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文实现深刻有力的路径探究

2023-07-28 03:28池启长
高考·中 2023年5期

池启长

摘 要:当前的情境材料作文,已经从单一主线思维走向二元对立思维,再发展到了如今的三元型思维,这可能是当前和今后高考作文的一个大方向。对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加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规范的训练,是高中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学生作文思想的高度与深度上,更需要给学生指明方向,通过作文教学来指导学生学会借助立意、内容、结构、语言等多个层面来综合实现,切实让自己的作文具备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内涵厚度。

关键词:情境作文;深刻有力;路径

当前,情境材料作文成为高考作文的一大方向,情境材料与宏大叙事背景和个体对社会的关注密切相关,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关注世界格局、关注时代变革、关注主流思想、关注社会大事,要对生命、社会、世界、文化、文明等方面有全面的观察和深入的理解,在写作中才能表达出正确、深刻的内容与思想,才能够写出有思想、有才气、有个性、有独到见解的好文章,在作文实践活动中展示出当代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

一、學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写作的数量和质量却不能成正比,结构脉络上经过训练基本可以成型,但在内容与思想上却成效有限,主要的困惑表现在:首先是日常写作时总觉得苍白平淡、肤浅无力,没有思想深度;其次行文构思时也想写得深刻有力些,却总是摸不着方向,不知该从哪里切入为好;再有就是虽然知道在思想、语言等方面要尽量做到深刻有力,却找不到实现的基本方法与路径[2]。

二、主要原因分析

学生在作文思想内容的深刻有力上茫然不知所措,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在立意上,视角更多关注的是对自我与个体层面的表达,而缺少对国家、民族、自然、社会、生命、人性、历史、文明等方面的关注与思考;二是在内容上,更多重视的是对各种论据的罗列,而缺少对佐证素材的选择与剪裁,对道理论据的合理组织及充足的阐述;三是在结构上,更多的是平行化、简单化的铺排,而缺少纵深度和层次感,未能围绕观点步步追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四是在语言上,更多是日常口语的直白陈述,而缺少丰富的词汇、句子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和表达技巧的运用[3]。

三、实现深刻有力的四条路径

(一)立意上要站得高远,做到新颖而深邃

1.要立足高眼界,大视角。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提炼主题时能往深层次角度靠拢,主要可以考虑从国家、民族、自然、社会、生命、人性、历史发展、文明进程等方面思考,但要杜绝高而空、大而泛。例如: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已经六年了。对此,你有何感想?针对这个材料,学生如果能够从文明的进程、民族的存亡角度加以思考,提炼出“文化融合大潮势不可挡”“文化的渗透事关民族的存亡”等立意,这样的立意以小见大,从一间小店思考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趋势,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比别人就站在更高位了。

2.要见解精辟,有独特之处。简单说,就是要发前人之少发,道同学之未道。例如:“在这个时代,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忙着去叫醒别人,而是时刻扪心自问为何要装睡”。许多人都在抱怨世界冷漠,指责他人无情,周濂的这句话也许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清醒者的感慨。面对这样的感慨,你怎么看?针对这个材料,学生如果能够从唤醒自我、向内发力的角度加以思考,提炼出“唤醒自己,温暖他人”“向内用力方为人生大道”等立意,这样的立意由人及己,从对他人的责求视角转向了对自己的内省,甚至是他人与自我的融合,比别人就想在更深处了。

3.要逆向思维,大气,有冲击力。就是要反弹琵琶,科学地“反弹”可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升到较高档次,会给人一种创新的感受。做到眼大、心大、手也大,走出小我、走向大我,关注人性、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张扬出生命的活力,张扬出对生活深邃与独立的思考。例如:不管你是否愿意,也不管你能否面对,生活中,苦难总会向你走来,面对苦难,你想说什么?针对这个材料,学生如果能够从感恩的角度加以思考,提炼出“感谢苦难,珍惜生活”的立意,这个立意由反到正,从对苦难的畏惧和逃避走向了对它的正视和接纳,甚至是一份感恩之情,比别人就看在更大处了。再比如:“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显而易见,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因为“名师出高徒”,不怕出丑,有勇气向行家学习,让他们指点迷津,一定会进步很快;而“无师自通”要走好多弯路,想成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形成永远在低层次徘徊、最终难以登堂入室的局面。“艺高人胆大”道理不言自明,而“胆大人艺高”更有道理,因为胆大的艺人会勇敢地向高难动作探讨,不断创出新招。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品格,将使我们的作文出现新机制,创出新境界。

