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白鹅卵黄性腹膜炎的病因分析与诊治

2023-07-25 01:18王刚
家禽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鹅舍公鹅母鹅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1085(2023)07-0047-03

白鹅卵黄性腹膜炎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一般发生在产蛋期[1]。该病原主要侵染输卵管和腹膜,引发生殖系统炎症,进而导致病鹅出现全身症状[2-3]。另外,公鹅也可能感染该疾病,且会通过交配行为将病原传至母鹅群中。一旦白鹅染上此病,其生产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发病后及时找出病因,根据实际情况对症治疗,降低鹅群的应激反应,减少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某养鹅户饲养2 500只成鹅,在产蛋后不久便开始发病,发病率在15%左右,10 d后出现零星死亡,死亡率为0.16%。大部分鹅泄殖腔周围有污秽,出现严重腹泻。部分鹅排清稀便,精神状态不佳,采食量降低,鹅腹部下垂膨大,触诊有波动感,行走姿势和企鹅相似。发病后,畜主及时隔离病鹅,并使用抗菌药治疗,但效果不佳,死亡率持续增加。后来我中心就诊,经问诊、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卵黄性腹膜炎。由于诊断及时,治疗措施得当,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10 d后痊愈。

2 临床症状

母鹅患病后出现行走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羽毛杂乱且没有光泽,独自离群,在放牧时也拒绝离舍,害怕下水或者不愿在水面漂浮。腹部出现明显的肿大与下垂,走路呈现出企鹅姿势,产蛋率下降,产异形蛋或软壳蛋。排白色稀便,有较大的臭味,肛门周围羽毛上附着粪便。病鹅出现明显的脱水现象,眼球下陷,蹼和喙很干燥且发黄,后期会因衰竭死亡。

3 剖检变化

通过对病死鹅的剖检能够发现在其腹腔中,有无定形或者浓缩的蛋黄物质,卵巢、输卵管以及肠道都出现了炎症变化。镜检能够看见输卵管的表面出现上皮变性和脱屑现象,各个区域的炎症细胞特别是嗜异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出现明显浸润,管腔内部也出现血清纤维蛋白的渗出物,卵巢滤泡主要显示出充血和炎症细胞浸润,肠道则出现坏死和炎性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镜检

检验人员在无菌的条件下取出病死鹅腹腔内部的卵黄液、肝脏和脾脏进行涂片、染色和镜检,能够在其中发现一定数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而且菌体呈粗短形态[3]。然后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将取出的卵黄液、肝脏和脾脏分别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进行接种,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取出后可见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出现扁平、粉红色菌落,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则出现灰白色菌落,长势都非常良好,表面光滑且边缘整齐。此时再将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能够发现菌落为钝圆的短小杆菌,个别菌体为球状或长丝状,因此判定为大肠埃希菌。

4.2 生化试验

检验人员发现该菌能够使糖类发酵,产生酸和气体,但是不会使明胶液化,无法分解尿素,在氰化钾的培养基中也无法生长。

4.3 动物试验

将病料接种的培养液注射给5只母鹅,每只2 mL,同时在选择5只母鹅注射2 mL的生理盐水作为试验对照组。经过36 h后,试验组的母鹅开始发病,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的母鹅一样,而对照组的母鹅则一切正常。

通过实验室检验发现,导致卵黄性腹膜炎的主要病菌就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要根据该病菌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病鹅的治愈率,减少经济损失。

5 治疗方法

用氟苯尼考原粉饮水,每100 g氟苯尼考原粉加入800 kg水,每天2次,连用5 d。5 d后,病鹅的精神状态出现好转,且逐渐恢复正常,继续给药5 d来巩固疗效。在治疗期间,在饮水中加入复合维生素电解质,按照100 kg水中加入50 g维生素的比例进行调配,连续饮用6 d。

6病因分析

6.1 养殖环境差

现场调查发现,鹅舍内阴暗潮湿,舍外戏水池水面较小且水质污浊,呈深绿色,平时母鹅和公鹅交配均在水池中进行。脏乱的养殖环境会降低鹅群的抵抗力,导致鹅群发病。

6.2 机械性损伤

养殖场养殖密度过大,造成相互挤压;或者运动场的坡度太陡,当白鹅爬坡之后腹部卵巢以及输卵管等部位易受到挤压从而引起生殖系统发炎,尤其是输卵管充血或出血,导致炎症产物粘连输卵管的伞部,造成卵子跌入腹腔,引发卵黄性腹膜炎。

6.3 营养代谢因素

种鹅在产蛋期需要大量的营养,此时如果饲料营养不平衡,不仅会影响产蛋率和蛋品质,还会损害种鹅的机体健康。例如当母鹅患有低钙症时,骨骼支撑力就会下降,在与公鹅交配时,就容易损伤内脏器官,导致腹腔内的卵黄运行受到阻碍,从而引发卵黄管腹膜炎。

