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

2023-07-24 08:08刘弘妍
青春期健康 2023年9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量表康复

刘弘妍 于 丽*

烟台市芝罘区烟台肺科医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感知觉障碍、情感和行为异常为典型症状的精神疾病,绝大多数患者的发病年龄15~25 岁,首次发病1~2 年内若未及时行有效治疗,再次发病后需长期维持治疗[1]。精神分裂症基础治疗方式为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但是结合该病病因,失业、失恋或遭受身体、性、情感虐待后可诱发该病,由此可见,药物治疗为该病治疗的基石,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关注患者心理情况,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可以提升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但相关研究资料少[2]。本次研究比较本院2021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70 例康复期分别行常规护理,以及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 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5例: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实验组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龄18~23 岁、平均年龄(21.61±1.42)岁。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龄17~22 岁、平均年龄(21.58±1.39)岁。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模式。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既往因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入院,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定均确诊精神分裂症且持续接受规范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1~3 个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已平稳过渡至康复期。②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前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言语交流障碍患者。②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疾病患者。③排除行为异常患者。④排除研究中途失访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规律服用抗精神分裂药物,并落实自我病情监测,调整个人生活作息,晚10 点准时入睡,营造舒适睡眠环境,保证每日睡眠时间在8h 左右。此外,患者应戒烟戒酒,均衡膳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①知识宣传,结合疾病量表结果使患者意识到自身疾病病态表现,结合疾病健康宣传材料完善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疗预后等知识,使患者意识到治疗病程长,并通过分享预后良好案例,减轻其心理压力及精神负担。②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进而分析环境影响因素,明确患者内心压力来源,对患者个人经历表示同情,消除对护理干预的抵触情绪,并针对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纠正患者极端、错误思想。③规范个人行为,构建生活情景,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景,通过角色扮演以提升患者社交技能,引导患者由事物表面,看至事物本质,提升其对事物的认知,同时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④日常生活干预: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长期吸烟、饮酒对疾病转归造成的影响,请患者戒烟戒酒。此外,请患者调整日常饮食习惯,以低碳水化合物、无麸质饮食为主,同时请家属对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监督,确保患者持续落实健康生活方式。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PANSS 量表中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1.4 观察指标

(1)通过对建库后下游减水河段的模拟,基于减水河段水动力的变化和灌区污染物的排入分析,确定了翁结水库的最佳下泄水量,在此水量的基础上可确保下游减水河段水环境质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1.5 统计学处理

“酒局圈”不是只有“差不多”的官员才能进“圈”吗?也不尽然。不少这样的定期聚会,多有一个“企业家”参加,通常由他张罗、靠他买单。令计划的“西山会”,说是门槛很高,只有晋籍的高官才能进去,但并不例外的是有一个商人深入其中,由他供吃供喝供地盘,还由他塞“出场费”“车马费”。而吕锡文家的“红酒会”,冠盖云集之外,不也有几个老板往来“圈”中,当“钱包”作“皮夹子”吗?这样说来,“酒局圈”还有着官商勾连的特效呢!

对于航道内船舶连续减速现象,结合第1.2节的分析,当航道内出现明显的减速连锁效应时,航道通航能力受到的影响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航道长度9 n mile、船舶到达率2.5艘/h、船舶速度标准差1.8为航道保持正常通航状态的临界值。航道长度为航道固有属性,而船舶到达率及船舶速度差异性是基本可控的,据此可对航道内船舶交通进行一定控制,保障航道通航能力。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PA-NAS 量表中正性情绪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A-NAS 量表中负性情绪因子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s)

组别 例数 PLI t 值 P 值 SBI t 值 P 值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35 17.45±1.43 44.51±3.31 15.753 <0.05 41.02±1.54 13.54±0.14 15.346 <0.05对照组 35 17.49±1.41 39.39±3.35 14.741 <0.05 41.08±1.48 28.71±0.11 14.816 <0.05 t 值 1.749 15.779 — — 1.418 17.359 ——P 值 >0.05 <0.05 — — >0.05 <0.05 — —