(二)内容上要说得透彻,做到有理有据

1.论据方面,主要表现在选材上、安排上和剪裁上

首先,体现在选材上。一是要有典型性,能够做到准确、简洁、有较强说服力。例如:苏格拉底曾给他的学生设置了一份作业,要求每个人每天都甩手一百次以上,第一天大家都能轻松地完成,一个月以后还在坚持的学生只有一半了,一年之后仍在坚持的仅剩柏拉图一人。该素材揭示了坚守与恒心对一个人的重大价值,简洁又有力。二是要有新颖性,选用当前发生的和他人少用的。例如:河北塞罕坝,一个昔日飞鸟不敢栖息、黄沙扑满脸面的可怕之地,今日放眼望去,已是绿树葱葱、水天清清,这样的变化奇迹,包含的是每一位塞罕坝人在半个世纪里的呵护。该素材揭示了实干和奋斗可以给我们美丽家园带来无限的可能,显得特别鲜活。三是要有现实针对性,能够结合社会现状和时代热点。例如:看到一位位“最美教师”,就想到那些李跑跑、赵跑跑。一种是在危难中只想着责任,奋力拯救了学生,自己却高位截瘫;一种是在灾难前只顾着自己,逃之夭夭,抛弃学生。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世人或赞扬或唾弃,这正是社会正能量的彰显。该素材揭示了人性有崇高与低下,崇高者令人钦佩,低下者遭人唾弃,很有现实感和时代性。四是要有文学性,具有一定的文学内涵和文化深度。例如:古人云,读《陈情表》不落泪者必不孝;读《出师表》不落泪者必不忠。李密一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道出了人间的至纯亲情;孔明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倾尽了人世的至真恩情,人性的光芒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长存至今。该素材揭示了至真情感是每个人的精神力量,很有文化震撼力。

其次,体现在安排上。一是要丰富性,做到有三个以上的典型论据;二是要多样化,做到事例论据与引用论据相结合,单个论据与组合论据相结合,人物与社会现象相结合,古今中外相结合等;三是要详略得当,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合理搭配。例如:泰戈尔曾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清华学子韩某,虽出身贫寒,但在毕业时拿下十五科满分的佳绩;阳光女孩周某,虽重度毁容,却用她的双手绘画出生活的希望;世界巨匠霍金,虽轮椅相伴,却用他的坚强完成了《时间简史》。或许我们不会经历他们那样的伤痛,但总会碰到人生的不幸,只有胸襟宽广,用内心包容不幸,用微笑融化坚冰,用勇气照亮黑暗,才能享受到生活的甜美和生命的精彩。三个事例简洁组合,中外人物交融,既突出素材的丰富多样,又彰显议论的广度厚度。

再次,体现在剪裁上。关键要做到凝练性,要求论据与论点紧紧相连,不拖泥带水。例如:任人唯亲亲近了佞人,疑人唯疏疏远了忠良。这感情闯的祸令多少贤者被弃,多少家人离散!然真正的智者却知用冰冷的理智扼住火热的情网,用客观的目光审视心灵的拷问。常人道:“虎毒不食子。”当敌人以斯大林长子相要挟时,他毅然决定,不!不能用亲子之情去换取人民之福。针对情感和理智怎么取舍的观点,用斯大林这样一个典型事例言简意赅地得到了有力的诠释。

2.议论方面,主要体现在议论一定要有分量

一是先叙后议,举事例后再回扣观点加以分析议论。例如:内心能够容忍苦难的人,痛苦在他面前也只能低头。史铁生二十岁出头就下肢瘫痪,巨大的痛苦笼罩着他,他无数次地想到死,古老的地坛启发了他:只要人的内心足够宽广,宽广得像浩渺无边的湖泊,痛苦就会被稀释得淡如白水。在痛苦面前,史铁生终于露出了微笑。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像史铁生一样,放下痛苦,敞开胸怀,昂首向前,迎接人生新的开始。该议论先举史铁生在人生苦难面前的一度绝望的事例加以阐述,再加以事理分析,回扣一个人只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无论怎样的困境都能迈过,迎来人生的又一个春天。

二是边叙边议,事例与分析议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谁犯下的因,谁终承担果。人生棋局可能都只有一次,落错一子,选择了一条放纵的不归之路,便由一名“天才少年”一朝变成了“人间恶魔”,带来人生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只有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棋,才能无怨无悔。该议论把一位天才少年人生命运突变的事例与人生道路漫长需要谨慎地走好每一步的观点交融在一起,以議论为主,充分且有力。

