奖总数和等级明显高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江苏、天津分别获得特等奖1项,浙江获得一等奖11项,均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同一地区内部各省获奖分布也存在着极不平衡的态势。东部地区获奖成果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北京、上海、天津7个省市,而福建、河北、海南3省获奖成果相对较少,海南只有1项二等奖;中部地区获奖成果集中在湖南、河南、安徽、湖北4个省,而江西、山西获奖成果相对较少;西部地区获奖成果集中在重庆、四川、广西、陕西,而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获奖成果相对较少,青海没有获奖;东北地区获奖成果集中在辽宁和吉林,黑龙江获奖成果较少。

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奖数的离散程度较大,区域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全国参加评审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个特别行政区,平均获奖数为17.8个。超过平均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13个,未达到平均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19个,见表3。

(二)成果完成单位分布情况

1.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类别情况

根据成果完成单位的属性,将本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单位分为六大类,包括高职院校(含高职本科)、中职(中专、技校、职高、职教中心)、普通本科高校、研究机构、军事院校(含军队医院)和行业企业,获奖数分别为392项、103项、26项、25项、23项、3项。其中,高职院校占比68.5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同时,由普通本科高校、研究机构、军事院校(含军队医院)主持完成的成果也占有一定比例。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研究机构、普通本科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介入,形成互补优势。

2.成果第一完成单位中“双高计划”院校分布情况

根据成果完成单位入选“双高计划”情况,将本届高职院校获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单位分为七大类,包括:“双高计划”A档校、“双高计划”B档校、“双高计划”C档校、“双高计划”专业群A档校、“双高计划”专业群B档校、“双高计划”专业群C档校和其他高职院校。统计结果显示,“双高计划”入选院校均未获得特等奖,获得一等奖数分别为10项、9项、6项、4项、4项和1项,即随着档位下降几乎呈直线下降趋势;但是,197所“双高计划”院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数量以及获奖总数分别为34项、236项和270项,占所有高职院校获得对应奖项的比例分别高达72.34%、68.60%和68.88%,见表5。

3.成果合作完成单位统计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独立完成的成果有80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合作完成的有492项。其中,3个单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最多,分别占一等奖、二等奖和获奖总数的24.29%、21.40%和21.68%。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等单位选送的“学习成果框架下石油和化工行业终身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其合作单位有16个,成为本届成果奖完成单位最多的成果,见表6。

对单独完成和合作完成的成果作进一步统计,见表7,结果显示:

一是单独完成的成果共80项,高职院校占主导地位。无论一等奖、二等奖还是获奖总数,高职院校均居榜首,获奖总数占比达45%。

二是合作完成的成果中,“校+企”形式呈现绝对优势。合作成果492项,统计结果显示:“校+企”合作形式,有235项,占比47.76%。“校+企+研”合作形式其次,有141项,占比28.66%。同时,从获奖等级差异来看,各个等级的获奖数,合作完成均比单独完成的数量多,尤其是在特等奖(2∶0)和二等奖(432∶68)中表现更加明显。另外,企业主持或参加的合作完成成果有396项,占比达80.49%,仅次于学校。

三是同一性质单位间的合作,“高职+高职”形式独占鳌头。共有28项是由同一种性质的单位合作完成的,这类合作没有特等奖,一等奖数也仅有1项。同一性质单位合作成果以“高职+高职”形式居多,获奖有11项、占比39.29%;“高职+普通本科”形式次之,占比17.86%,见表8。

(三)成果完成人分布情况

1.成果第一完成人身份分布情况

统计显示:成果第一完成人是校领导的,有2项特等奖、34项一等奖和209项二等奖,获奖总数为245项、占比42.83%;成果完成人是二级学院领导的,获奖总数139项、占比24.30%;成果完成人是行政部门中层干部的,获奖总数105项、占比18.36%;以上三项合计占比85.49%。一线教师获奖总数78项,占比仅13.64%。可见,校领导和具有学校中层职务的干部,其获奖比例远远高于普通教师。

2.成果完成人数量分布情况

本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对于成果完成人的数量没有限制。统计显示,572项获奖成果由8393人完成,每项成果平均参与人数约15人。细分统计表明,在一等奖、二等奖和获奖总数的完成人数分布中,完成人数分别为15人、14人和15人,获奖成果数量最多,见图1。成果完成人数最多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推荐的由广西桂林农业学校等单位报送的成果“服务区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中职创新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该项目完成人数达40人;完成人数最少的是由火箭军士官学校报送的成果“火箭军士兵教育训练一体化协作研究与实践”,该项目完成人数仅为3人。

