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日持久的山羊清除计划

2023-07-22 22:31金铃儿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3年7期
关键词:加拉帕戈斯伊莎贝拉群岛

金铃儿

两架直升机上,枪手们拿着霰弹枪和半自动步枪,开始对地面进行地毯式清扫。植被茂密的地区不利于空中作战,则由配有猎犬和卫星定位系统的“地面游击队”逐个击破……

如此声势浩大、装备专业的行动,目标却是——杀死山羊。这是伊莎贝拉计划,一场发生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生态复原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清除整个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所有山羊。

山羊清除计划

这并不是一场乱来的杀戮计划。

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东太平洋,伊莎贝拉岛是所有岛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海洋的隔绝,使加拉帕戈斯群岛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演化出了许多奇特的物种。当达尔文搭乘小猎犬号经过这里时,他因群岛上的生物多样性而大受震撼,并重新思考物种起源。100多年后,加拉帕戈斯群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一个世界遗产。

这场“杀戮计划”也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环境署的批准。

1999年,伊莎贝拉计划启动,开始在平塔岛上测试清除山羊的可行性。后来,清除山羊的行动推行到了圣地亚哥岛和伊莎贝拉岛上。

清除计划通常从地面猎杀开始,随后会进入如文章开头描述的空中猎杀阶段。然而,在这场漫长的大逃杀中,幸存下来的山羊们警戒性越来越强,开始学会躲进山洞和崎岖的岩浆石缝中逃避追捕。这时候,开着直升机飞来飞去,或者动用大量人力来找那些藏起来的羊,“性价比”就太低了。人们想到了一种效率更高的方法——投放 “犹大羊”。

山羊是喜爱群居的动物,脱离群体时会主动寻找同伴,“犹大羊”方法正是利用了山羊的这一特性。工作人员首先选出几只“叛徒”,给它们戴上无线电项圈,然后将它们释放在岛上。人们只需通过项圈找到“犹大羊”,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其他躲在犄角旮旯的羊。而一无所知的“犹大羊”会被重新釋放到岛上,继续重复这一“被迫出卖同伴”的过程。

但这样还不够。一只完美的“犹大羊”不仅要主动地寻找同伴,最好还能自动将同伴吸引至身边。于是,科学家们又想出了新方法。伊莎贝拉计划中,研究者们将一些雌性山羊绝育,并通过埋植荷尔蒙强制其长期发情,用以诱捕躲藏的雄性山羊。这种特殊的雌性个体被称为“玛塔·哈丽羊”,这个名字取自一战时期的著名双料女间谍。

被带上海岛的生态杀手

2006年,伊莎贝拉计划基本结束,花费超过1000万美元,消灭了超过14万只野山羊,平塔岛、圣地亚哥岛和伊莎贝拉岛北部先后宣布岛上无羊,只有一些被留在岛上继续监测的“犹大羊”。除了山羊,猪和驴也在此次计划中被清除——这几种动物,对于加拉帕戈斯群岛来说,都是入侵动物。

岛屿生态系统独一无二,但却更加脆弱,哺乳动物入侵是导致它们崩溃的罪魁祸首,山羊则是破坏力最强的入侵动物之一。

山羊是一种极不挑食的食草动物,它们不仅吃树上的叶子和各式各样的草本植物,也吃掉在地上的蒴果,甚至连树皮都吃。即便树叶中含有对于其他食草动物来说很难吃的物质,山羊也能吃得挺香。通过攀登和踩踏,它们还会抑制树木和草原的再生。

不仅如此,山羊还有着很高的生殖潜能。雌性山羊6个月时性成熟,在没有外部控制的条件下,种群每年能增加75%。

加拉帕戈斯群岛原本是没有山羊的。17~19世纪,捕鲸者和海盗将山羊带上了岛。它们在这里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繁衍迅速。到了上世纪90年代,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山羊已经有25万只。

