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梯田建设思考

2023-08-01 01:51栾秀萍张亮郭仲轩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成效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栾秀萍 张亮 郭仲轩

摘 要 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围绕农业生产改造坡耕地,建设水平梯田,发展旱作高效农业,为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甘肃省定西市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黄土坡,以修筑梯田为主,有条件的区域配套灌溉渠系、排水涵管等设施,构建了耕作机械化、种植规模化、产业特色化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定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梯田建设为例,探讨了建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加大改造提升力度、推进大片区梯田互联互通、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创新梯田文化发展模式、配套多种措施提升农田地力、开展梯田工程成效评价及统一规劃统筹推进建设等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梯田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甘肃省定西市

中图分类号:S157.3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79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通称“陇中”,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海拔1 420~3 941 m,年降水量350~600 mm,年平均气温7 ℃。定西市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坡陡沟深、地形破碎。该市总面积1.96万km2,现有耕地82.70万hm2,其中坡耕地68.94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3.3%。截至2022年底,定西市累计兴修梯田52.154万hm2,占坡耕地面积的75.6%,农村人均梯田0.2 hm2。定西市剩余坡耕地16.783万hm2,其中适宜修梯田面积为7.333万hm2,剩余9.45万hm2坡耕地属于土层薄或土石山区不宜进行坡改梯改造。

坡耕地综合治理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和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旱作农业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为坡耕地综合治理的主体工程,梯田建设在降低水土流失、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1]。但部分梯田仍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无法有效满足农业产业化、机械化要求,急需研究解决。

1 建设成效

1.1 减少水土流失,提高防洪保墒能力

受自然条件影响,定西市境内山地多川地少,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83%以上。坡耕地改造成梯田后,通过打破地界合并整治,可增大田面宽度、延伸梯田长度,使田面变得平整,土地变得松软,整治后的土地能有效延长径流在坡面上的汇集时间,增加渗入土壤中的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使径流流速降低,有效拦蓄坡面径流和泥沙,减少土壤及肥料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径流流失,从而大幅度减少流域内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根据多年监测数据,定西市境内流域产沙的60%来自坡耕地。据测算,定西市建成的水平梯田,每年可拦蓄径流9 106万m3、拦蓄泥沙1 142万t,在87 mm·h-1(定西市20年一遇的暴雨流量)的模拟降雨强度下,水平梯田不产生径流,所有降雨全部拦蓄下渗,可见水平梯田在控制水土流失、防洪保墒方面的效果十分明显。

1.2 改善耕地质量,促进粮食稳产增产

坡耕地修成梯田后,田间道路被打通,土地变得平整,再通过深松土地,土壤颗粒变小,微生物活动变得频繁,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以及有机肥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地质量,实现作物增产,土地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明显,生产力增强[2]。经测产,正常年景下梯田比坡耕地平均每667 m2增产30%~50%。据此推算,定西市修建梯田每年可增产粮食40.7万t,有效巩固和提高区域粮食保障能力。定西市安定区于2003年整体实现了梯田化,并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区(县)”,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于201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1.3 促进产业调整,增加土地综合收益

在黄土坡上修梯田,需要配套修建生产道路、田间道路,以利于农作物机械耕作、运输,便于大规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而且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后增加了高标准农田和优质耕地面积。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配套田间道路、主干生产道路及道路防护林工程,有效提高了梯田综合生产效益,同时开展机械化作业,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资源整合[3]。通过建设梯田可有效改善耕地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的保肥和抗旱能力,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造条件。多年来,定西市依托梯田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地膜、大棚等旱作高效农业,加大全膜双垄沟播、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运用力度,初步形成了梯田+N(马铃薯+中药材+畜草)等多种经营模式[4]。该模式为定西市打造“中国薯都”“中国药都”奠定了坚实基础,如2021年依托梯田马铃薯产业实现年产值近30亿元。通过水平梯田建设,实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数量、粮食产量和群众收入三增加。

2 存在的问题

2.1 坡耕地存量大,治理任务艰巨

截至2022年底,定西市还有7.33万hm2适宜修建梯田的坡耕地亟待治理改造,现有坡耕地地碎坡陡,远离村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同时,现有坡耕地整治工程量大且造价高,治理难度大,资金投入大[5]。

2.2 低标准梯田多,仍需提升改造

定西市现有需提升改造的老旧梯田12.67万hm2,主要为人工修筑梯田,且以条田、缓坡梯田为主,地块小,田面宽度窄。同时,道路防护措施排水渠、水土保持林配套不完善,无法满足机械作业要求,严重限制了梯田效益发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2.3 开发利用单一,综合效益不高

由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跟进、土地流转不及时,定西市个别村甚至没有成熟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导致土地平整后继续回归农户耕种模式,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不足,梯田综合效益发挥不充分。

2.4 补助标准偏低,难以满足需求

目前,梯田建设方式以机械兴修为主,机修梯田平均每667 m2中央投资1 600元。由于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不同区域地形条件差异大,随着梯田化程度不断提高,梯田建设工程逐渐向偏远山区推进,修筑难度增大,补助资金远不能满足路网、防护林网、护埂、渠系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2.5 基础条件薄弱,耕地质量不高

定西市各地虽然重视坡耕地整治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建设任务,但耕地质量偏低、农业生产效益不高,部分地方“靠天吃饭”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目前,定西市耕地质量等级为四等至十等,平均等级为7.33,比甘肃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低0.88。