2.2 精神分裂症状

企业外宣从本质上来讲属于传播行为,因而企业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可以纳入传播学的范畴内展开研究。本文从传播学理论出发,探讨企业外宣翻译如何确保信息传播的信度和效度。从传播学的视角看,企业外宣翻译应该有所为,亦应当有所不为。有所为是指,在文本处理中,尤其是在词汇和句式的选择上,采用归化策略,尽可能照顾西方受众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有所不为是指,在文化层面不要求全然反映源语的文化元素,而应该努力避免文化误读,尽可能地实现信息的传递,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总而言之,企业外宣翻译应确保语言的动态对等,追求不同文化间的审美共鸣和心理认同。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分裂症状(±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分裂症状(±s)

注:“*”组内护理前后P <0.05。

组别 例数 阴性量表(分) 阳性量表(分) 一般精神病性量表(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35 20.94±3.11 14.43±1.76* 19.65±2.31 10.65±0.86* 70.85±3.74 21.62±1.45*对照组 35 20.99±3.07 18.93±1.72* 19.69±2.28 14.38±0.82* 70.82±3.71 47.15±1.49*t 值 1.927 18.394 1.296 18.626 1.307 17.549 P 值 0.263 0.001 0.275 0.001 0.287 0.001

2.3 认知功能、社会功能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QLS 量表中各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社会功能(±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社会功能(±s)

组别 例数 RBANS 量表(分) t 值 P 值 SDSS 量表(分) t 值 P 值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35 216.41±18.48 305.41±8.32 12.613 <0.05 11.22±1.15 3.29±0.11 19.325 <0.05对照组 35 216.46±18.43 270.53±8.37 12.076 <0.05 11.26±1.16 6.73±0.14 17.626 <0.05 t 值 0.264 12.705 — — 1.612 17.149 ——P 值 >0.05 <0.05 — — >0.05 <0.05 — —

2.4 生活质量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RBANS 量表评分以及SDS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见表3。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精神分裂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正性与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分共20 项条目,各项条目均采取5 分制正向积分制,PA-NAS 量表中正性情绪因子(10~50 分)与负性情绪因子(10~50 分),评分高低与其反映的情绪轻重成正比。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包括阴性量表(7~49 分)、阳性量表(7~49 分)以及一般精神病性量表(16~112 分),评分高低与其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总分(0~321 分)高低与认知功能高低成正比。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总分(0~20 分)高低与社会功能缺陷严重程度成正比。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心理社会量表(0~100 分)、动力和精力量表(0~100 分)、症状和副作用量表(0~100 分),评分高低与生活质量优劣成正比。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

注:*代表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心理社会量表(分) 动力和精力量表(分) 症状和副作用量表(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35 65.17±1.15 85.58±1.47* 62.81±1.14 83.87±3.16* 61.81±3.48 84.08±3.39*对照组 35 65.14±1.11 76.31±1.43* 62.83±1.17 70.57±3.12* 61.85±3.31 74.52±3.41*t 值 1.647 18.357 1.628 18.137 1.651 18.204 P 值 0.165 0.001 0.128 0.001 0,161 0.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在青壮年阶段首次发病,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敦促患者遵循医嘱用药,忽视环境因素对病患的预后影响,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受过精神创伤或经历过重大生活事件,尽管患者在接受规范化抗精神分裂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康复期仍需继续治疗以巩固其临床疗效[3]。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中心理负担较重,在其负面心理作用下易对相关诊疗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产生怀疑,该负面心理若未及时纠正可影响患者正常社交,不利于病情控制[4-5]。认知行为治疗技术通过为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知识,使其以科学且客观的观点看待自身疾病,并合理预判自身疾病预后效果,认知行为治疗技术联合心理护理过程中,关注到患者个人情感需求[6]。

此外,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消除患者对医疗卫生护理干预的抗拒,帮助患者适应康复期相关护理措施,通过构建情景的方式,提高患者社交能力,促使患者掌握正常沟通技巧[7]。酒精可加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问题,还可能与抗精神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同时高盐高脂饮食亦可影响患者健康,因此,应对患者既往不良生活方式进行纠正,使患者认知健康生活方式,日常饮食尽量摄入低碳水化合物、无麸质饮食,同时请患者家属对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监督。

此外,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认知能力均显著提升且优于护理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结合心理护理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量表康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