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水稻绿色栽培存在问题及改善策略

2023-08-03 22:05丁宝
中国种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梅州市分蘖秧苗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农业栽种技术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水稻种植规模、产量实现了双提升。但是和日本、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还存在着粗放、不精细化、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水稻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因此,本文以重要的水稻产区——梅州市为例,探讨了水稻绿色栽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措施,来给农户一些参考。

1 梅州市水稻种植现状

梅州位于华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域,常年多雨,气温较高,有利于稻米生长。根据统计数据,梅州市2022 年春季播种粮食面积为14.2 万hm2,其中50%为稻米。梅州市以种植双季稻为主,随着杂交稻技术的推广,梅州市的稻米种植面积和规模持续增加,稻米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作为一个以农业见长的城市,近年来,梅州的水稻种植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2018 年,梅州市建立粮食安全责任制,将粮食安全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严格把控水稻播种面积和水稻产量。同时,一系列强农和惠农政策也得到良好的执行,增加了对农业、农田基本设施、农田水利的投资力度,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得益于梅州水稻种植的良好发展态势,我国的水稻专家袁隆平曾三度来到梅州,指导农民双季水稻的栽培,创造了多项新的历史纪录。2008 年梅州市农户曾打破了双季水稻每667m2产量1500kg 的世界纪录,打响了梅州市水稻栽种的响亮名声。

2 梅州市绿色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2.1 农户种植技术不高要想规模化种植出高产、优质的稻米,就必须从品种的选择入手。目前,我国乡村农户虽然有一定的水稻种植经验,但对相关的种植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比如,在种水稻以前,很多人经常会忽视种子的抗病毒处理,结果导致在水稻发芽后,抗病性降低,植株活力不足,再加上外部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秧苗发育不足,或者出现死亡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产。

2.2 忽视对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问题是当前影响水稻种植绿色栽培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很多农户在水稻生产中,只有在病虫害出现后,才会根据病虫害的危害进行防治,降低病害的蔓延。虽然这样的种植技术能够缓解病虫害,但属于一种被动的防治方法,无法在根源上解决水稻病虫害,同时,还有可能导致农药用量过多,甚至是对种植土壤产生持久的污染,无法实现绿色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2.3 稻种加工方面的问题除上述有关问题外,还存在着稻种加工方面一些问题,如稻种品种更新不够及时、不适应本地栽种条件等。由于缺乏相应的稻种加工处理,忽视了种苗培育阶段的有关工作,以及对土壤的分级处理,造成了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3 梅州市水稻绿色栽培的改善措施

3.1 栽培稻的选育与栽培在生产上,最重要的是品种的选用与栽培技术的应用。根据梅州市的实际情况,农户在选择杂交稻时,一般都会选择优质、高产和抗病性强的品种。杂交稻的根系更强,抗病害能力更强,更高产。因此,农户在选用杂交稻的时候,要结合本地的地域特点。在有良好光照条件的平原地区,为了获得高产,可以选用金优207;在光照不足、气温较低的山地地区,应从抗低温、抗病害的角度,选用汕优428 为优。

3.2 做好秧苗培育在选择稻种之后,接下来就是育苗工作。农户应选择合适的栽培点,确保土壤肥沃,光照良好,同时要选择适宜的灌溉条件,尽量减少病害的发生。在进行插秧时,应根据种植区域的具体条件,采用手工插秧和机械抛栽2 种移栽方法。秧苗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水稻产量。同时,在种植的时候,要确保秧苗光照充足。试验表明,这种栽培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分蘖率。

在秧苗培育中,农户也要做好田间整地工作。通常,在秋收后,可以将土壤中的根茬、杂物翻耕出来,一般是浅耕15cm,然后再对土壤进行平整作业,等到来年春天更有利于秧苗成长。苗床的处理通常就是在坡地上进行地形调节,以确保无大粒的土壤结块。秧苗喜水,因此,农户要经常浇水、施肥,及时清理杂草。

