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流媒体对外话语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

2023-07-29 11:15刘曼孙宇红
关键词:主流媒体隐喻

刘曼 孙宇红

摘要:对外话语是国家阐述理念、表明立场的重要途径。我国外交部对外发言中常引用隐喻阐释观点,这类外交话语语义丰富且文化意蕴深厚,故如何将这类隐喻表达确切地传达给国内外受众成为翻译的难点。在生态翻译理论框架下,以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的转换为翻译方法,探讨2021年人民网日文版外交部发言中隐喻的中译日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外交部发言中隐喻的转换需要立足对外话语的性质,运用三维转换使译文忠于原文且最大化保留原文风貌,关照目的语受众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受众的接受认可度。

关键词:生态翻译理论;主流媒体;对外话语;隐喻;三维转换

中图分类号:H 36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95X(2023)02?0133?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3.02.00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Metaphors in Chinese Mainstream Media

——Based on the Speech Column of MFA PRC from Japanese Version of Peoples Daily Online in 2021

LIU Man,SUNYuho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International discourse has always been important for a government to elaborate on its governing ideas, policies, as well as political positions. Because of their rich and profou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metaphors are often employed by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 public speeches to get message across on the world stage. Rendering these metaphors into Japanese accurately constitutes a daunting task. Guided by the framework of the Eco-Translation Theo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hinese-Japa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metaphors from the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perspectiv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metaphors in the column featuring the speeches in Japanese by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n People s Daily Online in 2021, it is underscored that these three perspectives help retain faithfulness to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cultural flavor of the source culture, and accommodate the target readers, which in turn ensures the acceptance of the target text.

Keywords: Eco-Translation Theory ; mainstream media ;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 metaphor ;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对外话语的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外交部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外交部发言人应对记者会上提出的各种问题,既有铿锵有力的回应,也有妙语连珠的隐喻,深受广大受众的关注和点赞,频频冲上热搜榜首。虽然我们的声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国家间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差异,译文的接受认可度尚需进一步提升。比如,一些翻译欠妥的遣词用句会造成误解,甚至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外话语中隐喻一类文化色彩浓厚且带有意识形态的表达,其译文质量尤其需要加以重视。因此,为了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进一步加强中国对外话语的建設,必须不断提高对外话语的外译水平。

一、理论框架

21世纪初,胡庚申借鉴进化论的适应选择学说,吸收东方生态智慧,建构了“翻译适应选择论”[1],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翻译理论”,使之成为我国学者独创的翻译界显学。生态翻译理论围绕“三生”主题,即“翻译生态”“文本生命”和“译者生存”,在适应选择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翻译原则以及“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2]。首先,“翻译生态”是源语和目的语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一切除译者之外的要素,是译者翻译的先决条件[3]。其次,“文本生命”指翻译是动态的文本生命的移植过程[4],在适应选择中实现文本再生与存续。最后,“译者生存”指译者不独立于翻译生态和文本生命之外[5],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处于原文和译文的核心位置。

因此,不管是翻译生态环境、文本生命移植还是译者生存,都与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息息相关。追求适应选择度高的译文不仅要考虑上述三个主题,还需借助“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

生态翻译理论注重源语和目的语的生态平衡,因此翻译要考虑语言、文化、交际和美学等多个维度[1]。其中,语言的互动是交际,交际的沉淀是文化,文化的载体是语言,三者的内在联系使多维度转换主要聚焦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第一,语言维度关注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词汇、句法等差异,语言维度转换的基本形式是忠于原文并使用受众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语义转换。第二,文化维度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译者和受众处于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体现为历史背景、传统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差异。为了避免受众从目的语文化立场出发曲解源语,译者既要追求翻译的准确性,也要兼顾双语文化内涵的互通。第三,交际维度重视源语中的交际意图。生态翻译理论侧重动态把握文本信息,以达到异民族、异文化之间交流的目的,即译者要关注原文中的交际目的和会话内涵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本文拟在生态翻译理论框架下,运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具体分析2021年人民网日文版外交部发言中隐喻表达的中译日翻译策略,探究对外话语译文的隐喻表达在生态翻译理论框架下的选择与适应,提高主流媒体对外话语的外译水平。

