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沙棘木屑为培养基的黑皮鸡枞菌配方筛选试验

2023-07-30 14:23刘国宇李明蒋龙李超马世宇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3期
关键词:配方试验

刘国宇 李明 蒋龙 李超 马世宇

摘要:为提高沙棘枝条废弃资源利用率,以沙棘木屑为基质生产黑皮鸡枞菌。研究7组配方梯度,与常规培养基比照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情况,分析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沙棘木屑添加量≤40%时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阶段表现较好,可进行黑皮鸡枞菌生产。

关键词:沙棘木屑;黑皮鸡枞;配方;试验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3)03-0001-04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一种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性灌木,对土壤适应性强,具有耐旱、抗风沙等特性,可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具有水土保持作用。中国西北部地区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治理,使我国成为世界天然沙棘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人工种植沙棘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最早开创沙棘医用历史的国家。沙棘果实具有丰富营养和药用价值,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效。沙棘采摘分为人工和机械两种方式,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沙棘采摘主要通过人工方式,与修枝同时进行。每年有大量的沙棘枝条被焚烧或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何利用沙棘枝条是食用菌基质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

黑皮鸡枞菌(Oudemansiella raphanipes)又名长根菇,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核黄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麦角甾醇类物质、多糖,对糖尿病和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抑制和治疗作用。黑皮鸡枞菌主要栽培方式为大棚畦床式覆土栽培和大棚层架式覆土栽培,常见的栽培原料是棉籽壳、杂木屑等[1]。黎勇等[2]研究发现采用30%杂木屑、45%棉籽壳与22%麸皮的培养基栽培黑皮鸡枞菌可以取得较好的产量;谭永忠等[3]研究发现黑皮鸡枞菌最适栽培配方为棉籽壳39%、稻草40%、麸皮17%;郭兴等[4]研究发现黑木耳菌糠35%与木屑45%、麦麸15%配合栽培黑皮鸡枞完全可行;邓莉杰等研究发现桄榔木屑含量60%~70%与发酵鸡粪含量12%~16%配合使用可促进黑皮鸡枞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可达76%~78%;颜振兰[5]在研究黑皮鸡枞工厂化栽培时推荐使用配方为棉籽壳30%、玉米芯30%、木屑8%、玉米粉10%、麸皮20%、碳酸氢钙1%、石灰粉1%。目前,尚无沙棘木屑在黑皮鸡枞菌栽培上的报道。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塔城地区因树木修剪、果实采收而产生较多的废枝条,在科技援疆工作期间,与新疆锦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究沙棘木屑对黑皮鸡枞菌菌丝生长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为沙棘枝条废弃资源二次利用、提高沙棘产业附加值和延长产业链条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为黑皮鸡枞菌02号,保藏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琼脂、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蛋白胨、乙醇等分析纯,市场购买;沙棘木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团结农场提供;棉籽壳,新疆塔城地区加工生产;麦麸,购于新疆储绿面粉厂;马铃薯、石灰、石膏,市场购入。

1.2 试验地点

塔城市喀拉哈巴克乡柳泉村新疆锦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验示范基地。

1.3 试验方法

1.3.1 菌种制备 1) 母种制备:采用PDA加富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去皮)400 g、葡萄糖40 g、蛋白胨5 g、琼脂粉40 g、磷酸二氢钾6 g、硫酸镁3 g、纯净水2 000 mL,常规方法制作母种;2) 原种制备:配方为棉籽壳52%、杂木屑30%、麦麸15%、石膏1%、蔗糖1%、石灰1%、含水量60%,高压灭菌方法制作原种。

1.3.2 栽培袋制备 将处理好的各配方培养料用装袋机装入17 cm×33 cm聚乙烯菌袋中,封严袋口,常压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 ℃时排冷气2~3次,当锅内中心温度再次达到100 ℃后维持12 h,自然冷却3.5~4 h后移入接种室。菌袋温度降至26 ℃以下时,无菌条件下接入原种。菌丝成熟后,脱袋覆土栽培。栽培方式为棚内层架式栽培。

设置7组培养基配方梯度,各处理以主料82%为基数,增加沙棘木屑含量,对应减少棉籽壳含量。每个配方100袋,以常规配方组CK为对照。接种后观察不同处理菌丝生长情况和出菇期情况。各培养基配方比例见表1。

1.3.3 菌丝在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在温度为24~25 ℃、相对湿度为60% 的环境中进行恒温、避光培养,每天通风1~2次,每次15~20 min,每隔1 d进行检查和观察,记录菌丝生长情况和杂菌感染情况,测量菌丝长度,观察是否有杂菌感染情况。

1.3.4 各培养基子实体生长情况比较 菌袋长满菌丝后经过15~20 d的后熟期,可进行脱袋覆土。床面覆土2~3 cm,菌袋立摆在床面上,袋间距2~3 cm,将土覆满整个床面,菌袋表面覆土2 cm,浇1次透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60%~65%,此时环境条件保持在空气相对湿度65%~70%、温度22~24 ℃,恒温避光培养,每天通风1~2次、每次15~20 min、每隔2 d觀察土层菌丝情况。当菌丝爬满覆土层时,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温度18~22 ℃、光照强度500~600 lx。增加菇棚通风换气次数,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 min,使棚内CO2浓度<0.05%,空气保持新鲜。喷水要遵循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原则,喷雾状水。按照T/GVEAIA 009.2-2019标准要求,当菌柄长至6~7 cm进行采收。在此过程中,适时观察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品质、颜色,记录黑皮鸡枞菌每茬菇的产量和总产量。

