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

2023-08-05 03:00李昕钰沈瑞林
关键词:共同体卫生人类

李昕钰,陶 林,2,沈瑞林

1.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其拓宽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进路,成为未来全球治理的新课题[2]。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的系列重要论述,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和全球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需要在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方面持续用力。

一、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践行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生动阐述。

卫生健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令世界瞩目。人均期望寿命从1949 年的35 岁提升到2021年的78.2 岁,婴幼儿死亡率从千分之200 下降到千分之5,孕妇死亡率由10万分之1 500下降到了10万分之16.1。进入新时代,国家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6年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不仅明确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举措,更重要的是阐明了健康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年8 月19 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3]

卫生健康是中国共产党谋求人民幸福的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显而易见,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同样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习近平反复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报告专门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行阐述,再次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后疫情时代全球健康治理需要新理念新规则。新冠疫情给中国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5-6],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开展国际合作,呼吁加强全球健康治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体意识是世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守望相助、平等相待、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意识[7]。习近平强调,“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8]面向未来,全球健康治理亟须新理念新规则。

二、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可以从历史、理论、价值、空间四个维度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

(一)历史维度: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维护人民健康的新实践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大众的健康,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卫生健康事业,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国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卫生健康实践。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开展卫生运动,提高防疫水平,增强救护能力,先后颁布实施了《苏维埃区域暂行防疫条例》《卫生运动纲要》等法规政策。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完善卫生政策法规,加强防疫宣传,充实卫生人才队伍,重视疫病调查研究,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有效巩固了边区政权。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保障人民群众卫生健康,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提出了卫生健康理论和思想。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强调,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9]。后来,他反复强调,“一切为了人民健康”。20 世纪50 年代末,当他看到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后,随即赋诗《送瘟神》。1965 年,毛泽东指示,中国的卫生工作要把重点放在农村。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曾作出明确指示,加强科教文卫的费用,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江泽民也反复强调,新时期卫生工作要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胡锦涛指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卫生是人民的卫生,健康是最大的民生,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揭示卫生与健康本质属性的基本结论[10]。因此,从时代变迁的历史维度看,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健康事业的时代传承,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卫生健康事业经验的弘扬,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出的解决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新矛盾新挑战的现实方案。

(二)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继承创新

马克思主义明确反对抽象地认识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认识人的本质,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体力智力,也包括道德品质、志趣、才能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劳动依附资本、工人阶级被剥削的过程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揭露了工人阶级恶劣的劳动条件,身体健康遭受残酷的摧残,从而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本质发展的角度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1]。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曾多次强调卫生工作,要求大力培养医学人才,加强医学的相关科研工作,重视传染病的防护,保障人民健康。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从人的本质角度认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健康问题。生命健康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所强调的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方针,是把人民健康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中统筹推进,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一方面,他从全生命周期、大健康的层面揭示了卫生健康工作的规律性,并做出相应的体制机制安排;另一方面,从个体健康、群体健康、全球健康的逻辑提出了卫生健康治理的理念和策略。从这个层面看,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形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解决国内国际卫生健康问题的独特观点。

(三)价值维度:坚持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12]。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具体化。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13]生命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通过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问题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报告中,反复强调要全力维护人民健康,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除了社会领域对于卫生健康的总体布局,生态领域更是从长远、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对维护人民健康进行了战略部署。抗击新冠疫情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面对新冠疫情,习近平始终强调要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问题放在日常工作的第一位,要求在全国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尽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他提出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回顾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四)空间维度: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

2020 年3 月,习近平在给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慰问电中,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14]。同年5 月,在第73 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习近平再度提出“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之后,他在诸多重大国际场合多次提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这是为解决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所贡献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三个统一”。一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这一论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中国支援国际社会合作抗疫,强化和维持多边合作机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和认同。二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卫生健康共同体思想源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中国“和合”理念,由此可见这一重要论述的继承性。同时,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思想引领着全球各国共同抗击疫情,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传统共同体理念,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三是人民性与人类性的统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体现了国内国际两个价值层面的统一,它强调将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倡导全人类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其价值取向是为全世界人民服务,突破了国家区域的限制,把世界人民整体利益作为立足点,以实现全球共同享有健康这一根本要求,这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在世界公共卫生治理中的新实践。