二、文献综述

“话语”是一种包含意识形态的言说[6]。陈汝东将对外话语界定为在本国意识形态下讲述国家故事的一种传播行为[7]。吴赟等认为对外话语以维护国家利益、塑造国家形象为目的,在对外交往中阐述治国理念,处理国际事务,参与全球治理[8]。由此可见,对外话语具有严谨、立场鲜明等特点。由于对外话语带有本国意识形态,平铺直叙的表达往往难以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而隐喻在政治语篇中具有阐释与劝服功能[9],外交部常借用诗词、典故等隐喻表达观点和主张。莱考夫等认为隐喻属于修辞手法,其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映射和阐释当前要言说的事物,它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们在耳濡目及中被激活对具体事物的印象并映射到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上,故对外话语中的隐喻表达可使复杂的政治意向简单化并易于被受众接受[10]。

袁鑫从生态翻译理论三维转换角度分析了政治文本的翻译策略,认为多维度的适应与选择为对外话语的翻译提供了新思路[11]。胡开宝等从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探讨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的翻译与传播[12]。杨明星等在政治等效和意向再现的翻译标准下论述了媒体话语中外交隐喻的不同翻译策略[13]。凤羽等以隐喻类别为切入点探究了外宣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特点[14]。总体来说,不少学者从认知层面探究隐喻的翻译策略,但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分析对外话语隐喻的翻译策略略显不足。因此,本文将从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视角,探讨外交部发言中隐喻表达的中译日翻译策略。

三、研究样本分析

本研究选取人民网日文版的外交部发言专栏作为研究样本,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人民网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主流媒体之一,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的《人民日报》于2013年开通运营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其次,人民網拥有中、英、日等15种语言版本,热点新闻能第一时间被推送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众面广且具有全球性;最后,人民网经全新改版后,分为9大板块,满足读者多元化的认知需求,经过近10年的运营,备受受众肯定和欢迎。其中,人民网日文版的外交部专栏主要涉及我国多个领域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对重大事件表明的观点和立场,为日本和世界认识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为讲好中国故事开辟了新途径。

2021年我国外交部共召开了257场例行记者会,人民网日文版外交部发言专栏摘录并发布了327篇相关内容的报道,共计230145字。本研究通过筛选隐喻关键词,剔除114篇无隐喻表达的报道,最终获得有效语料文本213篇,共计138087字。通过分析这些文本发现,外交部发言专栏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多采用隐喻进行回

应和表态,这些隐喻的使用使发言措辞一针见血且意味深长。表1列举了213篇文本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隐喻表达。

本文结合2021年人民网日文版外交部发言专栏中213篇语料,借助 NINJAR 语料库检索工具,在生态翻译理论框架下,以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的三维转换为翻译方法,具体分析外交部发言中隐喻的中译日翻译策略,探索主流媒体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有效翻译策略及路径。

四、隐喻表达的“三维”转换翻译策略

翻译适应选择论主张翻译要进行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以实现源语和目的语的生态平衡。换言之,译者根据翻译生态环境这一先决条件决定侧重或淡化某一维度的转换,实现译文在各维度之间的平衡。

(一)语言维度的转换

语言维度关注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由于外交部发言的对外话语代表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对外展现的重要途径,所以措辞严谨且客观。因此,为了让外交部发言的隐喻在异域中再生与存续,起到阐述、对外宣传的作用,既要最大化传递源语的语言风貌,又要考虑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以关照目的语受众的阅读体验,提高其接受认可度。

例1蓬佩奥之流仍妄想卸任后依靠反华来谋求个人私利,继续绑架中美关系,这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译文ポンペオ元国務長官らは依然として退任後に反中によって個人的利益を図り、中米関係を翻弄することを妄想している。これは必ずや徒労に終わるだろう。(2021?02?25)