(四)成果的专业大类归属情况

本届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除去涵盖本校所有专业和军事院校专业外,共涉及19个专业大类(参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如表10所示。统计显示:“涵盖本校所有专业”的成果特等奖有2项、一等奖有24項、二等奖有164项,获奖总数占比33.22%;获奖总数位居前三的专业大类分别为“交通运输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获奖总数均超过40项,这与我国近年来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交通强国战略以及重视“三农问题”有关。2项特等奖分别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推荐的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报送的成果“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和江苏省教育厅推荐的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报送的成果“五年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江苏实践”。一个涉及高水平开放问题,另一个涉及人才纵向贯通培养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家对于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高度关注。

(五)成果的主题热点分布情况

1.成果主题分布情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22]9号)文件精神,本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支持的主题主要有十个,包括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培养、实践教学、产教融合、质量保证体系、育训结合、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及办学模式。从获奖总数的分类统计结果来看,本届获奖成果中相关主题出现频数居前六位的依次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师培养、产教融合、实践教学,这也是历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常见主题,见表11。

2.成果热点问题分布情况

为了紧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主旨,又能回应职业教育热点问题,获奖成果名称多采用“主题+热点”混合方式,即将热点问题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等主题相结合。统计结果表明,本届成果奖中热点问题出现频数前十位的依次是:“三农问题”“创新创业”“思政育人”“文化育人”“国际化”“乡村振兴”“现代学徒制”“职业素养”“援藏援疆”和“劳动教育”等,尤其是“三农问题”“文化育人”“国际化”“现代学徒制”和“援藏援疆”,获得了2项及以上的一等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前关切。

二、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征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地区获奖差异性仍普遍存在,且受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产教融合多元化主体参与办学的特征逐渐显现;职业教育服务“制造强国”“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的意识普遍增强;成果完成主体对成果产出的影响显著上升;“主题聚焦人才培养模式、热点围绕国家关切”成为基本规律。

(一)东部地区获奖数远超其他地区,存在地区性差异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客观上导致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3],致使获奖地区的成果奖数量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地区获得2项特等奖,且无论是一等奖、二等奖,还是获奖总数,均超过另外三大地区的总和。为了验证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存在较强的正比关系,本研究以2022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学成果奖获奖总数为Y,以当地入选“双高计划”院校数量为X1、当地GDP为X2、当地人均GDP为X3、当地高职院校数量为X4,进行逐步回归,深入研究成果奖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

结果显示,成果奖影响因素为“双高计划”院校数量(X1)和当地GDP(X2),另外2个因素因显著度低而被排除。相关系数R=0.91,回归方程如下:

Y=-4.204+2.201*X1+0.222*X2                      (1)

由方程(1)可知,本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与当地“双高计划”数量及当地GDP存在高度正相关,即随着当地入选“双高计划”院校数量、当地GDP的增加,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数量也增加。这已充分说明当地院校办学基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第二,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获奖数来看,东部地区远远超过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届成果奖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差距最为显著,东北地区黑龙江省的获奖数量偏少。此外,同一地区内部获奖数量也存在比较显著的差距,如西部地区重庆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8项,总数31项,位居全国前列,且四川、广西、陕西等均获得较多奖项,而其他省则相对较少。这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如何在政策引领下倍增、放大东西协作成效,尤其是采取特殊倾斜政策“振兴东北”已不可忽视。

(二)成果完成主体影响成果的产出,存在基础性差异

第一,成果第一完成单位影响成果产出。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获奖比例很高,占高职院校获奖总数的68.88%。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有着丰富的师资、财力、物力和社会资源,这类学校在培育教学成果奖方面经验丰富、基础扎实,在申报教学成果奖的过程中更易获得推荐机会。同时,国家“双高计划”院校已将获得教学成果奖作为一项标志性建设任务,在成果奖的选题、培育和推广应用等方面有着自身发展的动力源。

第二,成果专业大类的归属影响成果产出。本届成果奖评审政策文件中有“聚焦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说明,客观上放大了部分专业大类的“基础性”评审竞争力,这在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农林牧渔等专业大类的成果奖数量上已有明显反映。与此同时,这些专业大类的同类院校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相互交流频繁、互鉴互学深刻,在客观上提高了同类院校成果产出的整体水平。

第三,成果第一完成人职务影响成果产出。一线教师获奖率仅为13.64%,校领导获奖率高达42.83%。不同职务,开展教学改革的覆盖面不同,成果推广应用范围、产生的贡献和影响力都存在基础性差距。如何“坚持引导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向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倾斜”[4],仍有待国家在政策上加以引导。

第四,成果合作完成形式及单位数量影响成果产出。合作完成比单独完成获奖更多,尤其是在特等奖和二等奖中表现十分明显,其中由3个单位合作完成的成果竞争力最强。合作形式中,“校+企”形式呈现绝对优势,其次是“校+企+研”合作形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更加注重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如何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的共同关切。

