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维A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效果

2023-07-25 07:21陈莉
医学美学美容 2023年11期

陈莉

【摘 要】目的 探究异维A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异维A酸治疗,研究组予以异维A酸联合红蓝光治疗,比较两组ECCA评分、皮损状况缓解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ECC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状况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异维A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能改善其ECCA评分,有效缓解患者的皮损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异维A酸;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ECCA评分;皮损状况

中图分类号:R 758.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3)11-0024-04

Effect of Isotretinoin Combined with Red and Blue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cne

CHEN Li

(Jiangbei Distri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hongqing 40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sotretinoin combined with red and blue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cne.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cn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August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sotretinoin,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sotretinoin combined with red and blue light. The ECCA score, remission degree of skin lesions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CCA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kin lesion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sotretinoin combined with red and blue light can improve the ECCA score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cne,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skin lesion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which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Isotretinoin; Red and blue light therapy; Moderate to severe acne; ECCA score; Skin lesion condition

痤疮(acne)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每一年龄阶段均可能发病,但由于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激素分泌较多,体脂分泌旺盛,因此痤疮的发病率更高。部分痤疮在愈合后容易留下瘢痕,影响患者美观度,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社交活动[1]。现阶段有超过80%的青少年存在痤疮问题,内分泌、情绪、饮食、免疫、遗传等因素与痤疮的发生密切相关[2]。临床多采用异维A酸类药物治疗,虽然该治疗方式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3]。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红蓝光治疗开始逐渐应用于痤疮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通过光热反应刺激皮下胶原蛋白再生,同时还具有杀菌作用,为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治療提供了新途径[4]。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19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异维A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近2周未接受外涂药物治疗;近3个月并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满足中重度痤疮的相关标准[5];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治疗区域内存在金属异物;装有心脏起搏器者;面部存在伤口者;过敏性皮肤者;精神类疾病;计划生育、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18~27岁,平均年龄(22.33±3.38)岁;病程21~35个月,平均病程(28.53±6.16)个月;皮损面积65~110 cm2,平均皮损面积(87.24±19.23)cm2;男16例,女24例;痤疮严重程度:中度23例,重度17例;皮损部位:脸颊14例,脸颊伴唇周9例,脸颊伴额部10例,脸颊伴颈部7例。研究组年龄17~27岁,平均年龄(23.12±3.65)歲;病程22~37个月,平均病程(30.14±6.41)个月;皮损面积63~112 cm2,平均皮损面积(89.31±20.08)cm2;男18例,女22例;痤疮严重程度:中度22例,重度18例;皮损部位:脸颊12例,脸颊伴唇周11例,脸颊伴额部8例,脸颊伴颈部9例。两组、年龄、病程、皮损面积、性别、皮损部位以及痤疮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异维A酸治疗:口服异维A酸胶囊(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210,规格:10 mg);2次/d,10 mg/次;连续治疗8周。研究组接受异维A酸联合红蓝光治疗:异维A酸服用方式同对照组一致;蓝光治疗:选择Carnation-88c红蓝光治疗仪。蓝光波长设置为(460±10)nm,红光波长设置为(640±10)nm。首先应对患者面部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通过拍照对治疗前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告知患者在治疗床上保持仰卧位,闭眼,并将专用眼罩佩戴好,彻底暴露皮损部位,面部和治疗光源应保持15~20 cm,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20 min/次,2次/周,连续治疗4周后将治疗频率调整为1次/周;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痤疮瘢痕情况、皮损缓解程度以及临床疗效。

1.3.1痤疮瘢痕情况 通过痤疮瘢痕权重(ECCA)评分来对瘢痕情况进行评估[5],具体判断标准为:凹陷、点状的V型瘢痕(直径<2 mm)的a值权重15,U型瘢痕(直径为2~4 mm、边缘清晰)的a值权重20;M型瘢痕(直径>4 mm、边缘模糊)的a值权重25;表浅萎缩性瘢痕的a值权重30。将单侧脸颊或前额为单位,对瘢痕密集度进行测量,进而来对b值进行确定;具体分为0分(无瘢痕)、1分(瘢痕数量≤5处)、2分(5处<瘢痕数量≤20处)、3分(瘢痕数量>20处);a×b则为ECCA总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瘢痕情况越严重。

1.3.2皮损状况缓解程度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非炎性皮损、炎性皮损个数;其中炎性皮损为:炎症浸润明显,皮损发红,存在丘疹、结节性、囊肿性及脓疱样损害;非炎性皮损为:白头(闭塞性)粉刺或黑头(开放性)粉刺。

