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培养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实践

2023-07-25 17:02蔡国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信息技术课程普通高中

蔡国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向特色化办学转变,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文基于信息技术课程探索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以期破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

关键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拔尖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3)14-0086-03

普通高中作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阶段,肩负承上启下的重担,但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缺乏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还需要在规章制度、课程开发、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融合探索。

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与价值

“拔尖创新人才”一词最早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正式出现,但国内学界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笔者综合各学者的描述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日趋成熟,他们对世界充满热情,爱钻研,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具备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本文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指在高中阶段,具有浓厚专业学习兴趣、强烈批判精神、高效学习态度、超群探究能力、崇高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青少年学生。

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第一,目前,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点主要在高校,普通高中肩负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早期培养。但由于受到高考升学的影响,普通高中偏重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遍薄弱,降低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率。

第二,高中阶段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注重分科教学,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课程促进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笔者所在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江苏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相互赋能,在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顶层设计,推动课程开发实施机制建设

学校依据有关政策,完善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关的规章制度,确保了各项信息技术课程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搭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平台,以创建科学探究、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与工作室的模式,探索形成“双高”(高中—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协同建设模式,推动学校信息技术课程高品质特色发展。

2.项目引领,构建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学校依托信息技术,从“基础”“拓展”“个性定制”三个方面创设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层课程体系”,即“学、做、创”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如右图),其中包含体验类课程、启智类课程和个性定制课程三类课程。

3.落实新课标,强化信息技术课程融合

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落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精神,学校将信息技术系列课程进行了深度融合。例如,Arduino创客课程紧扣学科大概念体系,重构了课程结构(如右表),整合了新课标中的必修课程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选择性必修课程“人工智能初步”和“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等模块内容,以及智能夜灯、倒车雷达等内容,让学生在已有认知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与技能。

4.名师引领,合作互助共同发展

学校聘请专家担任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顾问,通过职业水平锻造、专业成长内驱力牵引、专业团队互助式发展推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精神、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学校突破传统组织架构,组建了一支由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学科教师构成的跨学科课程队伍。以名师为引领,依托“青蓝工程”和“一营三室”,通过教师沙龙、参与式研讨、聚焦课堂、公开课观摩、校际联合教研等多元研训活动方式开展青年教师系统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能力。

5.贯通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整合校友、高校和社会优势资源,与南京大學、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协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利用1~2年时间对选拔学生开展研究项目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6.统筹安排,深化课程资源保障

学校加大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完善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等场馆设施,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各类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让更多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技前沿动态。

信息技术课程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1.适应时代变革,构建高品质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前瞻意识,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的内容结构体系,并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推进信息技术高品质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加强课程整合与重构,还要从课程合作入手,促进高中与大学知识体系的衔接,拓展相关课程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聚焦核心素养,科学开发与实施信息技术课程

根据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信息技术课程应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开发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内容应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课程实施面向全体学生。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进行组织与呈现,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理论性、工具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征,设计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活动情境。课程实施以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教学为主,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别设置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的任务群,共同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3.优化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化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总原则是“学生为主,发展为本,重在过程,重在素养”。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估重点是“自创性、生成性和适切性”,基本方式是“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率调查”“课程执教教师自评”“学科同行互评”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项目方案设计、学生作品展示、现场实物制作、沙龙交流等,以此来促进课程成果的提炼。课程应综合应用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模式,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社会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4.形成教育合力,扩大优质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直接关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一方面,教师需要统整校内课程资源,开展科技夏令营、社团、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拓展校外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扩大优质课程资源,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培养学生,为拔尖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总结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主动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战略,以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实施为途径,开发和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提高青少年综合素养,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郑朝卿.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郑永和,杨宣洋,谢涌,等.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基于教育实践的多案例循证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09):1311-1319.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术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2021/02/44)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拔尖创新人才信息技术课程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