(三)成果主題聚焦人才培养模式,热点围绕国家关切

第一,成果主题的选取热衷于“人才培养模式”。多数教学成果奖名称中都有“人才培养模式、育人体系、协同育人”等,占比达43.88%。而与办学模式、教育评价、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等相关的成果占比为2.61%,呈现下降趋势。需要进一步从政策文件上引导教师改进教育评价方式、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引导院校开展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从而助力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注焦点反映了国家关切。本届成果奖的名称中广泛出现“三农问题”“国际化”“援藏援疆”“文化育人”和“现代学徒制”等热点词汇。我国职业教育需要全面从“国内”转向“国内国际”两个场域,注重构建起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平台”,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对国际产能合作、合作国青年高质量就业的服务力和贡献度。

三、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的理性思考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带动提高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都有深远的意义。

(一)国家层面:强化政策设计,进一步向薄弱环节倾斜

成果奖的评审原则、主题内容和评审范围等政策精神,对于引导各地职业教育朝着优质、均衡方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第一,国家层面需要基于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院校办学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特别是在网评阶段,要给出具体措施和专项政策,进而适当平衡不同区域成果奖的分布和差异。第二,评审政策文件中虽然有“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申请成果奖的,原则上不予推荐。现任校领导(以申报时间为准)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的项目数量不超过所在省份推荐总数的30%”的规定[4],但从实际公布的获奖名单来看,一线老师获奖率严重偏低。应适当降低具有行政职务人员的推荐申报数量,以激励一线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可采取“中间多两头少”模式,按照不高于25%、45%和不低于30%的比例分别确定各地校领导、中层干部和普通教师成果奖的推荐比例。

(二)省级层面:夯实发展基础,实施“教育强省”战略

第一,从基础向度来看,各省级政府应从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高度,积极培育省级“双高计划”院校,并发挥省级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加大省内同类院校间的交流合作,以夯实全省院校的发展基础。第二,从机制向度来看,职业教育要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引导企业、行业、研究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环节,并推动各院校解决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各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第三,从时间向度来看,特等奖、一等奖的实践检验期均不少于4年,二等奖不少于2年。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提前1~2年启动和培育本区域内的职业教育成果。第四,从改进向度来看,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要在教学理论上突出创新。因此,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引导各个院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前沿技术和产业变革,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凝练,以提高成果的培育效果。

(三)院校层面:聚焦教学问题,多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责任,需要打造一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要求相衔接的,具有强劲韧性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梯队[5]。第一,从合力入手,守底线促革新。职业教育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办好职业教育。要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坚持自我革新、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等重点领域谋求突破。第二,用实干落笔,强优势补短板。狠抓“双高计划”建设,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落地,筑牢职业教育发展“硬支撑”。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探索更加科学、个性、多样的育人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软实力”。开展以“就业质量、在校生技能竞赛质量、校友职业发展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等结果性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总结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第三,从大局出發,抓当前谋长远。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满足当前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还要培养面向未来的战略性人才。要将职业教育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以及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中把握,推动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抓住职普融通和产教融合机遇,提升人才供应质量。

四、新一轮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启示

教学成果奖既不能靠华丽的文字材料去申报,也不能凭日常工作总结去参评。而是要立足于教学改革中的真问题,通过科学化设计、过程性实施以及可行性推广应用等一系列培育过程,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从实践到推广应用的辐射[6],进而培育出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一)把握内涵:建立成果奖“五性兼备”的评审概念

一是成果要有思想政治性。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成果要服务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总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体现“注重培养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价值导向,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成果要有科学性。成果申报材料要有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充足的应用案例,内容要有严谨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完整性。三是成果要有较强的实效性。成果实施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作用显著、持续,且成效明显。尤其是成果实施后,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成果所培养人才的评价有显著提高。四是成果要有创新性。成果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要有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或实践创新。五是成果要有示范性与推广性。成果提出的教学问题要具有一定普遍性,其方案的设计思路、工作目标、推进措施、评价方式等对同类职业院校要具有较大借鉴价值,对相关专业和领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二)谋划引领:开辟成果奖“三阶递进”的培育路径

