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优化策略

2023-07-30 14:44兰慧琴
文教资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兰慧琴

摘 要:当前,福建省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课程多设定为目标性的单向教学,虽然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针对性不强、教学范围受限,导致教学质量逐年下降。为此,本文对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优化进行分析,简述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现状,从培养形式僵化固定、社会支撑不稳定以及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不清晰三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随后,以真实的教学衔接为背景,提出先加强社会支撑,再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中高本衔接课程定向化教学,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教师团队,同时搭建协同育人教学平台,根据人才培养成效进一步拓宽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渠道的优化策略,为职业教学后续人才培养形式的优化与完善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高本衔接 教学结构优化 人才培养模式 质量优化 教学形式创新

近期,在教学改革进程的推动之下,我国各个教育阶段的学校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定向改革,职业教育学校也针对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设计。[1]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冲击,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全新阶段,产业升级和转型进程也随之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大。[2]职业教育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是其中最为重要且关键的一环,通常情况下,中高本衔接教育过程相对繁杂,导致教学效果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3]

现阶段,在社会大环境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职业教育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与社会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故被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该人才培养模式仍不健全,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导致后续的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4]本文针对当下的教学现状,对职业教育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及应用标准,设计了更为灵活、多变且具有现代化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5]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尤其是高技术、高质量、全方位发展的人才的需求程度逐渐提高,所以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也需要标定具体的培养方向,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学校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搭建既能够满足自我提升又符合社会需求的学习桥梁,以此来进一步打造学生成长的空间。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我国职业教育院校从整体上优化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对应的培养范围,更快解决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提升总体教学效果。[6]

一、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扩大,给职业院校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中高本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升级。[7]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背景以及发展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导致某些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变得较为困难。这也意味着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标准正在不断提高,因此与之相应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与转型。[8]

在教学改革进程的影响下,福建省部分职业院校虽然对中高本衔接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方式及结构做了调整,但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部分学校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较难在短时间内增强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及适应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另外,在多元化发展背景下,部分院校对于中高本衔接中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方向定位不准确,导致后续制订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符,甚至出现了部分课程内容高度重叠或衔接断层的状况。[9]

二、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形式不灵活

我国职业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形式相对固定,多数院校沿用的是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但此种培养形式在部分技术型或者应用型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并不强,所以中高本的衔接状况并不理想,较难实现应变对接。传统的人才培养形式在短期之内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才培养效果,但是随着市场以及社会现状的不断更迭,社会对于人才类型及个人能力的需求也在频繁发生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日渐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除此之外,现今的人才培养形式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也容易导致中高本衔接课程出现脱节现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教学导向设定不明确,均会导致教学形式僵化,实践性下降。另外,人才培养形式僵化所形成的消极影响还体现在教学目标上。部分职业院校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连续性和具体性,对课程、教学单元的设计存在漏洞,给师生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支撑不稳定

所谓社会支撑,主要指的是在职业教学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对其发展创新起到支撐作用的政策、部门以及单位等。

首先是政策性支持。政府所颁布的政策一般是根据社会、市场的变动制定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存在引导和催化作用。但是部分职业院校忽视了这一问题,导致其设计的培养形式较为单一,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不相符,故难以发挥出预期作用。

其次是一些专业性的部门以及单位的支撑。这部分社会支撑相较于国家政策支撑而言通常不太稳定,一般采用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人才预留、培养。这种形式会导致人才培养偏离原本设定的方向及目标,虽然在某些方面的针对性较强,却未能遵循综合性实践培养的理念,易形成关联性的人才培养问题。

(三)培养方向不清晰

职业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对后续教学效果存在根本性影响。部分职业院校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进行中高本衔接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单向定位方式,集中教学内容、简化教学环节,以此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这种培养形式以及所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清晰,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分辨主次,对于职业院校后续的教学转型和调整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另外,职业院校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缺乏创新性,导致制定的教学单元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不利于后续人才的扩展性培养。此种片面的人才培养形式导致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理念难以发挥实际效用,培养方向混乱不清,教学问题频发。

三、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优化策略

(一)加强社会支撑

为了实现对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的优化,职业院校需要针对当前实际的教学需求以及目标加强社会支撑,完善整体的人才培养框架。

政府健全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的举措,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支撑的紧密度,为职业院校后续的执教及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以此为基础,学校为增强中高本课程的衔接程度,应该以实时教学的形式,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判别分析,同时综合社会支撑以及政府下发的辅助扶持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支撑的紧密度可以帮助学校逐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但若过度依赖社会支撑也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偏离,给培养出的人才的未来发展带来阻碍。

除此之外,企业与单位的支撑也可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职业院校可以与具有专业性技术的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以此实现校企双方的协同发展。在此环境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还可以进行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推进中高本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进程,福建省支持厦门遴选优质的中职院校,并开展“中高”贯通人才培养的“企业订单班”项目,联合相关企业和中职院校,合作培养中高衔接人才。2021年,由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和中职院校及企业三方成立的“海沧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招收了250名学生,以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的发展。