1.3.5 重复试验 3次重复试验,观察和记录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污染率、子实体生长情况、子实体品质和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不同培养基培养菌丝生长情况见表2,接种块恢复生长所需时间见图1,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见图2。

由表2和图1可知,接种块在不同培养基配方组恢复生长所需时间存在一定差异,配方组1、配方组2、配方组3与CK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接种块恢复生长所需时间在6 d之内,配方组4、配方组5、配方组6、配方组7与CK存在显著性差异,配方组6、配方组7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配方组4与其他配方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当沙棘木屑添加量超过40%后,接种块恢复生长所需时间显著增多,最迟超过9 d。

由表2和图2可知,从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上看,配方1与CK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配方组1、配方组2、配方组3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配方4、配方组5、配方组6、配方组7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配方组4与其他配方组存在显著性差异。配方CK菌丝日均生长最快为4.65 mm/d,随着沙棘木屑添加量逐渐增多,菌丝日均生长速度减缓。当沙棘木屑添加量超过40%以后,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急剧下降且菌丝长势较差,菌丝整齐度开始下降。

由此可见,沙棘木屑添加量在0~40%之间时,接种块恢复生长时间和菌丝日均生长速度均与CK无明显变化,菌丝长势和整齐度均良好。当沙棘木屑添加量超过50%以后,各指标均下降明显,特别是添加量超过60%后,菌丝生长缓慢,菌丝长势和整齐度均较差。

2.2 不同培养基配方子实体生长阶段比较

不同培养基配方子实体生长情况见表3,各培养基配方组子实体平均生物学效率见图3。

由表3可以看出,从各配方组原基形成时间看,配方组1、配方组2、配方组3与CK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配方组4、配方组5、配方组6、配方组7与CK存在顯著性差异,配方组3、配方组4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从子实体整齐度来看,整齐度良好的有CK、配方组1、配方组2、配方组3,配方组4整齐度一般,而配方组5、配方组6、配方组7整齐度较差;从开伞情况看,配方组5、配方组6、配方组7易开伞,其他配方组子实体不易开伞。

由表3和图3可以看出,从子实体平均生物学效率上看,配方组1、配方组2、配方组3与CK无显著性差异,平均生物学效率均在80%以上且相差不大,配方3、配方组4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配方组4的平均生物学效率超过72%,而配方组5、配方组6、配方组7与其他配方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生物学效率也较低,最低平均生物学效率仅有52.78%。

由此可见,木屑添加量达到40%以后,沙棘原基形成时间明显增加,子实体整齐度下降且易开伞,平均生物学效率逐渐降低。木屑添加量达到50%后,各指标变化越来越差。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阶段沙棘木屑添加量≤40%,在接种块恢复生长所需时间、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整齐度方面与CK无明显差异;沙棘木屑添加量≥50%后,各指标均下降明显,特别是添加量>60%后,菌丝生长缓慢,菌丝长势和整齐度均较差;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沙棘木屑在添加量≥40%以后,原基形成时间明显增加,子实体整齐度下降且易开伞,平均生物学效率逐渐降低,添加量≥50%以后各指标变化越来越差。可见,以沙棘木屑为基质栽培黑皮鸡枞菌,沙棘木屑添加量≤40%时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影响不大且表现良好,完全可以进行黑皮鸡枞菌生产,利于沙棘枝条废弃资源的二次利用。

参考文献

[1] 曹德宾.黑皮鸡枞菌栽培管理技术[N].山东科技报,2017-7-10(2002).

[2] 黎勇,王小丹,付前发,等.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食用菌,2012(1):37-39.

[3] 谭永忠,王慧超,戴玄,等.鸡枞菌/榆黄蘑的驯化栽培配方试验[J].北方园艺,2015(17):124-126.

[4] 郭兴,李占君,刘继云,等.利用黑木耳菌糠栽培黑皮鸡枞的研究[J].研究林业科技,2019,44(4):47-49.

[5] 颜振兰.黑皮鸡枞菌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8(11):58-59.

[6] 叶雷,刘定权,赵建龙,等.黑皮鸡枞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J].南方农业,2019,13(31):8-12.

[7] 邓莉杰,卢中强,唐璇,等.桄榔木屑为培养基质的黑皮鸡枞菌林下栽培试验研究[J].园艺与种苗,2021,41(11):35-38.

[8] 刘国宇,杨镇,马世宇,等.生态林下秸秆栽培黑木耳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J].园艺与种苗,2016(11):19-22.

[9] 刘国宇,马晓颖,李超,等.基于玉米秸秆基料的滑菇栽培基质配方筛选试验[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2(3):7-9+12.

Screening Test on the Formulation of Abietia Nigroderma with Sea Buckthorn Sawdust as Medium

LIU Guoyu1,LI Ming2,JIANG Long3,LI Chao1*,MA Shiyu4

(1.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yang 110161, China; 2.Xinjiang Tach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Tacheng Xinjiang 834700, China; 3.Xinjiang Jin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Tacheng Xinjiang 834600, China; 4.Huludao Nonghan Daxuanyu Edible Fungus Wild Domestication and Breeding Co., LTD, Huludao Liaoning 1251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waste resources of sea buckthorn branches, Abietia nigroderma was produced from sea buckthorn sawdust. The formula gradient of 7 groups was studied, and the mycelium growth and fruiting body growth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dium,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P<0.05), and the mycelium and fruity body growth stage were better when the sawdust supplemental level was less than 40%,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bietia nigroderma.

Key words:   sea buckthorn sawdust; Abietia Nigroderma; formula; test

猜你喜欢
配方试验
一招值千金 配方建奇功
绝密配方(下)
绝密配方(上)
CS95
510
驭胜S330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试验
多穗柯扦插繁殖试验
一种耐磨橡胶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