3 对策建议

3.1 持续加大改造提升力度

通过采取改质、调形、降坡、加宽、深松等措施,配套田间生产道路、防护林,有条件的区域配套灌溉渠系、排水涵管等设施,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对20世纪人工修建的田面宽度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低标准、老旧梯田进行提升改造,按照“小并大、大连片、易机械,好运输”标准,通过加大土地平整力度、拓宽田面宽度、完善田间道路等措施,实现耕地田块相对集中、田面平整,便于机械化、规模化耕作,打造耕作机械化、种植规模化、产业特色化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改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经济收入[6]。

3.2 推进大片区梯田互联互通

定西市所在区域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之一,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多数分布于山区农村,水土流失治理是发展产业、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措施,大片区梯田实现互联互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以水土保持“三片八区”(渭河、洮河、关川河三大片区及定西水土保持八个功能区)为总体布局,建设以道路为骨架的农业交通网络,推动大片区梯田互联互通,使大片区梯田在种、管、收、运、加等各个环节实现机械化、网络化,更好地适应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实现农业高效发展、乡村振兴快速推进、农村条件逐步改善、农民富裕富足[1]。

3.3 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注重梯田项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发挥、价值互补,探索融合水保、水利和农业农村等部门项目,以建设高标准梯田为基础,把握政策叠加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梯田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渠系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打造高标准优质农田。统筹推进农业发展的各种资源整合利用,加大土地流转、租赁、托管力度,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参与项目建设及后续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项目化推进,大力发展“梯田+合作社+产业带动”“龙头企业+合作社+梯田”等模式,推动马铃薯、中药材、优质牧草、蔬菜及花卉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化、集约化,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综合效益。

3.4 创新梯田文化发展模式

抢抓乡村振兴有利机遇,立足黄河流域乡土特色和地域特色,充分挖掘梯田文化内涵,学习借鉴婺源县江岭梯田、元阳县哈尼梯田等经验做法,推动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好传统农耕文明。立足优势资源,加强规划设计,突出梯田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景色,充分挖掘梯田水源涵养、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价值,打造以展现水保文化、科普、教育等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将梯田特色农产品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互联网+魅力陇中梯田”旅游模式,增强游客参与性和互动性,宣传好梯田文化,讲好梯田故事,提升陇中黄土高原梯田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同时,通过建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展示平台,生动形象地展示定西市的人文歷史、小流域综合治理、旱作梯田和淤地坝建设等,使人们对定西市水土保持有全方位的认识,增强人们对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措施、取得成效等方面的认识,提升水土保持的社会影响力。

3.5 配套多种措施提升农田地力

坡耕地耕作面坡度大、保水保墒能力差,农作物生长条件差,土地产出率低。通过坡改梯工程,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质量等级,达到作物增产的效果。同时,采取配套施肥、保护性耕作等多种措施,基本形成田平路达、旱涝保收、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格局,耕地质量等级有所提高,农田单产有所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采取增施有机肥、覆膜、秸秆还田、深松等技术措施,耕作层厚度增加,农田地力提升;推进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提升耕地质量。通过配套多种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8 g·kg-1,土壤pH值保持在7.0~8.0,耕地质量等级在6等以上。

3.6 开展梯田工程成效评价

健全完善梯田项目的效益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准确反映梯田建设综合效益,为加快坡改梯项目实施及管理机制创新提供有益借鉴。从梯田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进行评估,包括新增粮食产能、农业机械化率、受益总人数、农业人均增加年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数、社会保障、休闲娱乐、人文景观旅游、防灾减灾、节能减排、改善农田灌溉排水面积、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及农药化肥使用减少量等具体价值指标,从而总结出梯田建设最佳配套措施、梯田增产效益及投入产出比等,为今后梯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7 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建设

根据定西市现状,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布局,科学统筹,统一规划,注重均衡发展,优化工程布局,规划重点区域,集中投入,整体推进,打破地界,两块并一块,多块并一块。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规划生产道路、田间道路,特别要在集中连片的地块修通主干生产道路,确保机耕路安全。结合梯田建设,在道路两旁、田埂、荒坡及其他地方栽植水土保持林,保护路面、田埂,调节径流,拦蓄泥沙,防止侵蚀。在推进梯田建设的同时,要结合老旧梯田的提升改造,区域连片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实施一片,成形一片,利用一片,优化布局,以适应机械化耕作需要、产业化发展需要及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因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侵蚀强度高,定西市一直是全国、甘肃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特别在渭河以北的部分黄河流域,沟壑密度大、土壤侵蚀强度高、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定西市要以水土保持为重点,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梯田工程建设,提升梯田工程与田间道路、渠系等设施配套化程度,把梯田建设成为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存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基础平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黄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苗润吉.水平梯田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1):46-47.

[2] 周爽.不同水保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2(5):6-8.

[3] 孛永明,陈瑾,王丽洁.新时代定西市梯田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22(7):25-27.

[4] 邓刚,张富,马瑞,等.以坡耕地梯田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22(3):5-8.

[5] 张晓虹,周茂荣,孙浩峰,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甘肃省梯田建设标准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22(3):8-11.

[6] 侯泽青,刘雅丽,陈永钢.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治理效益探析[C]//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提升水利基础保障作用论文集.武汉:长江出版社,2022:517-522.

(责任编辑:刘宁宁)

收稿日期:2023-04-14

基金项目:定西市科技计划项目生态保护专项项目“定西梯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DX2021A201)。

作者简介:栾秀萍(1981—),女,甘肃陇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科学研究。E-mail:1846310510@qq.com。

猜你喜欢
成效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