例1的隐喻属于物质隐喻。物质指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实物资源,其概念结构多而广。如表1所示,物质隐喻出现的形式非常丰富。竹篮无法蓄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实质是白费力气,意指在病毒溯源上大肆做文章这一行径如同竹篮打水,终将不能得逞。另外,该隐喻是具有历史典故的谚语,此处外交部借此隐喻强调将病毒政治化既不道德也不得人心。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更侧重对外话语的目的,旨在突出我国声明的严肃性,故没有直译为“籠で水を汲む”, 而是译为“徒労に終わる”, 使阐述的观点言简意赅。检索 NINJAL 语料库发现,“徒労”的例句中以“徒労に終わる”形式出现的频次最高。可见,译文的选择既要立足对外话语的性质,又要契合原文语义,同时还要适应目的语生态环境。

例2试图把民主变成可口可乐,一个国家生产原浆,全世界一个味道。

译文民 主をまるでコカ·コーラのように一国が原液を生産し、全世界で同じ味のものにしようとする。(2021?10?20)

例2的隐喻属于物质隐喻。可口可乐属于美国品牌,是全球三大饮料之一。将可口可乐味道全球统一的特点映射到民主模式中,旨在说明民主不应该有固定模式。本例中“可口可乐”指“美国式民主”,此处译者直译为“コカ·コーラ”而不是释译为深层涵义的“米国式民主”,保留再现了原文幽默风趣的语体风格,加上后文的解释说明,目的语读者不难理解中国对民主含义的见解。

在语言维度的转换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明确立场。由于对外话语具有严谨客观的特殊性,其外交声明的译文也应做到言简有力。其次,忠实原文。为了避免直译而特意润色译文的处理方式在翻译实践中较为常见,但在传达含义且符合原文立场的情况下,对隐喻采取直译或加注不失为最大程度保留对外话语风貌的译法。例如,“要拆墙不要筑墙”的译文为“壁の構築ではなく撤廃”,原文的“墙”意指“阻碍”,而译文中的“壁”除了“墙体”也包括“障碍”之意。该直译不仅实现了语义的对等,也保留了原文的趣味性。

(二)文化维度的转换

文化维度的转换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双方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及意识形态等翻译生态环境要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好的翻译能在异文化之间求同存异,搭建桥梁。因此,文化维度的翻译转换,不仅要兼顾翻译的准确性,还要结合历史、文化及观念等方面因素,使目的语受众能够通过译文理解我国社会文化及对外政策等。语言之间的翻译,并不是每个词都能找到对应文化内涵的表达,中文里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置于目的语生态环境时,其内涵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会消失。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在目的语生态中寻找相同或相近语义的替代词。

例3他们自己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的眼睛。他们的报道和著作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译文そして彼ら自身も世界が中国共産党を知り、中国を知る上での窓口となった。彼らの報道と著作は歴史の検証に耐えてきたと言える。(2021?01?05)

例3的隐喻属于身体隐喻。其概念结构包括 “动脉”“血液”等。如表1所示,身体隐喻出现 的形式不胜枚举。本例中,眼睛是人类认识和了解 客观世界的感知器官,该隐喻将斯诺等一批外国记 者比作世界认知中国的途径。在此语义下,日语中 与“眼睛”相对应的“目”多用作器官之意,很少 具有上述中文语境中表示认知方法和途径的含义。由于中日存在文化差异,表达习惯也不相同,所以 译文选择了与中文“眼睛”语义相近的“窓口”。检索 NINJAL 语料库发现,“窓口”共出现49732 条记录,在外务省等政府报告中通常用“~の窓口”这类形式以表达“对话交流的窗口”。因此,译文 的选词对目的语受众而言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4核污染水不管换什么马甲都是核污染水,一旦排海将对全球海洋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译文呼び方をどう替えようとも原発汚染水は原発汚染水なのであり、ひとたび海洋に放出されれば全世界の海洋環境に計り知れない危害をもたらす。(2021?05?27)

