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朔地区油松营养钵造林技术

2023-07-31 11:53宋建兵
花卉 2023年14期
关键词:油松整地容器

宋建兵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九梁洼林场,山西 大同 037300)

0 引言

油松造林技术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造林水平,油松分布范围广泛,作为特有树种,具有枝繁叶茂、适应性强等种植优势。在同朔地区种植油松,实现造林目标,要把握种植油松的技术要点,提高造林水平。

1 油松的特点

油松是松科针叶常绿乔木,在我国作为特有树种,具有广泛的分布范围,天然分布在山地地区,例如陕西、河北、山西,均有大量的油松,目前油松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多数地区造林树种中最重要的种植品种。油松最高可达30m 高度油松的树皮下部呈现出灰褐色,其具有抗风性、喜光性的特点,油松造林目前是同朔地区造林实用技术中一种常用手段。单纯的油松林面积较大,根据油松的生长习性特征、树形特征以及园林用途,在培育油松时,以提高油松的质量为目标,要把握区域特点,将油松的优势利用起来。油松根系发达,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用于营林造林、成乡绿化、防护林建设,油松均可以发挥明显的种植优势,作为常绿针叶树种,油松的抗压能力强,不易出现腐朽。油松的材质坚硬,有着独特的纹理特征,其纹理较直,因此在制造家具、建筑房屋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用于电杆、矿柱的建设,体现出了油松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在园林绿化营林造林中油松作为优良树种,多年以来一直是同朔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在同朔地区营林造林活动中,加强对油松造林实用技术的把握,需要结合育苗技术、造林技术等应用,提高造林效果,油松造林场景如图1所示[1]。

图1 油松造林场景

2 同朔地区油松营养钵造林技术要点

2.1 采种技术

在育苗采种环节,针对油松的种子进行采集时,最好是通过母树林采集的方式或种子原采集的方式进行采种,也可以在现有林中进行种子采集,或是到散生树木中采集种子。如果是通过母树林采集的方式,选择母树时,最好是以树形好、有着强壮树干和强抗压力的母树为主,确保树木没有病虫害,树龄达到20~50 年。油松开花授粉形成幼果,通常是在5 月初的时节,直到下一年的9 月末,进入果实成熟期,果实成熟阶段,球果的颜色从前期的绿色逐渐变成了黄褐色。仔细观察球果,会发现果鳞微微裂开的情况,此时可以立刻进行采种,对种子进行处理时,主要采取的方式为冰雪贮藏方法,或先冬藏后催芽的方式,使用温汤浸种催芽法也是处理种子一种常用的方式[2]。

2.2 营养钵容器育苗技术

容器育苗技术在同朔地区的油松种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利用,容器育苗时,要选择生土和非耕地黄土,经过过筛处理后,加水混合进行育苗。在配置营养土环节,保证黄土中的各类杂物被充分去除,不可使用熟土或没有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容器育苗的原料,优先选择油松林的土壤作为原材料,配制营养土。在装袋(钵)环节,要注意营养钵的材料选择,准备2~4 年出圃的,要用不易降解的塑料营养钵,准备1~2 年出圃的,适合用容易降解的无纺布营养袋。

做床(畦)的要求,设置40cm 宽的步道,在苗床之间进行育苗作业和生产,选择地上和地下两种形式放杯(钵),按照高低一致的顺序在整理好的畦内进行装钵(营养袋)作业,在地上放杯(钵)时,要整平床,将容器袋(钵)并排放好,使用沙土在床的周围围好。地下放杯(钵)是根据容器袋的具体情况进行开挖处理,挖掘相同深度的苗床,将畦底整平,也可以略超过容器袋的高度,按照并排摆放的形式将容器袋放入畦内,完成了点播处理之后,确保每个顶部都保持在同一平面状态下,保持覆土的厚度具有一致性,达到整齐出苗的目的。播种前要正确的处理种子,使用温水浸泡种子24h左右,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对时间进行控制,在30min 左右。每天进行一次冲洗,使用清水冲洗催芽,通常情况下7~8d 之后,种子会出现裂嘴,此时可以进行播种设置播种穴,对深度进行合理控制,按照每袋5~6 粒的规格进行播种,提高出苗率,降低腐烂风险。覆土的厚度应保持适中,使用黏土和适量的砂土,上层覆盖细土,对覆盖厚度进行控制,以超过容器袋1cm 为标准,在幼苗出土前要做好管理工作,只能对油松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而不开展催芽,在17d 左右,幼苗可以出齐,催芽的种子是在10d 左右出齐。保持水分充足,温度适中,调节土壤温度时,可以采取喷水处理的方法,降低土壤温度,水源不足的情况下,要使用谷草覆盖或麦秸覆盖,增强地膜覆盖保湿增温的效果,油松营养钵如图2 所示[3]。

