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筋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94

2023-08-03 22:05杨淑萍刘文林张宏纪唐婧泉李禹尧王翔宇
中国种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抗病性区域试验黑龙江省

杨淑萍 刘文林 孙 岩 张宏纪 唐婧泉 李禹尧 王翔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

黑龙江春小麦种植区是国家区划的大兴安岭沿麓春小麦中筋、强筋产业带的主栽地区,在保障国家小麦主粮安全方面有独特地位。黑龙江春小麦主产区多为丘陵山地,南北东西跨度较大,生态条件较为复杂,因此,尽快选育出遗传类型丰富的优质中筋、强筋小麦新品种并在不同生态区推广种植是保障小麦优质原粮安全生产的坚实基础[1-3]。辐射诱变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创制小麦新品种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技术手段。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团队利用该技术于2009 年配置杂交组合,以垦红17 为母本、06K508 为父本,γ 射线1 万拉德诱变其F1种子并温室加代获得M1;2010 年田间播种M2,分离后代按系谱法选择,重点是对株高和秆强度的选择,高世代同步进行品质和抗病性鉴定。2014 年于M6决选出中筋高产抗病新品系龙辐14-979。2015-2017 年在研究所内进行产量鉴定试验。2017-2018 年进行全省异地鉴定试验。2019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品种推广区域试验,2020 年续试。2021 完成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生产试验。2022 年6 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麦20220004,命名龙辐麦194。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龙辐麦194 为春性品种,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期89d 左右,属于晚熟类型。该品种幼苗半直立,前期发育较慢,苗期抗旱性较强。株型收敛,株高102.1cm左右。穗纺锤形,小穗数一般为18~24个。无芒,千粒重34.3g 左右,容重平均为803g/L 左右。

1.2 品质特性2020-2021 年连续2 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籽粒蛋白含量分别为14.57%和16.15%,平均15.36%;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0.2%和37.6%,平均33.9%;稳定时间2.7~3.0min,平均2.9min;抗延阻力387E.U.,延伸性18.4cm。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质指标。

1.3 抗病性分别由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19-2021连续3 年进行抗病性鉴定,龙辐麦194 对小麦秆锈病的生理小种21C3CTR、21C3CFH、34C2MKK、34MKG等均表现为高抗至免疫,中感赤霉病、根腐病。

2 产量表现

2019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品种推广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4302.2kg,较对照龙麦35 增产8.9%;2020 年续试,平均产量4966.1kg,较对照龙麦35 增产5.3%;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634.2kg,较对照品种龙麦35 增产7.1%。2021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品种推广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4323.8kg,较对照龙麦35 增产7.5%。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茬、整地、施肥前茬最好是大豆茬或马铃薯茬,如果选用玉米茬,要特别注意玉米秸秆和根茬的处理。所有茬口都要避免农药残留问题,防止对小麦构成药害。秋整地,秋施肥,进行深翻或联合整地,上冻之前施肥,施肥比例为N∶P∶K=1.2∶1∶0.5,可适量加入S肥,以每hm2施肥225~255kg 为宜。2/3 为底肥,1/3 为种肥。

3.2 种子处理与播种播前选用戊唑醇悬浮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或敌委丹等按照用药比例进行种子包衣,预防白粉病、秆锈病、黑穗病和根腐病等小麦多种病害发生。在适应区4 月上中旬播种,采取10cm 或15cm机械条播栽培方式,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每hm2保苗600~650 万株,并根据实际芽率和千粒重计算播量。

3.3 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后,为预防春季干旱保墒,播后要及时镇压,1 周后根据天气情况再镇压1次。3 叶期压青苗1~2 次,并结合化学除草叶面喷施适量氮肥以提高品质,在小麦生育的抽穗、开花期如遇多雨天气,提前做好麦田赤霉病以及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预案等[4-5]。

3.4 适时收获适时收获,防止雨淋影响籽粒品质。小麦完熟期注意天气情况适时收获晾晒,当含水量低于13%时入库保存,以保证籽粒品质及小麦的产量。

猜你喜欢
抗病性区域试验黑龙江省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
第四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湖南试验点区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