1.3.3临床疗效[7] 根据皮损减少率以及皮肤状态进行评价,皮损减少率=[(治疗前皮疹数目-治疗后皮疹数目)/治疗前皮疹数目]×100%。皮损减少率≥90%,痤疮彻底消失则判断为痊愈;皮损减少率≥70%,脓疱、丘疹、红斑消失,痤疮明显减少为显效;皮损减少率≥30%,脓疱、丘疹、红斑有一定减轻,痤疮有一定减少则判断为有效;皮损减少率不足30%,脓疱、丘疹、红斑无变化,痤疮未消失或者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痤疮瘢痕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ECC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皮损状况缓解程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皮损状况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痤疮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部位主要为背部、胸部以及面部,累及毛囊、皮脂腺及附属组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8],痤疮的发病率大约为8.1%,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出现痤疮的几率高达85%。痤疮的病程较长,根据皮损的严重程度具体可表现为囊肿、结节、脓疱、丘疹以及粉刺等,病变处常常伴瘙痒或者疼痛,愈后有些可能会遗留瘢痕或者色素沉着,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则可能会遗留萎缩性瘢痕,呈凹陷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貌美观,而且还会对其精神及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最近几年,痤疮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全球学者也开始更加关注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现阶段有关痤疮的具体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完善,其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炎症与免疫反应,细菌、微生物及痤疮丙酸杆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皮脂腺过度分泌[9]。①炎症与免疫反应:从本质上分析、研究发现,痤疮其实属于炎症反应之一,而炎症反应发生在皮损形成以及毛囊角化之前,痤疮的整个发病过程始终存在炎症反应。异常脂质或(和)毛囊微生物将Toll样受体激活,形成白细胞介素-1α及其他炎症递质。而白细胞介素-1α则是痤疮、微痤疮、皮脂腺管角化病发生的重要因素;②细菌、微生物、痤疮丙酸杆菌:大量滋生痤疮丙酸杆菌是引起痤疮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痤疮的发生、发展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为ⅠA型痤疮丙酸杆菌,与中重度痤疮的发病存在显著相关性;低分子多肽会促进炎症介质以及水解酶的释放,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皮脂腺受到损伤;毛囊壁如果受到游离脂肪酸的刺激则会导致炎症反应,同时促进毛囊口角化不良、毛囊皮脂腺管增生,皮脂在局部大量堆积,无法有效排出,进而增加痤疮的发生风险;③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如白色葡萄球菌、厌氧痤疮杆菌等,导致溶解酶的产生增加,对甘油三酯进行分解,进而导致游离脂肪酸的形成,发生炎症反应,引起皮脂腺管炎症及皮肤角化类疾病;如果缺乏亚油酸则可能导致表皮功能异常,引起炎症介质浸润,增加痤疮的发生风险;鲨烯过氧化反应会促进毛囊漏斗部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表皮过度角化,进一步形成粉刺;④皮脂腺过度分泌:在痤疮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内分泌代谢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长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雄激素等也与痤疮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而雄激素则是大量分泌脂质、促进皮脂腺增生的重要诱因。现阶段临床中在对痤疮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根据皮损特点及痤疮分级水平,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ECC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重度痤疮患者在接受异维A酸治疗时,给予红蓝光联合治疗能使患者瘢痕得到改善。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皮损个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重度痤疮患者在接受异维A酸与红蓝光联合后,皮损状况减轻,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分析認为,目前治疗轻度痤疮主要是外用药物的同时给予口服药物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还可以联合应用物理疗法治疗。系统应用维甲酸类药物能让皮脂腺分泌有效降低,对毛囊皮脂腺角化过度进行有效抑制,并对炎症反应及痤疮丙酸杆菌的定植进行有效抵御,异维A酸是现阶段临床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口服药物,属于第一代维甲酸[11]。异维A酸能促进皮脂腺细胞有效凋亡,对皮脂腺增殖进行有效抑制,并对脂质合成进行有效抑制。患者口服异维A酸,不但能降低干扰素-γ、白介素-4、白介素-17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还能减少单核细胞天然免疫分泌Toll样受体-2表达,进而实现抗炎的效果。但是仅给予异维A酸治疗,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治疗需要较长的周期,易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异常、听力损伤、胃肠道反应、嗜睡、脱发、失眠、皮疹等,降低患者依从性。红蓝光照射治疗是通过高功率、高密度、高纯度的窄谱光对皮肤进行照射,通过穿透力来有效破坏胞膜及皮脂腺,减少毛囊上皮细胞角化,有效杀灭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促进修复皮肤组织,缓解皮肤症状 。红光具有非常强的穿透性,在提升细胞活性的同时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细胞新陈代谢,具有比较理想的抗炎、抗菌效果,可以缩小毛孔,增加皮肤弹性,不但能抚平细纹,而且能祛斑美白,修复受损皮肤。

综上所述,采用异维A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能够改善患者瘢痕情况,有效缓解其皮损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红霞,马玉昕,刘秀萍,等.达英-35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9):1317-1319.

[2] 李小英.外涂20%超分子水杨酸及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51例[J].安徽医药,2021,25(2):366-369.

[3] 曹文娟,洪莉,徐远,等.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9,40(12):1374-1376.

[4] 林金,詹旭辉,曹毅,等.1320 nm Nd:YAG激光与红蓝光治疗炎症性痤疮的效果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21,23(10):1478-1479.

[5] 杨利蓉.红蓝光照射联合聚维酮碘湿敷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4):52-55.

[6] 李晓庆,徐素平,孔迎辉,等.ALA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9,15(3):191-193.

[7] 李宁,古竹霞,边步荣.红蓝光联合口服克拉霉素运用于治疗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19,35(4):353-355.

[8] 马月仙,王永琴,杨惠芳,等.红蓝光照射及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西黄胶囊治疗中重度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2611-2615.

[9] 叶艳芬,李洁华,种树彬,等.红蓝光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5):416-419.

[10] 庞利涛.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1):23-26.

[11] 赵娜,余兵,夏传刚,等.中药面膜超声波导入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广西医学,2017,39(1):138-142.

编辑 柴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