爆炸式增长的山羊种群,彻底破坏了所到之处的森林和草地,造成了大规模的生态退化。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多个特有物种岌岌可危,数万年来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演化的生命,在入侵物种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多灾多难的加拉帕戈斯象龟

加拉帕戈斯象龟的生存,也因山羊的入侵而岌岌可危。

加拉帕戈斯象龟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特有动物,也是其标志性动物。它们属于南美象龟属,拥有陆龟中最大的体型,体重可达400千克,野生个体的平均寿命超过100岁。为了适应不同岛屿的环境差异,加拉帕戈斯象龟演化出了多达15个种,但其中2种已灭绝,其余所有种均在ICU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

“孤独的乔治”可能是最著名的象龟,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只平塔岛加拉帕戈斯象龟——巧合的是,平塔岛正是最开始试点清除山羊计划的岛屿。1971年,动物学家在平塔岛上发现了乔治,此时岛上的植被几乎被山羊破坏殆尽了。伊莎贝拉计划之后,平塔岛上的生态逐渐恢复;但被转移到研究站饲养的乔治却始终没能留下后代。2012年,乔治去世,平塔岛象龟这一物种也宣告灭绝。

这场山羊灾难的影响,在伊莎贝拉岛上阿尔塞多火山南部森林区域最为明显。每当旱季来临,浓湿雾沿着火山的外沿随风而上,停留在树上的附生植被上液化成水,滴落到地面形成树荫下的浅池——象龟们只有聚集在这阴凉下的宝贵绿洲,才得以生存。然而,山羊啃食掉了附生植被,水池难以形成,象龟在干旱季节的宝贵水源也不复存在了。

在人类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以前,象龟的种群数量曾达到20万~30万只,是现存数量的10倍。它们曾被17~19世纪的捕鲸者和水手视为长途航行中绝佳的鲜肉来源,也曾被用来炼油——虽然人类早就不这么做了,但只要羊、猪、驴等入侵物种还在,加拉帕戈斯象龟就只能一天天走向灭亡。

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在伊莎贝拉计划之前,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也曾有山羊扑杀行动。最早记录的系统性扑杀行动是在1971年;30多年间,人们林林总总地消灭了13个岛上的山羊,包括伊莎贝拉计划在内共计扑杀了约20万只山羊。

然而,清除并不意味着结束:当地一些渔民出于对附近海域捕鱼限制的不满,以山羊为“武器”,要挟政府和加拉帕戈斯国家公园。至少有9次蓄意重引入行为被记录在案,根据2009年的数据,光是再次清除这些新种群,就花费了约27万美元。

生态系统的复原是个极为复杂且困难的过程,对入侵物种的清除仅仅是一个开始。为了恢复本土物种的种群数量,需要长时间的保育工作;为防止爆发式增长的旅游产业带来更多的入侵物种和环境破坏,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随着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本土居民的人口增加,当地自然资源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如何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间找到平衡,更是全世界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难题。

在物种加速灭绝的当今,我们有时不得不亡羊补牢一般地去关注哪一物种仍有希望被拯救。值得庆幸的是,2021年,加拉帕戈斯象龟种群总数已恢复至 6 万只左右,本土植被也在恢复中——虽远不及曾经的繁盛,却也是个令人鼓舞的开始。

作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成功的生态复原行动之一,伊莎贝拉计划的成果是由政府、本地居民、生物学家、社会工作者和教育者共同达到的,也是建立在数十万计无辜却又不得不被清除的入侵动物的尸体上的。

针对入侵物种的战争仍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继续。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人类必须为历史负责,也必须为未来的世代负责。我们不能剥夺子孙后代继承自然遗产的权利。

(继晶摘自《奥秘》2022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加拉帕戈斯伊莎贝拉群岛
群岛
乌龟是如何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
加拉帕戈斯群岛:奇异的动物世界
“穿越”史前,和小怪兽们亲密接触
濒危象龟恢复自然繁衍
论南沙群岛的群岛地位
精灵谷的伊莎贝拉(节选)
吃出“历史的味道”
我的伊莎贝拉
被困哈哈马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