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精神

2023-07-27 21:04张连奎
新长征 2023年6期
关键词:观念总书记现代化

张连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先后十八次提到“系统”一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观念。从整体性、结构性、开放性和关联性厘清其主要特征,从理论追溯、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梳理其生成逻辑,从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解析其实践要求,有利于更好把握其中蕴含的科学理论、实践规律和路径方法,对于坚持用系统思维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系统观念对于做好此项工作意义重大。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系统性特征

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相互作用的经济、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及其诸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不是各要素机械地线性叠加,而是形成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并以此保障乡村振兴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从系统观念的视角上看,其相关论述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开放性和关联性的特征。一是整体性特征。根据系统思维的观点,分析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需要树立全局思想,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基本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整体性特征主要体现目标的整体性、要求的整体性和实现路径的整体性。二是结构性特征。乡村振兴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各要素必须通过一定的结构发挥其作用。系统结构是与系统功能紧密相连的,结构是系统功能的内部表征,功能是系统结构的外部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体现这一特征。结构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管理机制的结构性和乡村治理的结构性。三是开放性特征。根据系统思维的观点,系统存在必须既对内开放又对外开放,只有开放才能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达到系统性优化的目的。开放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开放性、地区之间的开放性和国际之间的开放性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实现城市和乡村、农业和工业融合发展,实现地区之间、国际之间开放流动。四是关联性特征。乡村振兴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的系统工程。“系统就是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之所以称为复合体是因为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具备某种联系。关联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市场和政府的关联性、城镇和乡村的关联性以及乡村振兴评价的关联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建党百余年的部分历史时期,是农村支持城市、农業支持工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政策调整,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镇化,目的就是促进城乡融合。”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统观念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勾画乡村振兴的整体框架,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观念,其生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呈现和现实要求的必然选择,有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内在关联和统一,对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是理论追溯:马克思主义系统论思想的传承与升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基于此衍生出系统论思想。马克思虽然没有提出具体的系统论观点,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复杂系统,强调事物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系统观念的普遍性意义和实践性特点,使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一系列深刻的阐释,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观念。二是历史延展:中国共产党“三农”系统治理的延续与发展。系统思维就是面对时代的发展、国情的变化、复杂的局面要全面而不是片面、发展而不是静止、系统而不是零散分析和解决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对于国情的辩证分析、对于计划和市场的讨论、“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结合、“统筹兼顾”方法的运用等,铸就了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系统谋划的治理底色。在“三农”工作的发展历程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系统观念,不断促进“三农”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历史继承性,体现对党在不同时期“三农”理论与实践的守正创新。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系统观念是“三农”治理思想历史演进和理论建构的呈现和发展。三是现实需求: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系统论的本质意义上,实践始终是建构系统观念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关口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是保证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系统观念对于有效解决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意义重大,有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统观念的实践要求

系统思维的普遍意义在于既拥有现实基础,又要进行具体实践。基于时代变化和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将其系统观念在乡村振兴领域内充分展开,推动乡村振兴进入了一个以系统化为重要特征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实践基础和战略布局,按照系统观念指导和推动乡村振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前瞻性思考,明确乡村振兴的目标指向和风险挑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需要认清机遇和挑战,分析不利环境和有利条件,确定发展目标,同时也要趋利避害,赢得发展主动权。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目标的设定必须紧紧围绕“以农民为中心”的立场,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振兴实施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注意到风险防控和底线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通过全局性谋划,统筹乡村振兴的区域协同和阶段推进。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乡村振兴涉及范围广、影响力大、矛盾复杂多变,因此必须从全局出发,分阶段进行统筹谋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牢固树立全局性观念,善于从全局上把握乡村振兴的总体态势、基本规律和关键举措。此外分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辩证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三是通过战略性布局,构建乡村振兴的战略转换和改革重点。战略性布局要求紧盯实现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问题,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乡村振兴需要通过战略性布局,依照国家更高层面的需求,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聚焦工作重心的战略转换和改革重点。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也意味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重心的轉移。战略性布局就是善于发现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灵活运用辩证思维,改变要素结构和组成方式,实现系统的良性运行。四是通过整体性推进,保证乡村振兴的政策执行和总体效能。乡村振兴系统观念就是不但善于从整体上看待和理解问题,更要从整体上推进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政策体系,以保障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央大力支农惠农强农,实现了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但是“三农”问题仍然是影响和制约推进国家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瓶颈和短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和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新时代的“三农”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风险和挑战,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科学理性,从系统性的角度进行阐释和论述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系统观念是诸多科学思维的综合,促使人们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充分考虑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以及整体性。从而为我们预判风险挑战、保持战略定力、统筹协调资源和全面推进治理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系统观念,视野宏观、内涵深刻、谋略深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蕴含的关于系统思维的科学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三农”系统治理的延续与发展,对于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责任编辑/谢   斌

猜你喜欢
观念总书记现代化
维生素的新观念
边疆治理现代化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健康观念治疗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