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3-08-01 07:23钱晓晨
新教育·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钱晓晨

【摘要】开展数学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数学素养,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科特色和优势,开展因势利导的学科阅读,促进学生数学课外阅读能力的进阶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外阅读;数学素养

2021年7月,旨在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及课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落地,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孩子学业繁重、功课繁多的现象。该政策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在减轻孩子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如何真正解放孩子,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教育部在多年前就提倡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中小学生的阅读量,因为阅读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且有效途径。“双减”实施后,阅读的重要性愈加明显。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怎样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

阅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及文字来获取有效信息来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过程,是人的一种主动认知活动。数学阅读同一般的阅读一样,是一种完整的心理活动,包括对语言的认知、对图形及符号的认读、对概念的理解及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和记忆等过程。喻平教授提出数学能力结构有3个层面:元认知能力、共通任务的能力、特定任务的能力。元认知能力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共通任务能力是利用元认知能力解决一般任務的能力,特定任务能力高于共通任务能力,是利用元认知能力解决特殊任务的能力。数学阅读能力处于共通任务中,有时又高于共通任务能力的层面。

从数学能力结构来看,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主要由文字理解、语言互译、阅读迁移、分析推理、空间想象等因素构成。

二、发展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在传统的中小学教学中,阅读常常更多地与语文学科相联系,数学等理科则很少强调阅读。当教育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不断革新后,阅读的地位不断提高,“阅读=语文”的观念被推翻。在数学教学中,阅读是理解的基本前提,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课外阅读作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非常必要的。

1.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小学生因其认知水平有限,在阅读数学教材及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无法理解其含义,实则就是阅读能力不强。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内的时间有限而课外的空间无限,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课外得到无限延展,学生的潜能也会在课外获得无限的可能。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通过增加课外阅读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必要的。

2.提高理解能力

阅读过程就是理解文字含义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文字及符号的理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修订版的课标指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仅仅对数学概念及结论的机械记忆及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主动积极参与及体会生活及实践,才能理解及内化概念。显而易见,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需要以理解力为基础,发展阅读能力是相对有效的途径之一。

3.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但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形成与发展的。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学生将文字与符号信息转化为自我认知元素的重要途径,是学习及探究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被大量作业“压迫”而忽视阅读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也许能看到学生短时间的好成绩,但实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双减”政策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改变,学生摆脱了作业及辅导班的“束缚”,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发展和充实自己,通过发展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迎来了真正的好时机。

1.转变观念:正本清源

从生活实际中可以发现,在改变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最难的环节是转变人们已有的观念。数学要多做、多练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教师和家长都会认为只有“刷题”才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不二法门,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来提高数学能力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这种观念需要改变,大量的练习只是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套路,却制约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发展。

如小学低年级常常有口算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数量的口算,然后以所用时长及错题数量作为口算能力的评判。这种形式的作业往往导致家庭氛围异常紧张,家长一边掐着秒表一边盯着孩子,如同大型比赛中裁判看着参赛选手,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而误判,孩子则神情紧张、大汗淋漓。这种形式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但是如果孩子在练习中无法达到要求,随之而来的就是挫败感甚至对计算的“恐惧”,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种形式的作业进行了“改良”,在课后不布置定量定时的口算作业,而是建议学生去阅读数学读物。相比机械重复的口算训练,学生会对阅读数学读物更感兴趣,只要是数学读物,其中一定涉及了计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自然完成了训练,而这种训练是积极主动、没有负担的。

教师的观念可以影响学生及家长,因此观念改变的源头在于教师。教育并非只是即时的工作,它具有长远的价值,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分数至上”的观念,舍得放手,让孩子在阅读中拥有更自由的发展。

2.亲自引领:行胜于言

“行胜于言”是清华大学的校风,顾名思义,是指行动的作用远胜于言语,但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上文提到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将阅读置于重要的地位,这种转变并不能止于“言”,而应该始于“行”,并且一直行动下去。即教师需要亲自引领学生发展阅读,以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只有自己真正热爱阅读,才能影响身边的人,才能教出热爱阅读的学生。

对于教师而言,除了钻研教材和教参,课外阅读也非常有必要,它是提高自身素养和主动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工作之余喜欢阅读有关儿童积极心理学的书籍,从中获取解读儿童行为的正确思路,帮助自己更好地关注孩子、理解孩子。

