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Ⅰ亚群禽腺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

2023-08-01 02:55王志昌
北方牧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养鸡场病料腺病毒

王志昌

(邯郸市大名县农业农村局,河北大名056900)

腺病毒科目前被分为哺乳动物腺病毒属和禽腺病毒属, 其中禽腺病毒属包含14 个与禽类有关的腺病毒种,它们具有共同的抗原性。 根据群特异性抗原的差异, 禽腺病毒属被分为3 个亚群, Ⅰ亚群禽腺病毒主要引起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水综合征和肌胃糜烂症,Ⅱ亚群禽腺病毒主要引起火鸡出血性肠炎,Ⅲ亚群禽腺病毒主要引起鸡减蛋综合征。根据六邻体基因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已分离的I 亚群禽腺病毒可进一步分为禽腺病毒A、B、C、D、E 5 个种, 包含12 个血清型(血清1、2、3、4、5、6、7、8a、8b、9、10、11 型)。其中,血清4 型Ⅰ亚群禽腺病毒感染是我国家禽中流行的优势血清型。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局部或全身性传染病。鸡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和养殖场周围环境中,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 家禽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由于禽的呼吸系统结构特殊, 肺与气囊相通,气囊广泛的分布在鸡胸腔和腹腔中,家禽的胸腔和腹腔没有横隔膜而相互连通。鸡呼吸系统的这种结构为大肠杆菌感染提供了便利,大肠杆菌一旦突破上呼吸道的黏膜屏障,即可迅速进入胸腔和腹腔,感染鸡的心脏、肺脏、肝脏、气囊等部位,常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理损伤。鸡大肠杆菌血清型多样性导致不同血清型菌株制备的大肠杆菌疫苗之间交叉保护力低,更重要是由于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给防制禽大肠杆菌病带来了挑战。在临床上大肠杆菌可以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病原(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沙门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感染,给养鸡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023 年4 月, 河北某鸡场饲养的350 日龄海兰褐蛋鸡发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初步判定该场的蛋鸡发生了Ⅰ亚群禽腺病毒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根据上述诊断结果对该发病鸡群进行了治疗。本文对蛋鸡Ⅰ亚群禽腺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病理变化特点、病原学检测情况及防制措施进行了介绍, 该结果可为有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2023 年4 月河北某鸡场饲养的350 日龄海兰褐蛋鸡发病,据该鸡场饲养员介绍,病鸡临床症状主要为精神沉郁,被毛凌乱,采食量明显下降,反应迟钝,产蛋量下降,病鸡出现下痢、排黄绿色粪便。 发病5 天后开始出现死亡。 到送检诊断时该群蛋鸡发病率为70%,死亡率为9%。 经了解,该养鸡场蛋鸡于130 日龄前按常规进行了各种疫苗的免疫,但此后就没有接种过禽腺病毒有关的疫苗。

2 剖检病变

对12 只病死鸡进行病理剖检,病变总结如下:气囊呈泡沫样分泌物(6/12)。 心包内充满黄白色液体(7/12);心包增厚,心包膜与心外膜因渗出的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发生粘连(5/12)。肝脏肿大、颜色呈土黄色、见点状或斑驳状出血、局灶性坏死(7/12);肝脏表面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5/12);肺瘀血水肿(6/12);肾脏肿胀、呈土黄色(5/12);脾脏肿大(5/12);气管、大脑、小脑等器官未见肉眼可见病变。

3 病原学检测

3.1 病毒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参照有关文献报道方法处理病料、 提取病料RNA/DNA, 进行5 种鸡病毒病的PCR 检测,鸡病料PCR 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 剖检蛋鸡病料均呈马立克氏病病毒、J 亚群白血病病毒、禽戊型肝炎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阴性,均呈Ⅰ亚群禽腺病毒阳性。将PCR 阳性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际序列进行BLAST 比对,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剖检蛋鸡病料中检出的Ⅰ亚群禽腺病毒属于血清4 型。

