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条锈丰产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兰天653 的选育

2023-08-03 22:05韩涤平张文涛杜久元
中国种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兰天条锈病陇南

韩涤平 白 斌 张文涛 杜久元

(1 甘肃省天水农业学校,天水 741400;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兰州 730070)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的最主要病害之一。选育与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1]。由于条锈菌的变异性,育成的抗锈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后,常因新致病小种的出现而丧失抗性[2-3],因此,选育持久抗性品种、延长品种抗性保持时间是抗条锈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4]。甘肃南部(主要指天水、陇南两市)作为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小种易变区以及最重要的菌源基地,选育和应用持久抗性品种是持续控制当地病害、保证小麦生产安全的可选策略[5-6]。国内外育种实践证明,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多个抗性基因,通过有效抗病基因累加,提高品种抗病基因的丰富度,可显著延长品种的抗病性保持时间并获得持久抗性品种[7-8]。冬小麦新品种兰天653 是利用这种方法育成的又一个抗病丰产旱地冬小麦新品种,2020 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200011。

1 亲本简介和选育过程

兰天653 组合为96-18-1-3-2-1/00-30-3-2。母本96-18-1-3-2-1 为国际已知抗条锈基因载体品种Dippes Triumph 与兰天10 号杂交而来的中间材料,冬性,无芒,中秆,抗寒、抗旱性强,抗条锈,含国际已知抗条锈基因Yr15,Yr15是目前所有已知抗条锈基因中对条锈小种CYR31、CYR32、CYR33和CYR34 都保持抗性的少数基因之一。父本00-30-3-2 以国际已知持久抗条锈品种Flanders 与兰天10 号杂交育成,冬性、株高适中,抗寒、抗旱性强,高抗条锈,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含有3 个已知抗条锈基因Yr9、Yr30、YrZH84。

2006 年进行杂交,组合编号为06-653。2007年F1,组合表现优秀;2008 年F2,混合种植3000 个单株,选择优良抗病单株;2009-2011 年F3~F5,从优良株系中继续选择优良抗病单株。经连续3 年株系和单株选择,在2012 年F6获得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条锈免疫的株系06-653-7-2-2-2,混合收获并对它进行已知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检测。2013 年该品系进入品系鉴定试验;2014-2015 年在甘肃清水、灵台两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表现优秀;2016-2017年参加甘肃省冬小麦山区组区域试验;2018 年进入生产试验。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兰天653 为冬性,幼苗匍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护颖长圆形、方肩,颖嘴鸟喙形,有颖脊、窄、无齿。平均株高90.0cm。叶片中,剑形,半下披,有腊质,无毛;叶耳黄色。鞘深绿色,有腊质,无毛。穗长7.4cm,小穗数17.0 个;穗粒数41.0粒,千粒重46.6g。籽粒椭圆形、白色、半角质。生育期231~272d,平均258d,中晚熟。适宜在甘肃东南部天水、陇南市的一般山区及平凉、庆阳的肥塬区种植。

2.2 品质据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籽粒粗蛋白含量(干基)13.21%,粗脂肪(干基)含量1.69%,赖氨酸(干基)含量0.34%,湿面筋(14%水分基)含量30.4%,Zeleny 沉淀值25.8mL;吸水量59.0mL/100g,面团形成时间2.0min,稳定时间1.6min,弱化度219F.U.,粉质质量指数32mm,评价值30;硬度63.4,出粉率70.0%。

2.3 抗病性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菌CYR34 和混合菌的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分别为3/10/100 和3/20/60;成株期对CYR32 号、CYR33 号、CYR34、贵22-14、中4 以及混合菌均为免疫。中抗白粉病。已知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含有Yr9、Yr15、Yr28、Yr29、Yr30、Yr59、Yr62、Yr64、YrZH84共9 个已知抗条锈基因,其中Yr15、Yr29、Yr30、YrZH84都为有效抗条锈基因。

3 产量表现

3.1 品系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2012-2013 年度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清水试验站参加品系鉴定试验,每hm2平均产量7626.0kg,较对照兰天19 号增产5.96%。2014-2015 年在甘肃清水、灵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两地每hm2平均产量分别为5962.5kg 和6262.5kg,分别比当地生产对照兰天19号和长6359 增产26.86%和11.63%。

3.2 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6-2017 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6312.0kg,较对照兰天19 号增产6.3%;2017-2018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529.5kg,较对照兰天19 号增产11.2%。2018-2019 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6606.0kg,比对照兰天19 号增产5.7%。

4 栽培技术要点

在天水、陇南两市海拔1700m 以上的高山区,播种期一般以9 月中旬为宜;海拔1700m 以下的半山、浅山区及陇东肥塬区以9 月下旬为宜。播种密度亩基本苗30 万~32 万,亩播种量15.0~17.5kg。施肥时以基肥为主,注意氮磷配合,全生育期N∶P2O5配比可掌握在1∶0.60~0.75,返青后根据苗情趁雨追施化肥,建议基肥施用量为每667m2二铵15kg、尿素10kg,返青后追肥一般不超过尿素8kg。除草可在越冬前(12 月上旬)或早春返青后进行。由于兰天653 成株期对于目前我国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均为免疫,所以不必针对条锈病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兰天条锈病陇南
礼县兰天系小麦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8个冬小麦新品种在庄浪县引种试验研究初报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康乐县冬小麦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礼县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