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防不胜防”?

2023-07-30 16:46曹然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反攻乌军克里米亚

曹然

7月17日,受损的克里米亚大桥。图/视觉中国

7月17日,今年5月刚刚完全恢复通车的克里米亚大桥,再次发生爆炸。截至18日,爆炸已造成两名俄罗斯居民死亡,一名儿童受伤。俄方称,爆炸系乌军特种部队采用两架无人艇攻击的结果。俄总统普京17日晚强调,俄方将对此事件给予“回应”。次日一早,乌方称俄军轰炸了黑海主要港口敖德萨。

自去年10月克里米亚大桥首次遇袭以来,俄罗斯方面已大大加强了克里米亚大桥的安保和防御力度。7月10日,俄罗斯国防部刚刚宣布,挫败了一次乌军对克里米亚大桥的导弹袭击。

现在,受到重点保护的大桥再次发生爆炸事件,似乎预示着俄乌冲突的又一新阶段到来:乌克兰地面部队的夏季“大反攻”已基本失败,但乌军在北约峰会后获得来自西方的更多远程武器援助,对俄罗斯控制区及内陆的远距离攻击可能进一步增加。

一次“并不严重”的攻击?

克里米亚大桥的爆炸发生在7月17日凌晨3时许。约一小时后,克里米亚行政当局负责人阿克谢诺夫首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克里米亚大桥因“紧急情况”而交通中断的消息。当地电视台稍后发布的现场视频画面显示,原本准备通过大桥的车辆已在上桥口拥堵,从远方眺望,如同一条长长的“灯带”。但除此之外,桥上并没有明显的烟雾或火光。

上午6时左右,俄罗斯调查人员上桥开始调查。一段视频画面随后得到证实:桥上半幅公路路面断裂坍塌。与此同时,别尔哥罗德州州长格拉德科夫最先披露了伤亡数据:来自该州的一对夫妇在爆炸中丧生,他们的未成年女儿头部受伤,已被直升机送往俄罗斯境内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俄方当天就公布调查结果称,乌克兰特种部队“犯下了这一罪行”,但大桥主体结构并未受损,只是路面遭到破坏。从通行恢复情况看,这次爆炸确实没有去年10月的克里米亚大桥遇袭事件严重。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2022年10月8日的爆炸中,大桥有两段道路直接垮塌,爆炸发生14个小时后,第一班火车才沿着“受损最轻的铁轨”通过大桥。而这一次,当地时间17日上午9时许,即爆炸发生后不到6个小时,第一趟火车已经通过大桥。

克里米亚大桥是当前连接克里米亚半岛与大陆的两条交通要道之一,另一条是联通半岛和俄占赫尔松地区的琼加尔大桥,但更靠近战区,也刚刚遭遇过袭击。因此,2018年建成通车、长19公里横跨刻赤海峡的克里米亚大桥,事实上是半岛无可替代的最重要通道。

2022年2月底俄军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特别是7月乌军进行“大反攻”后,克里米亚大桥成为乌军远程攻击和破坏行动的焦点。10月8日,大桥发生严重爆炸,造成4人死亡。今年6月,乌克兰副防长马利亚尔细数乌军自开战以来500天的“胜利”,上次大桥爆炸事件赫然在列。

塔斯社称,上一次爆炸发生后,俄方动用1200吨钢结构进行修复。几经波折,桥上公路、铁路通道直到今年5月5日才完全恢复通车。因为成功赶在5月9日胜利日前完成任务,这一天也被俄罗斯副总理库斯努林称为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日子。

不过,完全恢复通车后,克里米亚大桥的安全形势依然紧张。今年5月24日,大桥被当地民众目击到冒出烟雾。当局后来表示,桥梁因“正在进行演习”而临时关闭了数小时。

自上次遇袭以来,克里米亚当局及俄军对大桥通行采取了严格的检查制度。7月初,克里米亚行政当局交通部门曾表示,因为过桥度假者增加,检查任务繁重,克里米亚大桥上桥口一度拥堵超过7公里,人们需要等待5个小时才能轮到检查。当地应急部门还为此在拥堵路段设置了供水点和临时厕所。然而,这一切未能防止大桥再度遭遇爆炸破坏。

北约峰会的“真正挫败”

克里米亚大桥再次爆炸,并非乌军近期对俄军后方破坏、攻击行动的孤例。根据俄控塞瓦斯托波尔行政当局负责人拉兹沃扎耶夫透露的信息,这种“长期且大规模”的攻击,正让攻守双方围绕克里米亚半岛展开立体式的争斗。

在大桥遇袭的前一天,克里米亚守军就击落了来犯的7架乌军无人机,其中两架在“距离海岸很远”时被防空系统摧毁,剩余5架则遭到电子战干扰,未到达目标就坠毁。俄罗斯国防部则表示,当天俄军还在附近海域捕获了两艘乌军无人艇。

