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的智能制造类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的研究

2023-08-05 00:54陆玉姣
农产品加工 2023年7期
关键词:双高高水平产教

陆玉姣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260)

实践教学是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训基地建设对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18 年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投融资支持的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实习实训技能。2019 年1 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明确提出“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统筹多种资源,建设若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开放共享,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并将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上升为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 年4 月教育部 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2],标志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 正式启动。意见提出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实训基地建设是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板块,如何从全局出发,打造“双高”建设背景下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撑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打造浸入式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工匠”人才,是各个学校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为例,探索如何依托专业群建设,对学校已有实训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期实现共建共享共研,进而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综合水平。

1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基地功能单一

实训室建设缺乏规划性、顶层设计,部分实训室还存在使用率、利用率不高的现象,还有一些实训室、基地也只能提供给本专业实习实训,功能相对单一,使用率不高,社会培训和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体现较弱[3]。

1.2 实训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

实习实训在职业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实习实训课程在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时占比超过50%,学生技能训练内容范畴较广[4]。实训课程要考虑学习者素质、知识、能力的综合素质全面的提升,不仅包括有专业技能实训,还需融入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技术技能实训内容,各类因素都需融入实习实训课程体系中[5]。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随意设置实习实训课程的现象,没有全面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为了完成相关课程课时,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及持续提升的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技能训练的主动性不强[6]。

1.3 “双师型”的指导教师紧缺

实训基地建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双师型”教学团队,对于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教师,既要有专业技能知识、实训设备操作能力,还要具备教育理论知识。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师资来源渠道狭窄,大多数教师虽理论水平过硬,但实践能力不足,科研水平普遍较弱。

2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2.1 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

以重庆市高职院校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相关的各类实训基地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调研定性分析各类实训基地的规模、定位、特色、与专业匹配度、师资配备、运行机制、对外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现状,以点带面,总结现阶段我国中西部地区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共性问题。

运用教育生态理论中教育的生态功能,基于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作为一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内在功能—育人和外在功能—服务社会,从2 个维度阐述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重要性及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必要性。

2.2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内涵与特征

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深刻剖析职业教育新时代背景下高水平的内涵。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探索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真实诉求,梳理二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厘清两者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的内在联合和契合点。

2.3 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理论基础

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专业群建设为依托,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开发高品质丰富多样的实训课程和教学资源为主要途径,基于三螺旋理论,研究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措施。整合现有资源,高效投入,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在车间按机床实际位置布局来布网络线或安装设置无线发送和接收设备,并接入交换机或路由器以连接联网的实训教师机和各网络终端机。进行机床信息采集与监控,选择车间里的不同类型机床进行信息采集,按工位对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包括机床工作状态(三色灯)、主轴负荷、姿态视频、面板操作视频等信息,并对现有机床联网,实现所有机床的网络化管理,指令的上传及下载。设置现场教学示范区。教学示范区配置电子白板系统、电脑及桌椅。教学过程中使用电子白板教学且可以调出PLM 体验中心中完成的项目数据。学生可以电子白板上看到教师在机床工作台和机床面板上的操作过程,避免因为学生人数多而导致大部分学生看不到教师的操作过程。

通过车间视频采集,实现了数字化工厂的可视化管理。可在车间设置了多个摄像监控点,对实训现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视频采集,便于教师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提高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使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体验到现代化制造车间的生产、管理模式。实训中心承担技能比赛,可为各代表队提供了视频观摩条件,提升了大赛的透明度,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

3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解决路径

3.1 按照数字化实训车间的基地建设规范和建设标准实施

为了满足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智能制造高级人才的需求,建立学校数控实训基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推行“教、学、用”多媒体一体化数字化制造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企业采用的数字化制造模式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实现从“学校人”到“准企业人”的过渡。通过在学校建立先进水平的实训中心数字化制造体验系统,让学生接触到企业数字化制造的前沿思想和应用软件,使毕业生与企业信息化技术同步,对学生将来毕业就业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数字化实训车间建设规范与建设标准包括实训场所的规范和标准、实训设备的规范和标准、实训内容的规范和标准。实训场所建设规范和建设标准(可共享企业资源及社会资源):能够容纳实训基地服务区域内,在该场所受训人员的数量;实训设备的建设规范和建设标准(可共享企业资源及社会资源):能满足本科、高职、中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训练,社会各类培训的要求,同时兼顾承接国家技能大赛、高校师资培训、技术研发、大学生创新发明等;培训项目的建设规范和建设标准,按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模式、职业资格证书级别等制定各培训项目的培训标准和规范,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字化车间建设规范和建设标准。