7 防控措施

7.1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户在养殖白鹅期间,要科学调整饲养密度,保证鹅舍具有良好的通风,做到冬暖夏凉。尤其是在夏季温度过高时,养殖户要在鹅舍的朝阳面、运动场和饮水槽等位置的上方搭建遮阳棚,尽量减少阳光直射,降低鹅舍的整体温度。注意加强鹅舍的通风换气,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灰尘和有害气体。另外养殖人员要坚持每天清理鹅舍的粪便,并对其进行消毒,同时每年对白鹅进行2次体外驱虫,减少发病。

7.2 控制各种应激

应激对于白鹅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诸如天气变化、长途运输、饲料变更以及滥用药物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白鹅出现应激反应。因此养殖人员要关注每天的天气变化,一旦遇到温度骤降则要提前采取措施;如果需要进行转群或者长途运输,则要提前4 h让白鹅饮用维生素C可溶性粉或者电解多维,以此来缓解应激。对于兽药的使用,要合理控制用量,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类和消炎药,此类药物都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在用药期间一定要注意白鹅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隔离并对其进行诊断。除此之外,更换饲料时过渡期不应该少于3 d,最佳时长为1周,在此期间逐渐提高新旧饲料的比例,直至过渡到全部飼喂新饲料。总而言之,要尽量减少可能对白鹅造成应激的因素,提高白鹅机体的抗病能力,降低其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的鹅概率。

7.3 強化消毒灭菌

引发白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致病大肠杆菌可以通过空气、水和人员等流动进行传播,甚至能够在土壤或者有机物中存活几周甚至几个月。因此,为了防止该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务必充分了解到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并非该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加强鹅舍的消毒是十分重要的。针对水体传播问题,养殖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每立方米水中加入10 g左右的漂白粉进行消毒。另外,养殖人员还要定期连续5 d在鹅舍地面上撒上生石灰粉进行消毒[4]。鹅舍的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对病死鹅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还要严格控制人员的出入和鹅的运输,对出入鹅舍的人员和鹅要进行消毒,以免从外界带入该细菌[5]。

7.4 接种疫苗

通过兽医对卵黄性腹膜炎的研究发现,鹅肠道的细菌会出现易位进入腹膜腔的现象,此时大肠杆菌会进入到输卵管,这些细菌再通过输卵管上升到输卵管漏斗部位并进入到腹膜腔中,引发卵黄性腹膜炎。因此如果要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该疾病,则要在鹅产蛋之前进行氢氧化铝灭活疫苗的注射。

7.5 加大疾病排查

卵黄性腹膜炎大多数是感染产蛋母鹅的卵巢、输卵管和公鹅的生殖器,其中公鹅患病的症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会在交配过程中将其传染给整个鹅群。因此养殖人员要定期对公鹅进行逐一排查,发现其外生殖器出现病变后要立即将其隔离并救治。针对母鹅的排查,要在其产蛋之前对鹅群进行集中检测,当发现肛门潮湿的母鹅要立即淘汰,确保不会由于不健康的鹅而引发该疾病。当发现死鹅以后,也不要急于处理,要对其进行解剖检查,排出卵黄性腹膜炎之后再对其进行无害处理。

8 结语

卵黄性腹膜炎对于鹅群的影响非常大,不仅严重影响母鹅的产蛋质量和效率,而且传染性很快,具有一定的死亡率,会给养殖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降低此病发生的概率,养殖人员要定期做好空气、水体和地面消毒,注意天气变化,尽量减少鹅群的应激反应,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对鹅群进行驱虫与疫苗接种,从而提高白鹅机体的抗病性。一旦发现病鹅也不要着急,先将其隔离,然后对其进行检查和救治,使其逐渐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万长兵.皖西白鹅卵黄性腹膜炎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2,13(21):84-86.

[2]  费奕强,薛晓阳.鹅卵黄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策略[J].畜禽业,2022,33(06):140-142.

[3]  高迪,徐静.鹅卵黄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0(02):147-148.

[4]  李永弟.鹅卵黄性腹膜炎的综合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04):143-144.

[5]  王晓宁,曲宁宁,丛楠.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诊治[J].养殖与饲料,2016(11):66-67.

作者简介:王刚(1970—),男,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E-mail:863296711@qq.com。

猜你喜欢
鹅舍公鹅母鹅
浅析鹅发酵床养殖模式
和鹅打架
鹅,鹅,公鹅
种母鹅不同阶段的饲养和管理措施
引狼入室
养鹅如何防暑降温
氯化钙溶液喷淋对鹅舍湿度的影响
大公鹅勇士
地方良种——马岗鹅
鹅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