去年10月乌军攻击克里米亚大桥,既是对俄羅斯宣称“接纳”乌克兰东南四州为“新领土”的回应,也是要破坏俄军后勤能力,为乌军南线大反攻做准备。而当下,乌军今年6月以来开展的全线“大反攻”已基本归于失败,乌军为何要在此时集中攻击克里米亚?分析认为,这或许和乌军面临的军事现实相关。

在7月12日闭幕的北约峰会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遭遇了一场众所周知的挫败:未能促使北约各成员国就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达成一致。但事实上,乌克兰在2022年9月之后才开始加速申请加入北约的进程,维尔纽斯峰会是泽连斯基努力“入约”的第一届峰会。泽连斯基及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近期也多次坦言“知道在战争期间不可能成为北约成员”。

因此,泽连斯基对“没有入约时间表”表现出的“愤怒”,背后真正的意图是想从西方盟友处获得更急需的支持。7月5日,泽连斯基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曾诉苦道,乌克兰6月以来反攻不利,除了俄军构筑了更稳固的防线,也是因为西方“武器供应延误”。

7月1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左)、英国首相苏纳克(中)和美国总统拜登(右)等人出席北约峰会第二天的会议。图/视觉中国

有军事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乌克兰急需的,并不是先进战斗机、美制主战坦克、远程导弹等装备。一方面,少量装备先进武器并不能立刻改变战场态势;另一方面,乌方深知这些装备将“按部就班”地陆续抵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每一次,起初看似超出范围的援助,最终都会被认为是明智且公正的。”

在本届北约峰会前后,先进武器援助就实现了“按部就班”升级。法国总统马克龙7月11日宣布继英国之后向乌克兰供应巡航导弹。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峰会期间发布包括更多“爱国者”导弹、豹式坦克的价值7.7亿美元一揽子援助计划。七国集团(G7)还承诺,要为乌克兰打造一个建设空中作战能力和先进武器联合作战能力的双边援助框架。

最为外界关注的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7月16日宣布,美方允许欧洲盟友训练乌克兰的F-16战斗机飞行员。有英军高级将领透露,该型战机可能会在2024年初投入战场。此外,据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披露,关于美国援助乌克兰远程导弹的谈判也已“非常接近”结果。

然而,在更关键、乌军更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欧洲各国没有实现突破:弹药。根据《基辅独立报》最新发布的调查,乌军人士透露,在当前的地面对抗中,俄军日发射弹药数量是乌克兰的十倍,而乌克兰自己的弹药生产只能满足15%的战场需求。雪上加霜的是,2022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前,乌克兰弹药库曾遭遇一系列爆炸破坏事件。据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估算,乌军弹药损失额高达21万吨,是顿巴斯战争期间乌军消耗弹药总额的三倍多。

因此,自2022年2月以来,乌军极度依赖欧美提供基本弹药。但据测算,乌军使用弹药量是欧盟成员国生产能力的五倍。欧美政府已采用多种方式尽可能满足乌军的弹药需求,如通过向“不直接援助乌克兰致命性武器”的韩国购买和“租借”弹药填补本国库存,其中美国就释放了总计可达60万吨的155毫米火炮弹药库存。

不过,对于一场百万人参与、战线2000公里的综合战争而言,这依然是杯水车薪。乌克兰媒体记者7月到前线调查时发现,一些乌军部队每天获得的炮弹基数仅为15发,“最多能有效击退一次俄军进攻”。

随着乌军开始用西方援助武器替换原有的苏制武器,更多的弹药问题也暴露出来。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鲍尔透露,欧洲共生产约 170 种不同的武器系统,有16种不同的155毫米炮弹。前线士兵将这种情况称为“动物园”。一位炮兵指挥官对《基辅独立报》说,他目前已经收到过30种同一口径的炮弹,它们有的不能和武器系统适配,其余的也拥有不同的战术特性,每次收到新品种都要重新摸索。

远距离攻击将“唱主角”?

随着战事的僵持难下,弹药短缺的困境日益凸显。今年5月,欧盟、北约内部支持乌克兰的国家提出一项新计划,主张“像应对新冠疫情时一样团结起来,统一生产和采购制式弹药”。7月7日,在北约峰会前夕,欧盟各方经过两个月的漫长谈判,终于决定对该计划增加5亿欧元投资。但会议期间,多个消息源都透露,欧盟、北约“大多数成员国反对这个计划”。

各方的反对理由各不相同。有的政府认为这是欧盟、北约削弱成员国自己的军工能力。主要军火制造商则拒绝扩大相应的生产规模,它们担心“战争很快结束”,要求至少签订10年期的弹药合同。最后,即使该计划完全成功,乌克兰的欧洲盟友的弹药生产能力也只能在2024年达到年产100万吨,而乌军的战场需求是每月25万吨。