三、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通过转化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方针,不断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从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来看,运用了系统思维、科学思维、创新思维、开放思维,进一步明确了国内国际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四个关键着力点。

(一)坚持系统思维,大力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

系统思维是习近平大力倡导的重要思维方式,也是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的显著特点,健康中国战略尤其充分体现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系统设计和战略安排。人民健康的实现不仅在于对疾病治疗、身体康复基本要求的满足,还有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更高目标的实现[15]。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应该说,健康中国战略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撑,把健康融入一切政策之中,加快推进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卫生健康工作系统性思维,必将成为加快我国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卫生健康“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系统工作理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加大力度防控重大传染疾病作了专门描述,但是真正把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是缘于新冠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的巨大冲击。2020 年6 月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会议从健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多个方面提出维护人民健康的具体要求[16]。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专题阐述,并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了重点部署,强调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过去三年新冠疫情防控的成功实践,充分验证了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综合效能。

(二)坚持科学思维,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强调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幅增加卫生健康领域科技供给。在2016 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坚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强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科技支撑,就一定能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让人民的日子更加美好[17]。2020 年9 月,习近平就“十四五”科技事业发展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提出我国科技工作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突出强调了科技工作要在人民生命健康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卫生与健康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以及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新冠疫情发生后,他反复强调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疫情防控离不开科技支撑,并把“尊重科学”作为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是提升健康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对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作出一系列批示指示,希望把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瑰宝保护好、发展好,特别强调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其中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和科学道理至关重要。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在2021年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他指出,要用科学的方式总结中西药对新冠病毒感染治疗方面的效果。从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实践看,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一直是一个显著特点,新冠疫情防控的成功实践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成果,也展现了中医药科研和创新在未来卫生健康服务中的良好前景。

(三)坚持创新思维,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改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在拥有14亿人口、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推进医改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健康中国建设而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中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医疗负担一直是压在我国居民身上的重担,也是居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18]。对于医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早有洞见。2013年8月,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时强调,我们将迎难而上,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中国式改革路子。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他再次指出,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要取得突破[19]。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习近平亲自部署,亲自推动。2016 年2 月,习近平专门听取了福建三明市医改情况,并要求全国总结推广三明改革经验。之后,他还亲赴福建三明市调研医改推进情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下一阶段要在人人享有基本健康服务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健康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扩大健康服务优质供给。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这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任务。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勇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根本动力。

(四)坚持开放思维,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卫生健康领域开放合作的重要理念和关键载体。习近平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既是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要有效推动国际社会卫生健康领域的全面合作,必须争取国际社会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广泛理解和认同。西方发达国家在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的作用下,对卫生健康合作的态度模糊不清,将中国的卫生健康共同体视为向国外输出的价值观念。当前,互利合作是中国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的首要路径[20],因此,我们要加紧开展工作,尽快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共识。要建立国际话语权体系,把握话语的主动权,讲好中国的故事,展示中国与世界共同抗击疾病的美好前景;要采取切实的措施,积极推进与西方国家在健康问题上的实质性合作,以实际行动使其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着眼于人类未来发展;要从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唤醒人们对生命健康的关注,消除民族隔阂,共同维护人类生命健康;要加强与国际机构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交流、互访互动等形式,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传递给各国及国际组织,彼此建立起信任关系,使中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依托公共卫生项目合作。后疫情时代,国际社会对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需求增大,预防和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普遍难题,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突出。要实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必须加强国际公共卫生项目合作。各国政府要加强公共健康财政投资,保障医疗器械产业链的供应。要为那些公共健康基础薄弱的国家提供财政和疫苗支持,协助他们建设基本医疗体系和综合医院、药品储运等公共健康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国际援助项目、私人机构、基金会、非营利性机构的作用,弥补医疗保健方面的不足。加强重大传染病病原体的溯源、疫苗研发、病毒检测和技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研究。优先向公共健康系统薄弱的国家提供疫苗。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反应和监测网络,强化监测、通报和评估。合作共建公共健康信息大数据平台,实现远程指挥、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数据传送等功能,促进国际公共卫生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

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是历史传承和观照现实的产物,是新时代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指导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任何理论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客观世界和社会实践是变化发展的,理论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而理论与实践实现历史的统一。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新的理论飞跃。

猜你喜欢
共同体卫生人类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人类第一杀手
卫生与健康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卫生歌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