例4的隐喻属于物质隐喻。“马甲”早前指铠甲、无袖外套,如今引申为掩盖原貌的伪装。该隐喻中发言人用“换马甲”替代日本把核污染水粉饰为处理水这一表述,旨在揭露排放核污染水的错误决策不会因为名称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马甲”在中国有服饰和伪装两层意思,查询《大辞泉》[15]发现,与日语对应的只有“チョッキ”“ベスト”中无袖外套这一层意思,并且 NINJAL 语料库中使用频度较高的例句均与服装相关,若直译则不符合原 文语义,所以译者考虑到中日的“马甲”文化内涵 不尽相同,将原文“马甲”暗含的“名称”“叫法”移植到目的语生态翻译环境,将其译为受众熟悉的 “呼び方”,既体现原文语义完成文化维度的转换,同时又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

中日两国间产生语义差异的“目”并不算孤例,“颜色”“真面目”等同形异义词均十分常见。这 类词在中译日时切不可直接对应日语中的同形词,首先要确保语义的对等。例如,在“揭露真面目”的隐喻翻译中,其对应的日语表述多为“正体を露 呈”,而不选择日语中“真面目”的“认真”之意。再者,译者在文化维度的转换中不仅要了解源语所 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还要知晓目的语受众所处的 社会文化环境。例如,“第一方阵”源于《孙子兵 法》,属于战争隐喻且是中国特有的政治术语,译 者并未直接处理成 NINJAL 语料库中出现393条记 录的“方陣”,而是译为出现13323条记录并多应 用于战斗语境的“先頭”,如此翻译转化更符合目 的语受众对译文的理解和认知。

(三)交际维度的转换

交际维度理论重视源语意欲达到的交际意图。在记者会上,发言人不仅引经据典,遣词用句也与时俱进,常常引用热词使复杂的政治话语表达变得浅显易懂。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源语中此类隐喻表达并非都能在目的语生态环境中实现一一对应,所以为了弥补目的语“缺损”的生态环境,让目的语受众理解且认同外交部发言的观点立场,通常会考虑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因此,交际维度中对外话语的翻译转换具有“内外有别”的特点,常常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例5但事实证明,甩锅这套把戏害的是美国自己,受损的是美国民众的生命健康。

译文だが、責任転嫁というこのトリックによって害されるのは米国自身であり、損なわれるのは米国民の命と健康であることは事実が証明している。(2021?06?02)

例5的隐喻属于物质隐喻。“甩锅”是源自“背黑锅”的网络热词,指推卸责任,“锅”引申为失败的原因。本例中用“锅”蕴含的涵义映射美国抗疫现状,揭露美国歪曲事实,谬称病毒是从中国实验室泄露的污名化做法,其真实意图是转移公众视线,推卸自身抗疫失败的责任。若进行直译,“甩锅”一词将成为目的语受众的理解难点。此处 译者注重与目的语受众进行对话,放弃喻体“锅”的直译,将其译为“責任転嫁”,即转嫁责任。检 索 NINJAL 语料库发现,在“名词+転嫁”的搭配 中“責任転嫁”的出现频次最高。可见,译文不仅 用流畅达意的语言表达了中国尊重事实的立场,还 提升了交际效果,使目的语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6美舰近来多次在台湾海峡“大秀肌肉”、挑衅搅局,向“台独”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威胁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译文米艦は最近繰り返し台湾海峡で大々的に武力を誇示し、挑発し、情勢をかき乱し、「台湾独立」勢力に完全に誤ったシグナルを送り、台湾海峡海域の平和と安定を脅かしている。(2021?04?09)

例6的隐喻属于身体隐喻。“大秀肌肉”指在 公共场合显示自身魅力或才华,该隐喻将美舰在台 湾海峡滋事挑衅的行为比作大秀肌肉。若是采用直 译,目的语受众会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秀肌肉”的真正含义。因此,人民网日文版的译文舍弃了喻 体,将源语蕴含的涵义解读为“武力を誇示する”, 即“炫耀武力”。可见,译者的翻译转换充分考虑 了“缺损”的生态环境,将源语背后的深层含义准 确地传递给目的语受众,达到了有效交际的目的。

例7希望美方能够早日兑现疫苗援助承诺,而不是一味给发展中国家“画大饼”。

译文発展途上国に対して机上論を振りかざすのではなく実行も伴うべき。米国がワクチン支援の約束を1日も早く果たすことを望む。(2021?10?12)

