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立意下小学低年级无纸笔测评的区域探索

2023-07-29 10:07程惠萍杨花
中小学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实践育人

程惠萍 杨花

摘要针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测试,轻素养考查”的内容偏差以及“重结果评价,轻综合评价”的评价局限,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依托项目学习理念整体架构区域小学低年级无纸笔测评体系。首先是在现状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以“做中测,测中学”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其次是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驱动任务打造测评项目,构建以学期为单位的无纸笔测评实施体系;最后是推行“双统一+校自主”的半自助实施模式,高质量推进区域小学低年级无纸笔测评工作。

关键词 教育评价;无纸笔测评;实践育人;综合育人;教-学-评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3)06-0038-03

注释:①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项目学习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编号:GH—19405)的研究成果。

当前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各地各校积极推进小学低年级无纸笔测评的实践探索。无纸笔测评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动“双减”落地的重要一环,是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游戏化、活动化评价促进科学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如何让测评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落实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念,是当前开展无纸笔测评需要重点关注和突破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研科研中心依托项目学习理念整体架构区域小学低年级无纸笔测评体系,引导学生做中测、测中学,将无纸笔测评升级为测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新情境,充分发挥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正面导向功能,形成了初步思考,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立足现状分析,明晰无纸笔测评的价值取向

1. 无纸笔测评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综观实践,目前各地小学普遍采取游园闯关、情景模拟、动手实践等“趣评”“乐考”的方式开展无纸笔测评,如让学生化身海洋生物一边畅游“海底世界”一边答题,让学生假装置身北京冬奥会现场“摘金夺银”等。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合理性,但也逐渐暴露出很多学校对于无纸笔测评所存在的认识偏差和操作局限。一是评价项目或关卡多围绕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如口算、课文背诵、歌曲演唱等,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难以在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真正的考查。二是测评项目往往分学科呈现,课程综合性取向不足,难以通过评价促进学科整体育人。三是过分关注测评形式,一味求新求趣而忽视测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评价的教育性和实效性,难以落实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改进和发展的理念。

2. 让无纸笔测评服务学生成长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我们认为,无纸笔测评不应该成为取悦学生的娱乐形式,要防止娱乐化、浅表化倾向,充分发挥导向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科学功能和导向学生精神成长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无纸笔测评的价值。

基于這种思考,我区形成了以“做中测,测中学”为核心的无纸笔测评价值取向。其中,“做”指做事、实践,指向在测评中体现学科实践,这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环节;“测”指向测查以素养为本位,即改变传统考试中测查学生知识的偏向,在测评中更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从中体现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学”指向开创新的学习历程,设计无纸笔测评应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要能够引领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智慧,进一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以此赋予学生不断成长的力量。此外,在“做中测,测中学”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体现学科融合,即注重培养学生在多学科融合的大情境、大任务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核心素养,探索无纸笔测评的实践路径

1. 落实顶层设计,构建区域无纸笔测评实施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向东在谈到新课标背景下的素养评估时指出,应基于真实情境下包含学科本质的任务进行测评,学生解题即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体现其核心素养的过程。我们以项目学习理念为基础,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驱动任务打造测评项目,构建以学期为单位的区域无纸笔测评实施体系(见表1),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评价,让测评在“学科+学科”“学科+生活”中实现综合育人、实践育人。

我们的无纸笔测评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开展教育评价的重要遵循。我区两个年度四个学期的无纸笔测评分别从“爱学校”“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四个角度设计测评项目,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建设学校和家庭,进而了解、热爱家乡和祖国,将集体意识、劳动意识、家国情怀等根植于学生的幼小心灵。

其二,注重综合。我们在设计测评项目的过程中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整合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等多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在完成测评大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多学科的思维、方法、知识和技能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在评价中切实体现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和融合,以此促进课程综合化实施。

其三,聚焦素养。开展无纸笔测评要在落实学科课程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在测评项目这一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大任务下,我们具体设置了一连串包含学科要素的子任务,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本学期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塑造和落实。例如:在测评项目“如果展品会说话”的“畅游展馆”任务中,学生要根据展厅分布运用数学思维设计参观路线,要基于音乐素养为场馆选择背景音乐等,测评内容直指学生学科知识的迁移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其四,突出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我们所设计的测评项目需要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完成测评任务并形成项目成果,评价开展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测评的实效性凸显。