(二)中高本衔接课程定向化科学设计

与传统课程设计模式不同的是,定向化的科学设计可以从整体上加强中高本教育的衔接程度,完善对应的衔接人才培养结构,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以及职业院校的升级转型具有关键意义。职业院校可以设计多层级、多目标的定向化科学课程,建立起“线上+线下”的层级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课程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对于教学单元的设计以及课程的搭配也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以中高本衔接人才的培养作为课程教学方案制定的基础,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限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职业院校在课程设计排布时,要确保连贯性和科学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必修课、选修课以及中高本衔接过渡课程做出合理布设,有侧重地进行教学,如此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职业教育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元性,搭建协同培养人才的创新型框架,加快中高本教育的融通速度。

(三)完善人才培养教师团队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升级,是影响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部分职业院校对于这方面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完善人才培养的教师团队势在必行,如此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职业院校可以根据教学学科与内容对教师进行分类,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方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进一步培养;定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步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转换能力。

与此同时,在完成预期的培训后,职业院校需要依据实际教学情况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测试考核机制,检验教师培训的效果。从根源上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职业院校在招聘专职教师时,应当对应聘者的能力进行审核,提高标准,同时更要确保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另外,在现阶段“双师型”教学原则的引导下,职业院校转变对教师的选拔方式,逐步营造更加稳定、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

(四)搭建协同育人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的搭建,在一定程度上是职业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的外在体现。近年来,在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和背景下,传统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日渐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在形式和结构上进行适当创新与升级。

职业院校可以设定两种人才培养平台应用形式,分别是覆盖式应用教学平台和专项式应用教学平台,两种平台的使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

覆盖式应用教学平台应用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学生及教师可以进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平台中设定多个应用模块,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及学校标准自行选择并进行学习,为日常的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在此基础之上,覆盖式应用教学平台可以进行中高本衔接课程单元的设计。教师可以向学生征集意见,设计具有多元性、创新性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中高本教学进度的衔接。

专项式应用教学平台对于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学生登录平台,进行课程打卡,依据自身所学专业进行日常学习、资料下载以及问题讨论等。除此之外,平台还可以定期发布一定的专业性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强化自身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五)拓寬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渠道

部分职业院校在设计教学模式之前,会挖掘寻找部分外部的辅助性人才培养渠道,形成定向的合作,为后续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院校可以将实践作为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的导向性原则,综合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教学需求及标准,合理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可以建立与企业、校外机构、国外同等级水平院校的合作关系,经过研究和讨论,设计一整套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如此,学校可以从外部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教学辅助人才,汲取优秀教学资源和宝贵教学经验,以此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形式、目标以及理念,增强自身的教学实力。

院校可以通过与校外的培养渠道展开合作,建立专项的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例如与某企业签订合作意向后,为该企业优先保留人才,针对其内部的专业性技术进行研究和学习,逐渐形成循环式的培养模式;也可以与其他衔接学校合作,进行特色人才培养,例如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医科大学开展的“高本”贯通“3+2”和“3+3”人才培养项目改革,建立了首批职业特色鲜明的试点专业,包含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并设定为专升本的指标。采用“一体培养,分段管理”的管理方式,即两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行统一的教学设计,并分层级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也同样实行分段式管理,如在“3+2”人才培养项目中,学生的档案等相关管理在前三年由高职院校负责,在后两年由合作的对应本科院校负责。

此种人才培养形式进一步打破了传统教学形式的限制,具有较强的多元性与创造性,在增加学生专业实践经历和提升学生实操能力的同时,推动了中高本教育的衔接。在实际的执行和教学过程中,此种人才培养形式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内部的教学沟通与实践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后续更高层级的发展与学习奠定基礎。

四、结语

本文对福建省职业教育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优化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相较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当从中高本衔接的教学需求以及标准出发,基于人才培养的基础情况,构建更加灵活、多变的培养模式,实现多方向教学目标的融合及应用,扩大实际的人才培养范围。针对社会发展对于各类型人才的要求,在实际教学培训时,学院也可以根据相关条件,确立对应的培养方向,促使中高本衔接更为顺利,更符合职业教育的原则及形式。在国家政策的辅助及扶持之下,学院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升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效果,实现教学形式的优化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金豆,杜君.“岗课赛证”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高本衔接路径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2-24.

[2] 邬志锋,丘社权,肖明明.基于能力本位的高本衔接协同育人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80-84.

[3] 杨锐鑫.“4+0”高本衔接协同育人管理机制的构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16-18.

[4] 易晓爽,姜学.我国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现状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89-91.

[5] 严瑛,杨玫.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贯通服装类专业体系建设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4):148-149.

[6] 陈敏,张晓东,吴斌,等.“3+2”高本衔接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2):29-35.

[7] 朱军,张文忠.基于能力层次结构理论的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教学衔接探究[J].职教论坛,2020(8):54-58.

[8] 曾鑫.关于“3+2”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0(2):42-43.

[9] 徐颖.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就业与保障,2021(23):115-117.

基金项目:2021年度“我为建设新福建献良策” (统一战线专项)课题(JAT21113)。

猜你喜欢
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建筑暖通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市政雨水管道施工质量通病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