3.2 实施数字化实训中心实训教学管理模式

实训教学实施可视化管理设计,依据现代企业5S 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目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帮助教师组织现场实训活动,是一种通过视觉培养习惯进行全员自我管理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效率、提高环境安全性的目的。实训基地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展示的方式将小组的成果、建议、思路展示出来,与小组、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充分体现示范建设的要求,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

实行数字化工厂后,实现了车间60 多台机床的DNC 传输。教师对经过审核的指令直接发送到指定机床,学生实际加工程序也可以上传给教师。学生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实训,一方面通过学习相应的编程软件提高了编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搭建的机床网络,杜绝了因手工输入错误而造成机床损坏,在提高安全系数的同时,节省了操作时间,学生从中体会到加工效率的重要性。

3.3 建立数字化设计制造体验中心(PLM)

数字化设计制造体验中心(PLM) 的建立,将给学生带来的是企业化的生产和管理感受。进入体验中心,采用的是“小组围坐式”,如此设计完全是为了模仿企业的工作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真实企业的工作场景,引入工艺、设计、编程、管理等角色,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企业部门的不同角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引入企业的典型产品作为学生实训内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融入企业工作流程,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

3.4 开展教师培训,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制定“双师型”教师团队成长方案,完善培养选拔标准,开展师资队伍全员培养培训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造就一批实习实训教学名师,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管理,建立健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机制,实行“双向兼职、双方培养、双重身份、双重保障”。每年开设兼职教师教学业务培训,提升兼职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3.5 建设一体化讨论观摩区

在数字化工厂里,设有一体化讨论观摩区,通过工业机器人视频采集实现。职业院校实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实训教学中“说破嘴不如做一回”,操作演示是知识传授行之有效的手段。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空间有限,教师在演示时,学生“围观”现象普遍存在,一来加大了教学难度,教师需要分批组织学生观看;二来教学效果深受影响,更不便于集体讨论。实行数字化工厂后,实现了车间工业机器人的内、外视频监控。教师授课时,可实现工业机器人实时监控,解决“围观”现象。视频资料可点评、可存储,累积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的改变,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立项建设智能装备与先进制造国家级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重庆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校史博物馆等3 个校内实践拓展实训基地,建成重庆潍柴-工程智能制造等40 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联合打造了城市机电与智能装备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开发150 多个符合生产需求的实践教学项目,研制“电工电子”等160 多套实训装备。校企共同开展横向技术攻关34 项,授权专利200 多项,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0 余万元。

成立中德莱茵创新中心、城市机电与智能装备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与多家企业共同成立5 支科研团队,与企业签订合同金额200 万元,产出20 多项发明专利;机械设计科研团队自主研发新型“双螺旋+四杆”结构夹具,成果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获得银奖。在矿山机电技术、机器人技术应用、轨道车辆运维等领域开展《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AGV 避障研究与应用》等纵横向科研项目62 项。

依托技术技能平台、社会服务平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共同组建科研团队、教学创新团队,为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20 项,转化教学内容60 余项,技术服务到账金额500 余万元,申报专利近300 件,技术成果转化经济效益9 677.6 万元。专业群开展了《钻孔预裂自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应用与推广》等横向科研、《人工智能安全防护工程技术人员新职业培训》等培训项目共计114 项。

在“三大国赛”中取得了卓越成绩,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 项,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 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 项,铜奖5 项,总计获奖16 项,位居全国第三,重庆市第一。

5 结语

实践教学是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数字化工厂是现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应用体现,也是实现智能化制造的必经之路。数字化工厂借助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通过集成、仿真、分析、控制等手段,可为制造工厂的生产全过程提供全面管控的一种整体解决方案。实习实训基地实施数字化实训车间建设、实施数字化实训资源库建设、实施数字化教学管理模式等方法开展建设,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设路径。

猜你喜欢
双高高水平产教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