图2 油松营养钵

2.3 造林技术方法

在同朔地区油松造林中采取营养钵(袋)造林,直接决定了最终的造林效果,整地是造林工作前期关键重要的环节,是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林健康生长的有效措施,在造林活动开展之前,加强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前期整地,把握山地造林关键的环节,提高整地水平。尤其是造林条件不理想的地区,造林地的环境较差,更应提高整地标准,根据造林地的实际环境和条件确认整地要求,整地分穴状整地、水平阶整地、鱼鳞坑整地等。例如,穴状整地方法在有着良好造林地条件的位置适用,通常情况下,穴状整地中的穴深达到30cm,穴径为30~40cm,穴间距为2~3m,控制行距在2~3m,以110 穴/亩为宜,每穴的植株苗为一株。水平阶整地的方法,指的是窄带梯田的整地方法,适用于造林地条件不理想的地区,造林地的坡面应较为整齐,使用该方法深度为30cm,阶宽为50~80cm,长度为5~8m 或5~10m。坡面和阶面之间要形成一定的角度,为10°~15°的反坡,在阶梯间左右间距和上下距离分别为2m 和3m,保持每个阶面的水平状态,防止出现冲淤现象,在阶面上展开造林活动。鱼鳞坑整地的方式,在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条件差的造林区域内适用,即使是坡面破碎的造林地,也可以利用鱼鳞坑整地的方式,取得理想的整地效果。使用该方式时,行距为2~6m,坑距为1~3m,坑的大小长宽比例为0.5m×0.6m,深度为0.2~0.3m,按照110 坑/亩的规格,每坑播种植株1 株。在造林前一年雨季进行整地,是最佳的时间,如果土壤水分条件不理想,需要更改时间,在秋季进行整地,来年的春天进行造林活动。整地时要环山,按照水平状态,保持各穴阶坑之间处于合适位置,应按照相互交错的形式呈品字形排列上下相邻两行的穴阶坑,降低冲刷风险,同朔地区油松造林现场如图3 所示[4]。

图3 同朔地区油松造林现场

在油松营养钵(袋)造林时,要将其适应性强的优势利用起来,用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内,采取穴植的方法,带容器栽植具有以下好处:容器苗根系不易破坏,省工并可加快造林速度,在干旱情况下,培养基中的水分不易向周围扩散,使培养基相对保持在一个较潮湿的状态下,有利于苗木的成活和生长。保压时间对密度的影响如图4 所示,黏结剂质量分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如图5 所示。

图4 保压时间对密度的影响

图5 黏结剂质量分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栽植技术要点:栽植坑和营养钵大小相适宜,坑底要平,忌挖成“锅底坑”,以保证容器苗底部与坑底结合紧密。苗木在起苗、运输、栽植前做好保护措施,防止苗木失水。苗木到达工地后,有序堆垅,做好保护保湿措施。苗木二次运输、散苗要轻拿轻放,不得摔苗、抛苗。①栽植时,捏紧土坨,如果是易降解的无纺布营养袋则不用撕(褪)去营养袋,直接把营养袋植于穴内即可,如果是不易降解的塑料营养钵应撕(褪)去营养钵,尽量保持土坨完整。②紧贴穴南直壁放苗。③用铁锹将回填土填至与土坨平面一致时,扶正苗木,均匀在土坨周围将土踩实;然后再用铁锹将回填土填至起苗时的原土痕位置,栽正踏实,分两次填土,分层踏实。④栽植后上面盖一层疏松土,做好保墒,如果是不易降解的塑料营养钵,可以把营养钵撕开平铺在栽植穴内,采用钵体覆盖技术,从而降低地表的潜在蒸发速度,提高地温,加强保墒[5]。

2.4 加强抚育管理

在造林完成的同一年,需要加强松土、除草管理,提高抚育管理水平,通常在同一年要进行三次松土和除草,以确保造林达到理想的成活率水平,提高幼苗生长速度,前期管理的时间为3 年左右。通常在8~10 年后需要经过轻度的修剪,适量的修枝,确保树木正常生长。对该时间要进行合理控制,根据不同的区域条件需要避免时间过早或过晚,尤其切忌修枝过量,以免对树木生长造成影响,修枝最好的季节是在冬季,要将枝叶修理平整,避免伤到树皮。油松造林中经过郁闭阶段之后,油松进入分化时期,此时需要针对密度进行调整,修枝抚育的频率为每5 年进行一次,直到15~25年,抚育间隔可以调整为一次,避免出现生长衰退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油松的抚育管理中,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因为油松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幼苗油松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薄弱,例如,油松球、油松毛虫、松梢螟虫、油松球果小卷叶蛾等病虫害会对油松幼苗的生长发育形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应采取生物防治、农药防治等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油松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提高抚育管理的水平,造林现场施工如图6 所示[6]。

图6 造林现场施工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绿色环保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油松造林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造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应用手段,在油松造林中,提高油松的综合利用价值。选择优良的树种构建良好的绿色造林空间,要提高油松种植质量,把握油松育苗和造林技术的关键点,提高油松的生长质量,在精心的培育中,实现对同朔地区的造林改造目标,发挥出油松造林技术实用性。

猜你喜欢
油松整地容器
Different Containers不同的容器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难以置信的事情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取米
油松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