例7的隐喻属于物质隐喻。“画大饼”源自成 语“画饼充饥”,后将其引申为做出不合实际的承 诺,最后却不兑现承诺的行为,“饼”被赋予了空 口承诺的涵义。本例中将“饼”的概念结构映射到 美国做出疫苗援助承诺这一行为,意指美国对该承 诺迟迟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同样,若是直译“画饼”会让目的语受众不知所云。因此,译者选择了日语 中的惯用语,将其译为“机上論を振りかざす”, 即美国大肆宣扬疫苗援助计划,但实际上却是一纸 空谈。此处的惯用语契合原文的言外之意,符合目 的语受众的表达习惯,实现了交际维度的翻译转换,从而达到异文化间信息的有效传递。

基于交际维度转换的翻译,需要对语言进行脱壳处理,即把原文字面意思的深层涵义准确传达给目的语受众。例如:“日方检测人员在检测设备上做手脚”的译文为“日本の検査員が検査機器に細工をしていた”, 指日方检测人员暗中耍花样等。可见,交际维度的翻译转换更注重解决不同语言间的交际障碍,使目的语受众通过译文能够准确了解和接受中国的态度和主张。

五、结语

对外话语的隐喻翻译不仅要体现传播目的,实现字面义的解码,还涉及源语和目的语生态环境之间的差异。生态翻译理论框架下的多维度适应与选择为对外话语的隐喻翻译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对外话语涉及的意识形态需要译者明确立场。译者应根据话题性质及发言人的话语风格,把握好翻译的“度”,使幽默或义正言辞的表述在译文中得以充分展现。其次,对外话语翻译应注重译文的适应与选择。隐喻产生于复杂的翻译生态环境,源语和目的语的对译并非单纯是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而是语言、文化、交际等多维度的选择转换,最终通过语言媒介使隐喻在异域生态环境中实现再生。根据上述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转换的翻译方法,外交部的对外话语更着重于主张和观点的传达,所以译文需要侧重或淡化某些维度。最后,译文应重视重构与源语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同时关照目的语受众的阅读体验,使源语中的隐喻移植到目的语生态环境中,从而易于被受众接受。

探究人民网日文版外交部发言专栏中隐喻的翻译策略,可为中国主流媒体对外话语的翻译提供些许建言,从而提升对外话语的建设及对外传播水平,充分发挥语言在连接中外、沟通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仅对2021年人民网日文版外交部发言专栏的隐喻表达进行了汇总分析,筛选出的语料有限,未来研究可收集和分析多种主流媒体的语料,以期获得更全面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32(2):5?9.

[4]胡庚申.文本移植的生命存续?“生生之谓译”的生态翻译学新解[J].中国翻译 , 2020,41(5):5?12.

[5]罗迪江.译者研究的问题转换与生态定位:生态翻译学视角[J].中国翻译, 2020,41(5):13?19.

[6]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M].白春仁, 顾亚铃, 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7]陈汝东.论国家话语能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8(5):66?73.

[8]顾忆青, 吴赟.国家对外话语体系的译介与传播研究:评述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2(1):113?124.

[9]袁卓喜.对外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功能及其英译[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42(2):114?119.

[10]乔治·莱考夫 , 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何文忠, 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11]袁 鑫.生 态翻译学视阈下政治理论文本英译研究?以《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为例[J].中国翻译, 2021,42(6):134?140.

[12]胡开宝, 李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翻译与传播研究: 内涵、方法与意义[J].中国翻译 , 2018,39(4):5?12;129.

[13]杨明星, 赵玉倩.“政治等效+”框架下中国特色外交隐喻翻译策略研究[J].中国翻译, 2020,41(1):151?159;190.

[14]凤羽, 冯庆华.隐喻翻译与上海城市形象的跨文化建构[J].上海翻译, 2022(2):84?89.

[15]松村明. 「デジタル大辞泉」[M].日本东京:小学馆,1998.

(编辑:朱渭波)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一滴水里的隐喻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