人类正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而不断进步着,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自身的素养及人格一定能感染、影响学生。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之余增加阅读量、拓展阅读面是一种直接且有效的方式。

3.口传心授:事半功倍

要开展一项工作,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及充足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方法正确才能让事情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数学课外阅读而言,因为其中渗透了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应教授给学生阅读数学读物的正确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阅读的正确方法即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提炼文中的数学信息,进行解读与分析,并将其加工成数学信息进行解答,进而达到边阅读边动脑的效果。小学生在阅读时会更加注重文中的情节而忽略渗透在其中的数学知识,效果并不佳。鉴于此,笔者便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准备好纸笔,将数学读物中涉及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并自己解答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解答。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很快养成了一边阅讀一边在纸上演算的习惯。

孩子的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都超乎我们的想象,给孩子指明正确的方向,教会孩子高效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心领神会,阅读能够事半功倍。

4.开展活动:相辅相成

开展活动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深受师生的喜爱。因为小学生尚处在爱玩的年龄,易对事物感到好奇,同时又很难对同一件事物拥有持久兴趣,因此变换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兴趣。诚然,数学读物的情节稍逊于深受小学生喜欢的文学或者漫画类书籍,孩子们在对其保持了一段时间热情后难免易失去兴趣。如果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将数学阅读渗透于活动中,孩子不仅可以“玩”,更能从玩中“学”,确保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持续热度。

在常态化教学活动中,读书分享交流会、阅读比赛、图书漂流等形式都有着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特征,可以落实及推广。如笔者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时每周举办一次“好书推荐”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轮流推荐阅读,在活动中除了推荐好书,还设置了有奖竞答、数学问答、数字游戏等环节,学生沉浸其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自主阅读。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班级中相互借阅的现象明显增多、学生身边的课外书不断增加,班级的阅读氛围逐渐浓厚,数学阅读已经成为多数孩子的习惯。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常常会因为时间久了而忘记上课学过什么、老师教过什么,但却不会忘记曾经玩过的游戏、参加过的活动。开展读书活动,让孩子感受读书的快乐、体会分享的乐趣,阅读的分享并不止于书籍本身,更在于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学习习惯的分享,学生可以彼此学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5.家校共育:同心协力

孩子的进步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愿景,家校合作是提高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径。阅读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信念,要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是最好的榜样,家长的支持及参与是助推学生能力发展的强大力量。

笔者做过调查,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书籍是漫画类书籍、绘本、科学读物,其次是故事、小说、文学类书籍,数学类书籍则排在最末,原因是数学类书籍“不好玩”。鉴于此,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开展了“大手拉小手、你读我也读”的亲子阅读活动,让大人和孩子每天利用30分钟来共同阅读数学课外书。家长的参与让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了很多,书中的数学游戏学生和家长一起玩,书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和家长一起解答,书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和家长一起探索。如此一来,数学课外阅读的难度降低了许多,亲子关系温馨融洽,孩子们自然会乐在其中。

贯穿于字里行间的数学问题就是数学书籍的魅力,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种感觉会在阅读中逐渐形成。家校共育、齐心协力,能帮助孩子体会到数学阅读的快乐,欣赏数学问题的魅力。

6.无限拓展:追本溯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生活的感知,同时也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发展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能力不仅是当下的目标,更具有长远的价值。教师可以充分整合校内校外资源,让学生的阅读有充分拓展的可能,回归阅读的本源,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

数学阅读拓展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校内可以带孩子寻找校园里的数学:花坛的形状、楼梯的阶数、旗杆的倒影、井盖的周长等;又如班级征订报纸杂志或者订做校服时让孩子分析全班同学汇总的相应数据;遇上节日庆典时让学生对节目时长、庆典花费等进行预算。在校外,可以建议家长带孩子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如做旅行攻略时和孩子一起查看航班、比较酒店价格、确定最经济便利的旅游路线;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买卖游戏;外出超市购物时一起关注价格的变化、计算总价等。

数学阅读的拓展能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及数学方法迁移至实际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读懂生活,从生活的角度理解数学,实现学习与生活的交融,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生活技能。

新时期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希望,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书本上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书本之外的知识和方法。数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技能与方法的教学,而是一种自主钻研的品质培养,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课外阅读,如同给孩子插上了一对翅膀,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王红梅,金岚.小学数学阅读资源的发掘与阅读形态的创新[J].教学与管理,2022(10).

[2]董海亮.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教育,2022(09).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