因此,在地面作战必需的弹药问题没有解决希望的背景下,乌军正在转换作战思路,将重点转向远距离攻击。考虑到美国及北约仍然希望避免西方武器被直接用于攻击“俄罗斯本土”,乌军获得先进无人机、远程导弹等装备后,将克里米亚半岛作为关键目标。

一个例证是,6月22日,乌军刚刚获得英国援助的“风暴之影”导弹不久,就使用该型导弹攻击了连接克里米亚和赫尔松地区的琼加尔大桥。当时是夜间,没有人员伤亡,但大桥为此封闭了约20天进行修复。

由于弹药问题限制,即使乌军对克里米亚进行更多“高精尖”的远距离攻击,未来一个时期内也很难在地面上推进乃至收复半岛。不过,对乌军而言,幸运的是,俄军也正面临地面作战难以推进的困扰。

6月下旬,俄罗斯私营军事实体瓦格纳集团发起未遂“军事叛乱”后,分析人士曾普遍预期俄军会迅速展开战场反攻。战场上,一方反攻失利,往往是另一方反攻的最佳时机,而乌军“大反攻”当时已是强弩之末。此外,“叛乱”事件后,一次成功的反击将是重振军队和社会士气人心的“强心剂”。然而,直到目前,俄军尚未在前线发起大规模反击。

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SW)指出,俄军可能仍处于“叛乱”事件后的人事调整阶段。除了长时间没有公开露面的“特别军事行动”副总指挥苏罗维金大将,“战争研究所”从俄罗斯军事博主处统计的高级将领更换传闻已有6起。这其中最为可信的是第58集团军原司令官波波夫被解职。

波波夫的一段音频被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执政党成员古鲁廖夫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媒体频道上。音频中,波波夫抱怨了自己向领导层指出俄军前线物资匮乏、人员伤亡严重等问题后,遭到军方主要领导人排挤而被解职。值得注意的是,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俄南部战区一位高级将领,近日就是在第58集团军的前线指挥所遭到乌军袭击身亡。

乌克兰地面部队的夏季“大反攻”已基本失败,但乌军在北约峰会后获得来自西方的更多远程武器援助,对俄罗斯控制区及内陆的远距离攻击可能进一步增加。乌克兰地面部队的夏季“大反攻”已基本失败,但乌军在北约峰会后获得来自西方的更多远程武器援助,对俄罗斯控制区及内陆的远距离攻击可能进一步增加。

“战争研究所”称,俄军当前的“防御-反击”模式,是以防线第一梯队兵力抵御乌军进攻,以第二梯队生力军和火力优势寻找機会反攻,但这需要多战线、多兵种密切配合,在指挥层密集调整的背景下暂时难以实现。加上9月俄军控制区将进行政府选举,“求稳”是俄军短期内的理想选择。

不过,乌军的远距离打击,恰恰将导致俄占区乃至俄罗斯本土的社会经济生活“不稳”。根据俄控克里米亚当局国务委员会主席康斯坦丁诺夫7月9日的说法,克里米亚当局将就乌方切断供水等措施索赔超过110亿美元,对于物资封锁及破坏行动的相似调查也将展开。其中,仅克里米亚大桥上一次被炸,损失就达到“数十亿卢布”。

此外,乌军将西方援助的先进远距离武器用于攻击克里米亚,就可以腾出更多“苏联武器库存”以攻击俄罗斯内陆地区。今年5月千里奔袭莫斯科红场的乌军无人机,就是前苏联制造的图-141。这些苏制武器性能落后、保养不佳,对俄方造成的实际损害有限,但却是有效的心理战工具。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原总干事科尔图诺夫曾多次警告说,随着战事进入第二年,俄罗斯内部遭受的远距离攻击和“恐怖主义袭击”可能越来越多。7月7日,俄罗斯总统驻南部联邦区特使乌斯蒂诺夫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在俄罗斯南部,无人机袭击正越来越惹人注目,越来越具有目的性,成为对民众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因素。”乌斯蒂诺夫在一次安全事务会议上表示,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和燃料库,正在成为无人机攻击及其他破坏行动的优先目标。

一些分析认为,对于乌军的“远距离战争”,俄军最终可能还是选择通过大规模地面作战化解。乌军东部战区司令部7月17日称,俄军正在去年10月被乌军收复的哈尔科夫-卢甘斯克边境地区附近集结兵力,规模达到“10万名人员、900多辆坦克、超过555门火炮系统、370门多管火箭炮”。乌陆军司令西尔斯基警告道,该战线的局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很困难”。

猜你喜欢
反攻乌军克里米亚
乌军反攻要从马里乌波尔开始?
美报告:乌军持续作战能力正在下降
智能大反攻
克里米亚热气球节
丛林大反攻
乌总统渲染“八万俄军压境”
大选前4天普京视察克里米亚
化石大反攻
整人反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