三是综合议论,有二三个单独段落进行综合分析议论,注重思辨性。例如:我希望,当我们遭遇苦难时,应该把自己的心视作湖水,在激起浪花之后,依然向前奔流。其实,痛苦也好,辛酸也罢,都是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伴侣,定然会与我们相伴左右,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把心胸变成一片的宽广湖泊,让那一点点苦痛,又怎奈我何?该议论没有结合具体事例或引用,深入分析既然无法逃避,不如坦然面对,用一颗包容之心去战胜人生历程中的坎坷和风雨,体现辩证思考。

(三)结构上要问得深入,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要能够掌握好一二种层递式的行文思路,经过反复训练和打磨,进而形成自己相对稳定成熟的写作风格。比如以下这二种论证结构能够体现出思维的层层深入,可以借鉴运用。

1.层层追问法。层层追问法是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四层思维方式来体现论证的深度。“是什么”主要是对亮出的观点加以阐释强化;“为什么”是阐述持这一观点的具体理由;“怎么样”是展开分析这一观点的意义和影响,可以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怎么办”是进一步提出解决的办法,可以联系社会现实阐述。例如:要论证观点“生命应拒绝平庸”。第一步,明观点:生命应拒绝平庸;第二步,追问:拒绝平庸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第三步,问原因:人生为什么需要拒绝平庸;第四步,从正反面论证人生拒绝平庸的意义与后果;第五步,论述拒绝平庸的可行做法;第六步,议论拒绝平庸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

2.六字串联法。用“点、正、反、深、联、总”六步来组织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思维的深度。“点”即扣紧情境,开篇点明中心论点;“正”即从正面结合事例和道理加以分析;“反”即从反面结合事例和道理加以分析;“深”即从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和后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联”即联系社会现实,从更高、更深、更广的角度加以剖析;“总”即再次回扣观点,升华主旨。如:写论题为“逆境与成才”的文章。点:提出论题:怎样看待逆境与成才的关系;正:逆境可以锻炼人才,创造奇迹。可列举多个例证。反:逆境对意志薄弱者是不利的,可概括举例。深:事物具有两面性,但逆境只是外部条件,成才的关键在自身。从正反面的意义和后果提出相应解决办法,简要辨析顺境、常境对于成才的作用。总(含“联”):我们青年一代要勇于在困难中磨炼,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四)语言上要显得有力,做到简洁凝练,生动亮丽

1.词汇的选择,要做到丰富性、生动性。一是可以在文段中变化着使用近义词,使核心词语既有向心力,又显得灵活不单调,如:《自由与不自由》一文中谈到不自由时可以交替使用以下词语:限制、压制、束缚、羁绊、桎梏、枷锁等。二是可以多使用一些成语,用精妙的成语来表达厚实的内涵,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他心里的苦不知该向谁说。”可以表达为“他真是苦不堪言。”“他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可以表达为“他觉得义不容辞。”

2.句子的锤炼,要做到凝练性,多使用对偶、排比句式。如:“好的东西就借用,不好的东西就不用。”可以表达为“善则用,恶则弃”。“许多事情都有一个开始,却难坚持到最后”。可以表达为“万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如果在文中的三四个段落里均能穿插使用多个像这样的对偶句或是排比句,语言的气势和力度就显现出来了。

3.句式的组合,要做到变化性,使用整句与散句结合、反问句与感叹句结合。如:人生短暂,宇宙无穷。先人以生命代价汇聚而成的点滴经验,我们怎能不珍惜?无视他人的宝贵经验,盲目前进,那就是漠视生命;无视他人的血泪教训,重蹈覆辙,简直是浪费生命!难道非得到了自己头破血流才能幡然醒悟:借鉴他人之经验,才能更好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若文中能够做到这样句式有整有散、有急有缓、有强有弱,在变化中体现语言的张力。

4.技巧的使用。要做到灵活性,多运用对偶、用典、比喻等修辞用法。如:空有理论,没有实践,只是黄粱美梦;空有拼劲,埋头苦干,那是愚公移山。我们要的应是愚公移山的执着精神,而不是迂腐的行事方法。学会取他人经验,走自己的路,不要像一只沙漠的鸵鸟,只顾奔跑,风雨兼程,而忘记抬头看道路是否在前方。对偶、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就灵动亮丽了。

结束语

总之,在情境作文中,只要能够立意站在思想的高度和远度,内容落在素材的生动与丰富,结构选在思路的清晰与严谨,语言定在表达的凝练与亮丽,文章的深刻有力就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胡勤.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结构性重组:我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J].语文建设,2018(4):13-17.

[2]巢宗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J].当代学生,2007(12):39.

[3]胡晓慧,欧本珍.阅卷老师眼中的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失误分析及复习着眼点[J].高校招生,2007(11):25-26.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读思达教学范式下的初中语文真实写作策略研究”(课题号KCA202310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