3.3 科学灌溉,防治病虫害当水稻出苗率到80%的时候,及时进行灌溉。在对水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在初期进行浅水抛植、回青分蘖,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水和露晒田。

在孕穗期,要在田间形成浅水层,在灌浆至黄熟期,要保证农田的土壤湿润,以保证灌浆饱满。正确的灌溉方式是提高水稻产量行之有效的方式,正确的灌溉方式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深水返青指的是水稻插秧后,根系大量受损,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此时缺水,就会使其根部的吸水能力降低,叶片丢失,轻者返青期延长,重者则会造成枯叶死苗。

一般来说,灌溉量一般控制在3cm 以内。浅水分蘖,也就是在分蘖期间,如果灌溉太深,土壤氧气不足,营养物质的分解速度就会变慢,水稻根部的光照也较弱,不利于分蘖。但在分蘖阶段,也不能无水,一般要浇1.5cm的浅水。在水稻从育秧到抽穗的这段时间里,为确保水稻抽穗,必须保持田间约3cm 的水层。此外,科学施肥和合理浇水对实现绿色、无公害、高产、优质的水稻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农户要以水稻的特性为依据,决定有机肥料的用量:磷肥的用量要控制在80kg/hm2,氮肥的用量要控制在160kg/hm2,钾肥的用量要控制在90kg/hm2。同时,要做好基肥的施用量,按照80%钾肥、70%磷肥、30%氮肥的配比施用,以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3.4 做好肥料和水分管理土壤中的有机质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养分供应,施用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而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能,改善土壤的结构,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但是,在水稻栽种的过程中,如果长期使用一种肥料,可能导致土壤板结,造成土壤中的养分流失,不利于后续种植。对于这种情况,要合理使用有机肥与化肥,改善土壤的营养供给体系,一般情况下,有机肥与化肥的比例为3∶7 时,对水稻的产量更有利。在水稻的生长中,最需要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硅,农户可以根据种植需求合理搭配。有条件的农户要对土壤进行检测,以产量为依据,施好分蘖肥,增施穗肥。

3.5 分类做好土壤处理工作在把握好绿色无公害高产水稻综合种植的同时,农户还应认识到,在实现绿色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土壤特性也起着关键作用。根据土壤的具体条件,进行有效地调控,使其更适合于水稻的生长。

我国曾经出现水稻中铬含量超标的事情,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因此,对于大米中铬等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应从根源上解决。首先,农户要通过对土壤理化性状研究,明确土壤中是否过高的重金属元素。其次,在治理污染时,必须掌握土壤的理化特性,通过物理手段将其还原为酸性,从而达到减少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中和土壤酸度。酸度过高的土壤对水稻产量不利,农户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来中和土壤的酸度。一般来说,农户都会使用一种常见的物质——熟石灰,来中和土壤中的酸度。不同的石灰的pH 值有差距,因此,在使用熟石灰的时候,要先测算土壤中的酸度值,然后再根据数值选择合适的熟石灰。

3.6 注重水稻绿色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对水稻绿色栽培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比较迟缓,实践经验还不够完善,这会影响到后续的推广工作。所以,必须要强化对水稻绿色栽培技术的研究,要对其进行更多的投资,重视水稻绿色栽培技术人才的培育,尽早地研究出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技术品种,推动其广泛应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阶段,根据梅州市水稻栽培的具体情况,要想实现水稻的绿色、高质、高效栽培,就必须针对水稻栽培技术中的缺陷,进行相应分析,并进行全面的控制。一方面,农户要做好田间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从水稻品种到插秧,再到相应的育苗与种植,以及对水、肥的科学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危害,从而促进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此外,农户也要注重土壤的治理,中和土壤酸度,营造一个更适合水稻生长的环境,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梅州市分蘖秧苗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解决孕吐难题 让孕妈妈更安心——记梅州市早孕安科技食品有限公司
农民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梅州市山地果园运输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