2. 把握实施要点,避免无纸笔测评中的取向偏差

针对无纸笔测评实践中存在的认识偏差和操作问题,我区在测评内容设计和评价方式选择等方面重点把握以下要点,落实素养导向,切实发挥评价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其一,在测评内容的设计上,我们着力扭转“重知识测试,轻素养考查”的倾向,致力于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坚持素养导向”是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遵循。作为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环节,无纸笔测评要体现素养立意,从学生的生活与兴趣出发研磨、打造评价项目,设计衔接学科与生活的具体驱动任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眼光观察世界、思考世界、表达世界,并尝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复杂问题,让学生在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实实在在的成长收获中感知学习的意义,领略知识的价值。

例如:在测评项目“我是家务劳动小能手”的子任务“买菜记”中,学生需要根据家庭计划确定购物清单,并到菜市场完成食材采买以及做好算账记账工作,然后在菜肴出锅后帮助家长美化菜品摆盘,此过程不仅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和技能,还让学生在真实世界的沉浸式体验中增长了生活才干,切实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幸福与价值。又如:在“我是校园小主人”项目中,新近入学的一年级小同学要在“校园我来拍”“校园我来展”“校园我来建”三个子任务中,通过制作美丽校园心愿卡、话(画)出最美校园画面等活动,多维度认识了解学校,多角度介绍展示学校,多方面建言或建设学校。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展现了自己的素养和能力,更体验到作为学校小主人的责任与担当。再如:在“打卡迎泽千年府城游”项目中,我们基于认识图形、度量长度、介绍风景名胜、利用支架讲故事等课程内容,设计“府城游发现之旅”子任务,让学生寻找景点中的不同形状,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喜欢的景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介绍一处景点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各学科课堂所学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解决真实问题,实现了有意义的评价和学习。

其二,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我们着力破除“重结果评价,轻综合评价”的现象,让评价最终指向激励学生成长。一是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一方面根据学生在测评中所产生的项目成果判定相应的评价等级,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追踪记录测评全过程,从而能够以发展的视角关注、评价每个学生的变化与成长。二是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在测评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其中很多过程性评价均由学生自评或同桌之间互评完成,小组项目成果则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通过多维度、多视角的评价,我们能够更全面真实地把握学生的素养现状和发展潜力。三是线上評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学校、师生将测评产生的项目成果在社交媒体等线上平台进行展示,通过点击量、播放量等数据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收获自信的广阔舞台。

三、实行“管放”结合,保障无纸笔测评的实施质量

为高质量推进小学低年级无纸笔测评工作,我区推行“双统一+校自主”的半自助实施模式,以保障无纸笔测评在区域整体统筹规划、把握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各学校特色发展、各美其美。

1. 坚持“双统一”,确保评价质量

“双统一”指区教研科研中心统一编写、统一修改测评项目。要设计能够精准对标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无纸笔测评方案,对于部分一线教师无疑挑战巨大。为夯实工作基础、确保评价质量,我区组建了一支由教研员和学校主管领导、骨干教师组成的精英命题团队,该团队成员从不同层面、视角出发,共同思考、研讨、落实区域无纸笔测评工作的具体实施,贡献各自的专业智慧,在区域整体测评架构下研发并不断修正测评项目,以有效保障全区均衡而有质量地推进义务教育评价改革。

例如:在“如果展品会说话”测评项目中,各学科教研员负责整体把握学科本质及核心素养在测评中的精准呈现并共同推进多学科融合,如在“设计文创产品”这一子任务中,教研员尝试将美术学科的创意实践、数学学科的运算能力、语文学科的表达交流、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责任意识等多学科素养融入其中;学校主管领导负责从各学校实施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本校开展无纸笔测评应如何科学划分课时、进行分工,学习成果应怎样在学校平台展示等;骨干教师则需要从个体实施层面考虑学生喜好、家长辅助进行校外测评的便捷度等多方面微观因素。

2. 鼓励“校自主”,凸显学校特色

“校自主”指区域内各学校可以基于区域的测评项目整体规划,依据校情学情选择多样化的实施路径,自主决定测评的时间、地点、方式和安排等具体事宜,形成各校特色。鼓励“校自主”给予学校较大的自主空间,可以更好地彰显不同学校的个性和特色,充分发挥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校做好无纸笔测评校本实施的动力和智慧。例如: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海边街小学改良“我是家务劳动小能手”测评方案,融入对体育学科相关技能和核心素养的测查,丰富了测评内容;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桃园南路小学校创新实施“如果展品会说话”测评项目,在学生自主实地参观的基础上把山西博物院“搬”到校园,让学生沉浸式进行成果交流与汇报;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东岗小学校则将“打卡迎泽千年府城游”与学校“邮局文化”相融合,引导学生将爱家乡与爱学校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刘俐宏.无纸化测评不能止于求新求趣[N].中国教育报,2022-07-06.

(编辑 黄子珂)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实践育人
以“耕读会”为依托探索实践育人新思路
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之殇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