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3-07-27 21:04孙程程
新长征 2023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孙程程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为行之始,学为用之先。”要使全党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就必须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旗定向,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但最根本还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伟大思想是在不断推进“四个伟大”的实践过程当中,针对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孕育产生并不断拓展完善、丰富发展,进而形成的完整、严密,包涵各个方面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有力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判断,在我们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完备、逻辑严密、系统全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

“十个明确”侧重于理论层面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座理论大厦的主体部分,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把握“十个明确”,就掌握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主要观点和基本精神。

“十四个坚持”侧重于实践层面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从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在“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中,既有总体性方略,又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具体性方略。

“十三个方面成就”侧重于实践成就的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励精图治,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十三个方面成就” 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并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具有鲜明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联系起来深学细研,融会贯通,避免碎片化、片面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对这一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把对各领域各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系统掌握。

三、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具有整体性、科学性的理论品格,蕴含着丰富的原理、哲理、道理以及理念、思路、方法,具有高度原则性、概括性、指导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并科学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从六个方面作了具体丰富的阐述,即“六个必须坚持”。

“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观。人民是至高无上的,只有秉持“人民至上”,把握人民至上的立足点,才是言行判势的出发点和问题导向的突破口。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终归要体现在切实为人民谋福利的具体工作当中。

“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独立自主的探索与实践精神,彰显了高度的理论自信和主动的实践自觉,是我们党始终具有创新创造能力、不断取得更大胜利的关键“密码”。

“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之“新”,不仅集聚了中国发展实践淬炼的思想精华,而且内蕴着中华文化基因,表现出一脉相承的连贯性,也凸显出马克思主义在“两个结合”中发展、创新的内在机理。

“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问题意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从来都是从实践出发来解决时代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强调要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等,都是对着问题去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导向,是在解决现实问题当中新的理论创新,围绕治国、治党、治军、治理等方方面面的重大问题,升华新认识、做出新概括,提出一系列的重要指导思想。

“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科学运用。联系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只有把握联系和发展,才能在整体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事物的总体和全局、要素的联系与结合上探索规律,实现了系统优化和集成创新。

“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有的天下观念及天下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理念,不仅丰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大同思想,更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胸怀、大国担当,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的高远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扬了思想旗帜,是一本学不尽、读不够、品不完、放不下的鸿篇巨著,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有了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我们一定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觀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隋幸真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