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帖告别,你有好的方法吗?

2023-08-04 10:37桂花童
中学生博览 2023年14期
关键词:王勃格调诗人

桂花童

说起告别,你会想到什么?是难舍难分的伤感、欲语还休的沉默;还是无可奈何的痛苦,以及有缘再会的期盼?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就曾用“惜别伤离方寸乱”来概括离别时分的心绪万千。面对内涵如此丰富的告别,如何准确又细腻地描写它是每个渴望用文字传达心情的写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以历朝历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为依托,一起来认真研读其中有关分别的动人表达。

离别主角:异乡人

以乐衬哀,倍增其哀

自古以来,与家乡的离别就是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尤其是在战火纷飞的先秦时期,背井离乡更是一度成为时代的主题。

在《诗经·小雅·采薇》中,一名解甲归田的老兵感伤于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景色,哽咽着低声吟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寒冬大雪纷飞,他独自一人走在回乡的路上。路途坎坷,饥肠辘辘,幸好边关渐远,故乡渐近。此时他思绪万千,不由回想起过去难忘的经历,想到战争,想到同袍,但更多的念想集中在多年前离家远行的那一天。常年战乱使得前途无法预料,是建功立业、加官进爵,还是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一切都不得而知。唯一确定的是必须告别美丽的家乡,告别熟络的亲朋。春光灿烂之际,连河畔的杨柳都在与他依依惜别。如此良辰美景,不知何时才有机会再次感受,想到这里,心中的惆怅与悲伤达到了顶峰。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曾分析过此诗的情感表达方法,“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类似的技巧也藏在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本是最令人愉悦与放松的时刻,只因身处异乡,这些欢乐便都与自己无关了。

离别主角:知己朋友

勉励祝福,拔高格调

分别总带来伤感,作为朋友,给予对方积极的鼓励与祝福是十分必要的。在一千多年前的某个冬日,北风呼啸,黄云蔽天,诗人高适与友人董大并肩立于分离的路口。自然环境如此恶劣,他们也都处在困顿不达的人生低谷中,心情之糟糕可想而知;但高适并未借机抒发内心的郁结,而是一扫之前的阴霾,以慷慨激昂的语气鼓励朋友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董兄切莫难过,眼下虽正处低谷,但是金子总会发光!这番质朴又豪爽的表达,不仅反映出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更拔高了诗歌的格调。

同样在唐朝,才子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也体现出了相似的胸襟与气度。面对即将外放做官的好友,王勃没有着墨于离别的哀伤,而是直抒乐观豁达的胸臆,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叮咛朋友,同时也劝慰自己。意境之旷达,堪称经典。

写作点拨:

与友人分别固然是一件难过的事,但如果我们能够别出心裁地将写作的侧重点放到对彼此的勉励祝福上,就可以在调动读者积极情绪的同时拔高诗歌的格调。

妥帖告别是一门功课,更是一种艺术。希望你我在离别之际都可以找到准确表达当时心境的最佳方法,传情达意,恰如其分。

离别主角:心上人

浓烈情感,夸张表达

在很长时间里,爱情都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话题,郎情妾意、你侬我侬的情感体验常常成为文人们的灵感来源。

然而,感情越深,分别越难。《诗经·王风·采葛》里就写道:“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那个被作者深深爱慕的姑娘,只不过才一天没有出现,就让诗人自觉早已痛苦地捱过了三个季节。她今天怎么样了?和谁待在一起?是否遇到了急事?思绪纷繁之时,方觉时间难捱。诗人孟郊在《结爱》中就学习了这种方法:“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恩爱的小夫妻恨不得时刻黏在一起,一旦郎君有事要离开,妻子总是恋恋不舍,把彼此的衣服反复打结,希望取“永结同心”之美意。“千”是虚指,“爱”却真心。

写作点拨:

为了直观地传达内心浓烈的情感,我们可以适当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感受和行为的程度与幅度放大,以求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猜你喜欢
王勃格调诗人
少年王勃
王勃:如果能重来,我选择不坑爹
蜀中九日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一字千金王勃
如何打造高格调的农产品
一盏台灯如何提升格调?FLOW LAMP阐释何为极简与优雅
法式新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