第一,要制订“三阶递进”成果奖培育方案。三阶分别为二级学院、学校和省级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二级学院层面,依托重大教学改革项目,重点培育2~3个专业层面的成果,为申报校级成果奖做准备。第二阶段:在校级层面,按照上一届省级推荐名额的2倍左右比例,遴选出在教学理论上有创新、教学改革实践中有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贡献、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且经过不少于2年实践检验的校级成果,划拨专项经费进行重点培育,为申报省级成果奖充实后备力量。第三阶段:在省级层面,可按照上一届省级推荐名额的1.5倍比例培育,谋求通过省教育厅和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两个途径,为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做准备。第二,其他地区职业院校要加大与东部院校交流与合作。依托结对帮扶和对口支援的平台,促进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和教改项目研究,明晰真实的教学问题,出台相关举措,孵化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第三,其他地区职业院校要为每个校级成果重点培育项目编制培育计划、时间表和任务书。明确培育期间,应新增一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发一批工作手册式教材,发表一系列相关理论文章;新增一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赛奖、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奖等;在全国会议上宣讲相关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新增重要媒体报道(如央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等)以及推广活动等。

(三)找准选题: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核心问题

第一,从宏观上选题。要紧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改革任务,重点关注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聚焦“双高计划”和“提质培优”等重要建设项目,确定成果奖的选题。第二,从微观上选题。聚焦教育教学数字化、“大思政”育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等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在反复实践中取得突破。根据实际成效是否重大,进而确定成果奖的微观选题。第三,从固有主题选题。成果奖主题存在“定与不定”的特征。选题既要关注历年固定的主题,也要聚焦近期变化的热点。“定”是指成果奖的主题相对稳定,与往届主题大体一致。下一届成果奖主题应集中在10个方面: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育训并举、教师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和文化育人。“不定”是指成果奖的热点问题会随着国家关切而迭代演进。下一届热点问题应散落在以下18个领域,如共同富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职业本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现场工程师、职教高考、中国特色学徒制、多样化成才、职业教育适应性、数字化改造、关键办学能力、“三教协同”创新、教育评价、劳动教育、人工智能和综合改革等。

(四)組建团队:打造“教书育人+成果培育”双元团队

尽快组建肩负“教书育人”和“成果培育”双元任务的教学团队。第一,团队成员年龄、知识结构、合作意识及研究能力要合理。项目主持人要有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还要有职业教育理论基础,能够在理论或理念上有创新能力。团队成员中既要有理论实践者,又要有佐证材料收集者。因此,包含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团队比较合适。第二,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协作力量。教学成果是集体智慧的体现,只有科学分配各成员在教学成果设计、研究、实践、总结与推广应用中的具体角色与任务,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能围绕项目的实施方案和预期目标共同发力,才能为教学成果奖的培育贡献力量。

(五)凸显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旨归的教育理论研究

第一,要明确教学成果所要解决的3~5个教学问题。以“问题导向”来推进成果培育和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理论。成果奖的教学问题应当是真实的、现实的和尚未解决的,且是可以通过改革实践解决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要直击要解决的问题,绝不能简单等同于做法。第二,要注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创新点。在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提炼,产生新的理念。这就需要通过定期例会、兴趣小组活动以及合作科研项目等形式,共同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要在推广应用中反复完善成果的方案。团队成员在接受媒体采访、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出版专著教材、参加研讨会等时,要及时吸取意见,进一步完善成果的设计方案。在采纳各级领导人批示和国际组织评价等意见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总结相关教育教学理念,形成完整系统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3-02-01].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 5592681.htm.

[2]石伟平,金星霖.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使命与新路径——专访华东师范大学石伟平教授[J].教师教育学报,2023(3):1-7.

[3]庄西真.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内涵、图景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3(2):96-101.

[4]教育部关于开展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EB/OL].(2022-09-05)[2023-02-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58/202209/t20220919_662794.html.

[5]朱秋月,邹春柳,林晨宇.现代化进程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价值诉求、现实困境和实践图景[J].职业技术教育,2023(10):6-11.

[6]门超,王屹,方绪军.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分布特征的实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67-74.

2022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Rational Thinking and Cultivation Enlightenments

Ma Lincai, Wang Tingting, Yan Han, Hong Chunguang

Abstract  The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represents the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in China at present. This study conducted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the proposed award of the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2022.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is still a widespread imbalance in awarding in various regions; the identity of the “double-high plan” universit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operation form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output of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ed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ave gradually emerged, and the awar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ng national strategies has generally increased. The country should further tilt towards areas with relatively lagg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such as Northeast China at the policy level,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losely focus on improving the key educational capabilities of schools to explor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forms. Education workers should cultivate teaching achievements from five aspects: grasp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five qualities” evaluation, exploring the “three-step progressive” cultivation path, identifying real teaching problems, and highlight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social concern of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strategy

Author  Ma Lincai, professor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310053); Wang Tingting, teacher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Yan Han, Hong Chunguang,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猜你喜欢
分布特征培育策略职业教育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德才铸就智慧
五垒岛湾海域石油烃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