3.2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操作取病死鸡心脏、肝脏和脾脏,分区划线接种于TSA 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和SS 琼脂平板,按常规进行细菌培养。 细菌纯化结果表明,TSA 平板上纯化的菌落呈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直径2~3 毫米;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纯化的菌落呈红色;SS 琼脂平板细菌生长贫瘠,零星生长菌落呈红色。 取纯化菌的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呈红色(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短小杆菌。自采集病料分离纯化获得了有相同培养特性的5 株细菌;16S rRNA 基因鉴定结果证实5 株细菌均属于大肠杆菌。

3.3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3 株大肠杆菌代表菌对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 氟苯尼考、 强力霉素和林可霉素等12种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3 株大肠杆菌对新霉素和阿米卡星均极敏,对庆大霉素和大观霉素均高敏,对头孢噻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卡那霉素均低敏,对其余4 种药物均耐药(见下表)。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抑菌圈直径:毫米)

4 讨论

综合发病鸡的临床表现、 剖检病变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初步判定该养鸡场饲养的蛋鸡发生了血清4 型Ⅰ亚群禽腺病毒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建议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4.1 免疫接种

鉴于当前无特效药物用于I 亚群禽腺病毒感染的感染,建议发病鸡注射血清4 型Ⅰ亚群禽腺病毒制备的卵黄抗体。 此外,在经常发生腺病毒感染的鸡场,产蛋期蛋鸡要注意禽腺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注射卵黄抗体或疫苗过程中应严格操作,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要充分消毒,并勤换针头。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 目前蛋鸡养殖过程中一般不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大肠杆菌耐药严重的鸡场,可以考虑用筛选出的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制备的疫苗进行接种。

4.2 切断传播途径

禽腺病毒在鸡群中既可以水平传播, 也可垂直传播。 因此,养鸡场应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不同日龄鸡的混养,避免禽腺病毒感染在鸡群的扩散。

4.3 消灭传染源

蛋鸡群封闭式养殖过程中, 要注意严防麻雀或其他野禽的侵入,防止引入传染源。 大肠杆菌存在于发病鸡和养鸡场环境中,发病早期应及时将病死鸡淘汰,严格执行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制度。 鸡场和鸡舍门口应设置消毒池,每天及时清除鸡舍中粪便, 然后及时做好鸡舍内外环境、设备及用具的消毒工作,以降低鸡场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载量,避免或减少鸡群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

近年来我国已报道了多株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大肠杆菌,临床上对大肠杆菌感染的治疗越来越困难。 因此,发生了大肠杆菌感染的鸡群用药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表现为高敏及以上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科学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可配合使用维生素C,以减少鸡群各种应激。

4.4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 为减少各种不良应激,平时应注意分析养鸡场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等条件参数。 对饲养密度进行控制,避免拥挤。 保证养殖环境的安静舒适,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合理通风,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饮水和饲料的洁净。

4.5 及时总结发病原因

鸡只抗病力强时, 自身携带的条件致病菌可能不引发疾病;但在各种应激因素刺激下或病毒感染后,条件性致病菌可能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鸡体内, 从而引起细菌病发生。 养鸡场要做好各种疾病的综合防控, 病原之间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增加鸡的死亡率。根据既往病史及时优化本鸡场的免疫程序。

4.6 鸡病的鉴别诊断

根据心包积液、肝炎、肾脏病变初步判定发病鸡群存在禽腺病毒感染;根据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等病理变化判定发病鸡群存在细菌性疾病。 由于先前诊治效果不佳,因此对发病鸡群要进行有关病原学检查, 以尽快控制鸡群病情发展。

猜你喜欢
养鸡场病料腺病毒
基层兽医采集送检病羊、病料的要点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一家“智慧”养鸡场De节粮账
外婆家的养鸡场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某部腺病毒感染疫情调查分析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基层兽医实验室样品采集、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规模化养鸡场蛋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浅谈养鸡场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